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e09c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b.png)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隔代教育是指在农村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而是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来承担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责任。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隔代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种教育方式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影响了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陈旧隔代教育中,祖父母辈的教育观念往往滞后于时代,他们往往会强调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以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缺乏了解和尊重,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扭曲和学习动力的下降。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隔代教育中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而且在祖父母那一代,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
3. 情感交流不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这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 家庭教育疏于监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行为与学习上的言行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造成了孩子的家庭教育疏于监管。
这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针对隔代教育中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开展教育宣传、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祖父母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学装备,并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从而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父母在外工作期间,应适当安排和孩子进行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家庭教育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的关注和监管,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ab67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1.png)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辈或长辈担任孩子教育工作,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方式受到了挑战,因此隔代教育的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隔代教育的定义、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应对策略以及教育模式创新。
隔代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也在结论部分得到了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以推动隔代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隔代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应对策略、教育模式、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辈代为抚养和教育孩子,而非父母亲自承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现象。
在传统的观念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在隔代教育中,祖父母承担了孩子日常生活和教育的责任,而父母则在外工作或学习。
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隐患。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得以展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应对策略和教育模式创新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隔代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意义2. 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隔代教育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的教育资源,使家庭教育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促进不同代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4. 社会发展与教育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隔代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论述结束。
2. 正文2.1 隔代教育的定义隔代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长辈的亲密互动和教育指导。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7c865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9.png)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隔代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指的是家庭中一代代传承知识,以便将未来一代的教育问题更好地解决。
隔代教育主要是将家庭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传承给后代,也就是当前年轻一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对隔代教育进行综述:一是简要介绍隔代教育的概念,二是当今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隔代教育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是其核心概念大致相同,即将家庭传统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传承给后代,也就是当前年轻一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在中国,隔代教育指的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过程,它是儿童从父母或其他们老上代人那里学习、接受、模仿或融会贯通他们所遵从的文化。
二、当前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隔代教育给当今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未能成功传承家庭传统文化价值。
隔代教育未能够成功传承家庭传统文化价值,特别是在今日物质主义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家庭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今隔代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
(2)教育资源不足。
隔代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受教育者的家庭教育水平各不相同,也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3)涉及到的目标人群的思想层面没有被充分考虑。
隔代教育受传承者的年龄特点、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应当考虑更多与目标人群思想层面相关的方面,以确保在教育过程中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来解决:(1)加强家庭认同意识。
家庭是塑造特定文化价值的核心,因此应该营造一种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意识,增强家庭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应该积极地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以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充分的教育支持。
(3)重视受传承者的思想层面。
受传承者的思想层面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更多地考虑目标人群的思想层面,以使传承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以及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国隔代教育研究述评
![我国隔代教育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4a7a4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3.png)
