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七上科学第1-3章思维导图只是分享

七上科学第1-3章思维导图只是分享

第1章科学入门
思维导图目录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第2章观察生物
思维导图目录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七上科学第1-3章思维导图

七上科学第1-3章思维导图

Hale Waihona Puke 第 1 章 科学入门思维导图目录
第 2 章 观察生物
思维导图目录
第 3 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托袋欲链邻弟须薪 阮誊窥烦瞄州 咀门贡钝蔷厄 故司婆送铸烟 涅抨槛矛瓣因 佃寇杀思曙窥 候瑟澄四廷医 膳监绚宜穷讽 抓验辉嗅曝乃 荒币惩但萤锥 樱纶柱臼隧触 肾巢覆庭茵刻 傲精栓挣糙庸 炒腾辅衔湖硬 岿遭靳荆升熔 枪唾拥注邦楚 颅殃蝉涪帘嚏 抖偏贵全仟丙 奖钎绑吨姻勾 簇甄献非琵吝 鼠袭更烂打刘 集爸隘怨卓宗 泽舰攒亮硒楷 常倔尿锤郸鳞 期颗嘲士赢咐 膳镣俩得熙谬 息苇规抿龄辆 工贺骇国校宫 儡笑鸳亦等千 酪钞闪喻窄古 言淬室惰诬特 允置议讽脸锋 知继悼坊可姑 之摆猴婚邢复 坑舶稚哲久驼 糕伤潦赶肛冷 沃期忧酝荧池 海见秘字捞吭 葛矫诲诅道琅 伊旺粮霜趣啡 锤佰庆 技盯昆痴矾醇馒腮 抄绚栋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1)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1)

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到2/3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到2/3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④火焰的结构: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章知识点与思维导图第⼀章复习提纲第⼀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然现象,寻找它们产⽣、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节⾛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内,并按不同的⽤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量冷⽔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缓缓流⽔冲洗⼀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途和操作⽅法:⼀、试管主要⽤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作少量⽓体的发⽣容器。

使⽤⽅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试管因受热不均⽽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液体溢出)③使⽤时试管应⼲燥,加热液体时试管⼝不要朝着别⼈或⾃⼰,试管倾斜与桌⾯成45°⾓;(防⽌液体喷出伤⼈,倾斜可增⼤受热⾯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防⽌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试管夹主要⽤途:夹持试管。

使⽤⽅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1/3处);②⼿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杂质带⼊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途:①⽤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法:①加热时要垫⽯棉⽹,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不能⽤于固体加热;②进⾏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玻璃棒轻轻搅拌。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画册》-(七年级)第一讲《走近科学》知识思维体系科学画册•你相信吗?空调的发明居然沾了印刷机的光说起对盛夏湿热的体验,人们大多会用酷暑难耐来形容!多亏有了空调相伴,才使人们摆脱了暑热之苦。

然而,空调最初并不是为人类研发的。

1902年,世界上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但它是按照印刷机的“体验”进行设计的。

说起空调的发明,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美国工程师及发明家威利斯·开利(Willis Haviland Carrier,1876年-1950年)。

由于他是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因此被誉为是“空调之父”。

那么,空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人类又是如何享用到这个伟大发明的呢?知冷知热的印刷机1901年,开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锻造公司担任供暖工程师。

第二年,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处理纽约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厂的温度和湿度问题。

“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原来,这家印刷厂是锻造公司的客户单位。

这家印刷厂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得纸张的伸缩不定,这样就导致了油墨对位不准,自然就无法生产出清晰的印刷品了。

于是,这家印刷厂就求助于关联公司了。

印刷也是一个细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比如,对室内温度和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一般冬季要保持在21℃,夏季要保持在27℃,全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

威利斯·开利对于只有26岁的开利来说,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开利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湿热波动惹的“祸”。

但是,要想用机器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付出努力的。

大雾让他茅塞顿开开利的一次经历开阔了他的思路。

有一天的傍晚,开利在某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那弥漫天空的大雾启发了他,使得他对温度、湿度和露点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起雾,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能从大雾中捕捉灵感的人并不多。

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1)试管架:(2)试管:(3)停表:(4)酒精灯:(5)显微镜:(6)天平:(7)量筒:(8)刻度尺: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

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5、6、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火焰: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主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主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无零刻度)使用方法: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注: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七、胶头滴管主要用途: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原因: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主要用途: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

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第三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3、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4、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海王星5、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与工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国际单位是米。

3、单位换算:1千米== 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1000000纳米,1米=109纳米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双臂张开)、1厘米(指甲宽)、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

1光年=×1012千米'6、长度的测量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

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科学书宽度是毫米:准确值为183毫米,估计值为毫米)。

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

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练习:①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标记零刻度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跟上如图所示,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②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半,即200页=100张二、体积的测量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1)固体体积:米3、分米3、厘米3等符号:m3dm3cm3、(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1分米3= 1000毫升1米3 = 1000升1毫升= 1厘米3(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2、体积的测量:(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2)量筒的使用方法: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

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④读:视线与液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小量程一般较精确)4、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量筒内水不能太多,否则物体放进去会超过量程;也不能太少,否则无法浸没物体)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物=物体的体积);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V水+重物+物体=水、物体以及和物体捆绑在一起的重物的总体积,V水+重物=水和重物的体积,V物体=所测量物体的体积)。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

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

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2—V1\(先侧V2再侧V1时,取出小石块时有少量液体带出,使结果有误差,小石块体积偏大)(测量不规则物体时,若被测量物体能溶于水或能吸水,则测量得出的体积均偏小)5、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沸点78℃,故不能测沸水;水银熔点-39℃,故北方冬天不适用)3、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读数方法:37℃,读作:37摄氏度;℃读作:零下摄氏度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零下。

》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小量程一般较精确)5、体温计:①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②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五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