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
酶工程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一节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酶工程 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 第一节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41272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3.png)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转录时,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DNA的特定位点(启动基因)上,DNA的 双螺旋链部分解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方式结合进第一个 核苷三磷酸,然后随着RNA聚合酶的移动,DNA双螺旋逐渐解开,按照模板上 的碱基顺序逐个加入与其互补的核苷三磷酸并聚合而生成多聚核苷酸链。在 RNA聚合酶后面生成的多聚核苷酸链立即与模板分开,DNA分子的两条链又重 新缠绕形成双螺旋。(图3-1)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三、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如上所述,酶的生物合成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需要 诸多因素的参与。故此,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许多因素 都会影响酶的生物合成。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对酶的生物 合成起主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呢?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原 核生物中,甚至在所有生物中,转录水平的调节控制对酶 的生物合成是至为重要的。
的过程,称为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简称为诱导作用。 起诱导作用的物质,称为诱导剂。例如,乳糖诱导β—半 乳糖苷酶的合成等。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过程如图3-4所示。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B)
图3-4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A)-----无诱导物时 (B)----添加诱导物时
转录水平调节控制,又称为基因的调节控制。这种控 制理论最早是由雅各(Jacob)和莫诺德(Monod)于1960年 提出的操纵子学说来阐明的,1966年发现了启动基因,使 这一调节控制理论不断完善。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根据基因调节控制理论,在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 成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有4种。它们是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启动基因(Promoter gene)、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和结构基因(Strutural gene)。其中,结构基因与 酶有各自的对应关系,结构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转录成 mRNA上的遗传密码,再经翻译成为酶蛋白的多肽链。操纵 基因可以特异性地与调节基因产生的边构蛋白(阻抑蛋白) 中的一种结构结合,从而操纵酶合成的时机及速度。结构 基因与操纵基因一起称为操纵子。启动基因决定酶的合成 能否开始,启动基因由两个位点组成,一个是RNA聚合酶 的结合位点,另一个是环腺苷酸(cAMP)与环腺苷酸接受 蛋白(CRP)的复合物(cAMP- CRP)的结合位点。只有在 cAMP- CRP复合物结合到启动基因的位点上时,RNA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35097201f69e3143329433.png)
第一章绪论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的生产(enzyme production):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人们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培养产酶和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等。
酶的改性(enzyme improving ):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和酶定向进化等。
酶的应用(enzyme application):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者除去不良物质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以及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
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亦称生物催化剂。
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2、转移酶(transferase)3、水解酶(hydrolase)4、裂解酶(或裂合酶lyase)5、异构酶(isomerase)6、合成酶(synthease)或连接酶(ligase)酶的催化特性: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且活力可调节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的影响,酶浓度的影响,pH、温度的影响,抑制剂的影响,激活剂的影响米氏方程式:[S]:底物浓度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V 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米氏常数Km的意义:☐重要特征物理常数,与酶浓度无关。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 m值☐物理意义: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K m值近似等于[ES]的解离常数,可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 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 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从k m可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38c064baf121dd36a32d82ef.png)
酶电极具有测试Biblioteka 一、灵敏、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并且稳定性较好,可以使用几十次到几百次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特性: 底物专一性、对映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热稳定性、PH特性
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其控制
酶的固定方法主要有五种: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交联法。
各自概念和特点
1吸附法: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物理吸附法,简称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制成的固定化酶,酶活力损失少,但酶易脱落,很少实用价值。
2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1.酶在有机介质中可以催化多种反应,主要包括合成反应、转移反应、醇解反应、氨解反应、异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裂合反应等。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各种催化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酶的种类和浓度、底物的种类和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水含量、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必须控制好各种条件并根据情况变化加以必要的调节控制。
氨基酸置换修饰的作用
1. 通过修饰可以提高酶活力2通过修饰可以增强酶的稳定性3通过修饰可以使酶的专一性发生改变
