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5
一、DEM概述 (1)TIN模型的存储方式
TIN的数据存储方式比格网DEM复杂,它不仅要存储 每个点的高程,还要存储其平面坐标、节点连接的 拓扑关系,三角形及邻接三角形等关系。TIN模型在 概念上类似于多边形网络的矢量拓扑结构,只是TIN 模型不需要定义“岛”和“洞”的拓扑关系。
Page 30
一、DEM概述
(五)建立DEM的目的
1)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
2)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 3)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三维显示; 4)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5)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
6)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选址;
7)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Page 31
Page 26
一、DEM概述 (1)TIN模型的存储方式
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一般来 讲,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 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 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 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 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
Page 17
一、DEM概述
1、GRID模式(点模式)
格网DEM的另一个缺点是数据量过大,给数据管理带来 了不方便,通常要进行压缩存储。 DEM数据的无损压缩可以采用普通的栅格数据压缩方式 ,如游程编码、块码等。


但是由于DEM 数据反映了地形的连续起伏变化,通常比 较“破碎”,普通压缩方式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DEM概述
(五)建立DEM的目的
8)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估计 侵蚀和径流等; 9)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 覆盖数据等,以进行显示与分析;
10)与GIS联合进行源自文库间分析;
1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此外,从DEM还能派生以下主要产品:平面等高线图、立 体等高线图、等坡度图、晕渲图、通视图、纵横断面图、三 维立体透视图、三维立体彩色图等。
因此对于网格DEM数据,可以采用哈夫曼编码(无损压 缩);离散余弦变换或小波变换(有损压缩)。
Page 18
一、DEM概述 2、DEM的线模式表示-等高线模式
等高线是表示地形最常见的形式。其它的地形特征线也是表 达地面高程的重要信息源,如山脊线、谷底线、海岸线及坡 度变换线等。 ●描述高程曲线的是等高线;
●数字化现有等高线地图产生的DEM比直接利用航空摄影测
量方法产生的DEM质量要差; ●数字化的等高线对于计算坡度或生成着色地形图不十分适 用。
Page 19
一、DEM概述 2、等高线模式
等高线通常被存储成一个有序的坐标点序列,可以认为是 一条带有高程值属性的简单多边形或多边形弧段。 由于等高线模型只是表达了区域的部分高程值,往往需要 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落在等高线以外的其他点的高程,又因为 这些点是落在两条等高线包围的区域内,所以,通常只要使用 外包的两条等高线的高程进行插值。
Page 20
一、DEM概述 2、等高线模式
等高线模型表示高程, 高程值的集合是已知 的,每一条等高线对 应一个已知的高程值, 这样一系列等高线集 合和它们的高程值一 起就构成了一种地面 高程模型。
Page 21
一、DEM概述 2、等高线模式
等高线通常可以用二维的链表来存储。另外的一种方法是用图来表 示等高线的拓扑关系,将等高线之间的区域表示成图的节点,用边 表示等高线本身。此方法满足等高线闭合或与边界闭合、等高线互 不相交两条拓扑约束。
下图为一个等高线图和它相应的自由树。

B C F A D G E
H
Page 22
一、DEM概述
3、不规则三角网(TIN)
尽管规则格网DEM在计算和应用方面有许多优点,但 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 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 在不改变格网大小的情况下,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 突变现象; 在某些计算,如通视问题,过分强调网格的轴方向 。
Page 13
一、DEM概述
1、GRID模式(点模式)
规则格网法是把DEM表示成高程矩阵,此时,DEM来源于 直接规则矩形格网采样点或由不规则离散数据点内插产生。 ●表示方法:规则网格将区域划分成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 格网单元对应一个数值,记录每个网格的高程;与栅格地图 相同。通常是正方形,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等规则网格。 数学上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实现中是一个二维数组。
Page 14
一、DEM概述
1、GRID模式(点模式)
格网DEM
Page 15
一、DEM概述
1、GRID模式(点模式)
对于每个格网的数值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是格 网栅格观点,认为该格网单元的数值是其中所有点的 高程值,即格网单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内高程是均一的 高度,这种数字高程模型是一个不连续的函数。 第二种是点栅格观点,认为该网格单元的数值是网格 中心点的高程或该网格单元的平均高程值,这样就需 要用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每个点的高程。
第六讲 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
数字高程模型及应用
一、DEM概述 二、DEM建立
1、DEM的数据获取
2、DEM的建立方法
三、DEM应用
Page 2
摄影测量和遥感中的应用
工程 设计
数字地面 模型
是地理信息 的基础数据
军事上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
Page 3
原始影像
Page 4
凸包
表面模型
三维模型(有纹理)
原始影像
Page 5
三维模型(无纹理)
一、DEM概述 (一)DEM定义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是一定 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 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 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 据内插而形成的。 DEM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 信息,也可与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正射影像图 )或其它专题数据叠加,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同时它 本身还是制作DOM的基础数据。

