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的翻译

合集下载

“目的论”视域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共6页

“目的论”视域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共6页

“目的论”视域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1.引言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何自然,1997)。

而公示语就是社会用语中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设施以及具有公共意义的职务、职称等(北竹,2002)。

?オ?2.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背景及现状我国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一些文章散现于国内一些刊物。

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2002年起,“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立项,“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网站开通(吕和发,2005),《汉英公示语词典》发行,“全国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规范大行动”大会召开,中国翻译协会下发《关于开展“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活动的通知》,“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召开,“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开通,许多网站相继开辟专栏参与研讨,人大代表接连提交有关规范公示语的议案,继2007年6月青岛市发布《青岛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各城市也陆续把公式语翻译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方学者也纷纷从语用、美学、文化差异、功能特征等角度对公示语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展开讨论、发表文章。

究竟哪种理论对于公式语翻译更具有指导意义成为众家讨论的中心,这其中,目的论崭露了头角。

?オ?3. “目的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3.1“目的论”及原则目的论Skopostheorie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弗米尔在1978年发表的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成分。

核心概念是: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124)。

基于此“目的论”,曼塔利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目的论,她视翻译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复杂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一系列的参与者,包括发起人、组织者、原作者、译者、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和接受者。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

目的论论文公示语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策略探讨摘要:本文在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从公示语的语用功能、语言特点和交际目的,探讨公示语的英译原则和策略运用,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英译一、引言随着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公示语的英译成为关注的热点。

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1] 双语公示语是对外沟通的窗口,是国际化大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但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状况不容乐观,翻译错误、蹩脚译文以及不规范现象触目可见,如“游客止步”译为“no visitors”,“禁止喧哗”译成“don ’t make noise.”。

还有一些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死译”“硬译”现象,如:“小心滑倒”;“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竟然译为“be careful with slippery ”;“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 ”令人匪夷所思。

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本意是展示国家和城市人文形象,使对外信息流通顺畅,而诸如此类的英译只会适得其反。

公示语用途广泛,涉及面广,“在规范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威慑犯罪、激情励志、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2]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根据公示语的功能特点,语言风格和交际目的,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

二、目的论简述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其主要观点是: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该理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忠实”、“等值”的束缚,确定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

[3]目的论重视文本的功能性,强调文本的翻译目的。

提出为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译者可不拘泥于原文,可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删减或改写。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摘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到我国旅游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旅游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到了推广,而这些翻译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从目的论的视角,针对景区中不同文本类型的公示语,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翻译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众所周知,每个翻译行为都有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原则: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译文忠实于原文。

忠诚原则(Nord:2001)是由诺德提出的。

一方面,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则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

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二、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一)景区公示语的类型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景区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除了通用的“公共信息公示语”、“安全公示语”、“消防公示语”外,还有依据景区经营、管理、服务、人际沟通等需要而设置的特定功能的公示语。

纽马克(Newmark,1988)将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呼唤型三种类型。

并介绍了文本的其他几种功能:原语言功能,美学功能及寒暄功能。

鉴于景区公示语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向公众传递信息,发出呼唤,与公众寒暄,本文作者认为景区公示语可以分为信息型、呼唤型和寒暄型公示语。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作者:赵越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给整个城市的魅力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的论的具体含义论述入手,分析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供相关人士参考,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城市内部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水平。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汉英翻译;角度分析公示语是指面向公众的提示、显示及指示,其内部含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国人士的不断增多,公示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随着公示语在大中型城市的广泛应用,城市内部的公示语在某种情况下已经组成了我国留于外国人士的第一印象。

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分析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公示语汉英翻译实际意义。

一、目的论具体含义目的论在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性理论。

其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翻译学家雷斯与付米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等效翻译理论的对已英汉翻译的约束,以整个语言翻译的目的入手,将整个翻译工作放置于文化与理论相结合的环境当中,为整个世界内容各种语言之间全面地实现高效及准确的翻译起到了开辟性的作用。