酶分子的物理修饰:通过各种物理方法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酶分子的物理修饰。
固定化酶与一般的水解酶相比具有的优点:
1极易将固定化酶和底物、产物分开;2产物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工业设备;3可以反复使用;4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5酶反应过程可以加以严格控制;6可以增加产物的收得率,提高产物质量;7酶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第二章 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
![第二章 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797f178102d276a200292e49.png)
第二章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酶工程就是将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酶制剂是如何生产的呢?我们知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酶的生产方法有三种: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又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植物细胞发酵产酶和动物细胞发酵产酶第一节酶生物合成及调节一、酶的生物合成先从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谈起(1958年,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RNA 转录和翻译而使遗传信息在子代得以表达。
DNA具有基因的具有基因的所有属性。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基因的功能最终由蛋白质来执行,RNA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970年Temin和Baitimore发现了逆转录酶,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即:细胞能否合成某种酶分子。
首先取决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分子中是否存在有该酶所对应的基因。
DNA分子可以通过复制生成新的DNA,再通过转录(transcription)生成所对应的RNA,然后再翻译(translation)成为多肽链,经加工而成为具有完整空间结构的酶分子。
(一)RNA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P102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
转录:见课件附图,书P102定义:以DNA为模板,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在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RNA分子的过程。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又称反意义链(antisense strand),指导转录作用的一条DNARNA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分为三步:起始、延长、.终止补充: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DDRP)-见课件附图E.coli的RNA聚合酶是由四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α2、β、β′、)全酶(holoenzyme)包括起始因子σ和核心酶(core enzyme)。
酶工程教学大纲
![酶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786b92e79563c1ec5da7164.png)
《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0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酶工程(enzyme engneering)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涉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化学工程等诸多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和细胞固定化以及酶的分子工程。
学生通过酶工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酶的生产与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的最新发展及研究趋势。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酶工程的学习,应熟悉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的研究路线,掌握酶的生产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酶以及酶的化学修饰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实际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发展趋势,在以后的毕业环节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本课程理论课30学时,于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讲授方式:1.讲授2.利用CAI课件三、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工程的研究意义;2.掌握酶工程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授课内容】一.酶与酶工程发展简史(一)酶学研究简史(二)酶工程研究简史二. 酶工程简介1.酶工程2.组成3.分类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4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类型及调节机制2.了解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方法3.了解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的异同【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生物合成及调节一、酶的生物合成(一)RNA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translation) 1.翻译2.翻译过程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二、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一)基因调控理论(二)酶合成调节的类型1.诱导 (induction)2.阻遏 (repression)(三)酶合成的调节机制三、提高酶产量的策略(一)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基因工程育种(二)条件控制第二节酶发酵动力学一、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方程)二、产酶动力学(一)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1.生长偶联型2.部分生长偶联型3.非生长偶联型(二) 产酶动力学第三节微生物发酵产酶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选育二、微生物发酵产酶方法1.固体培养2.液体培养3.固定化细胞三、微生物酶的类型1.胞外酶2.胞内酶第三章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2学时一、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主要特性差异二、植物细胞培养产酶1.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提取法缺点2.培养基特点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5.植物细胞培养产酶实例三、动物细胞培养产酶1.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2.培养基3.培养方法4.培养条件的影响与控制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1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2.掌握几种常用的电泳方法及操作步骤2.了解酶的纯化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的分离4学时一、发酵液预处理(一)发酵液的相对纯化(二)发酵液的固液分离二、细胞破碎(一)细胞壁组成(二)细胞破碎的方法(三)细胞破碎确认三、酶的提取(extraction)(一)理想提取液具备的条件、目标原则(二)提取方法四、离心分离(一)基本原理(二)离心机的种类(三)常用离心方法1.