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2)1范围 (3)2一般规定 (3)3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测量管道的管径 (3)4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电线电缆的选用 (5)6.1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电线电缆的类型 (6)7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一般规定 (6)7.2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保护管敷设方式 (8)7.5电缆沟敷设方式 (9)7.6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 (11)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建标字94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1号,邮政编码:73006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蔡劲宏、冯仁铭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1范围1.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中仪表测量管道、仪表信号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一般规定2.1仪表管道、线路的工程设计,应做到仪表测量准确、信号传递可靠、减少滞后、安全经济实用、线路整齐美观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2.2对火灾及爆炸危险、腐蚀、高温、潮湿、振动等环境,在仪表管道线路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测量管道的选用3.1测量管道的材质3.1.1测量管道(包括阀门和管件)的材质,应按被测介质的物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不低于具体工程项目中“管道材料等级表”的要求。

《Gb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设计规》-7

《Gb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设计规》-7

《Gb50770.20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设计规》1总则为了防止和降低石油化工工厂或装置的过程风险,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工厂或装置新建、扩建及改建项目的安全仪表系统的工程设计。

2术语安全仪表系统: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仪表功能的仪表系统。

故障安全:安全仪表系统发生故障时,使被控制过程转入预定安全状态。

安全完整性等级为SIL1-SIL4共四级。

石油化工工厂或装置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最高为SIL3级。

SIL等级越高,安全仪表功能失效的概率越低。

SIL1级:很少发生事故,如发生事故,对装置和产品有轻微的影响,不会立即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不大。

SIL2级:偶尔发生事故,如发生事故,对装置和产品有较大的影响,并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大。

SIL3级:经常发生事故,如发生事故,对装置和产品将造成重大的影响,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设计基本原则5.1安全仪表系统应由测量仪表、逻辑控制器和最终元件等组成。

5.2石油化工工厂或装置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不应高于SIL3级。

5.3安全仪表系统可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仪表功能,多个安全仪表功能可使用同一个安全仪表系统。

当多个安全仪表功能在同一个安全仪表系统内实现时,系统内的共用部分应符合功能中最高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

5.4安全仪表系统不应介入或取代基本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

5.5安全仪表系统应设计成故障安全型。

当安全仪表系统内部产生故障时,安全仪表系统应能按设计预定方式,将过程转入安全状态。

5.6安全仪表系统的中间环节应少。

5.7逻辑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输入输出单元、通信单元及电源单元等,应采用冗余技术。

5.8安全仪表系统的交流供电宜采用双路不间断电源的供电方式。

5.9安全仪表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接方式。

5.10当安全仪表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线路中有可能存在来自外部的危险干扰信号时,应采取隔离器、继电器等隔离措施。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T3081-2019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T3081-2019

