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二次根式复习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教案(14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5e52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4.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教案(14篇)篇1: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次根式教案1.二次根式:式子(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 )2= ( ≥0); (2)5.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a≥0,b≥0); (b≥0,a>0).(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 ;(2)例3、在根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 )A.1) 2)B.3) 4)C.1) 3)D.1) 4)例4、已知:例5、 (龙岩)已知数a,b,若 =b-a,则 ( )A. a>bB. a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例1. 将根号外的a移到根号内,得 ( )A. ;B. - ;C. - ;D.例2. 把(a-b)-1a-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3、计算:例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b= .例5、如图,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4、比较数值(1)、根式变形法当时,①如果,则;②如果,则。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6.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6.3.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769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f.png)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课后,我会主动询问他们是否理解课堂内容,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a≥0,b≥0)和\(\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a≥0,b>0);
c.了解二次根式的乘方运算:\((\sqrt{a})^n = \sqrt{a^n}\)(n为正整数);
举例:通过\((\sqrt{2})^2\)和\((\sqrt{3})^3\)等例题,强调乘方运算的规则。
2.教学难点
a.理解并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则进行简化时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解析:学生在进行\(\sqrt{18} \times \sqrt{2}\)等计算时,可能会忽略先简化根号内的乘积,直接相乘,导致计算复杂。教师需强调先简化根号内的乘积,再进行乘法运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6.3二次根式的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d486cb9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6.png)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加减计算;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二次根式加减。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主题:围绕“二次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引导与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5.成果展示(5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二次根式性质的探究,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2.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二次根式加减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加减的数学模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如何识别同类二次根式,如√18 + √50,化简后为3√2 + 5√2,进而合并为8√2;
(3)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克服在具体问题中应用二次根式加减法则的困难,例如在几何图形面积计算中,如何将不同长度的边转化为同类二次根式进行计算。
直接输出: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特别是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根式加减的数学模型。
举例解释:
(1)重点讲解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a × √b = √(ab)等,并通过例题演示;
(2)强调二次根式加减法则,如√a + √b ≠ √(a+b),通过具体计算题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 二次根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 二次根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4e4a9ad51f01dc281f1e6.png)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2页至3页,完成下列的问题.知识探究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思考: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1)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2)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 m 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约为__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t=__________...开平方时,被开方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为什么?)自学反馈(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x 、、1x y +≥0,y ≥0).判断二次根式的依据是一个形式一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2)当a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a≥1a≥-3 2a≤3a≥0a≤0任意实数a>3任意实数任意实数二次根式中求字母的取值范围的依据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当x?解:x≥2.例2当x1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x≥-32且x≠-1.有二次根式的要考虑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有分母的要考虑分母不为零.例3已知,求xy的值.解:2 5 .当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时被开方数只能为零.活动2 跟踪训练1.要画一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它的长宽应取多长?解:长:2.用代数式表示:(1)面积为S的圆的半径.(2)面积为S且两条邻边的比为2∶3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解:(2)3.教材第3页上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判断方法.3.怎样求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1.≥0)是一个非负数.2.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2=a(a ≥0)≥0).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3页至4页,完成下列的问题.知识探究(—)当a>0a ;当a=00概括:≥0)是一个非负数.知识探究(二)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4;)2=2;2=13;)2=0.概括:一般地:2=a (a ≥0)知识探究(三)=2;=0.01;23=0.=a (a ≥0)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0)是一个非负数;)2=a(a ≥0);≥0).自学反馈1.计算:2 )2 2 )2 解:(1)32;(2)45;(3)56;(4)74. 2.化简:解:(1)3;(2)4;(3)5;(4)3.3.代数式的概念: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 2 (2)2解:(1)1.5;(2)20.例2 化简:( 2 (2解:(1)16;(2)5.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负数的相反数.例3 =0,求a2013+b2013的值.解:≥00,∴a=-1,b=1.∴a2013+b2013=0.二次根式本身具有非负性.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2)2解:(1)3;(2)18.2.说出下列各式的值:解:(1)0.3;(2)17;(3)-π;(4)-10.3.计算:22解:(1)5;(2)0.2;(3)0.6;(4)2 3 .4.教材第4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二次根式的性质:≥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1.≥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2.(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并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请同学们完成填空:=6,=6;=20,=20;=60,=60.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归纳:(a≥0,b≥0)反过来(a≥0,b≥0)自学反馈1.计算:解:.2.化简:解:(1)12;;(3)3|xy|;.活动1 小组讨论例1计算:×解:例2 化简:解:(2)36;;.(1)开方后可以移到根号外的因数或因式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例3 计算:解:;;14写成7×2,同样(2)中写成10=5×2,方便开方.例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4.解:(1)不正确.(2)不正确..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是相加的关系,而不是相乘的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解:(2)6;2.化简:解:(1)77;(2)15;3.和cm,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4.教材第7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b≥0)(a≥0,b≥0)及应用.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1.≥0,b>0)(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8页至10页,并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请同学们完成填空: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不变,被开放数相除.自学反馈1.计算:解:(1)2;(2)2.下面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2.化简:解:(1)8;(2)83b a ;.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1)除了用除法公式外,还可进行分母有理化.例2 化简:解:. 例3 计算:(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解:(1)5;(2)3(3)a.观察上面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等,这些二次根式有哪些特点: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满足以上两点的二次根式,就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且结果的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活动2 跟踪训练1.化简:解:(1)2;.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2.5cm ,BC=6cm ,求AB 的长.解:6.5cm.3.教材第10页的中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2.逆用法则.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1.使学生知道怎样将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使学生通过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2页至13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知识探究1.合并同类项:(1)2x+3x (2)2x2-3x2+5x2解:(1)5x;(2)4x2.这几道题你是运用什么知识做的?加减法则2.化简:(1(2(3解:(1;(2)(3)3.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先化简,再合并.自学反馈计算:解:;;;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例2计算:解: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必须先将其化简,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才可合并. 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正确.此式结果为.(2)不正确.此式结果为5.(3)正确.2.计算:(6)a解:;;;(6)17a(7)0;. 3.教材第13页下框练习.计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活动3 课堂小结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2.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4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知识探究1.计算:(1)(2x+y)·zx (2)(2x 2y+3xy 2)÷xy解:(1)2x 2z+xyz ;(2)2x+3y.2.计算:(1)(2x+3y)(2x-3y) (2)(2x+1)2+(2x-1)2解:(1)4x 2-9y 2;(2)8x 2+2.思考:如果把上面的x 、y 、z 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仍成立.整式运算中的x 、y 、z 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3.计算:))·) 2解:(1)43;(3)-6;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2)2-32例2 计算:-5) )解:;(2)2.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2)2解:+;;(4)a-b;(5)9;(6)4;在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时能用乘法公式的,运用公式会使计算简便.2.已知+1,,求下列各式的值:(1)x2+2xy+y2(2)x2-y2解:(1)12;这类计算的简便方法是先变形,再代入求值.3.教材第14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如何计算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2.计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3a5b79b89680202d8254e.png)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在中考中,本章重在考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求值.