差速离心2.密度梯度离心3. 等密度梯度离心又称沉降平衡离心(四)应用五、沉淀分离(根据溶解度的不同)(一)盐析沉淀法(改变离子强度)(二)有机溶剂沉淀(降低介电常数)(三)等电点沉淀(isoelectric precipitation) (四)有机聚合物沉淀法(五)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六、萃取(extraction)分离(一)溶剂萃取法(二)双水相萃取技术(三)超临界流体萃取(四)反胶团萃取第二节酶的精制5学时一、膜分离技术(一)扩散膜分离(二)加压膜分离(三)电场膜分离二、层析法(一)吸附层析(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1.原理2.吸附剂3.洗脱剂4.应用(二)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1.基本原理2.凝胶的种类和性质3.操作4.应用(三)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1. 原理2. 阴离子交换剂分离蛋白质的过程3. 操作4. 应用- 制备纯化生物大分子(四)疏水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1、原理2. 吸附剂3. 操作4. 应用(五)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1. 原理2. 基质的选择3. 配体的选择4. 偶联(亲和吸附剂的制备)5. 操作及应用(六) 高效(压)液相层析(HPLC:high performance(pressure)liquid chromatography)1. 基本原理2. 分类3. 色谱仪组成第三节电泳一、电泳的基本理论1. 原理2. 电泳的分类3. 电泳常用设备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原理2.分离效应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 原理2. 操作四、等电聚焦 ( isoelectric focusing,IEF )1. 原理2. 操作3. 应用第四节酶的浓缩、干燥与结晶2学时一、酶的浓缩(一)蒸发浓缩(二)超滤浓缩(三)吸水剂(四)反复冻融浓缩(五)沉淀法二、酶的干燥三、酶的结晶(一)结晶的条件(二)结晶的方法第五节纯化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学时一、纯化方案的设计(一)纯化方法的选择依据(二)纯化方法的排序二、纯化方案的评价(一)酶活力测定(二)蛋白质浓度测定(三)提纯倍数与回收率第五章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及共性2.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目的及原理3.了解酶化学修饰的种类及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的活性中心一、活性中心的概念二、活性中心的共性三、研究酶活性中心的方法1.物理学方法2.化学修饰法3.蛋白质工程第二节酶化学修饰及修饰目的一、酶化学修饰1.限制酶大规模应用的原因2.改变酶特性有两种主要的方法3.酶化学修饰的概念二、酶化学修饰的目的1.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人为改变天然酶的某些性质,扩大酶的应用范围第三节酶化学修饰的原理一、如何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二、如何保护酶活性部位与抗抑制剂三、如何维持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与抗蛋白水解酶四、如何消除酶的抗原性及稳定酶的微环境第四节酶化学修饰的设计一、充分认识酶分子的特性二、修饰剂的选择三、反应条件的选择第五节酶化学修饰的种类及应用一、酶的表面化学修饰(一)大分子修饰(大分子结合修饰)1.定义2.修饰剂3.应用(二)小分子修饰(酶蛋白侧链基团修饰)1.定义2.侧链基团修饰剂3.几种重要的修饰反应(三)交联修饰(交联法)(四)固定化修饰(共价偶联法)二、酶分子内部修饰(一)蛋白主链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二)氨基酸置换修饰(三)金属离子置换修饰第六章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2学时【单元目标】1.掌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及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与细胞的固定化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定义及特点1.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2.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二、固定化方法(一)酶的固定化方法1.吸附法(adsorption)2.共价偶联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3.交联法(crosslinking)4.包埋法(encapsulation)(二)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三)细胞的固定化方法1.固定化细胞的分类2.固定化方法(四)原生质体的固定化方法第二节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与表征一、固定化酶的性质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三、固定化酶(细胞)的评价指标第三节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应用一、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1.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e)2.葡萄糖异构酶二、固定化酶在医学上的应用1.消血栓2. 人工肾三、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1. 酶传感器1)酶传感器的原理2)酶传感器的应用2. 酶联免疫测定第七章酶反应器 2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反应器的几种类型2.了解酶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授课内容】第一节酶反应器的特点与类型一、酶反应器的类型(一)搅拌罐型(Stirred Tank Reacter, STR)(二)固定床型(也称填充床,Packed Bed Reactor, PBR )(三)流化床型(Fludized Bed Reactor, FBR)(四)膜式反应器(Membrane Reactor)(五)鼓泡塔型反应器二、酶反应器的发展第二节酶反应器的设计与选择一、酶反应器的设计1.设计目的2.设计原理(依据)二、酶反应器的选择(一)酶的应用形式(二)底物的物理性质(三)反应操作要求(四)酶的稳定性(五)应用的可塑性及成本三、酶反应器的操作第八章酶的应用 4学时【单元目标】1.了解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2.了解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3.了解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4. 了解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了解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授课内容】第一节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第二节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第三节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第四节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第五节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录1教材《酶工程》(第二版)作者:郭勇科学出版社 20042 主要参考书目郭勇现代生化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郭勇酶的生产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个,2003罗贵民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张树政酶制剂工业,科学出版社,1984邹国林酶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五、考核方法和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考核,包括两部分:期中及平时为30%,期末70%。
[工学]《酶工程》教案
![[工学]《酶工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e9e6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e.png)