在采用目的论进行翻译时,其将整个语言翻译的过程认知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整个翻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准确地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的存在与翻译界意译与直译之间的矛盾。

在目的论翻译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翻译工作时应该严格握好语言翻译的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原则,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对方的语言习惯入手,不需要全面地按照忠实法则进行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丽江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丽江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丽江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作为旅游目的地,丽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示语作为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目的地的形象塑造。

因此,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丽江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提升丽江旅游的国际形象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梳理公示语翻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丽江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实例的收集与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结合目的论翻译理论,提出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对提出的翻译策略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丽江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丽江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为其他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公共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丽江景区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其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丽江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提供参考。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不乏对丽江景区公示语翻译的讨论。

这些研究主要从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质量评价等方面展开。

在翻译理论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公示语翻译应遵循“准确性、简洁性、易懂性”等原则,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在翻译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适应不同公示语的特点和翻译需求。

在翻译质量评价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应从译文准确性、可读性、文化传递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翻译结果的质量。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研究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示语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翻译活动也越来越必不可少。

作者介绍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示语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汉英翻译一、公示语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例如:问询服务(Information)、租车服务(Car Rental)、预留席位(Reserved)、售完(Sold Out)、凭票入场(Ticket Only)、严禁吸烟(No Smoking)等等。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许多大城市和旅游城市都使用了汉英双语的公示语。

公示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着城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文明程度。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违反习惯说法等问题屡见不鲜,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微观层面上的数据收集和标示纠错阶段,而没有深入到从宏观高度上用一个可行的理论系统去指导公示语翻译二、目的论1.目的论介绍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两位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80 年代共同创立的。

它将Skopos(希腊语,意为“目的”)的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弗米尔强调,所有翻译都应遵循以下三个法则2.目的论三原则(一)目的原则1984年,弗米尔在与雷斯合著的《一般翻译理论基础》(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使用“目的论”的说法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

2010年第3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39期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炬炬(—),女,山东泰安人,硕士。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汉语交通公示语的英译王炬炬 赵旭(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3)摘要: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

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

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

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关键词:交通公示语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3-0064-031 引言因为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为了给在中国的外国朋友提供出游和生活的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等处都大量采用中英两种语言的交通公示用语。

但是目前的公示语英译不容乐观,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实例比比皆是,其提示、指令、参考和限制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以前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很多,如林克难提出的看易写理论,顶衡祁的ABC (the Adap t 2Borr ow 2Crea te)理论等都提到过公示语的翻译。

但是更多的集中在讨论公示语英译的空缺和错误分析上。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交通公示语介绍公示语是一种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特殊文体。

其应用范围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其或寥寥数词,或简单图示,抑或图文结合,均能表示与受众的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的重要信息。

(杨全红:2005)交通公示语即其中所说的路标,相比较其他公示语,它关系行人及机动车安全,所以其英文翻译的准确与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公示语的双语化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市国际化的必要部分和重要标志,但是公示语译文却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的论的三个法则有助于对公示语原文的正确理解,也有助于翻译出最恰当而简洁的译文。

标签:公示语;目的论;翻译失误引言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何自然,1997)。

而公示语就是社会用语中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设施以及具有公共意义的职务、职称等(北竹、单爱民,2002)。

一、公示语的功能特色及现状公示语是一种应用于公共场合的特殊语言现象,主要起到服务公众,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

它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通常言简意赅,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示意功能。

(戴宗显、吕和发,2005)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概念,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公共设施,小到大街小巷,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作为“城市面容”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正日益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二、翻译的目的论及应用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雷斯(Kathe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

(1)目的法则目的论将“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这即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the skopos rule)。

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

- 224-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目的论视角下英汉公示语对比及翻译策略——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为例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朱玉雨【摘要】公示语的应用是全球性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着重分析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并主要分析日照市汉语公示语英译的典型错误,据此概括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提出公示语翻译的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关键词】目的论 对比分析 翻译错误 翻译方法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公示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然而,如今的公示语英译死译、误译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对外交流,而且有损城市形象。

