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这篇辞赋作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初,文中不仅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更抒发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归去来兮辞》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提升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归隐情怀,领悟其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则是体会作者归隐的深层原因,以及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这篇辞赋的深刻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字词读音和含义。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2023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2023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2023年《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2号考生。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活动评价、课程设计及教学亮点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合理、科学、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归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
__是陶渊明在辞官之后所写的一篇辞赋。
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交代了__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辞抒发了作者辞官后回到田园的愉快心情以及乐天安命的思想。
__语言优美,情感自然。
通过学习__,学生能了解辞这种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隐士情怀。
2.学情分析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高三的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索发现,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他们对于文言字词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准确理解__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句及语法知识,把握__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辞的文体特点,理清__结构及作者的感情脉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以及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句及语法知识,理清__结构及作者的感情脉络;难点:体会辞的文体特点及风格韵味。
以上是我对教学背景所做的分析。
二、说活动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评价。
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我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例如,在理清作者情感脉络时,我会提问:作者到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中?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此我会请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不论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首先我都会予以表扬和鼓励。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一、单元教学指要: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
西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而已贾谊的《过秦论》最为著名,__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讽汉文帝对人民实行仁政。
两汉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著。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断。
这一时期,除了历史散文取得空前伟大的成绩之外,政论和抒情言志的作品也大量涌现,这也是散文发展的一个原因。
《归去来兮辞》在内容上一扫魏晋玄学佛理的玄渺空幻,代之以田园生活人情物态的清新淳朴,表现了率真超脱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文学、文化知识以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本课出现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4)掌握本课出现的宾语前置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价值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写出了他脱离黑暗污浊的官场,欣然归隐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虚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衬字,不表示任何意义乃瞻衡宇:句首发语词复驾言兮焉求:助词(之:在文言文中做动词有两个标志,一是它后面有一个表示处所的词,二是他前面有一个“所”字或疑问代词)2.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问征夫人以前路:行人三径就荒:家园帝乡不可期:大帝居住的地方,仙境聊乘化以归尽:顺应自然的变化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进入课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600多年前,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点击浏览该文件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心理描写。
一、导入:(1)朗读《我生活故事》中认识“水”片断。
(2)从正常人角度体会残疾人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默读要求:(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呢?(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源泉是什么?三、浅析课文:(1)深入体会作者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精神世界。
(引导学生捕捉文章思想内涵)(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四、作业:(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生活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
(表达训练)一、导入: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一句话,并谈谈自己感受。
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1)教师示范: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
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温暖,安全和情感。
我们要善待生活中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3)小结: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1)要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假如……(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愿望。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幻灯片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一、单元教学指要: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
西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而已贾谊的《过秦论》最为著名,__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讽汉文帝对人民实行仁政。
两汉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著。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断。
这一时期,除了历史散文取得空前伟大的成绩之外,政论和抒情言志的作品也大量涌现,这也是散文发展的一个原因。
《归去来兮辞》在内容上一扫魏晋玄学佛理的玄渺空幻,代之以田园生活人情物态的清新淳朴,表现了率真超脱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文学、文化知识以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本课出现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4)掌握本课出现的宾语前置和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价值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写出了他脱离黑暗污浊的官场,欣然归隐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虚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归去来兮辞:衬字,不表示任何意义乃瞻衡宇:句首发语词复驾言兮焉求:助词(之:在文言文中做动词有两个标志,一是它后面有一个表示处所的词,二是他前面有一个“所”字或疑问代词)2.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问征夫人以前路:行人三径就荒:家园帝乡不可期:大帝居住的地方,仙境聊乘化以归尽:顺应自然的变化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进入课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600多年前,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却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叙事性的古代散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情趣和志向。
这篇辞赋是陶渊明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选择,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陶渊明的诗歌,对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辞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辞的文体特点,掌握本文的抒情线索和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高中语文说课稿归去来兮
高中语文说课稿《归去来兮》一、开场白:列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固然,由于时间关系和学生的具体不同,在拓展拓展延伸上有一些学生更多地处于被动状态,也不能让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参与其中,如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关于日本731军队揭秘后的观后感,又如看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事报导后的感想。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述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酷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朗诵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必然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朗诵和背诵。
”按照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 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掌握重点语句,帮忙理解课文。
2 朗诵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设计用意]: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
因此,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个环节。