教学指导【本章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本章难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相关的化简与实数的简单运算.【本章思想方法】1.掌握类比思想.如:类比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类比整式的运算法则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时,当被开方数中有字母且没有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应考虑对字母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3.体会整体思想.如:在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值时,有时从整体角度考虑,将已知条件和待求值的式子进行变形后整体代入求值.课时计划16.1二次根式2课时16.2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时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时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范围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学难点】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3.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B)A.45B.-3C.a2+3D.2 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1,-5,(-7)2,313,15-16,3-x(x≤3),-x(x≥0),(a-1)2,-x2-5,(a-b)2(ab≥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解答】因为11,(-7)2,15-16=130,3-x(x≤3),(a-1)2,(a-b)2(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均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5,-x(x≥0),-x2-5的被开方数都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例2】当x________,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二次根式有意义要满足什么条件?本题是否还要考虑其他条件?【分析】要使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被开方数x+3≥0和分母x+1≠0,解得x≥-3且x≠-1.【答案】≥-3且x≠-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使一个代数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通常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分母不为零,二是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三是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A.-7B.3 7C.x D.x 2.使式子-(x-5)2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B) A.0 个B.1 个C.2 个D.无数个3.当x是多少时,2x+3x+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依题意,得⎩⎪⎨⎪⎧2x +3≥0,x ≠0,解得⎩⎪⎨⎪⎧x ≥-32,x ≠0.∴当x ≥-32且x ≠0时,2x +33+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实数x 、y 满足y >x -2+6-3x +3,求|y -3|-(x -y )2的值.【互动探索】要求|y -3|-(x -y )2的值,需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根据式子y >x -2+6-3x +3,可以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解答】由题意,得x -2≥0且6-3x ≥0, 解得x =2,则y >3.故|y -3|-(x -y )2=y -3-y +2=2-3=-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 的值,从而确定y 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代数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概念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a )2=a (a ≥0)和a 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明确(a )2=a (a ≥0)和a 2=a (a ≥0)的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3~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1)当a >0时,a 表示a ;(2)当a =0时,a 表示0概括:一般地,a (a ≥0)是一个非负数.2.教材P3“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1)(4)2=4; (2)2=2;⎝⎛⎭⎫132=13; (0)2=0. (2)一般地,(a )2=a (a ≥0). 3.教材P4“探究”,填空: (1)22=2;0.012=0.01; ⎝⎛⎭⎫232=23; 02=0.(2)一般地,a 2=a (a ≥0).教师点拨: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1)a (a ≥0)是一个非负数;(2)(a )2=a (a ≥0);(3)a 2=a (a ≥0).4.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5.计算:0.019 6×22 500=21;549=73.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 1.5)2; (2)(25)2; (3)16; (4)(-5)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什么?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开方时有什么规则?【解答】(1)()1.52 =1.5. (2)(25)2=22×(5)2=4×5=20. (3)16=(42)=4. (4)()-52=52=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a 2=||a =⎩⎨⎧a ()a ≥0;-a()a <0.【例2】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8a 3b (a ≥0,b ≥0); (2)(-36)×169×(-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开方的定义化简.注意:二次根式的结果是最简二次根式.【解答】(1)8a 3b =22·a 2·2ab =(2a )2·2ab =2a 2ab . (2)(-36)×169×(-9)=36×169×9=6×13×3=23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D ) A .(-4)×(-9)=-4×-9 B .16+94=16×94C .449=4×49D .4×9=4×92.计算:(1)(9)2; (2)-(3)2; (3)64; (4)a 2+2a +1. 解:(1)9. (2)-3. (3)8. (4)a 2+2a +1=()a +12=||a +1.当a ≥-1时,原式=a +1;当a <-1时,原式=-a-1.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1)2+2(b -1)2-|a -b |.解:从数轴上a 、b 的位置关系,可知-2<a <-1,1<b <2,且b >a ,故a +1<0,b -1>0,a -b <0,原式=|a +1|+2|b -1|-|a -b |=-(a +1)+2(b -1)+(a -b )=b -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2-(b +c -a )2+(c -b -a )2. 【互动探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 +c >a ,b +a >c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即可.【解答】∵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b +a >c ,∴原式=|a +b +c |-|b +c -a |+|c -b -a |=a +b +c -(b +c -a )+(b +a -c )=a +b +c -b -c +a +b +a -c =3a +b -c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不等关系,进行变换后,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性质⎩⎪⎨⎪⎧a ≥0(a ≥0)(a )2=a (a ≥0)a 2=|a |=⎩⎪⎨⎪⎧a (a ≥0)a (a <0)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a·b=ab(a≥0,b≥0),ab=a·b(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P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教材P6“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6,4×9=6;(2)16×25=20,16×25=20;(3)25×36=30,25×36=30.a≥0,b≥0.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a·b=ab()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3×5; (2)13×27; (3)9×27; (4)12× 6.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3×5=15. (2)13×27=13×27=9=3. (3)9×27=9×27=92×3=9 3. (4)12×6=12×6= 3.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例2】化简:(1)9×16; (2)16×81; (3)81×100; (4)4a 2b 3; (5)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时,需要注意什么?【解答】(1)9×16=9×16=3×4=12. (2)16×81=16×81=4×9=36. (3)81×100=81×100=9×10=90. (4)4a 2b 3=4·a 2·b 3=2·a ·b 2·b =2ab b . (5)54=9×6=32×6=3 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积的算术平方根是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用,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式x +1·x -1=x 2-1成立的条件是( A ) A .x ≥1 B .x ≥-1 C .-1≤x ≤1 D .x ≥1或x ≤-12.计算: (1)12×3; (2)23×315; (3)23×3512×5936. 解:(1)6. (2)310. (3)18.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4)×(-9)=-4×-9; (2)41225×25=4×1225×25=4×1225×25=412=8 3. 解:(1)不正确.改正:(-4)×(-9)=4×9=36=6. (2)不正确. 改正:41225×25=11225×25=11225×25=112=47.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比较大小:(1)35与53; (2)-413与-511.【互动探索】由于根号外的因数不为1,可以将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解答】(1)35=9×5=45, 53=25×3=75. 因为45<75,所以35<5 3. (2)-413=-16×13=-208, -511=-25×11=-275.因为208<275,所以-208>-275,所以-413>-51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可以先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将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ab=ab(a≥0,b>0)和ab=ab(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2.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二次根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二次根式商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用.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P1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二次根式的除法1.教材P8“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23,49=23;(2)1625=45,1625=45;(3)3649=67,3649=67.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ab=ab()a≥0,b>0.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a≥0,b>0,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最简二次根式1.观察教材P8~P9例4、例5、例6中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22,310,2aa等,可以发现这些式子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123;(2)32÷18;(3)14÷116;(4)648.【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1)原式=123=4=2 .(2)原式=32÷18=32×8=3×4=2 3.(3)原式=14÷116=14×16=4=2.(4)原式=648=8=2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结果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364;(2)64b29a2;(3)35;(4)22-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解答】(1)原式=364=38.(2)原式=64b29a2=8b3a.(3)原式=35=3×55×5=155.(4)原式=2×()2+1()2-1()2+1=2+22-1=2+ 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时,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113÷213÷125的结果是( A ) A .27 5B .27C . 2D .272.如果xy(y >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C ) A .xy(y >0) B .xy (y >0) C .xyy(y >0) D .以上都不对3.化简: (1)483; (2)0.7; (3)23-1; (4)6-56+5. 解:(1)4. (2)7010. (3)3+1. (4)11-23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已知9-x x -6=9-xx -6,且x 为偶数,求(1+x )x 2-5x +4x 2-1的值.【互动探索】等式形式符合商的算术平方根公式→确定x 的取值范围→化简所求式子【解答】由题意,得⎩⎪⎨⎪⎧ 9-x ≥0,x -6>0,即⎩⎪⎨⎪⎧x ≤9,x >6,∴6<x ≤9.∵x 为偶数,∴x =8, ∴原式=(1+x )(x -4)(x -1)(x +1)(x -1)=(1+x )x -4x +1=(1+x )x -4(x +1)=(1+x )(x -4). ∴当x =8时,原式=4×9=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时,分子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中被开方数是正数.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合作学习的先进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计算下列各式.(1)22+32;(2)28-38+58;(3)7+27+9×7;(4)33-23+ 2.解:(1)原式=(2+3)2=5 2.(2)原式=(2-3+5)8=48=8 2.(3)原式=7+27+37=(1+2+3)7=67.(4) 原式=(3-2)3+2=3+ 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 (1)27+13+12; (2)32+48-8+3; (3)3⎝⎛⎭⎫22-63+ 1.5-223;(4)()6-222+()23-1()23+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解答】(1)27+13+12=33+33+23=1633. (2)32+48-8+3=32+43-22+3=2+5 3. (3)3⎝⎛⎭⎫22-63+ 1.5-223=26-2+62-223=326-53 2.