本文将立足于英汉语公示语的差异,以日照市公示语翻译实例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角度分类探讨公示语翻译策略。

二、公示语的特点及功能公示语属于社会用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

粟长江(2003)按照英文公示语的习惯用法将公示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般全用大写,不用句号;多用名词短语及动名词短语;有时使用祈使句;有时还使用非常正式的文体等。

此外,公示语常见的句型为祈使句或省略句。

汉语公示语在语言上,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有些还注重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文化上,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

由于汉语形式多样,语言内涵丰富,汉语公示语英译时总会出现很多问题。

公示语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

其中,具有信息功能的公示语使公众生活更加便利,具有祈使功能的公示语旨在规范和约束公众行为。

三、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功能派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和弗米尔(Hans J.Vermeer)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实际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的三原则中,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过程受翻译目的和翻译意图影响;其次是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连贯原则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必须达到语内连贯的标准,并且具有实际意义;忠实原则不是盲目地忠实于原文,而是要求原文与译文保持语际一致和语义对等。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摘要:英文公示语的使用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和交际性,现实中的公示语翻译必须立足于这一特点。

本文旨在运用目的论来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必须尊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文化1.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起提示、指示或者警示等作用的符号或者文字。

它属于社会用语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交际场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旅游景点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迈向国际化,公共场合使用英文公示语的现象日益频繁。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公示语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公共标志的语言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发达与否。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相继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同时也建立了“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等网站,目的在于指导如何规范公示语翻译,因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不仅会给外国人带来不便利,还会给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的指导,采取文本分析的方式,例举并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尝试性提出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2.目的论作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一大译学流派,目的论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代表人物-- 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翻译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应该注重文化与交际功能的目的论。

目的论学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种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有别于传统翻译理论对原文本的注重,目的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目标文本。

目的论有三大法则:2.1目的法则根据“目的决定手段”原则,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用户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进行任何项翻译活动之前,译者都必须立足于客户或者目标文本使用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是参照原语环境,而是必须依据目标文本的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定。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

加强公示语翻译实践的培 训和指导,提高翻译人员 的专业素养和翻译水平。
ABCD
深入研究目的论与其他翻 译理论的结合,形成更加 完善的公示语翻译理论体 系。
推动公示语翻译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建设,促进国际 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的改 进建议
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
语言能力
翻译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语 言功底,包括母语和目标 语,以及丰富的词汇和语 法知识。
专业知识
翻译人员应了解公示语的 特点和规范,熟悉相关领 域的专业知识,如旅游、 交通、医疗等。
文化意识
翻译人员应具备跨文化意 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 避免文化冲突。
研究结论
01
目的论指导下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提 升。
02
公示语翻译在目的论指导下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03
目的论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有助 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研究展望
进一步拓展目的论在公示 语翻译中的应用范围,包 括更多领域和场景的公示 语翻译研究。
制定评估标准
01
制定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准确性、流畅性、文化适
应性等方面。
开展评估工作
02
定期开展公示语翻译质量评估工作,对公示语翻译进行评估和
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建立奖惩机制
03
对优秀的公示语翻译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翻译进行
批评和整改,促进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提高。
06
结论与展望
文化误解
由于文化差异,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可能存在误解 或误导,需要翻译人员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 和习惯。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The Analysis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级别: 2008级同等学力硕士*者:**指导教师:***2011年 6月 1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撰写的或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手签):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齐冉(学号 2008同等学力硕士,论文题目: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完全了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手签):导师签名(手签):日期:年月日致谢行文至此,本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两年的研究生课程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

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本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宿荣江副教授和程维副教授,本论文是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

两位老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此外,我还要感谢翻译学院的所有教师们,特别是汪福祥教授、专业课沈小燕老师及教学管理处衡立荣老师和石荟颖老师,感谢您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愿我们师生缘分在,共享美好大未来。