ICS 25. 040. 01P 72备案号:J328-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3081—2019代替SH/T 3081—2003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strumentation earthing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08-02 发布2020-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禾口国工业禾口信息、化咅B 发布SH/T 3081—2019目次、厶..】■刖日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接地功能分类与接地方法 (3)3.保护接地 (3)4.2工作接地 (3)1本质安全系统接地 (4)4.4屏蔽接地 (4)4.5防静电接地 (5)4.6防雷接地 (5)5接地系统结构 (5)接地原则 (5)5.2分支集中结构 (5)4.1网型结构 (6)5.4组合结构 (7)6接地连接 (8)6.1接地线 (8)6.2接地线的敷设 (8)6.3接地汇流排及汇总板 (8)6.4接地连接导体 (9)7接地电阻及连接电阻 (9)接地电阻 (9)接地连接电阻 (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屏蔽电缆接地图 (10)附录B (资料性附录)网型结构设计参考图 (12)参考文献 (13)本规范用词说明 (14)ISH/T 3081—2019附:条文说明 (15)ContentsForeword ..................................................................................................................................................................... Ill 7.1Scope . (1)7.2Referenced specification (1)7.3Terms and definitions (1)7.4Function types and methods of earthing (3)4.Protective earthing (3)mon bonding (3)4.Intrinsic safety system earthing (4)4.Shield earthing (4)4.Electrostatic protective earthing (5)4.lightning protective earthing (5)7.5Earthing system configuration (5)5.Earthing principle (5)5.Branch type configuration (5)work type configuration (6)bined configuration (7)7.6Bonding (8)6.Bonding wire (8)6.Bonding wire laying (8)6.Bonding bar and terminal bar (8)6.Bonding conductor (9)7.7Earthing resistance and bonding resistance (9)7.Earthing resistance (9)7.Bonding resistance (9)Appendix A (Normative) Screen cables earthing referenced drawing (10)Appendix B (Informative) Network type earthing referenced drawing (12)Referenced publications (1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14)IISH/T 3081—2019Add: Explan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15)-XX. -A—刖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5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115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规范执行和实际工程的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完整word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油化⼯管道布置设计规范⽯油化⼯管道布置设计规范⼀⽯油化⼯管道布置设计⼀般规定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施⼯、操作、维修等⽅⾯的要求,并⼒求整齐美观;3.对于需要分期施⼯的⼯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规划,⼒求做到施⼯、⽣产、维修互不影响;4.永久性的⼯艺、热⼒管道不得穿越⼯⼚的发展⽤地;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位与敷设⽅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6.⼚区内的全⼚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0.全⼚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1.输送介质对距离、⾓度、⾼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现⾏《⽯油化⼯企业⾮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的要求;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作⽤⼒和⼒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撑点设置;宜利⽤管道的⾃然形状达到⾃⾏补偿;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撑,不应发⽣管道与其⽀撑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管不垂直的现象;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或“步步低”,减少⽓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8.⽓液两相流的管道由⼀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焊接连接;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2)衬⾥管道或者夹套管道;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5)公称直径⼩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标准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标准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内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内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完整版)GB_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完整版)GB_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目录前言 (2)1总则 (3)2术语 (3)3厂址选择 (4)3.1一般规定 (4)3.2技术要求 (5)3.3居住区 (6)4化工区总体布置 (6)4.1一般规定 (6)4.2交通运输 (7)4.3公用工程设施 (8)4.4仓储设施 (9)4.5居住区 (10)4.6施工基地及施工用地 (10)4.7固体废物堆场 (10)5总平面布置 (11)5.1一般规定 (11)5.2生产设施 (13)5.3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14)5.4仓储设施 (16)5.5运输设施 (17)5.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18)6竖向设计 (19)6.1一般规定 (19)6.2设计标高的确定 (20)6.3阶梯式竖向设计 (20)6.4场地排水 (21)6.5土(石)方工程 (22)7管线综合布置 (22)7.1一般规定 (22)7.2地下管线 (23)7.3地上管线 (24)8绿化设计 (30)8.1一般规定 (30)8.2绿化布置及植物选择 (31)8.3卫生防护林带 (33)9运输设计 (33)9.1一般规定 (33)9.2企业铁路 (34)9.3厂内道路及汽车运输 (37)9.4企业码头 (40)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0)附录A投资强度、建筑系数、厂区利用系数和工厂容积率的计算 (42)A.1投资强度 (42)A.2建筑系数 (42)A.3厂区利用系数 (42)A.4工厂容积率 (43)附录B土壤松散系数 (44)附录C厂区绿地率的计算规定 (45)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3124号文)的要求,由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化工总图运输设计技术中心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共分10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厂址选择、化工区总体布置、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设计、运输设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完整版)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要求规范

(完整版)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要求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仪表接地分类、接地方法、接地系统、接地连接方法、接地系统接线、接地电阻等内容.本规范规定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以下简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仪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安全仪表系统(SIS)、火灾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PCCS)等的接地系统设计。

改造设计可参照执行。

2接地分类2.1保护接地2.1.1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外露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在故障、损坏或非正常情况时可能带危险电压,对这样的设备,均应实施保护接地。