(4)()6-222+()23-1()23+1=6-412+8+()12-1=25-8 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计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例2】已知a -5-2+b -5+2=0,求a 2+b 2+7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a =5+2,b = 5-2,然后再代入求值即可.【解答】由题意,得a -5-2=0,b -5+2=0,解得a =5+2,b =5-2,a 2+b 2+7=5+4+45+5+4-45+7=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32-2的值是( D ) A .2 B .3 C . 2D .2 22.若最简二次根式3a -8与17-2a 可以合并,则a =5. 3.计算: (1)348-913+312; (2)(48+20)+(12-5). 解:(1)=15 3. (2)63+ 5.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4x 2+y 2-4x -6y +10=0,求23x 9x +y 2x y 3-x 21x -5x yx的值. 【互动探索】先将已知等式进行变形,把它配成完全平方式,得(2x -1)2+(y -3)2=0,即可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把各项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最后代入求值.【解答】∵4x 2+y 2-4x -6y +10=4x 2-4x +1+y 2-6y +9=(2x -1)2+(y -3)2=0,∴x =12,y =3. 原式=23x 9x +y 2x y3-x 21x+5x y x=2x x +xy -x x +5xy =x x +6xy . 当x =12,y =3时,原式=12×12+632=24+3 6.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化简求值时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步骤易造成错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应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知识间的类比,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计算: (1)13×27; (2)35; (3)80-45; (4)(25-2)2. 解:(1)3. (2)155. (3) 5. (4)22-4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12223×9145÷35; (2)⎝⎛⎭⎫312-213+48÷23+⎝⎛⎭⎫132;(3)2-(3+2)÷3.【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答】(1)原式=12×9×83×145×53=12×9×229= 2. (2)原式=⎝⎛⎭⎫63-233+43÷23+13=2833×123+13=143+13=5. (3)原式=2-3+23=2-1-23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例2】计算:(1)(2+3-6)(2-3+6); (2)(2-1)2+22(3-2)(3+2); (3)⎝⎛⎭⎫6-1332-3424×(-26).【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1)原式=[2+(3-6)][2-(3-6)]=(2)2-(3-6)2=2-(9-218)=2-9+62=-7+6 2.(2)原式=2-22+1+22×(3-2)=2-22+1+22=3. (3)原式=⎝⎛⎭⎫6-66-326×(-26)=-236×(-26)=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计算:①(2)2=2;② (-2)2=2;③(-23)2=12;④(2+3)( 2-3)=-1.其中正确的有( 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果(2+2)2=a +b 2(a ,b 为有理数),则a = 6,b = 4. 3.计算: (1)(6+8)×3; (2)(46-32)÷22; (3)(5+6)(3-5); (4)(10+7)(10-7).解:(1)32+2 6.(2)23-32.(3)13-3 5.(4)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先化简,再求值:1x+y+1y+yx x+y,其中x=5+12,y=5-12.【互动探索】化简式子→代入x、y的值进行计算【解答】1x+y+1y+yx(x+y)=xyxy(x+y)+x(x+y)xy(x+y)+y2xy(x+y)=xy+x(x+y)+y2xy(x+y)=(x+y)2xy(x+y)=x+y xy.当x=5+12,y=5-12时,x+y=5,xy=1,所以原式= 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代数式的值,如果直接代入计算比较繁琐,可以根据式子特点,整体代入进行计算.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同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乘法公式和乘法法则同样适用.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二次根式教案(精选10篇)
![二次根式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4d40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a.png)
二次根式教案(精选10篇)二次根式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3、使学生能联系几何课中学习的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等几何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本节难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积的算术平方根在应用时既要强调这部分题目中的字母为正数,但又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字母只表示正数的片面认识。
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与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综合应用性质或乘法公式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一定要满足。
三、教学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类比的方法,讲授与练习结合法。
1、由于性质、法则和关系式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和应用中又相互交错,综合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脉络清楚,条理分明,在教学时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开。
在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时可以结合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让学生把握两者的关系。
2、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__及比较大小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一组具体的式子,引导他们做出一般的结论。
由于归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从表象到本质,进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这种思维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认识、研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培养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例子得到结果类似地可以得到:由上一节知道一般地,有=(a,b)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会发现=(a,b)也成立(二)新课积的算术平方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2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2二次根式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5cf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1.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复杂化简:对于\( \sqrt{\frac{24}{3}} \)的化简,学生可能会直接得到\( \sqrt{8} \),而忽视\( \frac{\sqrt{24}}{\sqrt{3}} = \sqrt{\frac{24}{3}} = \sqrt{8} \)中的正确步骤。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通过对二次根式性质的探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平方和开方性质,能熟练应用于解题。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容易混淆,尤其是在应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性质,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关于二次根式的化简,我觉得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步骤的详细解释。有些学生对于多层嵌套的二次根式化简感到困惑,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多举例,并引导学生逐步分解和化简,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运用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实际问题的建模: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edc0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6.png)
(1)根号内乘除运算的简化:在二次根式乘除运算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根号内乘除运算后的简化步骤。
-难点解释:如\(\sqrt{2} \times \sqrt{8} = \sqrt{2 \times 8}\),需简化根号内的结果为\(\sqrt{16}\),进而得到最终答案4。
(2)混合运算中乘除法则的运用:在二次根式乘除混合运算中,学生容易混淆乘除法则,导致计算错误。
-练习:计算\(\sqrt{18} \times \sqrt{2}\)、\(\sqrt{12} \times \sqrt{27}\)等。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理解二次根式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除法运算。
-例子:\(\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其中\(b \neq 0\),\(a \geq 0\),\(b > 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二次根式的乘除(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2节,主要内容包括: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掌握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例子:\(\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其中\(a \geq 0\),\(b \geq 0\))
-练习:计算\(\frac{\sqrt{48}}{\sqrt{3}}\)、\(\frac{\sqrt{54}}{\sqrt{9}}\)等。
3.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运用乘除法则,解决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问题。
-例子:\(\sqrt{18} \div \sqrt{2} \times \sqrt{12}\)
5.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突破难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二次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ada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7.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次根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非整数的平方根的情况?”(例如,计算一个边长为$\sqrt{5}$的正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次根式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让学生从具体的二次根式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提升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5.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二次根式学习中积极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定义: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明确根号下仅含非负实数的表达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平方等运算性质,如$\sqrt{a} \cdot \sqrt{b} = \sqrt{ab}$。
-二次根式的化简:学会通过因式分解、提取公因数等方法化简二次根式,如$\sqrt{18} = \sqrt{9 \cdot 2} = 3\sqrt{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如$\frac{\sqrt{a}}{\sqrt{b}} = \sqrt{\frac{a}{b}}$($a \geq 0$,$b > 0$)。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法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提高解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2.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乘除与加减运算,培养他们在数学运算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根式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b8fe0f46527d3250ce078.png)