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

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Dec 12008Vol 18No 14收稿日期:2008—08—28作者简介:万华林(1972—),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华中师范大学06级硕士研究生;胡光磊(1976—),女,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目的性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翻译万华林,胡光磊(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摘 要:公示语的翻译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所著论述不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而威密尔等人提出的目的性翻译理论对系统而规范地研究公示语翻译很有指导意义。

由于译入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不同,为实现目的语中公示语的功能特征,译者首先要确定的不是如何译的问题,而是可译不可译的问题。

同时应该借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和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公示语的目的。

关键词:目的性理论;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4-0124-03 一、公示语翻译学术研究现状在国外,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现阶段已经较为成熟和规范。

而在中国,针对公示语方面的汉英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翻译界虽然对此展开了研究,但是早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相关论文散见于国内一些期刊,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直到近期,公识语才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对此类研究进行论述的文章逐渐增多。

吕和发指出了公示语的四种应用功能特征: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分析了公示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对公示语独特的语言风格进行了阐述,提倡在从事汉英公示语翻译时首先应考虑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在无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宜参照英语公示语的功能要求确定语言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实际应用。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摘要】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一种面向公众,承载着必要和有效信息的语言。

然而,公示语误翻随处可见。

本文将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公示语误翻,进一步阐述公示语英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方法1. 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经济实力的提升,公示语即赶上时代潮流,城市双语公示语更是“城市的脸孔”,是给所有到来华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名片,公示语英译水平的高低作为文明标志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但目前我国公示语的翻译状况却无法令人满意,误译,漏译随处可见,有些译法甚至传为笑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在此情况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可谓当务之急。

2. 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和凯瑟琳娜?赖斯于20 世纪80 年代共同创立的。

其主旨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是以目的语文本及其所在的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一种翻译行为,强调译文预期目标的实现。

因此,笔者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来阐述公示语误译及解决办法。

3. 公示语简而言之,公示语就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即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4. 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分析4.1拼写错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公示语拼写错误随处可见,尽管这都是一些很小的错误,但是却很容易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比如在某海洋水族馆,海洋水族馆被译成“Ocean Aqurrium”。

但是很明显应该是“Ocean Aquarium”。

又比如在博物馆里,“清朝”被译成是“Qing dynasty”,正确的译文应该是“Qing Dynasty”。

虽然这只是大小写的错误,但是同样也不容忽视。

4.2词汇误用语言讲究严谨,有时一个小字符都能造成歧义,如某火车站的公告牌“开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其对应译文是“Check in Stops 5 Minutes Before Train Departure”,粗略看一下译文,觉得问题不大,其实不然。

【免费下载】目的论指导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免费下载】目的论指导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2) Coherence rule refers to that translation must accord with standard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 The so-called intertextual coherence refers to that translation must let the receivers to understand and have significance in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of using translation.(Wang Ningwu, 2006: 43-45) (3) 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指原、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 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2 ] (32)目 的法则认为,一项具体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需要直译、意译或者二者的综合。 文本的功能有三类: 信息功能; 表达功能; 祈使功能。就公示语而言,其主要功能有祈使和 信息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就是祈使功能,用来规范公众的行为。提示性公 示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这些公示语为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和有用的信息,使他 们的生活更为便利。 (3) Fidelity rule refers to that there should b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between original text and version. Intertextual coherence likes the common saying to loyal to original text. But the degree of loyalty and form are decided by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to original text.(Nord, 2001: 32) The Skopos rule thinks that the purpose of a specific translation task determines to that a text is needed to literally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function of text has three kinds: information function, expression function and imperative function. For public signs, its main functions are imperative function and information. The main function of limitation and mandatory public signs is imperative function, using for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the public. The main function of indicative public signs is information. These public signs supply necessary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life and work of the public and make their life more convenient. 二、公示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功能 Applied Range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 of Public Signs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旅游者所到之处都可见公示语。公示语应用最为广泛的地方是 公共设施、旅游景点、街道区县、涉外机构等。公示语还应用在服务机构内外,如商业旅游 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科教卫生设施、警务设施等处。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 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The applied range of public signs is very extensive. Visitors can find public signs everywhere. Wher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signs is the most extensive are communal facilities, tourist attractions, street, foreign institutions and so on. Public signs are applied in facilitating agency such as commercial tourism facility, tourist attractions, spots and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health facili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public signs have indicative, suggestive, restrictive and mandatory these four outstanding application functions. 指示性公示语 Indicative Public Signs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5页文档资料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5页文档资料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公示语,即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吕和发:2004)。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召开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境内外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从而,公共场合中英双语公示语也越来越有必要。