2.1.2 低于36V供电的现场仪表,可不做保护接地,但有可能与高于36V电压设备接触的除外。

2.1.3 当安装在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上的仪表,与已接地的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2 工作接地2.2.1 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包括: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本规定中的工作接地,均指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

2.2.2 隔离信号可以不接地。

这里的“隔离"是指每一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的电路与其它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对地是绝缘的,其电源是独立的、相互隔离的。

2.2.3 非隔离信号通常以直流电源负极为参考点,并接地.信号分配均以此为参考点.2.2.4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为单点接地,信号回路中应避免产生接地回路,如果一条线路上的信号源和接收仪表都不可避免接地,则应采用隔离器将两点接地隔离开.2.3本安系统接地2.3.1 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不需要专门接地。

2.3.2 采用齐纳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则应设置接地连接系统。

SH3020-2001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SH3020-2001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6. S H 3 501-2001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代替 SH3 501-1997)
7. S H 3 503-200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 (代替SH3 503-93,S H3 503-1993)
8. S H 3 514-2001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代替SHJ5 14-90,S H3 514-1990)
SH / T 35 16 - 19 90 )
16.S H/T3 530-2001 石油化工立式回筒形钢韦喝 耀施工工艺标准(代替SH3 530-93.S H/T3 530-1993) 17.S H/T3 127-2001 石油化工管式炉铬钥钢焊接回弯头技术规范 18.S H/T3 109-2001 炼油厂添加剂设施设计规范 (代替SYJ1 025-82.S H/T3 109-2000) 19. SH/T3 096-2001 加工高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 导则 (代替 SH/T3 096-1999)
本 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中国石化集团兰 州设计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 单 位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 1号 邮 政 编 码 :730060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主 要 起 草 人:蔡劲宏 冯仁铭
目次
1 总 则·.................................................................................................................. 1 z 名词术语 ”····”··””·“····“”·”,···”····················”··”···”······”········”·… …. 2 3 气源 质量要 求·....................................................................................................... 3 4 气源 装置 ”············“·“·”····”·”·········“”······”··········”····”··”····”··”····”·······一 5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目次、八前•••21范围 .....................................................................••32一般规疋..............................................................33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测量管道的管径 (3)4.................................................................................................................. 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 电线电缆的选用5 6.1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电线电缆的类型 (6)7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一般规定 (6)7.2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保护管敷设方式•••••••••••••••••••••••••••••••••87.5电缆沟敷设方式•••••••••••••••••••••••••••••••••97.6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用词说明12 条文说明13、八—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 )建标字94 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 进行修订而成。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规范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规范

– 汇线槽敷设方式
• 仪表汇线槽宜架空敷设。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 ,宜布置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 汇线槽应有排水孔。电缆的填充系数为0.25~0.35。
• 汇线槽垂直段大于2m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内增 设固定电缆用的支架。当垂直段大于4m时,还应在基 中部增设支架。
• 汇线槽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改变标高,加伸缩板等 热膨胀补偿措施。
•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头超过两个或直线长度超过30m 时,应加穿线盒。
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 接地分类
•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 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 工作接地;包括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 本安系统接地;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 不需要专门接地。
• 防静电接地
3000~10000V, 800A
600
900
120 0
1200
• 当仪表信号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在金属穿管内或敷设 在带盖的汇线槽内时,仪表电缆与具有强磁场和静电 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0.8m。
• 防爆现场仪表及接线箱的电缆入口处,应采用相应防 爆级别的电缆引入装置,包括采用防爆密封圈密封或 用密封填料进行密封。
– 控制室进线方式
• 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方式,当条件限制时也可采 用地沟进线方式。
• 架空进线时,汇线槽应有1:100以上的坡度,向下坡 向室外,电缆穿墙处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水,尘 埃及有害气体进入室内。
• 地沟进线时,室内沟底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以上。 室内外地沟分界处必须进行农密封处理,防止雨水, 尘埃,有害气体,小动物进入室内。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