《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复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以及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二次根式专题一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专题分析】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主要考查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涉及单个知识点或与分式综合在一起考查,一般较为简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2014·巴中中考)要使式子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且m≠1D.m≥-1且m≠1〔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然后进行求解,得出结论.由题意,得解得m≥-1且m≠1.故选D.几种常见求字母取值范围的类型:所给式子的形式x的取值范围整式全体实数分式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注意不能随意约分,同时要区分“且”和“或”的含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为非负数0次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数不为零复合形式列不等式组,兼顾所有式子同时有意义【针对训练1】(2014·金华中考)在式子,,,中,x可以取2和3的是()A. B.C. D.〔解析〕分别求出各式有意义的条件,再进行选择.当x≠2时,分式有意义;当x≠3时,分式有意义;当x≥2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当x≥3时,二次根式有意义.综上所述,只有中的x可以取2和3.故选C.要求x可以取什么值,对于分式,只需分母不为0;对于二次根式,只需根号里面为非负数.(2014·镇江中考)若实数x,y满足+2(y-1)2=0,则x+y的值等于()A.1B.C.2D.〔解析〕由于,2(y-1)2都是非负数,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故这两个数都等于0.由题意得解得∴x+y=.故选B.初中阶段学习了三种非负数,①|a|≥0;②a2≥0;③≥0(a≥0).若出现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说明这几个非负数的值都等于0,此时可得一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得未知数的值.【针对训练2】(2014·安顺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B.6或10C.6或7D.7或10〔解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b的值,进而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a+3b-13)2=0,∴解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7或8.故选A.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为非负数,这一性质经常在化简问题中运用.专题二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专题分析】涉及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一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形式都可以出现,单独考查这一个知识点的情况较少,一般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当x取何值时,+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可知≥0,即的最小值为0,因为3是常数,所以+3的最小值为3.解:∵≥0,∴+3≥3,∴当9x+1=0,即x=-时,+3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涉及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应采用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来求解.【针对训练3】代数式++的最小值为()A.0B.1+C.1D.不存在的〔解析〕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知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所以x≥0,x-1≥0,x-2≥0,故x≥2,而被开方数越小,算术平方根的值就越小,所以当x=2时,++取得最小值,其值为+1.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0(a≥0),同时需要注意被开方数越小,算术平方根的值就越小.专题三最简二次根式【专题分析】主要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考查单个知识点时一般较为简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在二次根式的计算中,结果必须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紧扣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逐个分析.选项A:=4,选项C:=2,选项D:=,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选B.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只要含有分数或小数,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在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如果幂的指数等于或大于2,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针对训练4】(2014·孝感中考)下列二次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解析〕先将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哪一个被开方数与的被开方数相同即可.A. =,故能与合并;B.=2,故能与合并;C.=2,故不能与合并;D.=3,故能与合并.故选C.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才能合并.所以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能合并,必须先化简,再判断.专题四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及混合运算【专题分析】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均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主要考查化简的能力和代值计算的能力,化简根式的题目较少,一般是化简分式,然后代入值计算,一般难度不大,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计算×+()0的结果为()A.2+B.+1C.3D.5〔解析〕先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零指数幂的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原式=2+1=3.故选C.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立方、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等式子的运算.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式子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针对训练5】(2014·青岛中考)计算=.〔解析〕先用分子中的每一项与分母相除,然后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1.故填2+1.计算:(1-2)(1+2)-(2-1)2.〔解析〕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2)(1+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1)2,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求出结果.解:原式=12-(2)2-=1-12-12+4-1=-24+4.一要注意运算顺序,二要注意利用乘法公式计算二次根式乘法可以使运算更简便.【针对训练6】(2014·凉山中考)已知x1=+,x2=-,则+=.〔解析〕观察x1和x2,正好是两数和、差,再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简化运算.∵x1=+,x2=-,∴x1+x2=2,x1x2=1.∴+=(x1+x2)2-2x1x2=(2)2-2=10.故填10.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先观察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体现最佳解题思路.乘法公式在进行代数式的有关运算中经常用到,要记住常用的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已知a+b=-3,ab=12,求b+a的值.〔解析〕在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a,b的符号,本题中没明确a,b的符号,但可从a+b=-3,ab=12中分析得到.解:∵a+b=-3,ab=12,∴a<0,b<0.b+a=b·+a·=-2=-2=-4.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不考虑a,b的符号,把所求的式子化简,直接代入.【针对训练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b=1-.〔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二次根式的计算,正确地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将分式化简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应先将分式按照运算顺序进行化简,再将字母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解:原式=÷=÷=×=-.当a=1+,b=1-时,原式=-=-=-.专题五配方法【专题分析】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写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的形式,常用来解决最值问题.本章中主要是把被开方数配方,然后应用=|a|化简.小东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含根号的式子的平方,如3+2=(1+)2,善于思考的小东进行了如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则有:a+b=m2+2mn+2n2,∴a=m2+2n2,b=2mn.这样,小东找到了把部分a+b形式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东的方法探索并解决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m+n)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b=;(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2;(3)若a+4=(m+n)2,且a,b,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解析〕(1)首先对所给材料认真阅读,分析探究小东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迁移,从而可以求解.与小东做法基本一致,把右边完全平方式展开,然后左右式子进行对比,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出a,b.(2)此题可以采用与小东方法类似的解法,但也可以进行逆推,执果索因,即把m,n选定一组正整数,然后去括号,即可求解.这就是填空题的巧做方法.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中正整数要求即可.(3)认真分析此题,与(1)进行对比,不难发现a 的值与(1)中的表示方法一样,而b=4,即4=2mn,所以mn=2,然后根据正整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即可确定出m,n的值,进而得解.解:(1)m2+3n22mn(2)21,12,3,2(答案不唯一)(3)由b=2mn得4=2mn,即mn=2,且m,n均为正整数,则m=1,n=2或m=2,n=1.当m=1,n=2时,a=m2+3n2=12+3×22=13.当m=2,n=1时,a=m2+3n2=22+3×12=7.综上,a的值为13或7.一般地,对于a±2型的根式,可采用观察法进行配方,即找出x,y(x>y>0),使得xy=b,x+y=a,则a±2=(±)2,于是== ±,从而使得到化简.【针对训练8】若x,y为实数,且y=++15,试求-的值.〔解析〕根据y=++15可以求出x,y的值,然后对-中的被开方数进行配方、化简.解: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x=,∴y=15,∴x+y>0,x-y<0,xy>0.∴原式= - =·-=,当x=,y=15时,原式= =.对于形如++2或+-2的代数式,都可变为或的形式,当它们作为被开方数进行化简时,要注意x+y和x-y以及xy的符号.【针对训练9】化简.〔解析〕把5拆成3+2,于是将5-2配方,得5-2=()2+()2-2××=(-)2,然后应用=|a|化简.解:=== =|-|=-.专题六类比思想【专题分析】类比思想是初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中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通过类比得到的,在解题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往往要借助类比的方法,从而达到引发思路的目的.本章中二次根式的加法与整式加减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类比.计算.(1)+4;(2)-++2.〔解析〕本题类比合并同类项,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再进行合并.解:(1)原式=(1+4)=5.(2)原式=3-+2+2=2+4.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而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利用类比的思想可以归纳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步骤:一化简,二寻找,三合并.【针对训练10】已知a=-,求 - 的值.〔解析〕先化简二次根式,要保证被开方数结果的正确性,这与a-和a+的结果有直接的关系.解:∵a=-,∴=+,∴a+>0,a-=(-)-(+)=-2<0.∴ - = - =a+--a=2a.当a=-时,原式=2×(-)=2-2.有理数的法则、性质、运算律、公式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二次根式的运算的最后要注意把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化简求值的题,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方法要灵活简便,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专题七整体思想【专题分析】整体思想方法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已知x=-1,y=+1,求+的值.〔解析〕本题可以直接将+通分,进而用xy和x+y表示,再求出具体的xy和x+y的值,进而代入求解即可.解:∵x=-1,y=+1,∴x+y=(-1)+(+1)=2,xy=(-1)(+1)=1.∴+====6.本题如果直接代入计算,则计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通过观察已知条件和欲求值的式子,发现它们都可以化简,这样采取变更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方法,然后采取整体代入的思想,比较容易求出问题的解.【针对训练11】若-=2,求的值.〔解析〕将已知条件两边平方得出a+的值,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a2+,最后将a+视为一个整体代入求值即可.解:∵-=2,∴=4,∴a+=6,∴ = ===4.专题八分类讨论思想【专题分析】主要考查对和|a|形式的式子的化简,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居多,分值在3分左右.已知|a|=5,=3,且ab>0,则a+b的值为()A.8B.-2C.8或-8D.2或-2〔解析〕∵|a|=5,=3,∴a=±5,b=±3.又∵ab>0,∴a,b同号,即a=-5,b=-3或a=5,b=3.∴a+b=±8.故选C.对于有的数学问题,可能有几种情况,在未具体指明哪种情况时,需要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保证解答完整准确,做到不重不漏.【针对训练12】若化简|1-x|-的结果为2x-5,则x的取值范围是()A.x为任意实数B.1≤x≤4C.x≥1D.x≤4〔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式=|1-x|-|x-4|=2x-5,由此通过讨论各种情况可知,只有|1-x|=x-1,且|x-4|=4-x时,满足条件,故由绝对值的意义可得x-1≥0,且4-x≥0,所以1≤x≤4,即x的取值范围是1≤x≤4.故选B.对和|a|形式的式子的化简都应分类讨论.本章质量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要使+有意义,则x应满足()A.≤x≤3B.x≤3且x≠C.<x<3D.<x≤32.下列各式:①,②,③,④ (x>0)中,最简二次根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a<b,化简的结果是()A.-aB.-aC.aD.a4.(2015·荆门中考)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A.-1B.1C.2a-3D.3-2a5.化简÷(-1)的结果是()A.2-1B.2-C.1-D.2+6.化简× +的结果是()A.5B.6C. D.57.已知(a+1-)2+|b-|=0,那么(a-b)2016的值为()A.-1B.1C.31008D.-310088.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A.×=B.2+3=5C.=D.=-9.设=a,=b,用含a,b的式子表示,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0.3abB.3abC.0.1ab2D.0.1a2b10.计算(+2)2015×(-2)2016的结果是()A.2-B.2+C.1D.-1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若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则m=.12.计算÷ ×的值为.13.计算2 -6 +的结果是.14.(2014·德州中考)若y=-2,则(x+y)y=.15.