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是它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
再次,文学具有形象性。
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形象性包括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环境形象的逼真具体等。
通过形象的描写,作品更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文学具有语言性。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语言性包括语言的美感、语言的表现能力和语言的神韵等。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组织和选择,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性、艺术性、形象性、语言性和社会性。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价值,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典型名词解释

文学典型名词解释文学典型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普遍存在的、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事件情节或思想意象。
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对读者产生影响。
首先,文学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共同特征并代表一类人的人物形象。
例如,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英雄形象,如李白、诸葛亮等,他们的勇敢、聪明和追求正义的品质成为了后人所推崇和模仿的对象。
另外,还有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如哈姆雷特中的克劳迪斯,反映出虚伪、自私等负面品质,引起读者的痛恨和警戒。
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其次,文学典型的事件情节是指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例如,悲剧作品中的死亡和悲伤往往是常见的事件情节。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悲剧,通过两个年轻人由于家族仇恨而导致的悲剧结局,揭示了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人性的脆弱性。
这些情节常常触动人们内心的共鸣,使得读者能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另外,文学典型还包括思想意象,即大量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具有普遍含义的意象。
比如,春天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在诗歌和小说中经常描绘出来,以其美丽和希望的象征意义吸引着读者。
又如黑暗、光明、生命、死亡等意象,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象征着人生的重要问题和宇宙的奥秘。
这些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象征和反映现实的作用,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普遍性。
总而言之,文学典型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具有共同特征和普遍性的人物形象、事件情节和思想意象。
它们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对读者产生影响。
通过对文学典型的解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在审美上得到享受和启示。
文学典型(文学理论)

文学典型1、典型,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的和特出的标志。
这可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考察: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和人物等;从内涵看,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和独特,而其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是指典型形象必须具备那种能使内在本质展现出来的个别的和特出的东西,它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二是这种总特征必须通过言语、细节、场景或事件等局部特征去具体体现。
例如,陆游的《示儿》把临终的遗言变成千古名篇;契诃夫把“打喷嚏”这一细节生发成小说;杜甫的《兵车行》通过一个场景记载下大唐帝国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历史画卷;鲁迅以人血馒头治痨病揭示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剧命运的根源;尤涅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通过“夫妻对面不相识”的人际关系,让人生出透心的悲凉。
这些具有特征的事件或细节都被“特征化”了,产生出不朽之作。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这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从两方面考察: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
魅力的表现,有这样三方面: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吸引力,与排斥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强大的吸附力量,令其充满好奇心或关注渴望。
感染力,与强制力相对,是说文学典型对于读者具有情感上的感动效果,能引发其倾心服膺。
震撼力,与通常那种平和的作用力不同,文学典型应当能向读者施加强烈的心灵震荡和摇撼力量。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
你知道吗,文学形象那可是相当有趣的存在。
呀,它特别生动鲜活。
就好像那些人物从书里一下子蹦到了咱们眼前,能说能笑,能哭能闹,就跟真的一样。
比如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出场那股子泼辣劲,还有那精明的眼神,是不是感觉她就在你身边指挥着一切?还有哦,文学形象具有独特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绝不跟别人重样。
像《水浒传》里的 108 将,那是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本事。
武松的勇猛,林冲的隐忍,李逵的莽撞,是不是让你一下子就记住了他们?而且文学形象还很复杂呢。
人嘛,哪有那么简单的。
有时候善良,有时候又会有点小自私;有时候勇敢,有时候也会害怕。
就像《哈姆雷特》里的哈姆雷特,复仇的决心和内心的纠结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形象特别有深度。
再有就是,文学形象还带着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理解都放在了这些形象里。
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和无奈呀。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文学形象超级有意思?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咱们来谈谈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哈。
文学形象啊,就像是一个个藏在书里的小精灵,特别迷人。
它们常常充满了典型性。
啥意思呢?就是能代表一大类人的特点。
比如说,一提吝啬鬼,马上就想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那小气抠门的样子简直绝了,这就是典型。
通过这样的典型形象,咱们一下就能明白作者想说啥,社会是啥样。
还有呢,文学形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
不只是表面看到的那些,深挖下去,有好多好多值得琢磨的东西。
像《简·爱》里的简·爱,她的自尊自强可不只是表面的倔强,背后是对平等和真爱的追求,越想越觉得有味道。
另外呀,文学形象还能引发咱们的共鸣。
比如说看到《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俩为了生活努力打拼,那种辛苦和坚持,是不是让咱们也想起了自己奋斗的日子,心里一下子就有了感触。