SH3018200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Word)

SH3018200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Word)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3018-2003代替SH 3018-1990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2004-03-10发布 2004-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基本原则 (3)4 传感器 (3)5 最终执行元件 (4)6 逻辑运算器 (4)7 通信接口 (5)8 人机接口 (5)9 过程接口 (6)10 软件组态 (6)11 工程设计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全仪表系统规格书编制提纲 (8)用词说明 (11)附:条文说明 (13)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1范围1.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石油化工装置(或工厂)安全仪表系统的工程设计。

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1.2安全仪表系统的工程设计必须满足石油化工装置(或工厂)安全度等级的要求。

1.3相关标准如下:IEC 61508 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or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IEC 61511 Functionalsafety: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for the process industry sectorANSI/ISA-84.01 Application of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for the process industriesDIN V 19250 Porgrammable safety systemIEC 61131 Programmable controller1.4执行本标准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2.1危险故障 dangerous failure能够导致安全仪表系统处于危险或失去功能的故障。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仪表接地分类、接地方法、接地系统、接地连接方法、接地系统接线、接地电阻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的仪表及控制系统接地种类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本质安全系统接地(以下简称:本安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的仪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安全仪表系统(SIS)、火灾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系统(FGS)、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PCCS)等的接地系统设计。

改造设计可参照执行。

2接地分类2.1保护接地2.1.1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外露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在故障、损坏或非正常情况时可能带危险电压,对这样的设备,均应实施保护接地。

2.1.2 低于36V供电的现场仪表,可不做保护接地,但有可能与高于36V电压设备接触的除外。

2.1.3 当安装在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上的仪表,与已接地的金属仪表盘、箱、柜、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做保护接地。

2.2 工作接地2.2.1 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包括:仪表信号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

本规定中的工作接地,均指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

2.2.2 隔离信号可以不接地。

这里的“隔离”是指每一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的电路与其它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对地是绝缘的,其电源是独立的、相互隔离的。

2.2.3 非隔离信号通常以直流电源负极为参考点,并接地。

信号分配均以此为参考点。

2.2.4 仪表工作接地的原则为单点接地,信号回路中应避免产生接地回路,如果一条线路上的信号源和接收仪表都不可避免接地,则应采用隔离器将两点接地隔离开。

2.3本安系统接地2.3.1 采用隔离式安全栅的本质安全系统,不需要专门接地。

SH3082-2003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SH3082-2003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4 仪表供电范围和负荷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二 ’ …… ’ 二 ’ . . . . . 2
7 . 3 D C S . P L C . S I S 及计算机系统的 供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一般规定 (3)3 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 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 测量管道的管径 (3)4 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 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 电线电缆的选用 (5)6.1 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 电线电缆的类型 (6)7 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 一般规定 (6)7.2 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 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 保护管敷设方式 (8)7.5 电缆沟敷设方式 (9)7.6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 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 (11)用词说明 (12)条文说明 (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建标字94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1号,邮政编码:73006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蔡劲宏、冯仁铭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1范围1.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中仪表测量管道、仪表信号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 一般规定2.1仪表管道、线路的工程设计,应做到仪表测量准确、信号传递可靠、减少滞后、安全经济实用、线路整齐美观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2.2 对火灾及爆炸危险、腐蚀、高温、潮湿、振动等环境,在仪表管道线路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测量管道的选用3.1测量管道的材质3.1.1测量管道(包括阀门和管件)的材质,应按被测介质的物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不低于具体工程项目中“管道材料等级表”的要求。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SH_T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SH_T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SH/T3126-2013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自动控制工程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的要求。

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以煤为原料制取燃料和化工产品工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厂的自动控制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

2仪表伴热类型及方式4.1伴热原则:在环境温度下有冻结、冷凝、结晶、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量管道、取样管道应伴热;不能满足最低环境温度要求的检测仪表应伴热。

