普通心理学-2-3脑功能学说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024bf7183d049649a66582c.png)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选择题、简答题)三、脑机能学说(选择题、简答题)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根,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①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②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③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原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分类(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①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
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②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内脏系统的神经,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49b72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6.png)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455f971959eef8c75fbfb347.png)
一、定位说脑功能的额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卢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1861年布罗卡对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发现病人左侧额叶受到损伤。
1874年,威尔尼克发现一种新的失语症,病人的脑损伤发生在颞叶,病人说话流畅,但所说的话没有意义,病人有听觉,但不理解别人的话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潘菲尔德用电刺激发研究颞叶发现,微弱的电刺激能使病人回忆起童年的一些事情,这说明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
另外,科学家发现,海马与记忆有关,杏仁核与情绪有关,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三人行提示,这些发现都有利于功能的定位说。
二、整体说弗洛伦斯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切除动物脑的一部分,然后观察行为。
通过他的观察结果,他得出结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的部位无关。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与大脑皮层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
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三人行提示,根据拉什利的研究可以可以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
三人行提示,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接受信息、加工和存储的系统。
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考研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十六理论
![考研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十六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90ef768e9951e79b8927e1.png)
一.脑功能学说理论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
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大脑行使的各具体功能自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
布洛卡和威尔尼克区的相继提出丰富了定位说。
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证实了记忆定位于大脑颞叶。
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
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
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
即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①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②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③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4. 机能模块说模块(module)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二.睡眠的功能理论:1.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
2. 生态理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要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3.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dcff701a37f111f0855b7f.png)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单选题1.(2010年统考真题)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2.(2010年统考真题)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A 眼睛传来的光波B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C “鸟巢”的形象D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3.(2011年统考真题)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丘脑B 下丘脑C海马D桥脑4. (2011年统考真题)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5. (2012年统考真题)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 杏仁核B内囊 C 边缘系统 D 胼胝体6.(2012年统考真题)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 突触B 轴突C 神经元D 胞体7.(2013年统考真题)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B 大脑C 丘脑D 小脑8.(2013年统考真题)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 顶叶C颞叶 D 枕叶9.(2014年统考真题)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小脑 B 中脑 C 底脑 D 延脑10.(2014年统考真题)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 顶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C 颞叶、枕叶、顶叶D 颞叶、顶叶、枕叶11.(2015年统考真题)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 )A 布洛卡区B 威尼尔克区C 艾克斯区D 运动区12.(2015年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脑桥B 中脑C 延脑D 间脑二.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冲动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神经-体液调节三.填空题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其基本作用是____________。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彭聃龄第四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彭聃龄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28fa09eefdc8d376ee324c.png)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目录
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元 神经系统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
神经系统的进化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的进化史
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网状神经系统
管状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
• 左脑: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 右脑:空间知觉、情绪、欣赏音乐、艺术 •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
• 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 •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 布洛卡 • 威尔尼克
整体说
• 代表人物:弗罗伦斯、拉什里 • 研究方法:脑毁损技术 白鼠走迷宫实验 • 研究结论: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
基础。
神经网络学说
•
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是由不同脑 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
不同的脑区可以构成不同的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 发挥不同的作用
•
正是由这些脑区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成了复杂认识活动的神 经基础
神经元
• 胞体 • 树突 • 轴突
胶质细胞
•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胶质细胞 • 数量1000亿 • 功能: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胶质细胞的作用
首先
其次
第三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 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它为神经元的生长 提供了线路。
它在神经元周围 形成绝缘层,使 神经冲动得以快 速传递。
