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1.03.19•【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的一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常委会工作任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立法工作成绩显著。
一年来,常委会审议通过法律1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和法律解释各1件;另有12件法律草案,已提请常委会审议。
常委会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立法工作,努力使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制度化、法律化。
常委会修改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对这部法律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修改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这部法律是基本法,实施这部法律的行政法规、规章、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有关的省、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常委会修改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海关法、专利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改草案也已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常委会制定了种子法,修改了产品质量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渔业法。
此外,常委会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引渡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修改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药品管理法,还修改了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并将其名称改为现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03.1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03年3月10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各位代表:我受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五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五年来,常委会把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共审议了1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
其中,由常委会审议通过102件,由常委会审议后提请代表大会审议通过7件。
另有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由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在前几届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已经齐全,每个法律部门中主要的法律已经基本制定出来,加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宪法和宪法相关法规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职责和活动原则。
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常委会提请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宪法保障。
国家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为宗旨。
[单选题] *A.人民安全(正确答案)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国际安全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为根本。
[单选题] *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正确答案)C.经济安全D.国际安全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为基础。
[单选题] *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正确答案)D.国际安全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为保障。
[单选题] *A.军事、文化、社会安全、B.生物、科技、社会安全C.军事、生物、文化、社会安全D.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正确答案)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为依托。
[单选题] *A.确保人民安全B.确保政治安全C.维护经济安全D.促进国际安全(正确答案)6.党的____大报告首次指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应当“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观”。
[单选题] *A.十五B.十六(正确答案)C.十七D.十八7.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____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单选题] *A.集中统一、高效权威(正确答案)B.统分结合、协调高效C.高效权威、反应灵敏D.高效权威、集中统一8.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____,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单选题] *A.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答案)B.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C.坚持发展、安全并重D.坚持底线思维9.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是头等大事。
[单选题] *A.保障国家安全B.维护国家安全C.保证国家安全(正确答案)D.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10.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____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03.31•【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88年3月31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各位代表:我受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彭真委员长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坚决实行拨乱反正,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法律化、制度化。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
九年来,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按照1982年宪法选举产生并行使职权的。
五年来,常委会在彭真委员长的主持下,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下,严肃认真地履行宪法所赋予的职责,坚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充分发扬民主,集体决定重大问题,在上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基础上,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特别是立法工作加快了步伐,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审议决定了一批重大事项,包括人事任免事项;加强了监督工作;改进了代表联系工作;进一步开展了外事活动;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建设和工作机构建设也有所加强。
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促进和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六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五年内,审议通过了37件法律,10件补充修改法律的决定,16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63件。
其中有52件是常委会审议通过的。
同时,常委会还经过认真审议,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以及《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两个法律草案提请这次大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54.05.23•【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各位代表:我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听了刘少奇同志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并进行了三天的讨论以后,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一件历史性的工作,通过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接着,又通过了几个重要的法律。
现在,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也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间,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先后完成了全国大陆的统一,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广泛的和深入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各种民主改革运动,恢复了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着重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经济,初步地调整了公私营工商业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随后,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着手有系统地逐步地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部工作现在还没有最后完成,对于计划的许多细节还在进行补充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3.09•【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99年3月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一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国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在前几届人大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立法、监督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28件,其中通过法律11件,通过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10件,还批准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和我国加入的公约10个。
对宪法进行修改,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这次宪法的修改,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巩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将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提供宪法依据。
常委会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宪法修正案议案,已提请这次大会审议。