已知a,b为有理数,m,n分别表示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且amn+bn2=1,则2a+b=.16.如图所示,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面积分别为S(平方单位)和3S(平方单位)的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那么图中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是(平方单位).17.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a+b|的结果为.18.当x=时,则-的值为.三、解答题(共58分)19.(8分)若最简二次根式与的被开方数相同,求a,b的值.20.(8分)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1) .(2)- .21.(10分)计算:(1)+-4 ;(2)(5-6+4)÷.22.(10分)如图所示,已知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分别为3 cm和4 cm,现在想利用这块矩形木板裁出面积分别为6 cm2和18 cm2两种规格的正方形木板,能裁出大小正方形木板各几个?请你给出裁割方案,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3.(10分)已知a=(+),b=(-),求a2b-ab2的值.24.(12分)阅读下面的问题:==-1;==-;==2-;….(1)求的值;(2)已知m是正整数,求的值;(3)计算+++…++.【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题意得解得<x≤3.故选D.)2.A(解析:因为②=,③=2,④ (x>0)=,所以其中的最简二次根式为①,共1个.故选A.)3.A(解析:先由被开方数-a3b≥0及a<b,判断出a≤0,再化简可得正确答案.=·=-a.故选A.)4.B(解析:∵1<a<2,∴a-2<0,1-a<0,∴+|1-a|=2-a+a-1=1.故选B.)5.D(解析:分子、分母同时乘(+1),则原式===2+.故选D.)6.D(解析:原式=+2=3+2=5.故选D.)7.B(解析:因为(a+1-)2≥0,|b-|≥0,而(a+1-)2+|b-|=0,所以解得所以(a-b)2016=(-1-)2016=1.故选B.)8.D(解析:选项D错误,其正确答案为=-.故选D.)9.A(解析:∵==0.3××,=a,=b,∴=0.3ab.故选A.)10.A(解析:原式=(+2)2015×(-2)2015×(-2)=2015×(-2)=(-1)2015×(-2)=2-.故选A.)11.6(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可得被开方数相同,建立方程可得答案.由已知得6m-3=5m+3,解得m=6.)12.(解析:把除法化为乘法的形式,约分从而得解.原式=× × =.)13.3-2(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 -6 +=2×-6×+2=-2+2=3-2.)14.(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x的值为4,∴y=-2=-2,∴(x+y)y=(4-2=.)15.2.5(解析:∵2<<3,∴2<5-<3,故m=2,n=5--2=3-.把m=2,n=3-代入amn+bn2=1,得2(3-)a+(3-)2b=1,化简得(6a+16b)-(2a+6b)=1,等式两边相对照,∵结果不含,∴6a+16b=1且2a+6b=0,解得a=1.5,b=-0.5.∴2a+b=3-0.5=2.5.)16.2S(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和,由图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和,所以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为××2=2S.)17.-3b(解析:由题图可知b<a<0,∴a-2b>0,a+b<0.∴+|a+b|=+|a+b|=|a-2b|+|a+b|=a-2b-a-b=-3b.)18.(解析:原式=- ,∵x=,∴=2016,∴x<,∴原式=-+x=x,当x=时,原式=.)19.解:==|b|·.由题意得解得20.解:(1)原式= =×× =9 =3.(2)原式=-× =-.21.解:(1)+-4 =+3-4×=2(+1)+3-2=2+3.(2)(5-6+4)÷=(5×4-6×3+4)÷=(2+4)÷=2+4.22.解:如图所示.∵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分别为3 cm和4 cm,面积为6 cm2的正方形B, 边长为 cm,面积为18 cm2的正方形A,边长为3 cm,∴只能裁出一个A,还能再裁出B,又∵2<4,∴一共能裁出两个B,∴一共能裁出一个面积为18 cm2和两个面积为6 cm2的正方形.23.解:a2b-ab2=ab(a-b),而ab=××(+)(-)=,a-b=(+)-(-)=,∴原式=.24.解:(1)==2-. (2)==-.(3)原式=-1+-+2-+…+-+-=-1=12-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5bdf5aef8941ea76e053a.png)
16.1 二次根式[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教学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一)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 16.1 二次根式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全部内容:1.思考“思考1、2”中的问题,完成思考1中的问题,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2.注意例题1的格式和步骤。
3.讨论回答思考2中的问题。
.如有疑问,可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四、先学(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二)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三)检测 : P.3 练习1、2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订正。
归纳小结: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五、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⑥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个。
A .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 若,则b的值为()A.0 B.0或1 C.b≤3 D.b≥3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 .5BC 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若+有意义,则=_______.2.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A.0 B.1 C.2 D.无数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4. 已知y=++5,求的值.教学反思:16.1 二次根式(2)[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2=a(a≥0).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16.1 二次根式(2)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16.1 二次根式(2)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3“探究”至例2结束。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教学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教学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67d41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6.png)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教学详案《二次根式》教学详案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将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用于化简.3.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范围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重点】会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化简二次根式.【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解决问题,二次根式性质的综合运用.第课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范围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重点】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难点】会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师准备】教学所需的习题资料.【学生准备】复习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有关知识.导入一: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五庄观做客.猪八戒来到后花园,看见人参果树上结满了人参果,嘴馋得直流口水.正准备伸手摘时,突然一道金光,在同一个枝头上一大一小的两个果子同时掉了下来,噗的一声同时着地.有爱好数学的电视迷算了人参果下落的时间t与h之间的关系式为t=,你觉得他算的正确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二次根式说起.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为探究本节课奠定了基础.导入二:1.教师出示复习题:(1)4的平方根是;0的平方根是;-16的平方根是.(2)5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是.学生口答:(1)4的平方根是±2;0的平方根是0;-16没有平方根.(2)5的平方根是±;5的算术平方根是.2.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思考”题: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m.(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那么t为.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得出答案:(1),;(2);(3).以回顾练习和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入新课.1.二次根式的概念思路一(针对导入二)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上面得到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式的意义,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都表示一个非负数(包括字母或式子表示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讨论: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吗?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由此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追问:在二次根式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a≥0”?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例子说明,经过讨论知道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让学生在填空过程中初步感知二次根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通过讨论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a≥0,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解.思路二像,,,这样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一是从形式上看,都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教师进一步明确: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二次根式的认识:(1)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2)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3)从形式上看,含有二次根号;(4)a≥0,≥0.加深对二次根式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2.例题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例题.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并指出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x≥3),(y>-1),,,(xy>0).引导学生观察根指数和被开方数分析发现:显然不是二次根式(因为它的根指数是4,含有四次根号),其余式子都含有二次根号,关键看根号下的被开方数是否为非负数.若根号下是负数,则二次根式没有意义.解:,(x≥3),,(xy>0)是二次根式.其中被开方数依次是7,x-3,(x+1)2,.①当被开方数形式是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时,可以把这个代数式看成一个整体.如的被开方数是x2+2015.②当被开方数形式比较复杂时,可以将这个被开方数适当化简.如,因为(-3)2-7=9-7=2,所以它的被开方数其实就是2.【变式训练】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 B.C. D.(其中a<0)〔解析〕的被开方数-9<0,的被开方数m-1可能是负数,的根指数是3,所以选项A,B,C中的式子都不是二次根式.含有二次根号,并且无论a取什么负数,被开方数a2+8都是正数,所以一定是二次根式.故选D.(教材例1)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则x-2≥0.解:由x-2≥0,得x≥2.当x≥2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变式训练】若式子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x+1≥0,即x≥-1;又因为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1且x≠0.故填x≥-1且x≠0.容易产生只考虑到x+1≥0,而忽略了x≠0的错误.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1)二次根式的定义是从代数式的结果和形式上界定的,必须含有二次根号“”,如,都是二次根式,而就不是二次根式了.(2)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含有字母的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3)形如b(a≥0)的式子也是二次根式,其表示的是b与的乘积,如3表示3×,-表示-×,但是不能写成3的形式.(4)当a≥0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有意义的条件是a≥0.(5)当a是非负数时,(其中a≥0)本身也是一个非负数.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知识要点关键点注意事项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0(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被开方数是a被开方数也可以是含有字母的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求解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要注意根号下的式子整体不小于零1.已知下列各式:,(a≥2),,,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的被开方数不是非负数,所以不是二次根式,其余3个都是二次根式.故选C.2.(2014·南通中考)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B.x≥-C.x>D.x≠解析:是二次根式,因此2x-1≥0,在分母上,因此≠0.则解得x>.故选C.3.当x=时,二次根式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解析:∵二次根式有意义,∴x+3≥0,即x+3的最小值是0,∴x+3=0,解得x=-3.答案:-304.求下列各式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1);(2);(3);(4).解:(1)由a+1≥0,得a≥-1.∴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大于或等于-1的实数.