而且哦,文学形象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学理论第⼀章⽂学的特征【关键词:⼀.⽂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存在的形态——⽂学的形象性三.⽂学形象的典型性四.⽂学是⽤语⾔塑造形象的语⾔艺术】第⼀节⽂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学的表现对象——以⼈为中⼼的社会⽣活1.⽂学表现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以⼈为中⼼的社会⽣活”。
①以⼈为中⼼:⽂学必须把⾃⼰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对象放到“⼈”的⾝上。
⽂学作品必须时时刻刻以⼈为中⼼,就是指⽂学要以⼈的各种⽣活形态,以⼈的各种精神表现,以⼈与⼈的各种冲突⽭盾,作为⾃⼰写作的“原料”。
(⽂学是写⼈的、⽂学是写给⼈的)②社会⽣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类⽣活形态。
③以⼈为中⼼的社会⽣活:社会⽣活是以⼈为主体和中⼼⽽形成的。
⼈,是联结社会⽣活整体的中⼼和纽带。
虽然都说⽂学的源泉是社会⽣活,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活都必然能成为⽂学的表现对象。
因为⽂学以审美情感作为⼼理中介来反映社会⽣活,这就决定了⽂学的表现对象只能是社会⽣活中作者所感所想并能引发作家审美体验的那⼀部分。
社会⽣活是⼴阔的、异常丰富的,在各种社会⽣活实践中,最能引起作者情感体验的⾃然是活⽣⽣的⼈,是⼈的⽣活、情感、思想和命运。
2.⽂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著作的“本质”区别①社会科学理论著作,诸如哲学、历史学等,不是表现以⼈为中⼼的社会⽣活的,⽽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发展的总的规律和客观世界中某⼀事物发⽣发展的规律。
②⽂学,真正把⽴体的、活⽣⽣的⼈作为表现与研究对象,即,以⼈为中⼼的社会⽣活。
3.⽂学创作从⽂学创作上看,⽂学创作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图表达创作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以满⾜⼈们的情感需要。
情感贯穿在⽂学作品之中,作家总是尽⼒把⾃⼰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融⼊作品呈现给读者,这种情感带有普遍性,代表⼈类共同情感。
⼆.⽂学表现的内容1.⽂学作品内容:经过作家艺术处理的,蕴含了作家社会意识、社会理想、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在作品之中的以⼈为中⼼的社会⽣活。
5205编号文学概论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课后习题

1.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艺术至境:根据艺术形象体验的审美理想程度将艺术形象分为高级形象和一般形象两个级位,一般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高级形象形态。
中国古典文论称之为”艺术至境”。
3.形象的概括性: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观念尺度和行为模式。
5.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
6.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7.特征化: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8.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环境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应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还有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9.意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0.虚竞与实境: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
11.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真的美。
12.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13.无我之境:并不是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4.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5.内心意象: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16.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通常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自然景物等。
这些形象通常被作者用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或者表现某种人物性格特点等。
其中,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形象类型之一,通常包含主人公、配角、反派等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通常包括性格、外貌、行为等方面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进行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事件则是指那些代表性和象征意义较强的情节、场景或者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通常也被作者用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或者表现某种人物性格特点等。
典型事件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爱情、战争、背叛、自我救赎等等。
这些事件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对话、行为等方式进行表现,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情节安排和铺设,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体来说,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都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塑造和表现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同时也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深刻的人生感悟。
文学典型形象的意义

文学典型形象的意义首先,文学典型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往往以一种具体的、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通过对典型形象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认知和体验社会的多样性,了解人类的各种行为和动机的复杂性。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种种弱点和脆弱,让读者对封建等级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文学典型形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和思考自己人生的机会。
这些典型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与文学典型形象的对比和对话,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人生选择和行为模式,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通过对抗宿命和人生的困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思考。
此外,文学典型形象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形象的丰富描写,作家可以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形象,让读者徜徉于虚构的世界中。
这些形象和虚构的情节、场景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激发读者面对现实生活时的虚构创造能力。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赫敏和罗恩等角色形象,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情感的呈现,让读者走进了一个奇幻、神奇的魔法世界。