然而,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祖父母的教育观念往往比较 传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能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祖父母的教 育方式往往过于溺爱或放任,不利于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最后,隔代教 育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隔代教育现象,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隔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隔代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父母要外出务工或经 商,很多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和教育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孩子留给祖父母照顾和教育, 因此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隔代教育的重要性
1、隔代教育的长期影响:虽然现有研究已经表明隔代教育在某些方面具有 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的长期效果如何?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 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2、隔代教育的文化差异: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隔代教育存在差异,因此 相关研究需要更加文化因素对隔代教育的影响,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1、隔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调查发现,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且 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例如,祖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多样化,不 再仅仅局限于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时,祖父母也更加注重与年轻父母的沟通 和合作,以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隔代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当前研究主要隔代教育的家庭内部问题,但 对于社会支持体系(如政策、服务等方面)对隔代教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 确。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政策和服务的支持优化隔代教育。
农村隔代教育课题归纳总结
![农村隔代教育课题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1860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7.png)
农村隔代教育课题归纳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家庭迫使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老家由祖父母照料。
这种农村隔代教育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隔代教育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来说明显不足,这使得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教育问题。
首先是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有限,由于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的缺乏,农村孩子的教育水平往往比城市孩子低。
其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孩子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接受好的教育机会更少。
二、教育方法的不合理农村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了解不深。
他们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传统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缺乏科学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发展潜力的挖掘和培养,影响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传统的农村家庭中,隔代教育模式曾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这种观念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祖辈对于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观念的传统和现代价值观之间产生了冲突。
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种种困扰。
四、家庭亲子关系的疏离由于长期的隔离和实际照顾上的缺失,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直接的沟通和陪伴,孩子们往往无法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心理和情感上容易存在隔阂。
这种疏离感可能导致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增加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的发生。
针对农村隔代教育课题的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数量,为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加强对农村隔代教育的祖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意识,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3.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农村家庭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理念的转变。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47eb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0.png)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隔代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受到众多父母和学者的关注。
隔代教育是指当前一代父母把他们的爱、智慧、经验和思想传递给下一代的一门学科,它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拥有更高的成长和潜力。
了解隔代教育的研究及其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有助于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使孩子创造性地发展并实现成长潜力。
隔代教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孩子的社会发展、能力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从社会发展角度,关注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发展,以及家长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表现。
从能力发展角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父母如何调整环境和激发孩子的发展。
从心理发展角度,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和自我认知,以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许多学者也研究了隔代教育的理论,包括Vygotsky的发展心理学理论、Baumrind的家庭培养的理论、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和Erikson的心理发展理论等。
此外,还有许多实证研究,包括父母角色准则重塑实验、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和社会制度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此外,有许多发展模型,包括家庭支持模型、学校支持模型、社会支持模型和家庭社会制度模型等。
这些模型提供了父母和老师如何调整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帮助孩子实现有效成长的范式。
总之,隔代教育研究有助于扩大对孩子发展的理解,并为父母提供实用的指导。
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社会发展、能力发展和心理发展,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以帮助孩子实现个性化发展,形成健康的成长态度。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6a80a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隔代教养现象在国内外愈发普遍,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隔代教养的研究,以期对这一现象有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首先回顾隔代教养的定义、特点及成因,阐述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随后,将重点综述国内外学者在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功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分析隔代教养的优势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隔代教养的有效模式和实践策略,为改善隔代教养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等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国内隔代教养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隔代教养现象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隔代教养进行了深入研究,涵盖了隔代教养的成因、影响、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
