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体现垃圾分类的教案)
教学设计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6de1e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学 科
高中生物
教材名称:必修二
课题名称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个原理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运用媒体收集有关资料(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热爱环境、热爱家园积极性。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和要求各组收集与本组讨论的相关资料;老师网站收集环境污染录像片段。
教学思路
首先以录像形势简单介绍家园破坏的情景,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治理办法,从而导出生态经济;其次出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回答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重要手段,从而导出生态工程;再次要求学生文本阅读后分组讨论生态工程的六大基本原理,教师最后进行点拨,然后学生“桑基鱼塘”所涉及的生态工程原理,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学生出示沼气的相关的调查资料,简单说说实践活动和体会。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3生态学内容的学习,他们对“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对环境保护感兴趣,教师可先导后学。对于实践调查,教师可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难点: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区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领悟生态工程建设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规律、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学生分析得出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docx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134b91858f5f61fb63666b8.png)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教学难点】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一、预习案(-)知识链接九八年的洪水玉树地震雪灾干旱(二〉学贵质疑阅读教材P105—115的内容,写出质疑问题二、探究案(一)探究一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回忆九八年洪水的场景,讨论回答:(1)导致1998年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二)探究二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有高度的依赖性。
农业生产:复杂的生物过程T简单的机投入高,产出也高;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利用。
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三)探究三1、生态经济的概念、原理和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的手段之一是一生态工程。
高中物理5.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5.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7e31182f524ccbff021841a.png)
专题五:生态工程5.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知识梳理:一.生态工程概念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典型例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典型例题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属于: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 原理:(1)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2)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典型例题3]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典型例题4]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典型例题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理性原理[典型例题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5.1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
![5.1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27ba27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a.png)
5.1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2、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举例说出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教学过程1、创设生动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讲新课前给同学展示长江流域的洪水照片资料,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
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灾害。
学生:房屋倒塌,土地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伤问题……教师:刚才大家发言很踊跃,体会很真切,这些是环境破坏的结果,那除了这些环境问题,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地震、酸雨、冰雪融化……教师:环境问题很严峻而且有是全球性的,可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2、引入生态工程的概念师:1989年联合国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5右下角的一段文字,思考“生态工程的操作对象?生态工程的目的?原理?特点?”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学生: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呢?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工程相比传统经济模式有哪些优点。
分析这两幅图的不同点,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学生:图b比图a多了生产者的成分,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e56f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9.png)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的方法;3.掌握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二、知识概述生态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和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本课程将从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课时: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学时)1.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的定义–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二课时:生态系统修复与管理方法(2学时)1.生态系统修复的基本方法–生态系统修复的概念–自然修复与人为修复的差异–生态系统修复的步骤和措施2.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第三课时: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学时)1.生态工程与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态工程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土壤保护中的应用2.生态工程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湿地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森林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城市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生态工程的理解;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
五、实践环节1.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项目的实地考察,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2.实验操作:进行一些与生态工程相关的实验,如土壤修复、湿地植被恢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工程的基本实践;3.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选择一个特定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工程解决方案。
教学设计5: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5: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b0e4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6.png)
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实例并不陌生,尽管有些实例如无废弃物农业是呈现以前当地农村的特点,学生没有亲身见过,但是学生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适当加以讲解,容易理解这些现象,再借助本节学习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及生态工程的概念;
2.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节重点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难点是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能力方面
本节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如何治理。
在新授同时穿插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习,让学生不孤立于对选修知识的掌握,既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起到知识的系统化作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景,引入对关注生态工程建设的学习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阅读资料1回答:
1.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2.解决措施
新问题:如何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阅读资料2回答:
“石油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污染问题。
教师总结: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才能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整体性原理
教学设计1: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1: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e39c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e.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归纳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概述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四个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由教材“问题探讨”中关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的情境引入,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通过对净化污水、古代施肥等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达成相应目标,并促进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奥林匹克公园的图片,展示问题探讨中的资料,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讲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建设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1.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通过人工造林,可以加快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的速度。