(2)由>0,得1-2a>0,即a<.∴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小于的实数.(3)因为无论a取何值,都有(a-3)2≥0,所以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4)因为无论a取何值,都有|a|+1>0,所以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第1课时1.二次根式的概念2.例题讲解例1例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页练习第1,2题;教材第5页习题16.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5页习题16.1第7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若是二次根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x≥0,y≥0B.x>0,y>0C.x,y同号D.≥02.已知实数x,y,m满足+=0,且y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6B.m<6C.m>-6D.m<-63.如果式子+有意义,那么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的位置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2015·遵义中考)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能力提升】5.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6.(2015·攀枝花中考)若y=++2,则x y=.7.已知x,y为实数,且满足-(y-1)=0,求x2016-y2016的值.8.已知实数a满足+=a,求a-20142的值.【拓展探究】9.若x,y,n满足关系式+=·,试确定m的值.【答案与解析】1.D(解析:依题意得≥0,即≥0.故选D.)2.A(解析:根据题意,结合非负数的性质,得=0,=0,所以解得因为y是负数,所以6-m<0.解得m>6.故选A.)3.A(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易得a>0,b>0.故选A.)4.x≥(解析: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需满足5x-2≥0,∴x≥.)5.≥-且x≠-1(解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的被开方数2x+3≥0和的分母x+1≠0,即由①得x≥-,由②得x≠-1.∴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6.9(解析:由题意得x-3≥0,3-x≥0,得x=3,故y=2,∴x y=9.)7.解:∵-(y-1)=0,∴+(1-y)=0.∴x+1=0,1-y=0.解得x=-1,y=1.∴x2016-y2016=(-1)2016-12016=1-1=0.8.解:由a-2015≥0,得a≥2015,故已知式子可化为a-2014+=a.∴=2014.两边平方并整理,得a-20142=2015.9.解:由等式的右边,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x-2013+y≥0且2013-x-y≥0,得x+y≥2013且x+y≤2013,所以x+y=2013.所以+=0.所以①-②,得x+2y=2.又x+y=2013,两式相加,得2x+3y=2015.所以m=2015.我们经常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对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在好奇、好学的高亢的学习情绪当中,同时,整节课努力做到先有框架,中有深化,后有突破.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获,并由衷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在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有拓展性的练习,层层递进,想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受到教材中练习题的局限,就当a是非负数时,本身也是一个非负数的练习没有落实到位.根据教学时间多少调整例题教学,适当增加对二次根式非负性的例题的讲解,注重变式练习,以加深对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的理解.练习(教材第3页)1.解: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3a cm,2a cm.由题意,得3a·2a=18,∴a2=3,a=(舍去a=-),∴3a=3,2a=2.故长方形的长取3 cm,宽取2 cm.2.解:(1)当a-1≥0,即a≥1时,有意义.(2)当2a+3≥0,即a≥-时,有意义. (3)当-a≥0,即a≤0时,有意义.(4)当5-a≥0时,即a≤5时,有意义.若x,y为实数,且满足y=+-3,求x+2y的值.〔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求得x,y的值,然后将其代入所求的代数式并计算.解: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即x2-4=0,所以x=±2.当x=±2时,y=-3.①当x=2,y=-3时,x+2y=2+2×(-3)=-4;②当x=-2,y=-3时,x+2y=-2+2×(-3)=-8.所以x+2y的值是-4或-8.根据已知得出并得到x=±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已知(3a-6)2+=0,求b a的值.〔解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非负数的值都为0,解出a,b 的值,再代入原式中计算.解:因为(3a-6)2与都是非负数,且它们的和为0,所以3a-6=0,b-3=0,即a=2,b=3.此时b a=32=9.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1)绝对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的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问题.第课时1.理解()2=a(a≥0)和=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推出()2=a(a≥0)和探究=a(a≥0),会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3.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在明确()2=a(a≥0)和=a(a≥0)的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的相关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将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用于化简.【难点】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教师准备】教学所需的习题资料.【学生准备】自学教材第3~4页的内容.导入一:教师出示问题: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a+1-a=1;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两种解答中,谁的解答是错误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然后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了.以问题设疑,发挥问题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导入二: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叫什么?当a<0时,有意义吗?学生口答,老师点评.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一些二次根式的其他性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让本节课自然过渡,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思路一1.二次根式的性质1:()2=a(a≥0)我们先来探究性质1:()2=a(a≥0).提问: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2,()2,,()2.学生口述,教师根据情况评价.()2表示4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2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表示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2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追问: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并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2=;()2=;=;()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式子的含义.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2=4.是2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2的非负数,因此有()2=2.是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一个平方等于的非负数,因此有=.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有()2=0.讨论: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2=a(a≥0).(教材例2)计算:(1)()2;(2)(2)2.学生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解析〕(1)直接运用()2=a(a≥0)化简即可.(2)运用幂的性质(ab)2=a2b2.解:(1)()2=1.5.(2)(2)2=22×()2=4×5=20.把底数看成根号外因数与二次根式的积,按照积的乘方计算即可.【变式训练】计算:(-2)2.〔解析〕把原式的底数看成是-2与的积,先利用(mn)2=m2n2,再根据()2=a(a≥0)化简.解:(-2)2=(-2)2()2=4×3=12.形如(x)2的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可结合(ab)2=a2b2得到(x)2=x2a.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通过例题和变式训练及时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1,学会灵活运用.2.二次根式的性质2:=a(a≥0)提问:你能解释下列式子的含义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一个式子的含义.表示2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表示0.1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表示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表示0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追问: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并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说出得到结论的依据.∵4=22,∴=2,因此=2;∵0.01=0.12,∴=0.1,因此=0.1;∵=,∴=,因此=;∵0=02,∴=0,因此=0.讨论:从以上的结论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即=a(a≥0).(教材例3)化简:(1);(2).引导学生根据=a(a≥0)进行分析:(1)因为16=42,所以=,再计算即可得出结果.(2)因为(-5)2=52,所以=.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解:(1)==4.(2)==5.(1)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一定有意义.(2)化简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a(a≥0);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a(a<0).小组讨论:()2和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从式子的意义和结果两个方面去分析,得出:()2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2=a(a≥0);表示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a|=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通过例题练习及时巩固二次根式的性质2.思路二请同学们阅读和自学课本第3~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1)填空:()2=;()2=;=;()2=;=;()2=.(2)猜想当a≥0时,()2=.2.(1)观察下列各式的特点,找出各式的共同规律,并用表达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通过观察,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试着说一说.(2)发现:当a≥0时,=,当a<0时,=.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学习后,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分析并讲解.1.(1)根据算术平方根与乘方运算的关系,得=2,所以()2=22=4;=4,所以()2=42=16;=,所以==.根据以上规律,可以得出()2=2;=;()2=0.(2)从第(1)问可以发现,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2=a(a≥0).2.先计算==2;==2;==3;==3;….可以看出:一个正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一个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于是当a≥0时,=a,当a<0时,=-a.归纳并板书:二次根式的性质:1.()2=a(a≥0);2.=a(a≥0).提问:()2和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从式子的意义和结果两个方面去分析,得出:()2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2=a(a≥0);表示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a|=在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得出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并从式子的意义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3.代数式提问:回顾我们学过的式子,如a+b,-ab,,-x3,,(a≥0),这些式子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概括式子的共同特征,得出代数式的概念.这些式子都是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并书写,教师针对学生书写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式子的共同特征,形成代数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例题讲解(补充)计算:(-5)2,,-.〔解析〕利用()2=a(a≥0)和=a(a≥0)化简,注意被开方数的符号.解:(-5)2=(-5)2×()2=25×2=50.==.-=-=-.(补充)比较2与3的大小.〔解析〕直接比较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不太容易,由于这两个二次根式平方后得到两个有理数,因此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二次根式平方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大小.解:∵(2)2=22×()2=44,(3)2=32×()2=45,又∵44<45,且2>0,3>0,∴2<3.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知识要点关键点注意事项()2=a(a≥0)任何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其结果仍然是它本身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a|=任何实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是它的绝对值底数a可以是任何实数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①式子中不能出现“=,≠,≥,≤,<,>”;②单个的数字或单个的字母也是代数式1.计算的结果是()A.-3B.3C.-9D.9解析:==3.故选B.2.下列各式:①m2-3;②(a>0);③a-1=6;④3x-5>0;⑤;⑥66.