适应引导、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证券法和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审议了合同法草案。
证券法总结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践经验,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确定了我国证券市场活动的基本规则,对筹集建设资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8.03.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战胜了突如其来的严重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跨上新台阶。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取消农业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达到50150万吨。
--国有企业、金融、财税、外经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涌现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
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
--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特奥会成功举办。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依法行政扎实推进,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加强。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1]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1]1](https://img.taocdn.com/s3/m/ee4c3930ee06eff9aef80794.png)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 公平。要坚持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总体 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今年,要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 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要完善农 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国财政安 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 时期中央财政将投 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 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同时,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 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今年还要确保 全面完成西 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让所 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 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 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环境与资源方面的问题
BY 伍平平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 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 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 距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 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问题:经济增长的同时,某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 无发展”的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 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 力,在盲目追求发展的同时,给本国带来了一些无法挽救 的损失。
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大量的污染物毫无大量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环境质量逐年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围扩大
中国国别分析报告

中国国别分析报告1. 简介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进行分析,包括地理特征、政治体制、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等方面。
2. 地理特征中国地处东亚,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其地理特征包括广阔的陆地和辽阔的海洋。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山岳和丘陵,中部为广阔的平原,西部则以高原和山脉为主。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等,这些河流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3. 政治体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特殊的政治体制。
中国的政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分为省、市、县等行政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政府机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4. 经济状况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制造业,同时也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
5. 社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同时中国还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中国人民崇尚家庭观念,注重孝道和家庭责任。
6. 对外交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中国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环境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8. 未来展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未来仍面临众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科技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3.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第一年。
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
经济增速与用电、货运等实物量指标相匹配。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
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农业再获丰收。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
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
——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
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
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
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轮训班第三期 考试

成绩
当前进度
88
50/50
答题卡
一、单选题 (共40分)
123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选题 (共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判断题 (共40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2021/6/28
考试
A.做优
B.做快 C.做强
提交试卷
D.做大 标准答案:A , C , D
成绩
当前进度
88
50/50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 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 标之一是建成(),国民素质和社 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 软实力显著增强。
标准答案:B
https:///dsfa/dsfa/exam/views/index.html?u=eb4826846af34a8dbe4cf21053e86887&e=0d3bbbc0416d4a559ac88e9a0e2f346d&s=35949295… 4/16
2021/6/28
考试
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
整带来的影响。
A.延长 B.更改 C.固定 D.缩短
标准答案:A
19、 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 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A.改革 B.发展 C.开放 D.创新
标准答案:D
提交试卷
成绩
当前进度
标准答案:A , B , C , D , E
23、 构 建 新 发 展 格 局 要 贯 通 ( ) 各 环 节。 A.生产 B.消费 C.流通 D.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8.03.08•【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8年3月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各位代表:我受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在前几届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创了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关于立法工作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任期内“以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并以此指导立法工作。
五年来,共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6件,通过了其中的100件。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29件,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
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2.03.2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3月20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1年国内工作的回顾1991年是我们的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一年。
面对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国内遭到的严重自然灾害,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周围,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
粮食产量达到43524万吨,棉花产量达到566.3万吨,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是在大灾情况下夺得的丰收年。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原煤达到10.9亿吨,石油达到1.39亿吨,钢突破7000万吨,水泥和化肥(折纯)分别达到2.48亿吨和1988万吨,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八点六,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重要技术改造项目215个,其中包括年炼铁和炼钢各300万吨的宝钢二期工程、年产各30万吨的扬子和齐鲁乙烯工程、上海南浦大桥、秦山核电站、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青海西宁曹家堡机场以及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开发等,当年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2714万吨,石油1491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184万千瓦。
