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早期大脑发育:脑瘫的最新研究

早期大脑发育:脑瘫的最新研究

早期大脑发育:脑瘫的最新研究1[著] Ashish Ranpura神话对神秘事物的诞生表达了深深的敬畏。

星星、山脉和海洋都被形容为可以产生出一些奇妙和神秘的力量。

人的诞生在许多方面同样是神秘的。

现代科技使医生在人类受孕不久就能检测得到,并且把胚胎移入子宫这个过程形象化, 但胎儿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在科学这方面看来是未知的。

胎儿在成长的早期发育阶段所受的伤害,可能要在婴儿出生以后才能发现。

胎儿脑部发育也许是科学上最难以捉摸的方面。

虽然在早期发育期间,对大脑损伤的起因知道得很少,但慢性脑部损伤可导致一种称为脑瘫的病症。

根据联合国脑瘫组织,脑瘫影响了超过50万儿童和成年人,一年的支出达到数十亿美元。

虽然目前我们不能治愈脑瘫,但对胎盘的新研究可以为预防这一病症提供一些帮助,并有可能使科学家更清晰地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

脑瘫的定义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肌肉的控制上有最明显的影响。

脑瘫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肌肉运动不协调,或麻痹。

这个功能障碍可分为三个类型:痉挛型瘫痪(动作僵硬) , 手足徐动症样瘫痪(动作不受控制,不自主) , 共济失调型瘫痪(失去平衡) 。

患有脑瘫的人往往表现为这些活动性问题的结合。

脑瘫通常包括对大脑皮层多个部位的伤害, 所以它不一定局限于运动功能障碍。

同时发生的问题可能包括失去平衡,难以言语和听力,视力下降,学习障碍和癫痫。

功能障碍与脑瘫对于新生儿来说是难以诊断的,因为婴儿在早期阶段可能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但最终会正常发展。

因此, 脑瘫几乎在孩子6个月至1岁之前从来没有确诊出来。

一旦发现,可以运用物理治疗来医治,虽然不能治愈,但物理治疗可以教与人有效的应对策略。

虽然这些应对策略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脑瘫对患者的影响,基本情况是既不后退也不进步。

脑瘫的病因在早期大脑发育阶段中,神经细胞的形成速度是惊人的---在高峰期每分钟约1Ashish Ranpura, Early Brain Development: New Insights Into Cerebral Palsy, /topics/?main=fa/cerebral-palsy有250,000神经细胞生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目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以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型技术。

尽管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新技术使医护人员的视野得到了不断开拓,为脑瘫患儿恢复健康带来了希望。

本文主要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At pres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come true,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emerge constantly.Although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eatment need to be further confirmed,the new technologies broaden the medical staffs’horizon unceasingly,and bring the hope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o restore health.This article is mainly order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Key words]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Progress research小儿脑性瘫痪也被称之为是小儿大脑性瘫痪,统称为脑瘫,该病通常在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出生后2~3岁),发育中的大脑受到了非进行性损伤,从而使婴儿的运动功能受到阻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病症。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分析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分析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分析目的总结小儿脑瘫有效的诊治方法。

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回顾其基线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将其中采取常规治疗的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63例患儿编入研究组,总结患儿应用不同诊断检查方法的结果及特征,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具体康复情况。

结果头颅CT检查可见脑室呈扩大趋势,脑白质显著减少,可见脑发育畸形、脑萎缩等表现;脑部B超检查显示特别明显;脑电图检查中,合并癫痫症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在40%~90%之间,其脑电地形图异常率超过80%;MRI检查特征明显可见患儿脑内病变范围、解剖部位,还可探查到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组(90.5%)的康复治疗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5.4%),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结论对于小儿脑瘫,在诊断方面需以头颅CT和脑部B超检查为基础,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方法,以鉴别合并症和具体脑组织关系,同时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多项体征和症状,扭转疾病预后。

标签:小儿脑瘫;诊断;治疗小儿脑瘫指因脑损伤而引起的一类运动能力发育滞后、姿势异常综合征,患儿常常伴有语言、视听觉障碍以及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症状,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1]。

本文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和观察对象,以总结小儿脑瘫有效的诊治方法。

现将主要研究过程及结论作如下陈述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随机对照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伴癫痫、语言障碍以及智力低下症状。

将患儿中采取常规治疗的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63例患儿编入研究组。

研究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82±2.07)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11±1.98)岁。