其中代数式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③a-1=6是方程,不是代数式;④3x-5>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也不是代数式;其余都是代数式.故选C.3.+的值是.解析:+=2+2=4.故填4.4.(1)当x时,=2-x成立;(2)计算=.解析:(1)当x-2≤0时,=2-x,所以x≤2;(2)因为3<π,所以3-π<0,因此=π-3.答案:(1)≤2(2)π-35.计算:(1);(2)(2)2;(3);(4)(-)2.解:(1)=0.9.(2)(2)2=22×()2=12.(3)=(-2)2×=2.(4)(-)2=(-1)2×()2=15.第2课时1.二次根式的性质1:()2=a(a≥0)例12.二次根式的性质2:=a(a≥0)例23.代数式4.例题讲解例3例4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教材第5页习题16.1第2,3,4,5,6题.【选做题】教材第5页习题16.1第7,8,9,10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已知二次根式的值为3,那么x的值是()A.3B.9C.-3D.3或-32.若=1-2a,则()A.a<B.a≤C.a>D.a≥3.(2015·杭州中考)若k<<k+1(k是整数),则k等于()< p="">A.6B.7C.8D.94.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的结果为()A.2a+bB.-2a+bC.bD.2a-b【能力提升】5.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6.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x2-3=;(2)n5-6n3+9n=.7.列出下列代数式:(1)面积为3的圆的半径;(2)面积为S且两条邻边之比为3∶5的长方形的长、宽.8.计算:(1);(2)(3)2;(3);(4)-;(5).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6.【拓展探究】10.对于题目“化简并求值:+,其中a=”,甲、乙两人的解答不同.甲的解答是:+=+=+-a=-a=;乙的解答是:+=+=+a-=a=.谁的解答是错误的?为什么?【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题意得x2=9,解得x=±3.故选D.)2.B(解析:由已知得2a-1≤0,解得a≤.故选B.)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化简及算术平方根的估算,而<<,即9<<10,所以k=9.)4.C(解析:观察图可知a<0,b>0,且|a|>|b|,那么可知a+b<0,再结合二次根式、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计算.原式=-a-=-a+a+b=b.故选C.)5.5(解析:这类题保证被开方数是最小的完全平方数即可得出结论.20=22×5,所以正整数m的最小值为5.)6.(1)(x+)(x-)(2)n(n+)2(n-)2(解析:关键是逆用()2=a(a≥0)将3变成()2.(1)x2-3=(x+)(x-).(2)n5-6n3+9n=n(n4-6n2+9)=n(n2-3)2=n(n+)2(n-)2.)7.解:(1).(2)宽:3;长:5.8.解:(1)=.(2)(3)2=32×()2=18.(3)=(-2)2×=.(4)-=-=-3π.(5)==.9.解:原式=-=-.∵x=6,∴x+1>0,x-8<0.∴原式=x+1-=x+1+x-8=2x-7=12-7=5.10.解析:在利用=|a|=化简二次根式时,当根号内的因式移到根号外面时,一定要注意原来根号里面的符号,这也是化简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解:乙的解答是错误的.因为当a=时,=5,a-<0,所以≠a-,而应是=-a.</k+1(k是整数),则k等于()<>。
《二次根式》单元复习课 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单元复习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6a1a5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d.png)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实施,感觉到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1、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激励机制到位,学生参与率达100%;
3、大胆让学生互改互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4、采用信息技术,融入与时俱进的抢红包、发弹幕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
在“小菊花”知识讲堂这一块,若是可以由教师亲自拍摄一两分钟的微课,相信更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将知识牢记下来。
同时将微课挂在班级群上,需要复习巩固的同学可以及时查看。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案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https://img.taocdn.com/s3/m/f88174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b.png)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a(a≥0)是一个非负数与(a)2=a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和(a)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二、数学思考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在推导结论(a)2=a(a≥0)中的应用。
三、解决问题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a)2=a(a≥0)解题。
四、情感态度通过利用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推导结论(a)2=a(a≥0),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难点、关键重点: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及其运用。
难点:理解二次根式a(a≥0)是一个非负数与(a)2=a。
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a)2=a(a≥0)。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0时,a表示什么?当a<0时,a有意义吗?【活动方略】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及算术平方根的基本形式.为二次根式的性质引入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问题】a (a ≥0)有没有可能小于零?为什么?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总结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1: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___;(2)2=_______;(13)2=______;(0)2=_______。
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结果后总结有何规律。
老师点评: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4)2=4。
4同理可得:(2)2=2,132=13,0)2=0,所以(a )2=a (a ≥0)【设计意图】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a 2=a (a ≥0)三、范例点击 例1 已知3+x +5-y =0,求xy 的值是多少? 解:∵3+x +5-y =0,∴3+x ≥0且5-y ≥0, ∴3+x =0且5-y =0;即x +3=0且y -5=0解得x =-3,y =5 ∴xy =-15【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1,理解非负式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b8fe0f46527d3250ce078.png)
《二次根式》单元复习教案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复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以及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二次根式专题一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专题分析】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主要考查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涉及单个知识点或与分式综合在一起考查,一般较为简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2014·巴中中考)要使式子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且m≠1D.m≥-1且m≠1〔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然后进行求解,得出结论.由题意,得解得m≥-1且m≠1.故选D.几种常见求字母取值范围的类型:所给式子的形式x的取值范围整式全体实数分式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注意不能随意约分,同时要区分“且”和“或”的含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为非负数0次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数不为零复合形式列不等式组,兼顾所有式子同时有意义【针对训练1】(2014·金华中考)在式子,,,中,x可以取2和3的是()A. B.C. D.〔解析〕分别求出各式有意义的条件,再进行选择.当x≠2时,分式有意义;当x≠3时,分式有意义;当x≥2时,二次根式有意义;当x≥3时,二次根式有意义.综上所述,只有中的x可以取2和3.故选C.要求x可以取什么值,对于分式,只需分母不为0;对于二次根式,只需根号里面为非负数.(2014·镇江中考)若实数x,y满足+2(y-1)2=0,则x+y的值等于()A.1B.C.2D.〔解析〕由于,2(y-1)2都是非负数,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故这两个数都等于0.由题意得解得∴x+y=.故选B.初中阶段学习了三种非负数,①|a|≥0;②a2≥0;③≥0(a≥0).若出现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说明这几个非负数的值都等于0,此时可得一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得未知数的值.【针对训练2】(2014·安顺中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B.6或10C.6或7D.7或10〔解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b的值,进而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a+3b-13)2=0,∴解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7或8.故选A.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二次根式为非负数,这一性质经常在化简问题中运用.专题二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专题分析】涉及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一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形式都可以出现,单独考查这一个知识点的情况较少,一般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当x取何值时,+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可知≥0,即的最小值为0,因为3是常数,所以+3的最小值为3.解:∵≥0,∴+3≥3,∴当9x+1=0,即x=-时,+3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涉及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应采用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来求解.【针对训练3】代数式++的最小值为()A.0B.1+C.1D.不存在的〔解析〕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知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所以x≥0,x-1≥0,x-2≥0,故x≥2,而被开方数越小,算术平方根的值就越小,所以当x=2时,++取得最小值,其值为+1.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0(a≥0),同时需要注意被开方数越小,算术平方根的值就越小.专题三最简二次根式【专题分析】主要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考查单个知识点时一般较为简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在二次根式的计算中,结果必须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紧扣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逐个分析.选项A:=4,选项C:=2,选项D:=,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选B.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只要含有分数或小数,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在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如果幂的指数等于或大于2,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针对训练4】(2014·孝感中考)下列二次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解析〕先将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哪一个被开方数与的被开方数相同即可.A. =,故能与合并;B.=2,故能与合并;C.=2,故不能与合并;D.=3,故能与合并.故选C.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才能合并.所以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能合并,必须先化简,再判断.专题四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及混合运算【专题分析】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均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主要考查化简的能力和代值计算的能力,化简根式的题目较少,一般是化简分式,然后代入值计算,一般难度不大,题型以解答题为主.计算×+()0的结果为()A.2+B.+1C.3D.5〔解析〕先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零指数幂的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原式=2+1=3.故选C.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方、立方、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等式子的运算.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式子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针对训练5】(2014·青岛中考)计算=.〔解析〕先用分子中的每一项与分母相除,然后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1.故填2+1.计算:(1-2)(1+2)-(2-1)2.〔解析〕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2)(1+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1)2,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求出结果.解:原式=12-(2)2-=1-12-12+4-1=-24+4.一要注意运算顺序,二要注意利用乘法公式计算二次根式乘法可以使运算更简便.【针对训练6】(2014·凉山中考)已知x1=+,x2=-,则+=.〔解析〕观察x1和x2,正好是两数和、差,再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简化运算.∵x1=+,x2=-,∴x1+x2=2,x1x2=1.∴+=(x1+x2)2-2x1x2=(2)2-2=10.故填10.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先观察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特征,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体现最佳解题思路.