投资向能源、交通、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产业倾斜,结构继续改善,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
国内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3.06.07•【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83年6月7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杨尚昆)各位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已向历次会议作了报告,并经会议批准。
现在我受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常务委员会的工作。
半年来,常务委员会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方针指导下,遵循新宪法所规定的任务以及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决议,以主持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筹备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心,进行了以下工作:(一)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新宪法,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
目前广大人民最关心的是如何切实保证宪法的实施。
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政治安定和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新宪法必须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
为此,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做好新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宪法公布后,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对增强干部和群众对宪法的认识和遵守宪法的自觉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应当看到,要把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变成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要结合实际工作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经常地、持久地、深入地进行宪法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新宪法,严格遵守和执行新宪法。
要防止和纠正任何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使新宪法能为十亿人民所掌握,这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证。
新宪法公布以后,过去的一些规定和作法可能会有不符合新宪法的地方,甚至同新宪法相抵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64.12.21•【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964年12月21日~1964年12月22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有力地反击了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基本上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使工农业生产全面高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好转,我国自力更生的力量大为增强。
同时,在国际上,我们同美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他们掀起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华高潮;积极地支援了各国革命人民,发展了同许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加提高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我们要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决依靠工人阶级、贫农下中农、革命的干部、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根据社会主义的彻底革命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组织这四个方面,进行清理和基本建设,在人民群众中深刻地进行一次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要进一步开展思想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各级机关和各级干部必须革命化,都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的精神和工作作风。
在深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一九六五年要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为一九六六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国际方面,我们要继续贯彻我国对外政策的总路线,同全世界人民一起,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1.11.3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一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各位代表:从去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对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工作,先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过六次报告。
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位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大会作以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克服面临的困难中前进的,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前进的。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后,国务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979年以来,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种支出大大增加,尽管步子走得快了一点,但总的说是做得对的。
在这同时,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减得很不够,行政费用还继续增加,这就使各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财政收入。
1979、1980两年,连续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货币投放量过多,物价上涨。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981年还会有一百几十亿元的赤字,那么,几年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改善必将丧失,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在去年10月、11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
随后,中共中央于12月召开工作会议,在对全国形势作了符合实际的估量的基础上,作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目录前言第一章、综述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第二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第三节、重点领域的进展和成就第四节、战略设想及政策措施第五节、对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若干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第一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第二节、《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第三节、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实施第五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及公众参与第六节、地方21世纪议程实施进展第三章、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成就第一节、人口第二节、消除贫困第三节、人居环境与住区建设第四节、农业和农村第六节、能源生产与消费第七节、土地资源第八节、森林资源第九节、水资源第十节、海洋资源第十一节、防灾与减灾第十二节、大气层保护第十三节、固体废物管理第十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章、中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措施第一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第二节、有利因素和面临的困难第三节、具体措施第四节、国际合作第五章、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若干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第一节、中国对国际社会环境与发展领域活动的评价第二节、中国履行环境领域有关国际公约的情况第三节、中国对几个全球性跨领域问题的看法附录:编写国家报告组织机构及其成员前言根据联合国1992年第47届联大190号决议和1995年第50届联大113号决议,1997年将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事务特别联大会议,全面审议和评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各国执行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的进展情况。
为迎接这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中国政府在回顾和总结1992~1996年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展的基础上,编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以下简称国家报告)。
中国政府对国家报告的起草和编写工作十分重视,于1996年8月成立了由宋健国务委员为组长的国家报告领导小组以及编写组和常务编写组(详见附录)。
第八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能源开发与利用。重视节约能源,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 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推广洁净煤、煤炭清洁利用和综合 利用技术,实施了清洁能源和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积极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8)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 滇池、巢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使水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9)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全国83%左 右的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实施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推进 农业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技术,保护和改善农田环境质量。 (10)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 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重点地区速生丰 产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11)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制定了草原法等法规。编制了全国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三、国外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实例 (一)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整治 (二)俄罗斯西伯利亚开发 (三)日本北海道综合开发 (四)法国山区的开发 四、我国华北地区综合开发 (一)优势:1.能源 2. 土地 3.光、热 (二)不足(限制)::1.水土流失,旱、涝、碱、沙; 2.水源紧缺 (三)区域开发战略与重点: 1.能源基地; 2. 钢铁、稀土、有色冶金、化学工业基地;3. 大力发展农业;4. 大力发展旅游业;5. 完善交通运输 (四)国土整治重点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