关于隔代教养的成因,国内研究普遍认为这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有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涌入城市工作,而老年人则留在农村或家乡,导致亲子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隔代教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关于隔代教养的影响,国内研究既有正面评价也有负面担忧。
正面评价认为,隔代教养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等。
然而,负面担忧也不容忽视,如隔代教养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和教育、老年人负担过重等问题。
国内研究还关注了隔代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研究发现,隔代教养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匹配、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家庭沟通和协调不畅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加强亲子沟通和互动、提高老年人的教育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等。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6267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3.png)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隔代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社区的重视,其有利的效
果也日益凸现。
隔代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间的一种地区性、合作有机而长
期的教育过程,它旨在增强家庭合作,增进家庭关系,并为孩子的学习和发
展提供资源支持。
首先,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一种双
轨交互模式的隔代教育会促进两代的关系和情感的改善。
除此之外,隔代教
育对于家长有利,可以使他们瞭解标准化测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促进
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引导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同时,它还能够增强
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表现,促进孩子的
社会性发展。
此外,隔代教育也有利于孩子们对社会和所处环境的认识,而家庭角色、社会经济阶层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又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成分。
在隔代教
育过程中,家长及社会成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从而更好地教育他们,丰富他们的成长经历,并强化他们的社会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对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有着良好的作用,但其有效的
实施却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导、社会资源的保护和社会服务的支持,因此,教
育部门、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学者和社区等都要在此方面发挥作用,努
力实施有质量的隔代教育,从而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0~3岁儿童隔代教养的研究综述
![0~3岁儿童隔代教养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439fb026c85ec3a87c2c51d.png)
:一、国外隔代教养方面的独特研究在西方社会,传统上祖父母的作用更多定位于与孙辈们娱乐而没有太多的责任。
[1]但自上个世纪90年后,随着代理父母(surrogate parents,即孩子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照顾孩子,祖父母替代父母担当孩子的日常照顾者或法定的监护人))增多,祖辈对孙辈的教养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与国内研究不同的方面:1、隔代教养家庭的区分(1)从家庭结构的分类来划分第一类型是以祖父母为主的家庭型,即由祖父母担负整个家庭的重任,又可分为五类。
第二类型则以孙子女之父母为主的家庭类型,可分为四类,见下图。
(2)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划分这个维度可分为三类:祖父母仅负责孙子女白天的照顾责任;祖父母扮演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者;祖父母合法保护孙子女者,这种类型又可分为三类:祖父母获得保护身份;祖父母成为孙子女合法的监护人;祖父母领养孙子女。
一般而言,越是后者的祖父母,其对孙子女承担更多的角度和责任。
结构示意图可见下表:[2](3)从隔代教养家庭包含的范围分类分为广义和狭义的隔代教养家庭。
广义的隔代教养家庭泛指祖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与孙子女有共处的时间,承担任何教养责任的;狭义的隔代教养家庭(Skipped generation families),指孙子女的父母完全放弃担负孩子的教养责任,家庭中仅祖父母与孙子女同住,而孩子的父母几乎不出现,祖父母完全承担孙子女的全部责任。
美国学者倾向于以祖父母为一家之主的角度来划分隔代教养家庭,即从狭义隔代教养家庭的角度来研究隔代教养。
国内关于隔代教养家庭的研究很少,但从相关文献可见,基本上是从广义隔代教养家庭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隔代教养;在隔代教养家庭结构方面,二种类型并存,并没有像国外研究中明确地区分为二种类型。
2、隔代教养对祖辈身心影响的研究隔代教养对祖辈身心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目前国外隔代教养研究的焦点之一,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祖辈的经济、身心健康、婚姻质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a123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a.png)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许多农村家庭采取隔代教育的方式来抚养孩子。
隔代教育是指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而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老人来照顾和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质量,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隔代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对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解决策略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和教育政策建议,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促进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对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隔代教育现状分析隔代教育是指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代替父母进行子女教育的现象。
在农村家庭中,隔代教育现状普遍存在。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照顾子女,只能将子女留在老人家中照料和教育。
隔代教育现状分析显示,在很多农村家庭中,祖父母或其他长辈成为了孩子们主要的监护和教育者。
他们通常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由于年龄差距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隔代教育也容易导致代沟的产生,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隔代教育现状分析还表明,由于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有限,他们无法提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受到限制。
隔代教育也容易造成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家庭关系的混乱认知,影响了他们健康的心理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92186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e.png)
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综述近年来,隔代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
隔代教育是指,孩子们从多代人家庭中受到父母,祖父母以及更久远的家庭成员的教育。
隔代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文化传承,以及由社会、学校、政府等外部因素带来的教育机会。
隔代教育可以有助于贯彻社会共同价值观,培养孩子们体现共同价值观的行为。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问题,研究者对其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学习,加强了对它的重视。