我的目的是完全解下学生。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
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情景融合,情感真挚。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4 了理解作者招架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那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酷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点、难点一、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对于本节课,我将贯彻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归去来兮辞》选自人教版高年级语文必修一第四课,本文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鉴赏能力,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再加上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知识学习已有一定的积累。
但由于第一次接触辞体,所以在理解内容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从而掌握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五、说教学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3.朗读理解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
【教学设想】因课文内容比较艰深,故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2.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例: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例:①景翳翳以将入。
(景,太阳。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②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一词多义。
(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例: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胡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曷①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焉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何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实词见教材练习二(4)词类活用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例: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注:以上为预习参考题。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完成,以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高一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语文高一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语文高一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尝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2)重要虚词:以(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学习难点: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同学想象力的培育。
2、让同学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
'今日,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观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同学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
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首先让同学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同学朗读,同学初步感知。
其次,老师指导诵读,引领同学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
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那么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8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一、说教材: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可见此文自然很值一读。
我今天就来说一下这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
然而在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隐士,是世乏知音的孤寂,还有一丝有些犹疑的洒脱。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文为自读课文和这届高一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特点,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和诗人所述之志。
2、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于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租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教和学的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传统的“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
2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
设计意图:以算账的方式导入,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较快地从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后面内容网络上没有)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4了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重点、难点1、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a.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b.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明确: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2、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五、教学程序:本篇课文篇幅很短,内容理解简单,因此,可以用一节课时完成(45分钟),主要教具是歌曲CD、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下面是作者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共含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一、导语设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之欧阳歌谷创编
尊敬的评委老师:欧阳歌谷(2021.02.01)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课文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地位《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领略辞这种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陶渊明的相关诗作,对其生平和思想都有一定了解,再加上这篇文章的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凭借下文注释完全可以理解文意,难度不算大。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照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如下几点:1、理解并背诵课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3、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其中,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教法及学法语文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复杂交际活动,而不是单向的简单的认知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1、诵读法。
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
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研讨法。
结合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
3、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三、说学法:1、预习法。
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预习能事半功倍2、诵读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精选3篇)《归去来兮辞》篇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2)重要虚词:以(3)文言句式: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学习难点: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他的前呼后拥的侍从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文章,有的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只有他的侍妾朝云一语中的:先生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是的,苏轼是一个不屈己媚人的大丈夫,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满腹经纶,却仕途坎坷,他最崇拜的人就是陶渊明,(出示陶渊明的头像),他曾经和了陶渊明的全诗,对陶渊明的诗文备加推崇。
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庠也说:“陶公之《归去来兮辞》,是南北朝文章之绝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欣赏他的《归去来兮辞》。
学习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文言文的课堂要不断传出书声琅琅。
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明确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后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初步感知。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把握几个重点句的情味。
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解脱、畅快之情,第三段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享受家园之乐的舒适、宽慰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彻底放下的旷达之情。
高一下学期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范文精选