小儿脑瘫早期发现及诊治课件

小儿脑瘫早期发现及诊治课件
功能评估
采用儿童神经发育评估量表等方法评估患儿功能 情况。
提高预后效果的干预措施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 语疗法等,可改善患儿的功能
状况。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及症状给予相应药物 进行治疗,可改善预后。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脑瘫可采取手 术治疗,如肌腱松解术、矫形
手术等。
家庭康复指导
肌肉力量及协调性有无异常
步态是否稳定、协调
语言及交流能力是否正常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及MRI检查脑结构 是否异常
脑组织是否存在缺氧 性改变
脑室及脑池是否扩大 或变形
神经电生理检查
EEG检查脑电波有无异常 SEP检查脑神经传导速度是否正常
EMG检查肌肉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04
治疗与干预
物理治疗
01
02
社区资源与服务利用
社区康复资源
社区活动参与
了解当地社区的康复资源,包括康复 中心、康复医生、治疗师等,以便为 患儿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 患儿家庭交流、分享经验,增强社会 归属感。
政策支持
了解相关政策,如医疗保险、残疾人 福利等,为患儿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 和帮助。
06
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07
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脑瘫病因学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脑瘫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 现了一些与脑瘫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突变位点,为从源头上 预防和治疗脑瘫提供了新的思路。
环境因素研究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脑瘫的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 作用。研究环境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及其与遗传因素的相互 作用,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脑瘫的发病机制。

小儿脑瘫的诊治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进展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生后28天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永久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听力障碍及关节脱位等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国内外治疗脑瘫方法以康复训练为主,配合中医综合疗法,高压氧及手术治疗现在更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价值。

1诊断进展1.1病因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1.2临床表现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

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

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

婴儿很少活动。

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

进食差:吸和吞咽差。

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

闭嘴困难。

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1.2.1早期症状(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儿童脑性瘫痪的医疗方案探析

儿童脑性瘫痪的医疗方案探析

儿童脑性瘫痪的医疗方案探析发布时间:2022-09-05T01:32:56.36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1期作者:范付河[导读] 脑性瘫痪是指从受孕起至婴儿期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综合征,范付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脑性瘫痪是指从受孕起至婴儿期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综合征,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是脑性瘫痪常见的临床症状。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达到1.8%-4.0%,是造成儿童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脑性瘫痪症状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但由于不同儿童的症状、病因和发育不一,因此必须及时采取个体化的医治。

本文结合当前医学界针对脑性瘫痪儿童的主要诊疗方案和思路展开剖析,以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脑性瘫痪;运动障碍;诊疗方案;心理康复1.儿童脑性瘫痪的症状脑瘫的症状通常出现在二岁以前。

因此掌握脑瘫早期出现的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尽早开展系统性的干预性康复治疗,对促进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发育,减低其残疾障碍程度,获得今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减轻患儿家庭和社会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儿童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在婴儿期,有喂养困难、入睡困难、容易激惹或过分安静、夜间哭闹不止、身体松软或打挺过硬、对声音反应差、对人(物体)不追视、表情淡漠、四肢自主活动少;出生后5-6个月时,双手仍握拳,不能主动抓玩具;不能很好地抬头、翻身、激动(紧张)时上肢向后背;出生后1O个月时,仍不会坐,不会伸手取物,俯卧不能用上肢支撑将头和躯干抬起,无爬行的意识、牵手行走可见双下肢呈交叉状和(或)用足尖行走。

1.2儿童脑性瘫痪的早期体征儿童被直立抱起时,双下肢屈曲,不能支撑身体或双下肢伸直。

并伴有交叉并拢,足尖着地;原始反射的消退明显延迟(或持续存在);面部表情怪异,四肢出现无目的、无规则的运动;烦躁哭闹;四肢发硬,不易弯曲;滚筒样翻身、病理性锥体束征阳性等。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黄健光(广西钦州市灵山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 钦州 535400) 【关键词】 脑瘫 小儿 诊断 治疗 小儿脑瘫是由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瘫的康复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使患儿运动、语言和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和能力,使其走入社会。

现将近年来国内外诊断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小儿脑瘫的定义和诊断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等并发障碍[1]。

1.1 脑瘫的诊断标准 ①1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姿势异常。

同时具备①和②或③,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即可诊断脑瘫。

1.2 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 观察其是否具有脑瘫的下列临床表现(主要是指患儿在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①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质量增加缓慢;②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小;③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④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⑤痉挛发作;⑥大运动发育滞后,出现手握拳、斜视等[2]。