《酶工程》教案安排:本课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课40,实验课8,周学时为3学时。
要求: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教材,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学习效果好;学生上课作笔记,动动脑;学生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教师作课后小结和布置作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绪论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酶、酶工程的概念,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了解酶的分类与命、酶活力测定、酶的生产方法。
2教学内容:主要讲酶和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酶活力测定、酶的生产方法。
3重点和难点:酶、酶工程、酶活力有关的概念;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酶活力测定。
4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图示法、问答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板书设计: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大标题始终留在黑板的左边;书写规范。
6学时分配: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7教学进程:第一节酶和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1酶的基本概念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按化学组成分:蛋白类酶(Enzyme proteins)和核酸类酶(Ribozyme RNAs)。
a蛋白类酶(Enzyme proteins)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b核酸类酶(Ribozyme RNAs)本身就是一段RNA,不需要额外的蛋白酶就可以对自身进行剪切。
提问:酶一定是蛋白质吗?2酶的发展史1.2.1酶在中国的发展史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
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
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酶者,酒母也。
1.2.2酶在西方的发展史1878年, 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Enzyme,这个字来自希腊文,其意思“在酵母中”。
1896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从米曲霉中制得高峰淀粉酶,用作消化剂,开创了有目的的进行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
西方国家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酶工程整理简洁
![酶工程整理简洁](https://img.taocdn.com/s3/m/4cd07cf40242a8956aece40e.png)
第一章酶活性调解调解主要指哪些方面。
1.酶浓度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1)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
例如, -半乳糖苷酶受乳糖的诱导而合成。
2)调节酶的降解2.激素调节:也和生物合成有关,但调节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乳糖合成酶由催化亚基和修饰亚基构成,其中修饰亚基的水平由激素控制。
3.共价修饰调节:此种调节方式本身又是通过酶催化进行的。
例如,磷酸化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4.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与酶活力调控:这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共价修饰调节系统。
细胞内合成的新生肽大都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生理需要时才通过限制性水解作用激活,实现各种生理功能,如酶原激活、血液凝固、补体激活等。
5.抑制剂的调节:酶的活性受大分子或小分子抑制剂抑制,影响其活力。
例如,胰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2,3-二磷酸甘油酸是磷酸变位酶的抑制剂。
6.反馈调节:许多小分子物质能够抑制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的活性,这种对自身合成的抑制称为反馈抑制。
这在生物合成中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异亮氨酸可抑制苏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7.金属离子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的调节:许多酶需要不同金属离子如K+、Na +、Ca2+、Zn2+、Mg2+、Mn2+等活化。
故这些离子的浓度变化会影响有关的酶活力。
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如ATP浓度的升高将抑制和ATP再生有关的酶的活性(如磷酸已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和柠檬酸合成酶等);而使另一类和利用ATP有关的酶活性提高(天门冬氨酸激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等)。
分别举例说明酶的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1.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进行一种反应;酶对底物的立体异构体具有高度选择能力,这种绝对专一性称为立体异构专一性。
例如,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L-乳酸;而D-乳酸脱氢酶却只能催化丙酮酸生成D-乳酸2.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
例如,醇脱氢酶作用于伯醇或仲醇,进行脱氢反应,生成醛或酮。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2530b9960590c69ec37608.png)
滞后合成型: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 ,尽量减少甚 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 的生物合成提早开始;
中期合成型:在提高mRNA的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下 功夫,使其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 并尽量 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
生长因子: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二、微生物培养基
碳源:淀粉或其水解产物 氮源:混合氮源
三、植物细胞培养基
特点:需要大量的无机盐;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 一般要求无机氮源;一般以蔗糖为碳源。
常用的培养基:MS培养基、B5培养基、White培养基、KM-8P培养基等。
配制方法:先配制母液; 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微生素 母液、植物激素母液。
第三节 产酶工艺条件及其调节控制
保藏细胞
原生质体
细胞活化 细胞扩大培养
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原生质体
培养基
产酶
分离纯化
预培养
无菌空气
酶
图3-1 酶生产的工艺流程
一、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
将保藏的细胞接种于新鲜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 培养,使细胞的生命活性得以恢复的过程。
条件:适合细胞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四、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固定化细胞: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 围内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细胞。
(一)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