高一下学期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范文精选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二,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第五篇课文。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在之前也学习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因此对陶渊明的文笔和经历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其文言知识体系也尚待完善。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归纳及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领悟作者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五、教学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问答法——主要是提出问题,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板书《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5课,与《荷塘月色》共同构成“走进自然”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在自然的怀抱里净化自己的灵魂,放飞自己的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文言文,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辞的文体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提高品位语言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说课稿欧阳光明(2021.03.07)【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辞,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是一篇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和为了追求精神自由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能引起很多文人的共鸣,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自主学习,提出疑难,疏通文意。
三.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意,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是重点的授课方向。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疏通文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现象。
2、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三.德育目标:学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现象。
2.了解作者的归隐原因及其在文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法设计】1、自读法。
本篇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课文注释较为充分。
因此,这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的深层思考。
3、诵读法。
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课堂设计】一、导入“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饱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借这幅对联引出《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境界。
正是有着对田园,对自然这么美好的憧憬,陶渊明才这么义无反顾的回归田园。
把学生带入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中,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1、掌握辞的特点,诵读全文2、学习归纳重点文言现象3、分析作者归隐的原因,体悟其复杂情感4、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整体感知,学习辞这种文学体裁,诵读全文辞: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
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重在抒情。
节奏:六字句时,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根据辞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把握其节奏和韵律,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少许时间,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检查翻译语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分别从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综合翻译等角度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文言知识点的能力和预习效果。
扫清字词障碍,在课堂上注重归纳,梳理知识体系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
以:用。
介词结构后置,“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憾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情话:知心话。
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能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谷。
经:登上,到。
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五、归隐原因1、题解:归去来兮,两个虚词连用强烈表达想要回归田园的感受(板书)。
具体研讨小序第一段,从哪里回归?官场。
为何作者那么强烈的想要由官场回归田园呢?自读小序,找出作者回归田园的原因。
并讨论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主要板书)联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2、自读第一段这一段中哪些话也体现出了作者回归的原因?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作者不愿成为官场倾轧的棋子,不愿成为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人,不愿违背自己质性自然的本性。
因此才发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样的慨叹。
这句话也成为千古名句,翻译并赏析。
翻译:之:主谓之间。
谏:谏正,劝止追:挽救,弥补。
是:对,正确。
而:连词,表并列。
非:错误。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做官)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觉悟到今天做的是对的昨天是错的。
赏析:自责自恕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
前后对比,鲜明有力。
3、引入写作背景从作者归隐的原因可以引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来理解文本,加深对其感情的理解。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苍生”的志向。
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篇著名的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由写作背景出发,再回归文段,具体探讨作者回归田园的复杂情愫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逐步加深对作者思想的把握。
六、具体研讨作者感情采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增强讨论的兴趣,激发其创造力。
对田园生活,作者究竟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朗读2、3两段,注意节奏与感情。
通过幻灯片上这几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体现的具体感情。
在这里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发现、揣摩和相互交流。
之后展开课堂上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中对以下诗句进行深层次的体会。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途之乐(板书)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抵家之乐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居之乐④将有事于西畴躬耕之乐虽然都是乐,但这几个乐之间蕴含的深意是否相同?①②回归田园的欢悦(抓住“遥遥,飘飘”叠字的表达效果)③保持独立人格的清高④坚定的人生追求。
(将把自己归田的理想变成实践,表现出归隐的决心)在乐的背后,在文中是否还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看下两幅图片和文字,讨论作者的感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岁暮年衰之忧,知音难觅之忧(对现实的不满)(板书)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理想破灭之忧济世不得的痛苦(板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赏析: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点拨: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
夕阳晚照,苍松兀立,诗人虽孤高傲世,但也难免呈现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
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也是非同一般的。
如何理解在文中出现的复杂感情?总结:作者弃官归乡是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理想的代价的,在抛弃官场时,也告别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该只看到他回归田园的欢悦,同时我们也应留意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在那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选择了自己的拒绝。
拒绝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权利。
陶渊明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把自己的立足点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
既如此,在归隐的路上乐与苦并存,作者准备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七、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大声朗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是对作者思想的深层把握,答案不求唯一,可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
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是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表现。
(板书)八、写作方法欧阳修慨叹“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这里不仅有对陶渊明精神的赞扬,更有对其文风的褒奖。
引入对作者文风的探讨从写法和语言两个角度。
1、写法研究:问:陶潜在《桃花源记》中设计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作者有没有指斥当时社会的黑暗呢?尽管作者没写,但我们从他寻找桃花源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
本文中作者要写辞官归田,有没有直说诸如“官场腐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类的话呢?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赏析:诗人一向是“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
诗人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其清高人品2、文风潇洒淡远,平淡自然。
多用押韵叠字,富有节奏和韵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无怪乎李白高歌: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九、作业先展示学生高考优秀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
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清秋的黄昏,微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那是菊花香.你笑容飘逸洒脱,随手拈一朵菊花 ,携一柄古剑,饮尽杯中的酒,走向桃花源深处.林间,归巢的鸟儿慢慢沉寂. 不经意间,你抬起了头,南山上,夕阳的余晖渐次暗淡如暝。
这是你看透人世沉浮的淡定,犹如空谷之幽兰,随性清幽,犹如风后之虫鸣,悠扬自得。
淡定在你的一生中得以诠释。
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我心中的陶渊明”设计此作业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同时训练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结语: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