最后,文学典型形象还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探讨,展现出作家对世界的审美观和思考。
通过对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作家可以展现出对人性的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揭示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境。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作家可以引发读者对于人类共通性和普遍性的思考,塑造更加美好的人性理想。
例如,古希腊喜剧中的典型形象,通过对社会阶级、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讽刺,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总之,文学典型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其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薛星文07(5)班第一章文学本体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中,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性是指决定文学成为文学的那种特性。
不同的文论体系对文学性的内涵有不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符号性,均属于文学性的内涵。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首先,从质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一种不涉及利害关系的超功利的判断。
其次,从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涉及普遍的概念而能够普遍地使人愉悦。
第三,从关系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没有明确的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
最后,从方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依赖概念而产生必然的愉悦感。
2.审美活动的丰富性文学与非审美活动的联系:首先,以人类为生产劳动构成的实践活动为文学活动提供了创造的基础。
其次,人类的政治活动、到的活动、哲学活动、宗教活动等对文学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再次,人类为恢复生态平衡所进行的努力,也与文学密不可分。
文学与非文学活动的联系,是为丰富这种审美性而寻找不竭的源头活水。
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1.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第一,形象接受上的间接性。
第二,描写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第三,表现思想情感的直接性和深刻性。
所谓的直接性指的是文学比起其他艺术来更能够直接、明确地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不必经过媒介的转换就可以达到描写与表现的目的。
所谓深刻性指的是文学比其他艺术更易于表现思想情感,并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思想情感的性质,揭示思想情感的内涵,将思想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章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含义作家以语言为媒介和实体,依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画面或情景。
“画面”一般见之于叙事文学,其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环境等可称为文学形象。
“情景”一般见之于抒情文学,情与景相和谐,便产生了主观性很强的形象。
当然上述的“画面”或“情景”,是由作者、语言、读者共同创造的。
文学概论第五次作业讲评

《文学概论》第五次作业讲评一、填空1、文学形象的生成是文本修辞的感染和读者想象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内涵是作者描绘与读者的理解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功能是传达审美信息和教育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属性是审美客观与审美主观的统一。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人物、事件。
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景、情、意。
3、典型(type)源于希腊文tupos,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
4、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意式的抽象品。
”5、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6、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典型化是指锤炼文学形象,强化其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从而创造文学典型的方法和过程。
典型化包含着个性化与概括化两方面的要求。
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杂取种种人”的;“采取一端,生发开去”的。
8、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正式将意境作为文学理论的范畴加以应用: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9、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二、选择题1、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A: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B: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C: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D: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2、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是(D)A:晋代的刘勰 B:唐代的王昌龄 C:宋代的严羽 D:清末的王国维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高出一般人之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物(正确)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

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手法,如文字、形象、节奏等,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
文学具有情感表达的特点。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通过文字和形象的描绘,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文学作品可以唤起读者的喜怒哀乐,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例如,经典的《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文学具有思想表达的特点。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的产物。
作者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和思考,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思潮。
文学具有艺术性的特点。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述和记录,更是一种对现实的艺术再创造。
作者通过对语言、形象、结构等的运用,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感受美的享受。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创造出了一种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学还具有传承和交流的特点。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加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同时,文学也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人们可以交流彼此的体验和感受,增进理解和沟通。