它给神经元输送 营养,清除神经 元间过多的神经 递质。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9de084451e79b8969022680.png)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0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0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8c8697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e.png)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属布鲁德 曼的第1,2,3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 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 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②初级运动区 布鲁德曼第4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 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 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③言语区 布洛卡区: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 侧裂处,受损会引发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损伤这 个区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损坏这个区域将 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或 失读症。 本书63页图2-19在不同语言作业中大脑不 同脑区的激活。
2 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 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增大。
3 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第二节 神经元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967年斯佩里 (Sperry) 和嘎砸尼咖 (Gazzaniga)等人对做过上述手术的人做了详细的 研究, 他们的研究方法是这样的:
切断胼胝体的病人面对屏幕而坐, 从屏幕的 另一面用幻灯机向屏幕上进行投射,要求病人注 视屏幕中央的某一点, 然后向这个点的左侧 (即 病人的左侧视野)投射字词或投射实物的图形。 投射的时间很短, 被试来不及转动眼睛仔细观察, 投射的图形便消失了。投射在左侧视野的东西, 反映在被试视网膜的右侧 (颞侧), 通过视觉传导 道落入右侧大脑半球; 相反, 投射在右侧视
一但胼胝体被切断之后, 左右大脑两半球不 能互通信息,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力? 其次, 切断胼胝体后, 大脑两半球不得不各自独立, 是 否会形成两个意识中心? 研究者们想到, 在正常 情况下大脑两半球随时互通信息, 很难单独研究 它们, 切断胼胝体后给单独研究一个大脑半球提 供了方便条件。 可是研究研究者们对做过上述 手术的病人观察了两年, 没有发现他们在智力、 性格等方面有什麽显著的异常。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86ebe1910ef12d2af9e721.png)
《普通心理学》作者:彭聃龄【完结】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在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普通心理学课程经过了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既有很雄厚的历史积淀,又有新时代的特色和创新的精品课程。
【目录】新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五、心理学科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二、科学态度与方法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四、神经回路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三、感觉的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 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de9e30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d.png)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现象: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 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研究心理。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不能觉察到但对行为有影响的部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优点是能直接获取资料,缺点是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
- 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设置。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是能揭示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
- 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优点是能快速收集大量数据,缺点是被试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心理特征,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要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个案法: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优点是能深入了解个体,缺点是结果难以推广。
3.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哲学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心理现象的思考。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通过内省法。
-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适应环境。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法。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面,强调人的主观体验。
-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研究认知过程。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部是电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通过突触)。
普通心理学-2-3脑功能学说
![普通心理学-2-3脑功能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bdc731a6284ac850ad024202.png)
三、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1)颅相学1、创始人:加尔、斯柏兹姆2、观点:1)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2)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3、作用:把人的心理官能与颅骨的外形特征联系起来,企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推动脑功能定位的研究4、缺陷——不科学:1)列举的许多官能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无法进行定义2)颅骨某些外部特征与皮层的发育程度不是严格对应的,因此不能用颅骨的外形特征来推测脑的发育程度,更不能以此来说明人脑的能力的高下✧(2)脑功能的定位说1、观点: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2、临床证据:1)波伊劳德a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b人们用右手书写、击剑,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布洛卡:发现左额叶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提出脑机能定位的思想3)威尔尼克:发现听觉性失语症,确定语言功能是特定脑区的功能4)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5)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6)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二)整体说✧(1)创始人:弗洛伦斯1、研究方法:局部损毁法2、观点:1)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2)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智力功能的丧失就越严重3)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能康复3、作用: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4、缺点:1)弗洛伦斯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2)弗洛伦斯所说的动物智能(主要是运动、吃喝)与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2)著名代表人物:拉什利1、研究方法:脑损毁法2、实验:脑损伤小白鼠走迷宫3、实验结果:大脑损伤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部位无关,而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4、提出理论:整合论1)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2)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3)“细胞集合”理论整合论得到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三)机能系统学说1、代表人物:鲁利亚2、观点:1)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2)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讲,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3)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3、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1)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a组成: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b基本功能:i.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ii.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感受性iii.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的系统)a组成: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b基本功能:i.接收来自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ii.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iii.把信息保存下来3)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a组成:额叶的广大脑区b这个系统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4)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动态联系:鲁利亚人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4、鲁利亚的贡献:鲁利亚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心理神经活动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四)机能模块说1、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2、基本观点:1)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2)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心的认知功能的基础3、理论支持:认知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1)在视觉研究领域发现,猴子的视觉与31个脑区有关2)颜色、运动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他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精神基础。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079b617aeaad1f347933fa6.png)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一、单选题(共28题,共56分)1.“植物人”受损的部位是A.下行网状结构B.上行网状结构C.边缘系统D.大脑ABC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结构受到破坏,人将会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成为“植物人”。