中国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的行动与成就
(1)人口、卫生与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受教
育程度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妇女与儿童事业 取得明显进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2)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 (3)区域发展与消除贫困。 实施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4)农业与农村发展。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 业,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5)工业可持续发展。转变工业污染防治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 (6)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国已建成了20个国家级园林城市、102个生态农 业示范县和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加快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积极 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大 部分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系统与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使一些濒危物 种得到人工或自然繁育。
2012年陕西省社区考试真题附答案

2012年陕西社区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题1分,共70分)1.2012年6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和改善民生B.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C.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D.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2012年5月,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下列属于大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的是()。
A.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9%B.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11年力争翻一番C.振兴陕北革命老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基本形成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的区域发展格局3.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覆盖全球B.“嫦娥一号”卫星完成绕月探测任务后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C.“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D.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已建成,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了测控通信保障4.关于陕西省的气候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陕北为湿润区B.陕南属于中温带气候C.全省冬季总特点为气温低、雨雪多D.全省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5.下列关于陕西省境内主要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泾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B.陕西省境内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C.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江河D.丹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水源6.陕西饮食以品种繁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下列关于陕西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臊子面在唐代又称长命面,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B.陕西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C.锅盔是最晚出现的饮食品种,但也有着400余年的历史D.石烹源于汉、唐,关中石子馍保留了这种烹饪遗风7.关于陕西异彩纷呈的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REPOR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专栏1-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
专栏2-1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发展方向 13
专栏2-2 部分循环经济试点情况 14
专栏2-3 西部大开发主要进展 16
专栏2-4 四类主体功能区 17
专栏2-5 雨露计划 18
专栏2-6“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 19
专栏2-7 流通与消费中的节约案例 21
专栏3-1 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26
专栏3-2 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28
专栏3-3 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 28
专栏3-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9
专栏3-5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 33
专栏4-1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35
专栏4-2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提高能效案例 36
专栏4-3 神华矿区建设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厂 37
专栏4-4 东海大桥风电场 39
专栏4-5 绿色矿山案例:昆阳磷矿厂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41专栏4-6 农村土地整治 42
专栏4-7 甘肃定西小流域综合治理 43
专栏4-8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45
专栏4-9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与调水调沙 46
专栏5-1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50
专栏5-2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51
专栏5-3“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 52
专栏5-4 十年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进展 53
专栏5-5 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 55
专栏5-6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56专栏5-7 新能源汽车服务奥运 58
专栏5-8 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58
专栏5-9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59
专栏6-1 可持续发展领域重大科技成果 61
专栏6-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快速发展 62
专栏6-3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62
专栏6-4 科学处置唐家山堰塞湖 64
专栏6-5 首钢绿色转型案例 66
专栏6-6 江苏省大丰市“风(电)光(电)互补”案例 67
专栏6-7 监督和执法能力显著增强 69
专栏6-8 全社会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71
专栏7-1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坦桑尼亚减贫合作中心 73
专栏7-2“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宣传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78
图2-1 中国近10年来粮食产量 10
图2-2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10
图2-3 1990—2010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11
图3-1 中国近10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 23
图3-2 中国分区域小学教育净入学率 24
图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25
图3-4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对比图 32
图3-5 中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情况对比图 32
图3-6 陕西省自来水入户工程使农户笑开怀 33
图4-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35
图4-2 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 37
图4-3 浅层地能应用面积 37
图4-4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 37
图4-5 深圳北站光伏组件节点图 37
图4-6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38
图4-7 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 42
图4-8 全国用水效率(2000年可比价) 45
图4-9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展示 46
图5-1 “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53
图5-2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55
图6-1 全社会研发投入 61
图6-2 西南大旱期间应急供水 64
图6-3 大型工程车在舟曲县城疏通街道 64
图6-4 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项目落户黑龙江省海林市 68图7-1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与减贫研修班在中国南宁市召开 76
图7-2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与减贫研修班与会代表参加实地考察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