1.3 辅助检查 ①头颅CT可见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脑萎缩及脑发育畸形等异常,甚至大脑的皮质、皮质下、基底节、中脑和小脑亦可见异常[3];②脑超声波检查,脑瘫患儿的脑部B超显示越明显,病情越严重[4]。

③脑电图检查,脑瘫合并癫时,脑电图异常率为40%~ 90%,而脑电地形图的异常率为82.7%。

这说明脑地形图对脑瘫的诊断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指标[5]。

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能准确地反映出脑瘫患儿脑内病变的解剖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能力[6]。

小儿脑瘫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诊治新进展篇一:脑瘫新进展脑瘫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郎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以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

目前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

脑瘫最早由荚国矫形外科医师Little于1862年报道,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累为主;②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e),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可表现为肌张力不全(dystonic)、舞蹈样动作(ehoreie)、手足徐动(athetoid)、震颤(tremor)等;③共济失调型(ataxie),以小脑受累为主;④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常常足其它类型的过渡形式;⑤混合型(mixed)。

按受累肢体分为:①单瘫(monoplegia),单个肢体受累;②双瘫(diplegia),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③三肢瘫(triplegia),三个肢体受累;④偏瘫(hemiplegia),半侧肢体受累;⑤四肢瘫(quadriplegia),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近年来,脑瘫已经成为神经康复医学的热门话题,关于脑瘫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后。

将脑瘫研究中的新观点总结如下。

一、脑瘫的发病率图外文献中脑瘫的发病率为1.5%o一4.0%o"’,我国为1.8‰一6.o‰,2009年提出,随着围生产医学的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和救治技术的提高,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0年研究丹麦脑瘫登记中心(Danish Cerebral Palsy Registry,DCPR)1986年至1998年的肪瘫患儿,结果显示脑瘫发病率为2.1‰;该研究还发现早产儿脑瘫发病字明显降低,足月儿脑瘫发病率稍有升高,并发现单瘫脑瘫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发病卒均显著升高,双瘫脑瘫在早产儿中发病率显著降低,而其它类型脑瘫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的进展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在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

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将我院确诊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为参照组行常规性康复治疗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指标,言语理解能力评分指标、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指标、应变能力评分指标、感知觉能力评分指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研究组的言语理解能力评分指标、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指标、应变能力评分指标、感知觉能力评分指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能获取较好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55-02遵照现有的临床医学研究报告分析经验,通常认为小儿脑瘫疾病是一种因同时具备先天性、非进行发展性和非外源感染性特征的大脑组织病理性改变或者是发育形态功能异常而引致发生的多样化躯体残疾表现[1-3]。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时间背景,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

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介于1~5岁,平均(2.24±1.06)岁,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介于2~6岁,平均(2.23±1.04)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系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过程,且由其家长代为签署知情同意书文本,临床分组过程严格满足伦理学指导规范。