然而,尽管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早在十年前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经过十年的发展,该领域翻译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我试运用“翻译目的论”理论,主要以南京地铁内公示语为例,分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简介由弗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倡导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必须遵循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居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采用翻译策略,有权根据目的决定保留、调整或修改原文内容。

“目的论”一个多元化的翻译评价标准,强调译者的能动性。

二、目的法则此处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译者目的、译文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译文交际目的最重要,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公示语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发挥语言告知、宣传和呼吁的功能,使其达到与原文最大限度的语言功能相似,以及文化、交际方面功能对等。

所以,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译者更要关注交际意图的阐释和传递。

例1:原文: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译文:A small step forward,a big step for civilization.这是国内公共厕所经常使用的公示语。

中文通常比较一致,而英文五花八门,这里选取的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译法。

这种译法的特点就是直译、死译,还滥用“civilization”一词,英文本族语使用者不明白,完全起不到原文交际目的。

其实,国外公共厕所也有类似公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厕所清洁。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作者:韩美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7期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公示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步入公众的视野。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有着英语翻译的公示语路牌,但其实际使用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一切源自于我国在公示语翻译领域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以及中式英语的影响。

本文就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进行研究,望能对我国公示语翻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式英语[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各国间文化、经济合作的交流日渐紧密,我国在全国各地都设有翻译成英语的公示语,但与此同时出现在公示语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一种带有汉语语言特色的语言现象,通常是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汉语思维与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形成的。

中式英语在使用中不符合英语选词、语气、语法、以及表达习惯,是英语初学者常犯的一种错误。

在中国很多人抱着想当然的态度使用汉语思维、词汇、语法结构进行英语学习,这虽然在英语的初学阶段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这种汉语思维就会对英语学习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中式英语使用者缺乏英语思维,而在我国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使用相当普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1]。

二、什么是公示语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图示来提供生活指示信息,我们一般称之为公示语,公示语一般具有限制、强制、指示与提示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步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近年来都将汉语公示语修改成了英汉双语公示语,这对外国人在中国的工作、学习、旅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塑造了中国热情好客的国际化形象。

公示语既是社会用语的重要形式又是一个城市门面,因此公示语翻译质量尤为重要。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讨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探讨

学与教IAZHANGHUIJ142 Jun. 2016 June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中。

然而从大多公示语应用现状看,仍表现出浓厚的中式英语现象,甚至在外国严重被视为“笑柄”,这就要求实际翻译中,正确认识其中的翻译错误问题。

本文将对公示语与中式英语相关概述、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原则以及中式英语现象在公示语翻译中的表现进行探析。

前言:公示语作为英语翻译中的重点,是大多译者翻译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尽管从城市大街小巷中都可发现公示语的存在,但其最终的翻译却“五花八门”,而这一现状产生的根源在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作为公示语翻译指导,且翻译中中式英语现象过于明显。

因此,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中式英语现象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探析。