4.2伴热类型:热水伴热、蒸汽伴热、电伴热、自伴热。

热水伴热:当被测介质为水、水蒸气、轻质油品等凝结点较低的介质时以及高寒地区。

蒸汽伴热:当被测介质为原油、渣油、蜡油、沥青、燃料油和急冷油等时;在非高寒地区。

电伴热:当需要对被伴热对象实现精确温度控制和遥控的场合;没有蒸汽源和热水源的地方。

自伴热:仪表测量管道随工艺管道或工艺设备一起保温,不需另外采用热源就能满足测量要求时。

4.3伴热方式:热水伴热和蒸汽伴热宜分为重伴热和轻伴热。

在被测介质易冻结、冷凝、结晶的场合,仪表测量管道应采用重伴热;当重伴热可能引起被测介质汽化、自聚或分解时,应采用轻伴热或绝热。

5仪表伴热系统设计5.1热水伴热系统设计热水伴热宜设置独立的供水系统,宜采用集中供水和集中回水的方式。

每个需伴热的仪表为一个伴热回路,每个伴热回路应为独立系统。

每个伴热回路热水入口、回水入口应分别设置切断阀,切断阀应采用截止阀。

热水压力应满足热水能返回到回水总管。

常用热水伴热管的材质和管径热水伴热管材质 热水伴热管外径*壁厚mm不锈钢管 10*1.5,12*1.5不锈钢管、碳钢管 14*2不锈钢管、碳钢管 18*3不锈钢管、碳钢管 22*3热水支管和热水分配器管径选择S值 集中供水回水支管 分配器4-8 DN40 DN509-12 DN50 DN89S值计算方法:S=A+2B+3CS=热水伴热管的总根数 A=DN15及以下伴热管的总根数B=DN20伴热管的根数 C=DN25伴热管的根数热水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选择伴热管管径 伴热热水压力P最大对应长度0.3≤P≤0.5 0.5≤P≤0.7 0.7≤P≤1.010,12 40 50 6022*2.5 60 70 80热水伴热系统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伴热管应焊接,必要时设置活接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仪表管路线路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一般规定 (3)3 测量管道的选用 (3)3.1 测量管道的材质 (3)3.2 测量管道的管径 (3)4 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 (4)5 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 (4)6 电线电缆的选用 (5)6.1 电线电缆线芯截面积 (5)6.2 电线电缆的类型 (6)7 电线电缆的敷设 (6)7.1 一般规定 (6)7.2 控制室进线方式 (7)7.3 汇线槽敷设方式 (7)7.4 保护管敷设方式 (8)7.5 电缆沟敷设方式 (9)7.6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 (9)8 仪表盘(箱、柜)内的管道及线路 (9)参考文献……………………………………………………………………………………………………11用词说明……………………………………………………………………………………………………12条文说明……………………………………………………………………………………………………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2003)建标字94号文的通知,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对原《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SH3019-1997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8章。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1号,邮政编码:73006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蔡劲宏、冯仁铭石油化工仪表管道线路设计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中仪表测量管道、仪表信号传输线路的工程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

2 一般规定2.1 仪表管道、线路的工程设计,应做到仪表测量准确、信号传递可靠、减少滞后、安全经济实用、线路整齐美观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2.2 对火灾及爆炸危险、腐蚀、高温、潮湿、振动等环境,在仪表管道线路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测量管道的选用3.1 测量管道的材质3.1.1 测量管道(包括阀门和管件)的材质,应按被测介质的物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不低于具体工程项目中“管道材料等级表”的要求。