Page 16
一、DEM概述
1、GRID模式(点模式)
优点:规则格网的高程矩阵,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进行 处理。它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山坡阴 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 缺点:是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为避免这些问 题,可采用附加地形特征数据,如地形特征点、山脊线、 谷底线、断裂线,以描述地形结构。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其
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称为“派生 数据”,如坡度、坡向。
Page 11
一、DEM概述
DTM 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 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如地面温度、降雨、地球磁力、重力、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等其他地面诸特征。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DEM。高程是地理空间中的第 三维坐标。
Page 27
一、DEM概述
No 1 2 3 : 8
X 90.0 50.7 67.2 : 10.0
Y 10.0 10.0 23.9 : 90.0
Z 43.5 67.3 62.6 : 81.0
Page 28
一、DEM概述 (2)TIN模型的表现
Page 29
一、DEM概述 (3)TIN小结
数学表达为:z = f(x,y)
DEM是DTM的一个子集,是DTM的基础数据,最核心部分,可以从 中提取出各种地形信息,如高度、坡度、坡向、粗糙度,并进行通视分析, 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
Page 12
一、DEM概述
(四)DEM的表示方法
●使用三维函数模拟 复杂曲面; ●将一个完整曲面分 解成方格网或面积上 大体相等的不规则格 网,每个格网中有一 个点的观测值,即为 格网值; ●适用于曲面插值来 表示地下水或土壤的 特性;
可用于蜂窝电话的基站分析等等。
Page 7
一、DEM概述
(二)DTM定义
数字地形(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 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 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 特征的数字描述。(当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DEM)
Page 6
一、DEM概述
(一)DEM定义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 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f(x,y)。
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 土壤、工程建设、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 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工程建设上,可用于如土方量计算、 通视分析等;在防洪减灾方面,DEM是进行水文分析如汇水区分析、水系 网络分析、降雨分析、蓄洪计算、淹没分析等的基础; 在无线通讯上,
Page 24
一、DEM概述
3、不规则三角网(TIN)
●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 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 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 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 因为TIN可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来确定采样点的密度和位置, 能充分表示地形特征点和线,从而减少了地形较平坦地区的数 据冗余。
●表示方法:将区域划分为相邻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 点都将落在三角面顶点、线或三角形内。落在顶点上其高程 与顶点相同;落在线上则由两个顶点线性插值得到;落在三 角形内则由三个顶点插值得到。
●生成方法:由不规则点、矩形格网或等高线转换而得到。 ●TIN允许在地形复杂地区收集较多的信息,而在简单的地 区收集少量信息,避免数据冗余。 ●对于某些类型的运算比建立在数字等高线基础上的系统更 有效,如坡度、坡向等的计算。
Page 23
一、DEM概述
3、不规则三角网(TIN)
●不规则三角网(TIN)表示法克服了高程矩阵中冗余数据的 问题,而且能更加有效地用于各类以DTM为基础的计算。但 其结构复杂。 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表示法利用所有采样 点取得的离散数据,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把这些离散点(各 三角形的顶点)连接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在连接时,尽可能地 确保每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或是三边的长度近似相等— Delaunay)。 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的密度和位置 。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坡度 变化率、粗糙度等。
Page 8
一、DEM概述
(二)DTM定义
数字地形(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是 20 世 纪 50 年 代 由 美 国 MIT 摄 影 测 量 试 验 室 主 任 米 勒 (C.L.MILLER)首次提出,并用其成功地解决了道路工程中 土方估算等问题。此后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 输电线等)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 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即任意断面图绘制。 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 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DT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 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和洪水险情 预报等。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作战电子沙盘等。
Page 9
一、DEM概述
(二)DTM定义
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 、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 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Page 10
一、DEM概述
(三)DEM 与 DTM的区分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研究地面起伏。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 含有地面起伏和属性(如坡度、坡向等)两个含 义,是DEM的进一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