因此本题选B。
2.个体不能回忆刚看过东西的位置,也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的顺序,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A.脑干B.丘脑C.下丘脑D.海马ABCD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海马损伤的病人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受到破坏。
因此本题选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神经元结构的是A.胞体B.树突C.轴突D.神经胶质ABCD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总数在1000 亿以上,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
故本题选D。
4.人脑神经元的大概数量是A.10 亿个以上B.100 亿个以上C.1000 亿个以上D.10000 亿个以上ABCD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人脑神经元的大概数量在100 亿个以上。
故本题选B。
5.树突的基本作用是A.接受和传送信息B.储存信息C.接受信息D.传送信息ABCD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收信息,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故本题选C。
6.轴突的基本作用是A.接受和传送信息B.储存信息C.接受信息D.传送信息ABCD正确答案:D7.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是A.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B.内导神经元C.外导神经元D.中间神经元ABCD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外导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和中间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复习课程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复习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5a9b664afe04a1b071dea4.png)
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一) 什么是神经冲动
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 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 动。
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 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
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
大约有70毫伏——90毫 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 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 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 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
在静息状态下,在神经元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 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 氯离子(Clˉ ),细胞膜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 (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昆虫:节肢动物
节状神经系统。 如蚂蚁,蜘蛛等 。
网状、梯形和放射状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通型: 脊椎动物的体型左右对称,身体分为头部,躯
干和尾部三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 脊椎。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这是脊椎动物 神经系统所具有的同一形式,称为脊椎动物神 经系统的通型。
按机能分为4种: 一般躯体感觉神经 一般内脏感觉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神经 一般内脏运动神经
脊 神 经 图
(二) 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共有12对: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 7.面神经; 8.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负神经;12.舌下神经。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人脑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物质。它由130亿多个
神经细胞和10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 细胞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往往一个神经细胞 与其他神经细胞存在1万个以上的联系。形成 复杂的神经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脑功能学说
(一)定位说
(1)颅相学
1、创始人:加尔、斯柏兹姆
2、观点:
1)根据头部的隆起部位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智力
2)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
3、作用:把人的心理官能与颅骨的外形特征联系起来,企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因
而推动脑功能定位的研究
4、缺陷——不科学:
1)列举的许多官能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无法进行定义
2)颅骨某些外部特征与皮层的发育程度不是严格对应的,因此不能用颅骨的外形特征来推测脑的发育程度,更不能以此来说明人脑的能力的高下
(2)脑功能的定位说
1、观点: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
2、临床证据:
1)波伊劳德
a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
b人们用右手书写、击剑,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布洛卡:发现左额叶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提出脑机能定位的思想
3)威尔尼克:发现听觉性失语症,确定语言功能是特定脑区的功能
4)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颞叶
5)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
6)下丘脑与进食和饮水有关
(二)整体说
(1)创始人:弗洛伦斯
1、研究方法:局部损毁法
2、观点:
1)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
2)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智力功能的丧失就越严重
3)如果有足够的组织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就能康复
3、作用: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对加尔提出的颅相说进行了批评
4、缺点:
1)弗洛伦斯所用的实验动物都没有新皮层
2)弗洛伦斯所说的动物智能(主要是运动、吃喝)与加尔所说的人的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2)著名代表人物:拉什利
1、研究方法:脑损毁法
2、实验:脑损伤小白鼠走迷宫
3、实验结果:大脑损伤后,动物习惯形成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部位无关,而
与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4、提出理论:整合论
1)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
2)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损伤部位无关
(3)“细胞集合”理论
整合论得到40年代末出现的“细胞集合”理论的支持
(三)机能系统学说
1、代表人物:鲁利亚
2、观点:
1)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2)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讲,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3)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3、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a组成: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
b基本功能:
i.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
ii.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感受性
iii.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a组成: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b基本功能:
i.接收来自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
ii.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
iii.把信息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a组成:额叶的广大脑区
b这个系统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4)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动态联系:鲁利亚人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4、鲁利亚的贡献:鲁利亚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心理神经活动的理
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四)机能模块说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2、基本观点:
1)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2)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心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3、理论支持:认知科学的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块学说
1)在视觉研究领域发现,猴子的视觉与31个脑区有关
2)颜色、运动和形状知觉是两个大的功能模块,他们之间的精细分工和合作,是视觉的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