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进展

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进展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3.ITB的疗效 ▪ ITB的长期疗效已经明确。Albright等报道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
ITB的治疗剂量达到稳定,对肌张力控制的效果则长期存在。 Overgärd等报道对46例行ITB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长期随访,87% 的患儿父母认为ITB治疗是值得的,超过90%的人后根切断术(SPR)
▪ Langerak等对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20多年的随访,发现 患儿早期的获益至今仍存在。Dekopov等对行SPR治疗的47例痉挛 型脑瘫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发现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状 态,且肌张力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神经根丝切断的数量。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1.ITB的治疗机制 ▪ 巴氯芬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ABA-β
受体而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 而抑制反射在脊髓的传递,起到解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脊髓和 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有口服和鞘内注射两种制剂。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 Sitthinamsuwan等对33例痉挛患者共行141个部位的SPN,改良 Ashworth评分(MAS)和被动运动范围(PROM)在手术前后的整 体平均值分别为3.0和0.7(P<0.001)、78.3°和102.3°(P<0.001), 无一例出现感觉障碍、神经性疼痛或过度的肌肉麻痹等并发症, 认为SPN是治疗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地减轻 痉挛、改善功能状态、方便患者的护理及防止远期肌肉骨骼系统 的后遗症。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Aquilina等的选择标准包括: (1)痉挛性双瘫,无明显的肌张力障碍及共济失调; (2)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Ⅱ或Ⅲ级; (3)头颅MRI显示无基底核、脑干及小脑损伤,有典型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4)有足够的躯干和下肢力量; (5)6个月内未行肉毒素注射,1年内未行矫形手术; (6)能完成康复过程。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进展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l0 28
Mei l o ra ,u . 0 7 ! ! dc un lA g 2 0 垫 aJ
脑 瘫 高 危 儿 的 早 期 诊 断 与 干 预 研 究 进 展▲
颜 秀梅
( 西 横 县 妇 幼保 健 院 , 县 广 横 )
() 5 侧位悬垂反 射 ; 6 C ls水平 反 射 ; 7 C ls 直反 射。 ( ) oi l ( ) ol 垂 i
7项 姿势反射检查 诊 断脑 瘫 和分0例确 诊脑 瘫儿 童患病 危 险 因素 分析 发现 , 4 0 低 出生体重儿 占 3 % 、 8 早产儿 占 3 % 、 亲患妊 高征 2 % ; 2 母 l 赵文 雅 等 对 1 0 6例脑瘫高危儿 的病 因进行 总结分析 , 0 发现发生 脑瘫 的早产儿 占 4 % 、 2 窒息儿 占4 % 、 出生体重儿 占 3 % 。 2 低 8 近年来 。 国内外学者对 脑瘫 致病 因 素研 究 已转人 到胚 胎等 领
期。 国内学者开展 了小儿脑瘫流行 病学及 病 因学调查 与研究 , 研究结果提示我 国儿 童脑 瘫患病 的危 险因 素 以围产期 窒 息 、 早产 、 出生体重 、 黄疸 、 低 核 先天 感染 等有 关 。近 几 年发 现脑
瘫患病 因素的排位顺 序已随时代 变迁 而发生微 妙 的变化 。庞
困难是 以后不 良的生长 、 喂养 和发 育结 果 的一个 标 志。有学
者对脑瘫患 儿 早期 哺 乳状 况 与病 情程 度 的关 系 进行 研 究发 现, 脑瘫患儿病情 程度 与有 无 哺乳 困难及 困 难程 度不 同有 明 显关 系。严重 哺乳 困难者 , 型脑瘫 的比例 明显增多 , 重 与无 喂 养 困难的儿童 对照有 显著 差 异 J 。在 收集病 史时 , 学者 还 有 提出要注意了解婴儿 的 4个 早期 线 索 : 1 护理 喂养 困难 , () 吮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早期诊断的意义 . 早期诊 断的意义 主要 在于能使患儿肢 体运动障碍得 到早期矫治。早治之所 以重要 ,是 因为脑组织在 出生时尚未发育成熟。大脑皮质较薄 ,细胞分化较差 ,神经髓 鞘未完全形成 。3岁时神经细胞才基本分化完成 ,神经纤维至 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 。运动发育 由上而下 ,先抬头挺胸 ,尔后 可两手取 物、坐、站 、走 ,动作 由不协调 到协调 ,由粗 到细。 生后 6个月 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 ,神经细胞数 目增加
如此有效 ,是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 ( 6 0— 个月 ) ,尤其是在
新生儿期 ,尚未发育成熟 ,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 阶段 。脑损伤 也处 于初级阶段 ,异 常姿势和运 动还未固定化 ,所以 ,这一时 期的可塑性大 ,代偿能力强。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及时治
疗 ,可得到最佳 治疗效果” 。
2 脑瘫 的评定及其发展
前川喜平教授将诊断脑瘫的三大原则 ,恰当地 比做一个 等边三
角形 ,每一个原则犹如三角形 的一条边。缺少一条边都 不能成 为三角形 。因此诊断脑瘫时。必须按照三大原则有重点、有步
脑瘫的康复评定是指 导和评价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最重
要的 内容之一。可客 观地评定功能 障碍 的性 质、部 位、范围、 严重程度 、预测 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根据评定可为脑瘫的
维普资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 0 年 1 07 月第 1 5卷第 1期


7 ・ 9
医学新 进 展 ・
小 儿 脑 瘫 的诊 治 新 进展
王金钰
【 关键词】 小儿脑瘫 ;早期诊 断;康 复治疗
【 中图分类号】R7 【 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91 (07 1 07 — 4 08 57 20 )0 — 09 0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小儿脑瘫的诊治新进展