提高产酶率 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稳定性好 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产品容易分离纯化 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二)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控制
同,进行光照的调节控制; 前体的添加:目的代谢物代谢途径上游的物质。 刺激剂的应用:常用的刺激剂有微生物细胞的碎片和果胶酶、
《酶及酶工程》教学大纲
![《酶及酶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31e50ee518964bce847c12.png)
《酶及酶工程》教学大纲Enzyme and Enzyme Engineering课程编码:27A11419 学分: 4.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80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32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推荐教材:郭勇主编,《酶工程原理与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付加芳编,《酶及酶工程实验》,济南大学出版,2015年。
郭勇主编,《酶工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熟悉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掌握酶工程的基本原理、酶的生产方法、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改造方法、非水相酶催化、酶反应器以及酶的应用,根据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掌握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进一步了解酶在各行各业中实际应用的最新发展和发展趋势,在以后的毕业环节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本课程实验部分是为《酶及酶工程》课所开的实验。
通过本实验,应使学生掌握酶基本的分离纯化、纯度及分子量测定方法,同时了解凝胶包埋固定脲酶的处理方法及活力、Km值的测定方法,掌握各个因素对脲酶活力的影响测定方法。
通过系统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酶及工程的发展概况、应用领域及研究内容;掌握酶的生产及分离纯化、酶和细胞的固定化、酶分子的修饰和改造的理论基础;熟悉工业酶生产常用菌种的产酶特性;熟悉工业酶发酵的工业流程、培养条件的优化调控以及提高酶产量所采取的措施;了解固定化细胞、动、植物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及工艺条件控制;掌握酶的结晶、浓缩与干燥的原理与常用方法;掌握酶和菌体固定的原理、方法,以及固定化酶的性质。
掌握和了解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和原生质的固定方法及应用。
对酶反应器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酶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要点;了解酶的动力学和酶在轻工、食品、医药工业、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酶应用的最新发展。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9fdff97c1cfad6195fa782.png)
四、酶的活力测定 1)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
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2)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的高低是以酶活力的单位数来表示的。 1961 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 25℃,pH
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 1 分钟催化 1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 1 个酶活 力单位(IU)。
和 PH,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β分段盐析。
五、离心分离 1)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开
的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离心分离时,要根据预分离物质以及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及特性的不同,选择合适
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件。 2)离心条件的确定 离心力与转速的换算:
mS m
(注意虚线)
5)产物生成动力学(产酶动力学) 产酶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细胞浓度以及细胞产酶模式有关。
RE
X——细胞生长速率
dE dt
X
α——与生长偶联的产酶比系数(IU/g)
β——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IU/g•h)
E——发酵液中酶浓度(IU/L)。
判断产酶类型:
八、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1)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 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
方法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5802f1770bf78a65295483.png)
二、酶工程简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它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的产生、酶的制备与改造、酶反应器以及酶的各方面应用。
(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分为:化学酶工程与生物酶工程。
1.化学酶工程(初级酶工程)酶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研究内容:酶的制备、酶的分离纯化、酶与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修饰、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
2. 生物酶工程(高级酶工程)在化学酶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酶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生物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1)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2)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定点改变酶结构基因(突变酶)(3)设计新的酶结构基因,生产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性能稳定、活性更高的新酶。
当前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酶、使低分子有机物聚合的酶、检测用酶、能分解有毒物质的酶及废物综合利用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酶品种和提高酶产量。
固定化酶和细胞、固定化多酶体系及辅助因子再生体系,特定生物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用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研究生物传感器。
非水系统的反应技术,酶分子的修饰与改造以及酶型高效催化剂的人工合成研究。
一、酶的分类(一)根据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1.单纯蛋白酶类:只含有蛋白质成分2.结合蛋白酶类(全酶):含有蛋白成分(酶蛋白)和非蛋白成分(辅助因子)二)根据酶蛋白结构特点可将酶分为单体酶:以一个独立的三级结构为完整生物功能分子的最高结构形式的酶。
寡聚酶:以一个独立的四级结构为完整生物功能分子的最高结构形式的酶。
多酶复合体:由多种酶彼此镶嵌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具有特定结构的复合体, 它们相互配合依次进行,催化连续的一系列相关反应。
国际酶学委员会(EC)规定,每个酶都有唯一的特定标码,其书写方式是:EC 数字.数字.数字.数字乙醇脱氢酶的编码是: EC1.1.1.1第一个“1”——第1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第二个“1”——第1亚类,供氢体为CHOH;第三个“1”——第1亚亚类,受氢体为NAD+;第四个“1”——在亚亚类中的顺序号。
酶工程-重点整理总结