虽然隔代教育存在着诸多有趣的研究,但大多数都集中在一级研究,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继发性的研究。
首先,有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家庭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两个主要方面。
从家庭社会层面的研究来看,研究者调查了隔代教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以及家庭环境对隔代教育的影响。
从教育层面来看,研究者从多学科的视角考察了隔代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学习策略等。
此外,有些研究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校及职业背景等,以及隔代教育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不同程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不同背景下,隔代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无法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比较。
同时,学者们在研究隔代教育的实际效果时,往往忽略了这种教育对孩子们终身发展有何影响的评价,因此,这些研究无法准确反映出隔代教育对孩子们未来发展的影响。
因此,未来研究者在研究隔代教育时应该把焦点放在采用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跟踪评估孩子自身发展情况上。
此外,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变,也应纳入研究中,以更准确地把握隔代教育的影响。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在促进孩子长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未来研究者应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并从家庭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系统准确地评估其影响。
总之,未来的研究者还将对隔代教育的有效性、实施方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有效的隔代教育将为孩子们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健康地开展新一代的教育,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bccf2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1.png)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隔代教育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关怀的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的多元化,隔代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
而隔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隔代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引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成长质量。
一、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1. 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城市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地区。
由于农村地区父母外出务工、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许多孩子只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和教育。
即使在城市,也有许多双职工家庭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照顾孩子,只能求助于祖辈进行教育和照料。
隔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父母工作繁忙、无法亲自照料孩子的问题,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隔代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很可能与当代家庭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困惑。
隔代教育者的年龄较大,育儿经验和育儿能力可能不足,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隔代教育者与孩子在价值观念上的代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年长者往往对一些新的信息和新的思潮认识不足,这很可能影响到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3. 隔代教育的心理影响隔代教育也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孩子由于长时间和祖辈相处,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对父母产生疏远感;或者孩子在与祖辈相处过程中受到过多的溺爱,缺乏适当的约束和教导,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偏颇,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二、隔代教育的策略研究对于祖父母、外祖母等进行适当的育儿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可以减少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时所受到的不利影响。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隔代教育者提供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在照顾孩子时的专业水平。
2. 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对于父母来说,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f8aa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7.png)
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在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陪伴子女成长,而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来承担教育和照料子女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
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策略研究两个方面,探讨隔代教育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
一、现状分析1. 隔代教育的原因隔代教育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家庭经济压力的增加,导致父母无法全天陪伴子女成长。
部分家庭由于双职工的工作,致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都是在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的看护和照料下度过。
2. 隔代教育的影响隔代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祖父母那一代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往往与现代家长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教育方式的冲突。
祖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隔代教育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缺少父母关怀的孩子可能会在情感上出现隐秘问题。
3. 隔代教育的现状中国宝贝观察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城市里,未满18岁的孩子中,有45%的孩子在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的陪伴下成长。
农村地区的情况更加明显,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祖父母的陪伴下成长。
二、策略研究1. 加强父母责任意识对于隔代教育现象,父母要树立起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工作之余,尽量安排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2. 祖孙关系的建设在进行隔代教育的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关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尊重和倾听祖父母的意见,也要引导祖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其能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特点。
3. 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家长和老人更好地进行隔代教育。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隔代教育的水平,也可以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4.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子女的照料政策,减少家庭经济压力,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照顾子女的机会,减轻祖父母的养育压力。
幼儿隔代教育中研究现状综述
![幼儿隔代教育中研究现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877bf9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6.png)
