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基础知识— 德育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德育概述

第一节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

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的活动。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

西方“小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中国“大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法制品质和心理品质。1995年《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品德课程学习四领域: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中学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与保障。

2、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基础。公民社会的成熟度取决于政治公民的素

质。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是现代德育的重要内容。

3、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第二节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一、新时期我国德育目标的制定

1、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2、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3、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新时期我国德育目标的特点

1、注重对学生基础性品质的培养。包含基本品格、文明行为及心理品质。

2、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力。包括道德选择力、辨别力和批判力等自主力的发展。

3、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既有德育总目标,也要德育子目标。小学—初中——高中。

第一层次是培养爱祖国、守法、明德的公民;

第二层次是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者;

第三层次是使少数优秀分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4、注重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统一。注重全面性,强调德育的公私兼顾。

5、注重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第三节德育内容

一、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1、德育目标制约德育内容的性质。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教育。

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当代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与结构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指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过程,包括:

第二节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

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

准,(品德结构中的关键)。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做的:

1、要注重全面性。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从知、情、

意、行四方面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品德。

2、要注重多开端性。从知到行,也可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等,从哪里

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要有针对性。根据知、情、意、行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如道德认识

的获得采取讲解、阅读、谈话与讨论的方法。道德情感的激发需要通过角色扮演、

陶冶等体验式方式进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则需要经过活动、训练和锻炼

的方法。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发展的途径。品德的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德育的最基本途径。i.e.思想品德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外在道德要求与其现有的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注重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的反映,从而产生心理内部矛盾。如:角色扮演。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无限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长期性指个体品德的发展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反复性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

根据这一规律,教育者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要善于诱导、善于等待时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问题,或采取冷处理,或采取热处理。教师要有耐心,通过反复说理的方式进行挽救,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愿意接受积极的道德品质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