![酶工程-重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17b462ba0d4a7303763a8b.png)
第一章绪论1、何为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
答:(1)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2)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3)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式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答:(1)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强(①绝对转移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第五进行一种反应;②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2)酶催化作用的效率高(107~1013倍);(3)酶催化作用条件温和。
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答:(1)底物浓度的影响:决定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酶催化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现增加在逐步趋向平衡再反而下降。
(2)酶浓度的影响:底物浓度足够高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的影响:适宜温度范围内,酶能进行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一般60°C以上易失活,5°C以下活性极低,Taq聚合酶95°C下仍稳定。
(4)PH的影响:适宜PH范围内,酶才能显示其催化活性,最适pH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5)抑制剂的影响:在抑制剂的影响下,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功能,有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6)激活剂的影响:在激活剂的作用下,酶的催化活性提高或者由无活性的酶生成有催化活性的酶。
如Ca、Mg、Co、Zn、Mn、等金属离子和Cl等无机负离子。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1、试述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答:(1)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转录的起始、RNA链的延伸、RNA链合成的终止、RNA前体的加工;(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氨基酸活化生成氨酰-tRNA、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酶工程复习要点
![酶工程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11675b77232f60ddcca186.png)
酶工程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酶活性中心:只有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
这些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没得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
2、酶别构调节的定义: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的非催化部位或别位特异地结合,引起酶蛋白构象的变化,从而改变酶活性的方式。
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称为别构酶。
3、效应物:与别构酶的别构中心结合,能调节酶的反应速率和代谢过程的物质。
4、同促效应和异促效应:当一个效应物分子和酶结合后,影响另一个相同的效应物分子与酶的另一部位结合称为同促效应;如果一分子效应物和酶结合后,影响另一不同的效应物分子与酶的另一部位结合则称为异促效应。
一个效应物分子与别构酶的别构中心结合后对第二个效应物分子结合的影响称为协同效应。
当一个效应物分子与酶蛋白的一个部位结合后,可使另一部位对效应物亲和力增高的效应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称为负协同效应。
5、酶的专一性: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1、结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2、立体异构专一性:分为光学专一性和几何专一性6、酶原的激活:分子内肽键的一处或多处断裂,进而使分子构象发生某种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7、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及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8、酶活力:又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9、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的物质10、分解代谢物阻遏:是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有关酶合成的现象。
11、反馈阻遏作用:是指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阻的过程。
12、操纵子:原核基因组中,由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及其调控区组成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这种单位称为操纵子。
操纵子分:诱导型操纵子、阻遏型操纵子13、效应物:效应物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信号物质(如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包括诱导物和辅阻遏物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H CH2 + FAD CH2 COOH
HOOC H
SDH
C + FADH2
C
H COOH
琥珀酸
延胡索酸
COOH
H-C-COOH + 延胡索酸水合酶
‖
HOOC-C-H
H2O
延胡索酸
CH2
∣
HO-CH +
CH3
L-乳酸
NAD+
COOH
C=O +
CH3
丙酮酸
NADH+ +H+
COOH
HO-CH +
CH3
L-乳酸
NAD+
COOH
C=O +
CH3
丙酮酸
NADH+ +H+
几何异构专一性geometrical specificity
当底物具有顺、反异构体时,酶只能 选择性催化其中一种起反应,而对另 一种构型则无催化作用。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①催化效率更高
- 淀 粉 酶 催 化 淀 粉 水 解 , 1 克 结 晶 酶 在 65C条件下可催化2吨淀粉水解。
据报道,如果在人的消化道中没有各种 酶的参与,那么,在37C的情况下,要 消化一餐简单的午饭,大约需要50年。 如果将唾液淀粉酶稀释100万倍,仍具有 催化活性。
第二讲 酶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酶学概论 第二节酶促反应动力学(自学)
第一节 酶学概论
一、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二、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 三、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酶融合体 四、酶的命名及分类 五、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六、酶的活力测定
一、 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1、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 化功能的生物分子,所以又称为生物催 化剂Biocatalysts 。
一、 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1、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1)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①催化效率更高 ②专一性 Specificity ③酶易失活,要求温和的反应条件 ④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⑤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
生物体内代谢调节主要在三种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整体水平 细胞水平调节 分子水平调节
酶为什么要进行调节?