乘法公式在进行代数式的有关运算中经常用到,要记住常用的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已知a+b=-3,ab=12,求b+a的值.〔解析〕在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a,b的符号,本题中没明确a,b的符号,但可从a+b=-3,ab=12中分析得到.解:∵a+b=-3,ab=12,∴a<0,b<0.b+a=b·+a·=-2=-2=-4.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不考虑a,b的符号,把所求的式子化简,直接代入.【针对训练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b=1-.〔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二次根式的计算,正确地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将分式化简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应先将分式按照运算顺序进行化简,再将字母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解:原式=÷=÷=×=-.当a=1+,b=1-时,原式=-=-=-.专题五配方法【专题分析】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写成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的形式,常用来解决最值问题.本章中主要是把被开方数配方,然后应用=|a|化简.小东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含根号的式子的平方,如3+2=(1+)2,善于思考的小东进行了如下探索:设a+b=(m+n)2(其中a,b,m,n均为正整数),则有:a+b=m2+2mn+2n2,∴a=m2+2n2,b=2mn.这样,小东找到了把部分a+b形式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东的方法探索并解决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b=(m+n)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b=;(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填空:+=(+)2;(3)若a+4=(m+n)2,且a,b,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解析〕(1)首先对所给材料认真阅读,分析探究小东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迁移,从而可以求解.与小东做法基本一致,把右边完全平方式展开,然后左右式子进行对比,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出a,b.(2)此题可以采用与小东方法类似的解法,但也可以进行逆推,执果索因,即把m,n选定一组正整数,然后去括号,即可求解.这就是填空题的巧做方法.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中正整数要求即可.(3)认真分析此题,与(1)进行对比,不难发现a 的值与(1)中的表示方法一样,而b=4,即4=2mn,所以mn=2,然后根据正整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即可确定出m,n的值,进而得解.解:(1)m2+3n22mn(2)21,12,3,2(答案不唯一)(3)由b=2mn得4=2mn,即mn=2,且m,n均为正整数,则m=1,n=2或m=2,n=1.当m=1,n=2时,a=m2+3n2=12+3×22=13.当m=2,n=1时,a=m2+3n2=22+3×12=7.综上,a的值为13或7.一般地,对于a±2型的根式,可采用观察法进行配方,即找出x,y(x>y>0),使得xy=b,x+y=a,则a±2=(±)2,于是== ±,从而使得到化简.【针对训练8】若x,y为实数,且y=++15,试求-的值.〔解析〕根据y=++15可以求出x,y的值,然后对-中的被开方数进行配方、化简.解: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得∴x=,∴y=15,∴x+y>0,x-y<0,xy>0.∴原式= - =·-=,当x=,y=15时,原式= =.对于形如++2或+-2的代数式,都可变为或的形式,当它们作为被开方数进行化简时,要注意x+y和x-y以及xy的符号.【针对训练9】化简.〔解析〕把5拆成3+2,于是将5-2配方,得5-2=()2+()2-2××=(-)2,然后应用=|a|化简.解:=== =|-|=-.专题六类比思想【专题分析】类比思想是初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中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通过类比得到的,在解题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往往要借助类比的方法,从而达到引发思路的目的.本章中二次根式的加法与整式加减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类比.计算.(1)+4;(2)-++2.〔解析〕本题类比合并同类项,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再进行合并.解:(1)原式=(1+4)=5.(2)原式=3-+2+2=2+4.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而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利用类比的思想可以归纳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步骤:一化简,二寻找,三合并.【针对训练10】已知a=-,求 - 的值.〔解析〕先化简二次根式,要保证被开方数结果的正确性,这与a-和a+的结果有直接的关系.解:∵a=-,∴=+,∴a+>0,a-=(-)-(+)=-2<0.∴ - = - =a+--a=2a.当a=-时,原式=2×(-)=2-2.有理数的法则、性质、运算律、公式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二次根式的运算的最后要注意把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化简求值的题,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方法要灵活简便,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应用.专题七整体思想【专题分析】整体思想方法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已知x=-1,y=+1,求+的值.〔解析〕本题可以直接将+通分,进而用xy和x+y表示,再求出具体的xy和x+y的值,进而代入求解即可.解:∵x=-1,y=+1,∴x+y=(-1)+(+1)=2,xy=(-1)(+1)=1.∴+====6.本题如果直接代入计算,则计算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通过观察已知条件和欲求值的式子,发现它们都可以化简,这样采取变更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方法,然后采取整体代入的思想,比较容易求出问题的解.【针对训练11】若-=2,求的值.〔解析〕将已知条件两边平方得出a+的值,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a2+,最后将a+视为一个整体代入求值即可.解:∵-=2,∴=4,∴a+=6,∴ = ===4.专题八分类讨论思想【专题分析】主要考查对和|a|形式的式子的化简,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居多,分值在3分左右.已知|a|=5,=3,且ab>0,则a+b的值为()A.8B.-2C.8或-8D.2或-2〔解析〕∵|a|=5,=3,∴a=±5,b=±3.又∵ab>0,∴a,b同号,即a=-5,b=-3或a=5,b=3.∴a+b=±8.故选C.对于有的数学问题,可能有几种情况,在未具体指明哪种情况时,需要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保证解答完整准确,做到不重不漏.【针对训练12】若化简|1-x|-的结果为2x-5,则x的取值范围是()A.x为任意实数B.1≤x≤4C.x≥1D.x≤4〔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式=|1-x|-|x-4|=2x-5,由此通过讨论各种情况可知,只有|1-x|=x-1,且|x-4|=4-x时,满足条件,故由绝对值的意义可得x-1≥0,且4-x≥0,所以1≤x≤4,即x的取值范围是1≤x≤4.故选B.对和|a|形式的式子的化简都应分类讨论.本章质量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要使+有意义,则x应满足()A.≤x≤3B.x≤3且x≠C.<x<3D.<x≤32.下列各式:①,②,③,④ (x>0)中,最简二次根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a<b,化简的结果是()A.-aB.-aC.aD.a4.(2015·荆门中考)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A.-1B.1C.2a-3D.3-2a5.化简÷(-1)的结果是()A.2-1B.2-C.1-D.2+6.化简× +的结果是()A.5B.6C. D.57.已知(a+1-)2+|b-|=0,那么(a-b)2016的值为()A.-1B.1C.31008D.-310088.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A.×=B.2+3=5C.=D.=-9.设=a,=b,用含a,b的式子表示,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0.3abB.3abC.0.1ab2D.0.1a2b10.计算(+2)2015×(-2)2016的结果是()A.2-B.2+C.1D.-1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若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则m=.12.计算÷ ×的值为.13.计算2 -6 +的结果是.14.(2014·德州中考)若y=-2,则(x+y)y=.15.已知a,b为有理数,m,n分别表示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且amn+bn2=1,则2a+b=.16.如图所示,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面积分别为S(平方单位)和3S(平方单位)的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那么图中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是(平方单位).17.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a+b|的结果为.18.当x=时,则-的值为.三、解答题(共58分)19.(8分)若最简二次根式与的被开方数相同,求a,b的值.20.(8分)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1) .(2)- .21.(10分)计算:(1)+-4 ;(2)(5-6+4)÷.22.(10分)如图所示,已知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分别为3 cm和4 cm,现在想利用这块矩形木板裁出面积分别为6 cm2和18 cm2两种规格的正方形木板,能裁出大小正方形木板各几个?请你给出裁割方案,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3.(10分)已知a=(+),b=(-),求a2b-ab2的值.24.(12分)阅读下面的问题:==-1;==-;==2-;….(1)求的值;(2)已知m是正整数,求的值;(3)计算+++…++.【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题意得解得<x≤3.故选D.)2.A(解析:因为②=,③=2,④ (x>0)=,所以其中的最简二次根式为①,共1个.故选A.)3.A(解析:先由被开方数-a3b≥0及a<b,判断出a≤0,再化简可得正确答案.=·=-a.故选A.)4.B(解析:∵1<a<2,∴a-2<0,1-a<0,∴+|1-a|=2-a+a-1=1.故选B.)5.D(解析:分子、分母同时乘(+1),则原式===2+.故选D.)6.D(解析:原式=+2=3+2=5.故选D.)7.B(解析:因为(a+1-)2≥0,|b-|≥0,而(a+1-)2+|b-|=0,所以解得所以(a-b)2016=(-1-)2016=1.故选B.)8.D(解析:选项D错误,其正确答案为=-.故选D.)9.A(解析:∵==0.3××,=a,=b,∴=0.3ab.故选A.)10.A(解析:原式=(+2)2015×(-2)2015×(-2)=2015×(-2)=(-1)2015×(-2)=2-.故选A.)11.6(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可以合并,可得被开方数相同,建立方程可得答案.由已知得6m-3=5m+3,解得m=6.)12.(解析:把除法化为乘法的形式,约分从而得解.原式=× × =.)13.3-2(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 -6 +=2×-6×+2=-2+2=3-2.)14.(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x的值为4,∴y=-2=-2,∴(x+y)y=(4-2=.)15.2.5(解析:∵2<<3,∴2<5-<3,故m=2,n=5--2=3-.把m=2,n=3-代入amn+bn2=1,得2(3-)a+(3-)2b=1,化简得(6a+16b)-(2a+6b)=1,等式两边相对照,∵结果不含,∴6a+16b=1且2a+6b=0,解得a=1.5,b=-0.5.∴2a+b=3-0.5=2.5.)16.2S(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和,由图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和,所以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为××2=2S.)17.-3b(解析:由题图可知b<a<0,∴a-2b>0,a+b<0.∴+|a+b|=+|a+b|=|a-2b|+|a+b|=a-2b-a-b=-3b.)18.(解析:原式=- ,∵x=,∴=2016,∴x<,∴原式=-+x=x,当x=时,原式=.)19.解:==|b|·.由题意得解得20.解:(1)原式= =×× =9 =3.(2)原式=-× =-.21.解:(1)+-4 =+3-4×=2(+1)+3-2=2+3.(2)(5-6+4)÷=(5×4-6×3+4)÷=(2+4)÷=2+4.22.解:如图所示.∵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分别为3 cm和4 cm,面积为6 cm2的正方形B, 边长为 cm,面积为18 cm2的正方形A,边长为3 cm,∴只能裁出一个A,还能再裁出B,又∵2<4,∴一共能裁出两个B,∴一共能裁出一个面积为18 cm2和两个面积为6 cm2的正方形.23.解:a2b-ab2=ab(a-b),而ab=××(+)(-)=,a-b=(+)-(-)=,∴原式=.24.解:(1)==2-. (2)==-.(3)原式=-1+-+2-+…+-+-=-1=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请同学回忆二次根式有哪些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说明各式成立的条件.指出:二次根式的这些基本性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主要应用于化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法及除法的法则是什么?用式子表示出来.指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把两个二次根式相除,计算结果要把分母有理化.3.在二次根式的化简或计算中,还常用到以下两个二次根式的关系式:
4.在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化简及求值等问题中,常运用三个可逆的式子:
二、例题
例1 x取什么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3
三、课堂练习1.选择题:
A.a≤2 B.a≥2 C.a≠2D.a<2
A.x+2 B.-x-2 C.-x+2 D.x-2
A.2x B.2a C.-2x D.-2a
2.填空题:四、小结1.本节课复习的五个基本问题是“二次根式”这一章的主要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2.在一次根式的化简、计算及求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利用题中的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或题中的隐含条件),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以确定被开方数中的字母或式子的取值范围.3.运用二次根式的四个基本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论述每一个性质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条件.4.通过例题的讨论,要学会综合、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法则以及有关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解答有关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化简、计算及求值等问题.
4.计算:
五、作业1.x是什么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