2.对森林公园先进行整体设计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的基本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既防止了环境的污染,又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是利用了生态工程自生的原理和协调的原理,充分考虑原有生物组分布局和它们生长、发育、繁殖及形成共存互利关系等条件,通过系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维持系统的稳定。
同时,利用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长期作用形成的协调原理。
教师活动:展示普通的村落和农田图片。
讲解短短几年,普通的村落和农田就脱胎换骨般地转变为令人赞叹的森林公园。
它调节城市气候,丰富市民生活,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
这个例子是生态工程的生动缩影。
下面就让我们系统的来学习一下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2.新课讲授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教师活动:展示当今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讲解建设生态工程的重要性。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636b1b45284ac850ac024295.png)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⑴根据实例了解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⑵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以及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和特点;⑶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技能目标:⑴举例说出各个原理的内容;⑵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⑶通过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⑵从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实例,了解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建设生态工程的原因分析。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理解“无废弃物农业”。
2、理解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教学策略1、新课的引入采取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
2、关于《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是通过对“98年洪水”和“石油农业”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
3、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入学习师:利用必修三第六章学习的有关全球凸显的七大环境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生:学生观看图片、回忆已有知识,讨论交流,深刻感受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师:这些问题都是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如何修复和重建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呢?如何改善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手段——生态工程。
【推进新课】(一)生态工程概念师:请同学们阅读题图右侧的文字和p107上面一段的文字,思考:问题1:什么是生态工程?问题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问题3: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是什么?(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大家互相借鉴,达到方法共享.)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核心概念,对概念进行分解,说出生态工程的对象、目的、特点,并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进行补充。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937a52aeaad1f346933ff9.png)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03 )将“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 技术、 社会之间的关系” 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在课程理念中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 STS 教学策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经验背景下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体现了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 更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的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影响、并能进行科学事务决策的 公民。
本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理念,采用 STS 教学策略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小主 题模式,从“将污水倒入学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和“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入,通过问 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参与科学事务的讨论并 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教学中, 学生有机会将生态系统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 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及教材分析:《第 5 部分 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生态工 程,以及生态工程设计遵循的原理。
2. 学情分析什么是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工程设计遵循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系列的引导, 让学生获得这一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生态工程之前已经认识了生态 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说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通过案例的分析,阐明生态工程设计所遵循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发展设计生态工程的能力,提高构建模型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发展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更强调学生本节课要落实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生态工程”这一主题下的“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 6.5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cfe6e2aa00b52acfc7ca23.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教学设计以采取案例实践教学为基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手段,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核心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无缝对接,努力探寻课堂教学知识生长点,以便学生能自我构建稳固的知识网络体系。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式手段;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反思1.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三模块中已经学习过生态工程涉及的生态学方面的原理相关知识,但由于调整了必修2与必修3的教学次序,到了高二下学期,同学对于必修三的知识已有遗忘,特别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的难点,若仍按教材原有次序来先开展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教学,学生求知欲容易受挫,基于此我调整了教学次序,先引入三北防护林的案例来解决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和平衡原理及整体性原理,待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再开展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学习。
2.教材分析在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好中国的目标下,我国早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突出地位,那幺对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学习则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无论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内容的规定要求还是高考体现的考试方向也较多地考察学生的对于该处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而本课教材内容选择编排上就是通过众多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来实现这些能力目标的,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本人对教材的一些生态案例进行筛选并引入一些较为时鲜的生态案例,以期将教材演绎地更加生动有趣。
3.教学重难点分析3.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及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3.2教学难点: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4.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内容4.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合理解决对策。
能够运用各种媒体收集有关的资料,增强获取新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4.3情感目标。
能够认同生态工程原理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120d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8.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1.2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
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560ed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9.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认同生态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方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引发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面对这些生态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从而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讲授新课(1)生态工程的概念讲解生态工程的定义:“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举例说明:如“无废弃物农业”,通过沼气池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供人们使用,沼渣、沼液又可以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强调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②物种多样性原理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丰富的物种可以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当某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时,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参考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3d0a4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2.png)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2.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适应性原理。