一、公示语与中式英语相关概述关于公示语,其实质为公共场合中具有指令、知识以及提供具体信息的文字,景点解说、告示通知、宣传标语、路标以及广告牌等,都极为常见。

部分城市在公示语运用方面,也强调以英汉双语公示语为主,为外国人旅游、学习与工作提供较多便利,不仅体现出城市的整体风貌,也将热情好客的中国国际化形象展现出来。

然而这些公示语中,也不乏翻译质量较差部分,如硬译、误译等,尤其在“中式”机械死译上表现更为明显。

而对于其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主要指英语译文中,表达习惯、语法与词汇等都体现浓厚的汉语语言特色。

需注意的是,对于大多英语初学者,尽管在翻译中以汉语思维角度出发,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实际进行公示语翻译中,由于英语思维缺失,极易使最终的译文难以达到翻译要求。

二、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原则目的论源于Hans Vermeer 与Katharina Reiss 的理论,其强调翻译过程中需以翻译目的为指导,认为翻译本身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特点,译文功能、翻译目的为目的论核心。

若从翻译行为角度看,其并非局限于一对一语言转化层面,而需将所有价值观、风俗习惯等融入其中。

从_目的论_的角度来看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解决对策

从_目的论_的角度来看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解决对策

2009年第7期(总第313期)湘潮(下半月)2009年7月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它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和汉斯·威米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目的论认为:原文和译文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会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源语文本提供信息,译者则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的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

目的论的核心在于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

根据目的论,所有的翻译都必须遵循三个法则:一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 ),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

它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一项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需要直译、意译或者两者中和。

这样就解决了千百年来人们关于是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

二是连贯法则(coherencerule),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三是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和译文中应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贾文波,2004:5)一、目的论三法则与公示语翻译翻译策略要因为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而作调整。

公示语翻译的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信息给公众。

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召唤性五种应用功能。

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就目的法则而言,原文和译文具有相同的目的。

忠实法则是翻译者应首先考虑的。

连贯法则是公示语翻译中最难达到的目标,因为它要求原公示语和译入公示语在所起的示意功能上一致,同时也指受众对译入公示语和本国公众对原公示语的反应最大程度一致。

例如,“游客止步”的两种翻译:“Tourists don't enter.”和“Staff Only ”。

按目的法则,两者都可。

按忠实法则判断,似乎前者更可取。

若用连贯法则判断,则后者的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语气加温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2 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3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4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5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6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7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8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9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 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2 从《狼改变美国》看人的狼性生存法则13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4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6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18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9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20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21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22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23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24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25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女权主义分析26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27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28 (日语系毕业论文)义务教育的发展—就择校问题进行的探讨29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30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31 A Study of Luxury Situations Nowadays in China from Sister Carrie32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33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3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35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36 试论旅游文本英译策略37 林语堂翻译思想探究——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38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39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40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41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42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43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44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45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46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47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48 外贸英语句子分隔的研究及其翻译49 从大众对汽车的选择看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50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51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52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53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54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55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56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57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58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61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62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6364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65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66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67 浅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6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69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70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71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72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73 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74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75 从核辐射报道看英国报纸行文的语言特征76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77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78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79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80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8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82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83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84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85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86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87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88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8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0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2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93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94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体现95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9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97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98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99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100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101 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3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04 英汉否定形式的语用对比研究105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106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107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108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109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110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1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12 英国足球文化研究113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14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115 The Analysis of the Gothic Features of Wuthering Heights116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117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118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方法—词块辨析法119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120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121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22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23 从电影功夫字幕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24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25 从语言负迁移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的误译现象126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127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128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129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130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131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132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133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134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135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36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37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138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13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140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141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42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143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144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14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语习语翻译的研究146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47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148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149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0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151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152 Women in the Civil Wa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d Mountain and Gone with the Wind 153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154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155 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156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157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15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159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160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61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162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163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164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165 浅析英语电影中的字幕翻译166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167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168 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169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17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1 Analysis on Earnest Hemingway’s Doom Consciousnes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72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73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74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175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176 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嬗变历程分析177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178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179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180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181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82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183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184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185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186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187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188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189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190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191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92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193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194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195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196 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97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98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00 中国菜名翻译方法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