定中 , 如通过 电脑软件再现步态或肢 体运 动, 并分析运 动学 和动力 学参 数 ; 表 面肌 电图动态显示 各肌群 在运 动 中的状态 及 协调性 ; 摄像技术记 录并分析婴儿 自发运
产 前因素 : 包括 宫 内感染 、 宫 内发 育 迟缓 、 妊娠期 外 伤、 多胎 妊娠 等 。据 流行 病学调查 显 , 7 0 % 一8 0 % 的脑瘫 与产前 因 素有关 , 其高危 因素有母 亲 甲状腺功能异
等; ②对运动能力评定常采用粗大运 动功
能评定 量表 ( G MF M) , 用 于评定 C P儿 童 粗大 运 动 功 能, 适用 于 6个 月 一6岁儿 童; ③儿童残疾评定表 ( P E D I ) , 用 于评定 C P儿童在年龄相关的独立能力 方面 的功
能 受 限或 残 疾 情 况 , 适 用 于 6个 月 ~7 . 5
目前 尚没 有治 疗 C P的特 效 中药 和 西药, 所以 C P患儿 一 旦确 诊 , 多采 用综 合 治疗 的方法 。其 治疗 方法归 纳起 来 主 要要有 下列 几类 。 康 复治疗 : 物理治疗 ) 主要通过制 定治疗 性训 练 (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x e r c i s e ) 方案 来实施 , 常用 的技术包 括软 组织 牵拉 、 抗 异 常模 式 的体 位性 治 疗 、 调 整 肌 张力 技 术、 功能性运 动强化训 练 、 肌力 和耐 力训 练、 平衡 和协调 控制 、 物理 因子 辅助 治疗 等 。 目前在 功能训 练方 面常用 方法 有 以 下几种 : ①根据 运动 的特异性 训 练 : 功能 性治疗应采用任务导 向性训练 ( t a s k一 0 一 r i e n t e d p a i n i n g ) 。研究 证 明 : 运动 训 练具 有较强 的特异性 , 大脑 的功能重组是依赖 于具体实 际技能 的反复 操作 , 因此 , 功能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脑性瘫痪(CP)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7例CP患者的MRI临床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7例中MRI显示颅内异常15例(88%),其中轻中度脑萎缩5例,包括弥漫型3例,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有2例脑萎缩病变与其他脑部病变并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3例,其中,1例合并弥漫性脑萎缩,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先天畸形3例,包括灰质异位1例、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

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5例,其中2例合并脑萎缩,2例与其他的脑实质病灶并存,1例单独出现;脑软化灶2例,其中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1例合并轻度脑萎缩;基底节异常信号3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皮层梗死病灶2例,其中1例合并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患儿MRI未见明确异常。

结论:MRI高度的空间及组织分辨率,能了解脑组织精细的解剖结构,为寻找CP的病因,显示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CP的解剖模型提供足够依据。

标签:脑性瘫痪(CP);MRI;CT脑性瘫痪(cerebral pasly,CP)是指出生前至婴幼儿发育期间由各种原因引起大脑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和生活能力影响极大。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导致儿童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1]。

由于CP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确诊时间较为困难,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CT 和MRI均可为CP患儿提供客观的颅脑形态学改变证据,且MRⅠ分辨率高于CT,对病灶显示有更好的价值,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2]。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的CP患儿17例,非新生儿期的各种疾病所致的肢体运动障碍或进行性瘫痪等病例除外。

其中,男10例,女7例,男女比例1∶0.7;年龄为3个月~12岁,其中,3~6个月3例,7个月~1岁7例,2~3岁4例,4~12岁3例。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
1 为 1个疗程 。结果 显示 患者 血浆 内皮素 ( T) 5d E 水平 明显 下 降, 提示葛根 素可改善充血性心 力衰竭患者 的心功能 , 在常规 治 疗 的基础上可提高临床疗效 。 2 4 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应 用葛根 素注射液 0 5g 加 . . ( 入5 %葡萄糖 液或生 理盐水 2 0m 中 ) 5 l 静脉滴 注 , 次/ , 1 1 d共 4 d 。结果表明葛根 素能增加椎一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患者椎一基底 动脉血流速度 , 降低搏动指数 , 降低增高 的血液流变学参数 , 明显
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 ” 。 2 5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孟浦等 在常规治疗 的基 础上静 .
王永霞 , 何立人. 葛根素的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 [ ] 上 J. 海 中 医 药 杂志 ,04,8 4 :2 20 3 ( ) 6 . 吴 青, 陶宏凯 , 陶大 昌. 葛根 素对大 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保 护 作用的研究 [ ] 中华现代 中西医杂志,04 2 9 : 2 J. 20 , ( )7 . 7 _n 颜永进 , 明春 , 1] 李 浦大玲 , 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作用的 等. 研究[ ] 南通大学学报 ( J. 医学版) 20 2 ( ) 47 ,05,5 6 :0 . 『1 吴 青 , 1] 周祖玉 , 陶大昌. 葛根素预处理对大 鼠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 胞 凋 亡 的影 响 [ ]基 础 医学 与 临 床 ,0 52 ( ) 17 J. 2 0 ,5 2 :4 . 何世银. 葛根素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 细胞因子变化 [2 杨 黎 , 1] 的影响[ ] 中华老年学杂志 ,03 3 2 ) 13 J. 20 ,(3 : . 7
6 9 8. 7% 。
许家俐 , 李建 军. 葛根素对冠心病 患者纤溶功能及 过氧化 L J 陈红斌 , 脂质 的影响[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9 9 1 ( 1 :4 . J. 19 ,9 1 )6 9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论文小儿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由胎儿期、新生儿期或者早期脑损伤所致,临床症状包括肌肉僵硬,智力发育迟缓等。