幼儿隔代教育中研究现状综述(一)对隔代教育现状的分析在国外,有学者指出形成隔代教育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包括父辈家长外出务工,儿童父母吸毒,入狱,家庭暴力等,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都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隔代教育对祖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例如身体健康不如以前,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等。
在国内,学者们更多的从隔代教育的成因,类型及利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如在隔代教育的成因方面:认为社会原因是隔代教育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方面,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照顾孩子的行为,但是,徐桂娟等学者认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这就使得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会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而从祖辈身上总结出,大多数的老人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并且都愿意照顾子孙。
学者沈卫华认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老人们愿意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有的甚至把这作为自己的义务,并且有成就感。
在类型划分研究中,卢乐珍根据家庭教育方式将隔代教育划分为:守田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等。
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国内学者李洪增,张珊珊等等认为长辈在育儿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及时处理孩子的突发情况,沈卫华认为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同时吴旭辉老师也认为隔代教育不但可以充实老年生活而且通过与孩子互动可以促进老人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些学者都是对隔代教育的优点做出了阐述。
下面说弊端,李琳,陈乐乐等认为祖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
何奕敏通过家庭样本调查,发现在接受隔代教养的儿童中,近60%不同程度存在任性,自私,冷漠等问题。
由于祖辈和父辈教育观念不同,存在思想差异,常会引起家庭矛盾,而幼儿受祖辈保护,从而加深孩子间的问题。
(二)对隔代教育现状的评价与思考综上所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隔代教育进行研究,国外更偏重隔代教育对个人的影响,而国内则更多地了解隔代教育的成因,类型划分和利弊。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0579e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d.png)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隔代教育是一种专注于家庭和孩子之间的双向联系,以促进特定家庭中两代人一起处理彼此关系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激发全家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孩子受到更好的家庭支持,并帮助孩子构建家庭关系,解决家庭冲突等。
一般来说,隔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家庭两代之间的关系,倡导共同分享、共同尊重以及合作的价值观,努力减少家庭内部的冲突,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并使家庭关系和谐。
隔代教育研究一直是如今许多学者及机构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而且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今天,隔代教育在诸如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隔代教育的定义、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来总结近年来对隔代教育的研究。
首先,隔代教育的定义。
据一般认识,隔代教育是家庭两代之间的共同学习,而这种学习的活动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支持。
特别是在培养孩子更好健康成长方面,它主要建立在双向互动和父母教育手段上,从而产生父母和孩子彼此了解,让孩子得到更好支持和调节家庭冲突等。
其次,隔代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隔代教育概念的最初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隔代教育的概念都与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有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隔代教育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后来它着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将家庭和孩子交织在一起,支持孩子最佳发展。
最后,隔代教育的最新研究。
虽然隔代教育的概念早已存在,但相关研究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直到近年来,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才逐渐得到重视。
目前,学者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着力研究隔代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践效果以及研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如有关实施隔代教育的策略、教育的目的、参与者如何参与、家庭环境和孩子行为的发展等相关研究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是一种致力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以帮助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倡导共同分享、共同尊重以及合作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家庭关系。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161fc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8.png)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
隔代教养是一种两代人在生活方面彼此之间独立但又协作的关系,其核心是两代人在家庭未来决定、家庭和社区之间传递文化知识、建立安全感等比较成熟的基本功能。
从1980年代起,人们对隔代教养研究的关注更加强调儿童发展与行为以及家庭和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影响。
最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和学者对隔代教养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隔代教养对儿童发展和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
它不仅包括来自父母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家庭社会重构以及婚姻家庭中多个变量的影响,从而影响儿童的成长。
例如,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支持与儿童的良好发展密切相关,而父母支持的水平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国家社会政策、社会文化和家庭背景以及隔代保持联系情况的等环境因素,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另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和祖父母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可有效地增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从而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美两国的研究也揭示了:在国家社会政策的引导下,隔代保持联系情况会对中国家庭的精神卫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若是家庭里出现严重的离婚和不安定因素,隔代失去联系反而会降低家庭精神卫生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的成果。
研究发现,隔代教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的力量来自社会政策、文化价值观以及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对儿童发展和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其中父母的支持和双亲的关系对儿童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家庭环境的政策因素可以通过促进家庭联系,从而有利于家庭精神卫生发展。
隔代教育文献综述
![隔代教育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02154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隔代教育文献综述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无法陪伴子女成长,而将子女托
付给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进行照顾和教育。
近年来,隔代教育逐渐成