文学还具有审美的特点。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语言、形象、节奏等的处理,使作品具有美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享受到美的感受和审美的乐趣。
文学的审美特点也是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之一。
文学具有情感表达、思想表达、艺术性、传承和交流、以及审美等典型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和文化的传承。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木木》,在取材上与莫泊 桑的《窑姐儿》有相近之处: 又聋又哑的仆人盖拉新也由 于女主人的逼迫而淹死了一 条他所心爱的母狗。由于作 家不仅对形象做了鲜明、精 确的个性化描写,而且把主 人公盖拉新和小狗木木的命 运放在尖锐对立的社会关系 中进行描写,着重表现仆人 盖拉新的屈辱和他最后的无 声反抗,展示了富有普遍意 义的生活内容,暴露了农奴 制的黑暗、残酷以及人民命 运和同情,因此作品形象获 得了巨大的典型性。
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在真正的典型人物身上,即使是显示着他的心理特征的 人物性格,往往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例 如曹操奸诈、虚伪、残忍,同时也是英豪、足智多谋; 唐吉可德主观冒险,同时也富有同情心,英勇无畏,有 时疯癫糊涂,有时又富有理智;等等。 性格的丰富性是典型人物个性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过, 典型人物的各种性格的构成组合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位 平列的。在丰富多样的性格中,往往都有一个最基本的 性格特征,它制约着其他性格特点,使得整个人物个性 显出统一性和鲜明性。又以唐吉可德这个典型人物来说, 主观主义是他的基本性格特征。他的其他性格,一般地 说都与这一基本性格联系着,具体地表现着这一性格。 他的行动、语言、心理、思维方式都与这种性格特征密 切相关从而可见统一性与完整性。可见典型人物应是性 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富有典型性的形象不仅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可以创造 出来;在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文学中,也完全可以创 造。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咏梅》中写道: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词是和陆游的《咏梅》 词,反其意而作。陆游原词写 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语言、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它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但是,无论形式如何,文学都具有一些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
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世界和人性的感受与体验。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传递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他表达了自己豪迈、豁达的情感;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则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美感的追求。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艺术美感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处理来达到。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众多的比喻、象征手法,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第三,文学作品具有人物塑造的能力。
文学作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言行、性格、命运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例如,金庸笔下的侠客们,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使读者为之动容。
文学作品具有社会反映的作用。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映射,是社
会现实的呈现和反映。
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矛盾,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他以阿Q的形象来揭示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文学作品具有情感表达、艺术美感、人物塑造和社会反映等典型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使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也使文学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解读

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解读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丰富多彩,其中人物形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形象类型。
人物形象是指作家通过艺术手法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内涵的文学形象。
人物形象解读,就是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内涵、特点、创作手法等。
一、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1.典型性典型性是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典型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旧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2.个性鲜明个性鲜明是人物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记住并区分不同的人物。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叛逆、多情、矛盾,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内在一致性人物形象的内在一致性是指人物的性格、言行、思想等各个方面应该保持一致,符合其性格逻辑。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其内在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应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律。
二、人物形象的创造手法1.直接描写直接描写是作家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如《水浒传》中对武松的描写:“生得面黑眼大,身材高大,打扮得十分威武。
”2.侧面烘托侧面烘托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反应、互动等,来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如《红楼梦》中,通过其他人物的 eyes to see 和 mouth tospeak,展现了贾宝玉的叛逆和多情。
3.对比映衬对比映衬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衬托,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与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形成鲜明对比。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矛盾等,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如《红与黑》中,深入揭示了主人公于连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人物形象解读的方法1.文本细读法文本细读法是指读者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对话、行为等,从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儿童文学中的类型形象与典型形象