3.1.2 非腐蚀性介质的测量管道材质,宜选用碳钢或不锈钢。

3.1.3 腐蚀性介质的测量管道材质,应选用与连接的工艺管道、设备相同或防腐性能更好的材质。

3.1.4 测量管道及管件阀门,宜选用同种材料。

3.1.5 分析仪表的取样管道(Tube)材质,宜选用不锈钢。

3.2 测量管道的管径3.2.1 测量管道的管径,可按表1选用。

表1 测量管道的管径选择公称压力(MPa) 外径×壁厚(mm×mm)PN≤6.3 Φ10×1.5、Φ12×1.5、Φ14×2、Φ18×3、Φ22×3PN≤16 Φ10×1.5、Φ12×2、Φ14×3、Φ18×4、Φ22×4PN≤32 Φ14×4、Φ19×53.2.2 分析仪表的取样管道管径,宜选用Φ6 mm×1 mm,Φ8 mm×1 mm或Φ10 mm×1 mm,其快速回路的返回管道及排放管道的管径可适当放大。

3.2.3 测量管道的壁厚应不低于具体工程“管道材料等级表” 中的要求。

4 气动信号管道的选用4.1 气动信号管道的材质,可按表2选用。

表2 气动信号管道材质选择材质及型式控制室一般场所腐蚀性场所紫铜管☆☆○PVC护套紫铜管☆☆☆PVC护套紫铜管缆○ ☆☆不锈钢管○ ☆☆聚乙烯管(缆)○ ☆○尼龙管(缆)○ ☆○注:“☆”表示适用;“○”表示不宜使用。

4.2 气动信号管道的管径,宜选用Φ6 mm×1 mm或Φ8 mm×1 mm。

根据需要也可选用其他规格。

4.3 聚乙烯管及尼龙管(缆)的使用环境温度应符合产品的适用温度范围。

存在火灾危险的场所及重要的场合,不宜选用此类材质。

4.4 生产装置有防静电要求时,禁止使用聚乙烯管及尼龙管(缆)。

4.5 生产装置内设置接管箱时,从控制室至接管箱,宜选用多芯管缆。

聚乙烯及尼龙管缆的备用芯数不应少于工作芯数的20%,紫铜管缆的备用芯数不应少于工作芯数的10%。

从接管箱至调节阀或现场仪表的气动管线,宜选用PVC护套紫铜管或不锈钢管。

5 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5.1 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的敷设,应避开高温、工艺介质排放口、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妨碍检修等场所。

5.2 测量管道及气动信号管道应架空敷设,并应固定牢靠,减少弯曲和交叉。

5.3 气动管道的敷设,应相对集中、保持整齐,间距应均匀一致。

5.4 测量管道应尽量短,长度不宜超过15 m。

5.5 测量管道的敷设应避免管道内产生附加静压、密度差及气泡。

5.6 对于在操作压力下及当地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易结冻、冷凝、凝固、结晶或汽化的被测介质,仪表测量管道应采取伴热或绝热措施。

5.7 测量管道水平敷设时,应有1:10~1:100的坡度,其倾斜方向应能排除管道内夹带的气体或冷凝液。

5.8 如果凝液或气体难以自流返回工艺管道时,对于液体介质,测量管道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对于气体介质,测量管道的最低点应设排液装置。

当介质中含有沉淀物或污浊物时,在测量管道的最低点应设排污装置。

5.9 有毒、有腐蚀性或严重污染环境的介质,必须排放到指定地点或装置内的密闭排放系统,严禁任意排放。

5.10 测量管道与高温设备、管道相连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5.11 压力大于10 MPa的测量管道,应设置安全泄压设施(排放阀或带泄压孔的接头),且排放口朝向安全侧。

5.12 仪表管道支架的间距宜符合下列规定:5.12.1 钢管水平安装1.0 m ~ 1.5 m垂直安装1.5 m ~ 2.0 m5.12.2 铜管、塑料管及管缆水平安装0.5 m ~ 0.7 m垂直安装0.7 m ~ 1.0 m5.13 不锈钢管固定时,不应与碳钢管道直接接触。

6 电线电缆的选用6.1 仪表电线电缆的线芯截面积6.1.1 仪表信号电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满足检测、控制回路对线路阻抗的要求及施工中对线缆机械强度的要求。