为了一种流行的家庭教育模式,但是隔代教育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隔代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弥补了父母因为
工作等原因无法在子女身边的缺陷。
同时,外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更
加宽松,注重情感交流,容易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特点和个性。
一些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促
进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另一方面,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缺陷,最显著的问题是教育方式
和理念的不同。
由于外祖父母的教育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局限,难以抵
御来自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以及学校中的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外祖父
母的偏执和过度保护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加强外祖父
母的教育意识,引导他们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紧接着,需
要加强教育的沟通和协调,促进父母和外祖父母之间对于孩子的教育
共识,以避免对孩子产生混乱;最后,应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协同性,加强对外祖父母的培训和引导,以便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孩子。
总之,隔代教育是一种新兴的家庭教育模式,其积极性和负面影
响并存。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负面影响,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希望今后相关学者和家庭成员能够
更深入地研究和了解隔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和运作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隔代教育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dfde992c850ad02df804130.png)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国·长春 2021 年 12 月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摘要:隔代教育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本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隔代教育问题的文献三十余篇,从隔代教育的现状、隔代教育成因、隔代教育利弊等方面入手,将文献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隔代教育;成因;利弊1 前言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
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 隔代教育的现状Robin Goldberg-Glen等国外的相关研究人员把隔代家庭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的隔代家庭是指父母完全放弃担负孩子教养责任,而由祖(外)父母等承担全部的养育责任的家庭。
与之相对的是广义的隔代家庭泛指祖(外)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与第三代有共处的时间,承担某些抚育责任。
在当代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谓盛况空前。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
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
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
[4][3][2][1]3 隔代教育的成因国外学者认为形成隔代教养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实践报告隔代教育
![实践报告隔代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1d6ae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a.png)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日益普遍。
隔代教育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教育和抚养。
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隔代教育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隔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1. 隔代教育现象普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现象日益普遍。
许多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将孩子交给长辈抚养。
据统计,我国约有60%的儿童接受隔代教育。
2. 隔代教育存在性别差异在隔代教育中,女性长辈参与的比例较高。
据调查,80%的隔代教育由祖父母承担,其中女性祖父母占比超过60%。
这可能与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角色有关。
3. 隔代教育存在教育观念差异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隔代教育中存在教育观念差异。
一些长辈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孩子个性发展;而年轻父母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
4. 隔代教育存在教育方法不当部分长辈在隔代教育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有的长辈过于严厉,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部分长辈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
三、隔代教育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隔代教育者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使长辈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促进代际沟通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长辈与年轻父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庭会议、亲子活动等形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 提高隔代教育者的教育素质鼓励隔代教育者参加教育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
同时,对有特殊需要的隔代教育者提供专业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4.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隔代教育者的权益,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 代 抚 育 本 身 是 有 一 定 优 势 的— ——祖 父 母 们 具 有 抚 养 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 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
面的不足; 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 祖父母们 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 比 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 老人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 也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 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 基础。Fra bibliotek二、隔代教育的研究
( 一) 隔代教育的定义 “有 研 究认 为 ‘隔 代教 育 ’ 就 是 祖 辈 家 长 对 孙 辈 的 看 护 和 教 育 , 一 般 是 在 三 代 家 庭 和 隔 代 家 庭 中 进 行 。” [1] “也 有 研 究 认 为 ‘隔代 教 育’ 是在 祖 辈 家 长 和 孙 辈 之 间 进 行 的 , 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 这一影响过程实际 上 也 是 祖 辈 与 孙 辈 的 一 种 双 向 的 互 动 过 程 。” [2] 还 有 研 究
三、相应对策
王极盛认为, 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问题, 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 加强其与亲子教育的协调性、 相容性, 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两者最大的作用, 使两者相互 促进。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中, 就如何才能够更 好地促进隔代教育, 相关研究比较少, 大致有如下几点:
( 一) 从祖辈这一方面来说 ( 1) 祖辈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同时尽可能配合学 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 2) 寻求教育目标的一致, 比如多与 学校老师联系, 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也把孩子在家 的情况反映给老师, 共同商量和研究教育方案; ( 3) 在家 庭内部, 对孩子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方法要一致。这就需要 经常沟通, 形成合力; ( 4) 祖辈教育孙辈不能完全照搬当 年教育子女的方法, 老人只有在思想上跟上时代, 才会与 孙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坚持爱与教育的结合; ( 5) 教育 者首先要受教育, 祖辈应当更新观念。” [9] 祖辈应该在隔代教育中正确定位, 对自己所扮演的角 色 有 充 分 的 认 识 。 “为 此 祖 辈 应 注 意 自 己 在 以 下 方 面 的 情 况 ( 1) 心理健康, 情绪稳定; ( 2) 身体健康, 心态年轻, 精力好; ( 3) 性格开朗, 没有固执偏激倾向, 对孩子有耐 心 ; ( 4) 有 一 定 的 文 化 基 础 , 能 对 幼 儿 进 行 启 蒙 教 育 ; ( 5) 善于吸收新知识, 接受新观念, 科学育儿; ( 6) 对待 孩子慈爱宽容, 但不纵容, 不溺爱, 善于引导教育; ( 7) 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 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 8)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吸烟, 不酗酒。喜欢户外活动, 能常常带孩子外出, 认识周围的世界”。 [10] ( 二) 从父母这一方面来说 首先, 要正确理解“隔代亲”的情感基础。“老人们 能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子女养育下一代,这使老 人的价值有了再次体现的机会.; 老人与孩子间有一种天然 的亲密感; 出于爱的补偿心理, 老人年轻时往往也因工作 繁忙而对自己的孩子照顾不周, 这一切使老人们心存内疚。 当他们迎来第三代时, 对其倍加呵护, 认为照顾好孙儿是 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 要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 和劳动价值, 对他们的真心付出应心存感激。尊重老人的 情感需求, ‘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 由此而产 生的天伦之乐, 是人类情感生活中最让人痴迷的一部分, 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 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 但不 能代替父母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 忙自己的事, 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 多进行情感交流, 还 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 以免造成亲子之间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隔代教育确实有其 弊端: 祖辈自身的特点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及其对亲子 关系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因素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 障碍。
2. 隔 代 教 育 的 优 势 。 有 关 研 究 认 为 隔 代 教 育 有 其 自 身 的优势。北京黄海波教授分析了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 优势, 他认为: “( 1) 祖辈家长有爱心, 对孙辈十分喜爱。 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而 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 2) 祖辈家长有抚养孩子 和教育孩子经验, 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应该怎么处理很了解。 ( 3) 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 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 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 不必强求一定这样或那 样。”祖辈比较传统的教育观念, 有助于孩子勤奋 学 习 , 刻 苦耐劳和形成竞争意识等良好品质。事实表明祖辈既能带 好孩子, 也能把孩子培养成材。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 于谁带, 而主要在于教育观念是否科学。
64
的隔阂。” [11]
四、讨论分析
综观以上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有关隔代教育的研 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理论的论 证上, 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没有区分隔代教育效果在 不同区域的差异;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中各个阶层的 差异; 且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汉族儿童的研究上, 很少有 少数民族隔代教育的研究; 大多数停留在对城市儿童的研 究上, 对农村儿童的研究比较少; 而且大多数研究只是从 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这一方面来研究的, 很少有探究隔 代教育对祖辈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另外, 在隔代教育的大 多数研究中, 并没有区分以下情况: 当祖辈与孙辈生活在 一起担负主要教育责任时和祖辈与子女和孙辈生活在一起, 担负部分教育责任时, 隔代教育效果的不同。而且隔代教 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影响, 年龄越小受到 隔代教育的影响越大。应该区分隔代教育对幼儿、学龄儿 童、青少年的不同影响在哪里; 祖父母双亲与单亲隔代家 长对孙辈的不同影响在哪里; 在单亲隔代家长中, 男性与 女性家长在对同性或异性孙辈的不同影响在何处; 隔代教 育对独生子女与多生子女的不同影响在哪里。这一系列的 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为进一步促进隔代教育 与亲子教育的融合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收稿日期: 2006- 07- 19 作者简介: 黄姗 ( 1977- ) , 女, 甘肃人, 现攻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小萍 ( 1979- ) , 女, 甘肃人,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 2004 级研究生。
63
行为。如此, 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 以及对成人的不 信任感。第三, 严厉惩罚型。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 的教育理念, 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 责罚多于鼓励, 使孩 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第四, 民主理解和 温暖型。王极盛对此比较赞赏, 他发现隔代家长中也有人在 采用这种方法, 但数量很少。
认为, 隔代教育是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抚养的方式。 [3] 综 合 以 上 研 究 得 出 结 论 : “隔 代 教 育 ” 应 指 祖 辈 与 孙 辈 生活在一起, 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
( 二)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探讨 1. 弊 大 于 利 。 此 类 研 究 认 为 隔 代 教 育 的 弊 端 有 : 从 祖 辈这一方面来讲, 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接受新事物 较慢, 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而且人老后, 思想很容 易固化, 行为模式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 这极不利于孩子 的性格的培养, 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想法与言行, 以 及人格偏离, 暴力倾向的加剧。有研究认为, “隔代家庭 对孙辈的影响是溺爱大于教育, 祖辈的姑息纵容和包办代 替, 一味迁就, 百依百顺, 成为普遍现象。其消极后果是: 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 孤僻, 不善社交, 不和群, 合作精神差, 懒惰, 娇气, 磨蹭, 缺乏朝气, 没有理解能 力 , 意 志 薄 弱 , 缺 乏 自 信 , 自 主 , 自 强 , 缺 乏 独 立 人 格 。” [4] 有研究对首都 1000 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 显 示 , 老 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 86!, 仅有 14!的老人能 积 极 配 合 孙 辈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及严格的要求。 [5]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 做家 长的, 特别是隔代家长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 长的需要, 王极盛将隔代教育归结为四种类型: 第一, 过分 关注型。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 隔代家长呵护备至, 代为其 劳。孩子本应得到的能力锻炼, 结果让隔代家长取消了。第 二, 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 经常检查孩子的
亲子关系直接影响未成年子女的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 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西方学者赫林的研究 指出: “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 严 重的会患孤独症, 子女的攻击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 有 关 ”。 [8] 亲 子 关 系 为 儿 童 形 成 良 好 的 性 格 打 下 了 基 础 , 而这种关系是其他任何感情所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