3.能够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1)讲解: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和保护的一种技术手段。
(2)举例:城市绿化、湿地保护等都是生态工程的实际应用。
3.学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整体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效应,实现物种、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食物链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传递的重要途径,食物链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合理构建食物链,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合理利用。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物种适应性原理:物种适应性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物种适应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选择适应性强的物种,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4.分析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1)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分析生态工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教学设计10: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10: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06dc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题意图和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把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价值追求和预期教学目标。
新课标还明确指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由于生态环境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因此,我选择本节内容并利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创设多个学生活动来尝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授课中通过将材料和问题进行“本土化”处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创新精神,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和问题设置分析本节内容为选修3第五章第一节。
生态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教材中本节内容实例丰富:将书本上的讨论问题作为前置作业。
在课堂中创设3个学生活动,3个建言献策问题分析,生成1个学以致用案例和3个建言献策情景问题及1个改编后的社会实践。
2.学情分析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可以开阔视野,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三.学科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科学思维: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3.科学探究: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4.社会责任:关注生态工程建设与家乡环境污染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和教学方法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原理应用。
人教选修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人教选修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aaa3e680203d8cf2f24b1.png)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的定义是如何提出和发展的?量。
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问题,应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草,增加牧草产量。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
楚辞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又着只要影响。
建立再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工程的定义是如何提出和发展的?美国生态学家H.T.奥德姆于1962年首先提出“生态工程”概念:"A branch of engineering and fieldof scienee in which solutions to society ' s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uld be grounded in the tech no logyavailable from n atural systems so that the huma n engineeri ng required would besuppleme ntary rather tha n primary (overhead). ”即以从自然系统获得的技术为基础,解决人类社会环境问题的一门工程分支科学,它所需的人类工程技术仅仅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起主要作用;或“人类应用主要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或“对自然的管理就是生态工程,更好的措施是与自然结成伙伴关系”。
H.T.奥德姆的学生米奇( W.J.Mitsch )继承其思想,于1989年编了世界上第一本生态工程专者(Ecological学生了解为主,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示:几种西北地区特别适宜树种的介绍(1)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为洛叶乔木或灌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周航
★新课标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专题题图:(见课本第105页)
[问题]你觉得本专题题图有什么寓意?
[学生]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幼苗和大地;幼苗又可寓意生态工程,虽然柔弱,但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以引起同学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专题的学习。
[阅读]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点拨](1)涉及的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阅读]《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给学生呈现了生态工程的兴起过程。
[归纳](1)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2)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循环经济;(3)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二)进行新课
[阅读]本节内容。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内容,在必修本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后,你对生态工程的应用前景肯定吗?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3)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1
[讨论]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讨论]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2
[讨论]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讨论] “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师讲]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为了实验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经济之路。
[问题]什么是生态经济?
[生答]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问题]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含义是什么?
[生答]生态系统中, 生物借助能量的不停流动, 一
方面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物质并合成新的物质, 另
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 即所谓“再
生”, 重新被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所吸收利用, 进
行着不停顿的物质循环。
[总结]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
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结合广州本地情况,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的学习和实践,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正确进行分类,增加循环再用,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2)物种多样性原理
资料分析:
[问题]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提示]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
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就越低;反之,抵抗力就越高。
物种多,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3)协调和平衡原理
资料分析:
[总结]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
[问题]整体性原理和含义是什么?
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
[总结]整体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
是指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只有把生态与经济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建设生态工程的目的。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
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
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即要通
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实例: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
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
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
和的效果,即“1+1>2”。
实例:能保持高系统生产力的珊瑚礁。
[小结](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见右表)
[提示]
①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
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物质循环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③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类比]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
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
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生产 消费
经济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 政策
管科学社会系统
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三)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