小儿脑瘫需要长期治疗,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小儿脑瘫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将对小儿脑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小儿脑瘫治疗方法小儿脑瘫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语言治疗、手术治疗等。

具体而言,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小儿脑瘫的伴随症状,如抗淤血、抗痉挛、抗抑郁等药物的使用,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的使用,如脑磷脂、脑蛋白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小儿脑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包括肌肉按摩、电疗、理疗、热疗、冰疗、平衡训练等。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神经传导,促进肌肉恢复,达到疗效。

3、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针对小儿脑瘫智力发育迟缓的治疗手段,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脑瘫患儿只能进行特定手术,如肌肉松弛术、神经肌肉接口重建术、脑电图刺激等。

二、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1、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将干细胞移植到身体受损部位,促进再生的技术。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而言,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达到治疗的效果。

研究显示,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远程技术康复远程康复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远程医疗服务,例如发送视频、社交网络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而言,远程康复可提高患者互动性,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并且可以节省家长在医院等待的时间。

3、脑电图刺激脑电图刺激技术是利用脑电图设备对患儿进行刺激,在脑神经传递中达到提高儿童大脑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目的,应用于小儿脑瘫治疗中。

研究表明,脑电图刺激技术能够促进脑神经元再生,减轻小儿脑瘫的症状,提高患儿的运动控制和认知能力。

4、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康复是利用机器人辅助康复,提高康复效果的技术。

东莞市小儿脑性瘫痪早期筛查研究

东莞市小儿脑性瘫痪早期筛查研究

大 、最普遍 的儿 童群体,在儿 童保 健 中开展脑瘫筛查 ,覆盖 预更有 效 ,不能 等到出现痉 挛性足、张力障碍 的姿势 或共济 失调 的步态 才作诊 断和开始治疗,又不能 过早 没有足够 依据 面 可最大 限度地减少遗漏。
脑瘫 患儿常表现 为运 动发育落后,姿势 异常, 徽医科 而诊 断脑 瘫,以免给家 长带来 精神上 和物质上 的沉 重负担 , 安 必 须用发育 的方 法作为诊 断的基础 【 6 】 。根据 “ 婴儿异常运 动 大学陶芳标 教授 据此编制出了 “ 婴儿异常运 动功能评定表 ” , , 用 以在普通婴儿中筛查 脑瘫患儿 。通过 运用该评定 表对安徽 功 能评定表” 通过两步筛查法,既不会遗漏运 动发育落后的 婴儿 ,也不会 过度诊 断,是一种科 学、实用 、简便 易行的脑 省铜陵市 和马鞍 山市 89 12例婴儿 分别于 3 、9 2 、6 、1 月龄 进
筛查 的经济意义 。 根据传 统 的观念 ,脑瘫 的诊断往往要 等到 1 岁以后,特
早 期发现具 有脑 瘫征象 的婴儿 ,提高早 期诊断率 , 目 是
前 临床 工作 者面 临的重要课题 。儿 童保 健工作者服务着最广
别是没有经验 的临床 医生,在早 期即使发现 了运 动发育异常 或有异常姿势 的婴儿 ,往往不敢轻 易诊 断。由于脑瘫 早期干