其最小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0.5 mm2。

6.1.2 在一般或2区防爆场合,对于敷设在汇线槽或保护管中的二芯及三芯仪表电缆的线芯截面积,可为1.0 mm2~1.5 mm2;热电偶补偿导线宜选用1.0 mm2~2.5 mm2。

若采用多芯电缆,在线路电阻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线芯截面可适当缩小为0.75 mm2~1.5 mm2。

6.1.3 电缆明设或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的最小线芯截面:1区内应不小于2.5 mm2 ;2区内应不小于1.5mm2 。

6.1.4 接地线的线芯截面积,应按《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3081的有关规定选用。

6.1.5 供电线路的线芯截面积,应按《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SH3082的有关规定选用。

6.2 电线电缆的类型6.2.1 一般情况下,电线宜选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绝缘线;电缆宜选用多股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6.2.2 寒冷地区及高温、低温场所,应考虑电线、电缆允许使用的温度范围。

6.2.3 火灾危险场所架空敷设的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

6.2.4 当采用本安系统时,所用电缆的分布电容、电感等参数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6.2.5 仪表信号电缆的屏蔽选择a)开关量信号,宜选用总屏蔽;b)4~20 mA或1~5 V DC信号,宜用总屏蔽;当信号电缆经过高强度交变磁场时,宜采用对绞线芯。

c)热电偶或脉冲量信号,宜选用分屏蔽及总屏蔽。

d)特殊要求的仪表电缆,应按制造厂的要求选用。

6.2.6 热电偶补偿导线的型号,应与热电偶分度号相匹配。

7 电线电缆的敷设7.1 一般规定7.1.1 在装置现场,电线电缆应沿较短途径敷设,避开热源、潮湿、振动源,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维修的位置。

7.1.2 电线、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管道和设备的上方或有腐蚀性液体的工艺管道和设备的下方。

7.1.3 在装置现场,较分散的非铠装电线电缆宜穿在金属管内保护;较集中的电线电缆宜敷设在带盖的电缆汇线槽或电缆托盘内;铠装屏蔽电线电缆可敷设在梯级式电缆桥架中。

7.1.4 仪表电线电缆中间不应有接头,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接线箱或接线柜。

7.1.5 仪表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跨越;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两者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允许距离(mm)电力电缆电压与工作电流相互平行敷设的长度(m)<100 <250 <500 ≥500125V, 10A 50 100 200 1200250V, 50A 150 200 450 1200200V~400V, 100A 200 450 600 1200400V~500V, 200A 300 600 900 12003000V~10000V, 800A 600 900 1200 12007.1.6 当仪表信号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在金属穿管内或敷设在带盖的汇线槽内时,仪表电缆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0.8 m。

7.1.7 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不应共用一根电缆。

7.1.8 本安电路的线路,应与非本安电路的线路分开敷设,并应有蓝色标志。

7.1.9 通讯总线宜单独敷设,并采取防护措施。

7.1.10 现场检测点较多的装置,宜采用现场接线箱。

现场接线箱宜设置在仪表较集中和便于维修的地方。

室外安装的接线箱的电缆不应从箱顶部进出。

7.1.11 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不应使用同一个接线箱。

7.1.12 多芯电缆的备用芯数宜为使用芯数的10%~15%。

7.1.13 爆炸危险场所电线电缆设计的技术要求及接线箱的防爆等级,应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执行。

7.1.14 防爆现场仪表及接线箱的电缆入口处,应采用相应防爆级别的电缆引入装置,包括采用防爆密封圈密封或用密封填料进行密封。

7.2 控制室进线方式7.2.1 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方式,当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地沟进线方式。

7.2.2 架空进线时,汇线槽应有1/100以上的坡度,向下坡向室外。

电缆穿墙处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水、尘埃及有害气体进入室内。

7.2.3 地沟进线时,室内沟底应高出室外地面300 mm以上。

室内外地沟分界处必须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雨水、尘埃、有害气体、小动物进入室内。

7.3 汇线槽敷设方式7.3.1 仪表汇线槽宜架空敷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