④酶可调节控制
主要调节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性的调节
酶原及其激活 酶的变构效应 共价修饰 反馈调节 抑制剂激活剂 同工酶 存在方式的调节 寡聚酶的聚合与解聚
酶含量的调节
酶的诱导和阻遏 酶的降解
一、 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1、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1)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酶、纤溶酶 抗菌治疗:磺胺药 H2N
OO S NH2
抗癌治疗: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MTX)
氨 碟 呤 ( aminopterin) 及 甲氨碟呤
( methotrexate,MTX or amethopterin) 是 叶 酸 的 衍生物,能竞争抑制二 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 不能还原成二氢叶酸及 四氢叶酸,因此dUMP不 能甲基化而成为dTMP, 另外也使嘌呤分子中C-8 及C-2得不到供应,故有 抗肿瘤生长的效用。
①催化效率更高 ②专一性 Specificity ③酶易失活,要求温和的反应条件 ④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⑤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
2、酶的作用特点
(1)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①催化效率更高 ②专一性 Specificity ③酶易失活,要求温和的反应条件 ④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⑤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
③酶易失活,要求温和的反应条件
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强酸、强碱、 高温等条件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 性。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 条件如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度。
指某些酶只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发生 某种化学反应,而对另一种立体异构 体则无作用,包括:
• 旋光异构专一性 •几何异构专一性 • 潜手性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当底物具有旋光异构体时,酶只能作用于其中的一 种。
例如,L-氨基酸氧化酶只能催化L-氨基酸氧化;乳酸 脱氢酶只对L-乳酸是专一的。
COOH
②高度的专一性 Specificity
铂:催化许多反应,包括有机反应 H+:淀粉、脂肪、蛋白质、蔗糖等
酶:只作用于结构近似的分子,甚至只催化一种 化合物
酶的底物专一性类型: 结构专一性 立体化学专一性。
A 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HO-C COOH
L-苹果酸
潜手性专一性
有些酶对在有机化学上属于对称分子中的
两个等同的基团,只催化其中一个,而不
催化另一个。如:
O_
H2C-OH │
HC-OH │
H2C-OH
甘油激酶
ATP ADP
H2C-O-P=O
│
O_
HC-OH
│
H2C-OH
甘油
-磷酸甘油
一、 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1、概念
一、 酶的概念及其作用特点
1、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1)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①催化效率更高 ②专一性 Specificity ③酶易失活,要求温和的反应条件 ④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⑤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
2、酶的作用特点
(1)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催化机理都是降低反应活化能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定
的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例如:脲酶、麦芽糖酶、淀粉酶、碳酸酐酶及延胡 索酸水化酶等。
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基团专一性 键(Bond)专一性
B、 立体化学(异构)专一性 Stereochemical Specificity,stereospecificity
酶促反应一般在pH 5-8 水溶液中进行, 反应温度范围为20-40℃。
④酶可调节控制*
许多酶的催化活性可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灵 活调节,如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 节、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
酶有条不紊的工作 酶与疾病
酶与疾病的治疗
替代治疗:消化不良--胃酶、胰酶
对症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尿激酶、链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