1 方法 . 2
( 第 一步 : 用安 徽医科大学 陶芳标 教授 编制 1 ) 应
的“ 婴儿异常运 动功能评定 表” ,对 17 7 6例婴儿 在 3 、9 、6 、 1 月龄 常规 进行儿童保 健体检 时,检查 运动发育里程碑。( 2 2 ) 第二 步 : 第一步筛查 被发现有 1 项异常的婴儿,由儿 童保 健 科 医师转介至东莞 市妇 幼保 健院儿童康 复科经培训的专业人

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

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

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概况通过查阅近5年国内外关于脑瘫的诊断、治疗和现代评估方法等相关文献,整理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手段,归纳了西方医学中主要的康复方法。

在祖国传统康复医学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对脑瘫这一疑难疾病进行思考和展望:在吸收西医康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祖国传統医学的独特优势,最终形成一套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减少脑瘫患儿的痛苦。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reviewed about the diagnostics,assessments and treatments on cerebral palsy literature from the western medicine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recent five years. Organizing and including common assessments and western mainly rehabilitation methods,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treatments of cerebral palsy by absorbing western rehabilitation theor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uld reduce pai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Key words]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Acupuncture;Massage;Assessment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小儿脑瘫是由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和视听觉障碍等并发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瘫的康复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使患儿运动、语言和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和能力,使其走入社会,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早期诊断、治疗、评估新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小儿脑瘫是在残疾儿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据文献报道,我国脑瘫发病率为1.8-4.4‰。

我国现有3l万脑瘫患儿,并且每年新增4.6万例[1]。

这给家庭和社会都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及心理负担。

脑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这可能是农村孕产妇的保健工作,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以及复苏后的抢救工作做的不到位,基层医务人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水平有限,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重男轻女,而错过早期发现,丧失治疗机会,导致脑瘫的发生。

2 病因学特点从病理、生理学上分析窒息引起脑缺氧,而脑缺氧可引起脑畸形,如小脑回畸形、孔脑症、脑积水等,因而脑畸形是许多脑瘫患儿的病理基础,因此窒息可直接导致脑瘫。

早产是痉挛型脑瘫的高危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胎龄不足32周的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使脑瘫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发生脑瘫的可能性是足月儿的30倍。

早产中体重不足2500g的低体重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5%,而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体重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3%~9%,极低体重早产的早产儿其脑瘫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患儿的40倍[2]。

早产儿由于胎儿脑发育不成熟,导致胎儿缺氧和脑发育障碍,使脑瘫的发生率增加。

早产诱因多为宫内感染。

早产儿除并发窒息外,脑发育不全是发生脑瘫的重要病理基础。

低体重儿除早产外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也是发生脑瘫的高危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危因素越多越重,越易发生脑瘫。

因此消除痉挛型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期保健。

此外,研究表明宫内感染可阻碍新生鼠髓鞘形成,或使髓鞘形成延迟,分析可能的原因为: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在宫内感染所致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脑损伤的细胞因子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脂多糖诱导孕鼠子宫和胎盘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另一部分是由受孕鼠细胞因子激的胎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3]。

两部分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使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受损,导致脑组织髓鞘碱性蛋自(MBP)合成减少,髓鞘形成受阻[4.5]。

综合几个因素,均会引起脑性瘫痪的发生。

3 早期诊断脑瘫的主要问题是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

脑性瘫痪在1 岁以内,特别是: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时期,因症状不明显,诊断比较困难。

1岁以后的幼儿时期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典型化,异常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都有明显变化,逐渐出现脑性瘫痪的特有症状。

脑性瘫痪的诊断应该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产前、产时或产后1 个月内存在有引起脑损伤的原因,即高危因素。

(2)有脑损伤时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即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反射异常。

(3)有脑损伤的症状,即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

日本前川喜平教授将诊断脑瘫的三大原则,恰当地比做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一个原则犹如三角形的一条边。

缺少一条边都不能成为三角形[6]。

因此诊断脑瘫时。

必须按照三大原则有重点、有骤地进行诊断。

同时诊断脑性瘫痪时还必须注意要符合脑性瘫痪的几个要素:即脑性瘫痪是中枢性脑损伤(中枢性);脑组织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发育性);脑损伤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是非一过性(永久性)的特点。

否则不应当诊断为脑性瘫痪。

还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早期诊断的时间和依据一般将出生后3个月内的诊断称为超早期诊断;6个月内(或9个月内)的诊断称为早期诊断。

可通过下列检查早期发现脑瘫:(1)俯卧位时手不能支撑身体;(2)坐位不稳定,无保护性伸展反射,(3)倒立位时双下肢均伸直,(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阳性;(5)握持反射延迟消失;(6)交叉伸展反射延迟消失(7)惊吓反射强烈;(8)踏步反射阳性。

脑电图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阳性率与年龄、类型、有无并发癫痫或智力障碍等有关郑州市儿童医院孔峰等对204例脑瘫进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100%[7]。

婴儿前囟未闭,为超声检查提供了一个天窗,,脑室改变与发病原因有关,尤其与颅内出血相关,较CT灵敏,对脑室白质软化的诊断优于CT及MRI,可以连续观察病情变化,无损失,经济方便[8]。

综上所述,早期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体检结合头颅CT或MRI,超声检查、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查综合诊断。

4 早期干预治疗种种原因使许多患儿误诊,漏诊,失去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提高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率十分重要。

确定诊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早期康复对象的小儿不一定是诊断确定的脑瘫儿,而大部分是将来有可能发展为脑瘫的婴幼儿,也可以说早期诊断的意义井不一定是对脑瘫的确定诊断,而是判断是否应该作为早期康复的对象早期诊断,避免误诊[9.10]。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小儿脑瘫的治疗逐渐被大家接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由于新生儿0~6个月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而且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其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尚未固定,此时期脑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11.12]。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岁以内的患儿在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用一些促进脑损伤修复和发育的药物[13],如静脉点滴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或促神经生长因子、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有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同时治疗并发症。

2.功能训练及阶段性按摩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综合运用Bobath、Vojta治疗方法以抑制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技能训练、语言训练、听力障碍的佩戴助听器;同时给予阶段性功能按摩。

以上治疗均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参与下给予持续不间断运用。

[13.14]3.物理治疗: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经络导平仪[15]。

4.高压氧疗法:其中3个月以内根据病情可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3个月后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6]此外,还有很多的新的治疗,如传导热疗法、水疗法、冷疗法、音乐疗法、感觉统合障碍治疗方法等[17]。

治疗脑瘫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疗效仍不满意,现配合多种综合康复治疗及引导式(conduction)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肢体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促进中枢性运动功能发育。

同时脑瘫康复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瘫患儿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6月发病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高于2岁以后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

根据调查资料所示,干预年龄越小,干预效果越好。

到2岁以上时发现典型的运动障碍,确诊脑瘫治疗为时已晚[18.19]。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及干预综合治疗,要从实际出发,因让人施教,学习不能过快,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修改计划,让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20]。

提高患儿身体、心理、社会、职业、经济上的能力,极大地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有效地提高脑瘫的治愈率,减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后遗症、智残的发生率,为治疗小儿脑瘫患者及家庭带来光明和希望。

参考文献[1]陆晴友,王秋根.脑瘫的病因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3):191.192.[2]褚英,王冀平,杨忠秀.86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漏误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2月第9卷第36期72-73.[3]Dammann O,Leviton A.Role of the fetus in perinatal infectionand neonatal brain damage[J].Curr Opin Pediatr·2000,12(2)I.[4]早期行为疗法降低仔鼠脑损伤致脑性瘫痪的实验研究9-104.庞伟,李晓捷,张士岭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年1月第1期8-10.[5]Myrtice Atrice.IBT therapyguidelin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team.MEDTRONIC Inc,1998.3.[6]Tilton AH.Approach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spasticity an dneuromcular disordersinchildren[J].NeurolClin,2003,21:853-881.[7]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焕.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 000.50.[8]施荣富,郑华城,唐洪侠,王克玲.小儿脑瘫.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9.[9]燕铁斌,罗向阳.脑性瘫痪康复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新医学杂志,2004,35,261-262.[10]鲍秀兰.高危儿早期干预和脑瘫发生率的降低.中国康复杂志,2005,20(6):403.405.[11]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05.56.[12]麦坚凝.国内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现状和展望.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41-243.[13]务学正。

脑瘫儿的疗育.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51.[14]陈佩娜,张书贵.小儿脑瘫的护理体会.中国全科医学,2002 ,3:22.[15]徐开寿.麦坚凝.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性瘫痪儿童治疗的应用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81.[16]刘景昌.高压氧医学的理论与新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76.[17]李海华.小儿发育及脑瘫康复训练图解.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林庆,李松.脑性瘫痪.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5.[19]李晓捷.实用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王海泉.小儿脑瘫的自然疗法.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