儿 童 文 学 中 的 类 型 形 象 与 典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王 泉 根
“浅”“薄”“缺乏深度”的重要原 因。也有论者将典型化视为艺术的儿 童文学,而给类型化则贴上通俗儿童 文学的标签。的确,与成人文学相 比,儿童文学的典型形象实在是太少 了。优秀的成人文学作品曾经塑造了 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如大战风车 的堂吉诃德、优柔寡断的哈姆莱特、 独立自尊的简·爱、贪婪自私的葛朗 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晴雯、精神 胜利的阿Q。可是,古今中外的儿童 文学又出现了多少典型呢?为什么儿
《小说面面观》) 这种高度概括性的形象比较地适宜
幼儿目瞪口呆。同样,思维能力刚有所发展的小 学生,思维水平还没有进入足以进行高度抽象的 逻辑判断、进行自主反思的层次,对他们来说, 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快乐、幽默、幻想、探险、 寻秘、游戏等才是具有无穷魅力的。 《大英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条目引了 一句孩子的话来阐释儿童文学的特征:“我们希 望出事——而且要快。”他们需要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这正 是类型化形象,也正是古典的灰姑娘、小王子, 今天的大头儿子、马小跳。正是中外儿童文学史 上无数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的类 型化形象与故事,才让千百万孩子获得了童年的 快乐,也让他们由此爱上了阅读。当他们以后成 了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然会去阅读曹雪 芹、鲁迅、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自然而然会向 灰姑娘、小王子说再见。但须知,他们阅读习惯 的养成正是从阅读类型、阅读并非“深度写作” 的幼年文学和童年文学开始的。这就是“儿童阅 读”的客观规律与辩证法。 综上所述,对待儿童文学中的“类型”与 “典型”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抛开不 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与阅读接受心理,不 能用“典型化”的一刀切去苛求为不同年龄段孩 子服务的所有作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艺术实践 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是:如何在少年文学尤其是 在少年小说、成长小说中塑造出富有当代意识的 共性与个性高度统一的新的典型形象,而没有必 要,更用不着去指责为什么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总是由类型形象唱主角。我们期待着新世纪少年 小说、成长小说中能出现更新更多的典型形象, 同时也期待着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的幼年文学与 为小学生服务的童年文学也能涌现出更多的为孩 子们由衷欢迎的鲜明的类型形象,共建多元共 生、百鸟和鸣的良性儿童文学生态环境。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因此,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而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过的社会生活。
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塑造成艺术的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
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与实际生活的差别所在。
在实际生活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不清的事件,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多端的现象。
作家没有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生活现象都描述出来。
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发生过的事情都具有同等的社会意义;也不是每一件发生过的事情,都具有激动人心、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
一个革命作家要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的真理,就必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选取那些既富有个性特征而又比较完整的、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舍弃那些表面的、琐碎的、没有多大社会意义的东西,经过集中概括和提炼,然后才能创作出具有高度真实性的文学作品来。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真实,虽然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它却不等于实际生活中的事实。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1. 典型形象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就像是那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整个故事,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共鸣。
这些角色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让人一看就记住了。
想想那些经典的文学角色,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是福克纳的阿米莉亚,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哈哈,感觉就像是他们穿越了时空,依旧在我们心中扎根。
1.1 经典角色的生动刻画说到典型形象,咱们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个性鲜明的角色。
他们往往被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仿佛他们都能跳出书本,和我们面对面聊聊。
比如,简·爱这个角色,她的坚韧与独立,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她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写照吗?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就像简·爱一样,无畏无惧。
真是让人倍感振奋!1.2 典型形象的社会反映再来聊聊这些典型形象背后的社会反映。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往往能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
举个例子,鲁迅笔下的阿Q,他不仅是个搞笑的形象,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悲哀的真实写照。
阿Q的自我安慰和盲目乐观,简直就像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会心一笑,同时又感受到一阵无奈,毕竟,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依然屡见不鲜。
2. 典型形象的内心世界典型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样吸引人,甚至可以说是这些角色的灵魂所在。
没错,就是那种深邃的情感,仿佛每一个波动都在跟我们对话。
想想乔治·奥威尔的《1984》里的温斯顿,他的内心挣扎可真让人心疼。
在一个压迫的社会中,他渴望自由,渴望爱,然而却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
这种内心的矛盾,简直让人想揪心,不禁让人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2.1 角色内心的挣扎而说到内心挣扎,就不能不提哈姆雷特了!这个角色简直是文学界的“悲伤王子”。
他那种深深的怀疑、内心的矛盾,简直让人觉得他就是在“自我审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形象的典型性,首先指的是形象所蕴含 的普遍性、概括性。 其次文学形象要具有鲜明、生动的具体性、 个别性。 衡量一个艺术形象是否具 有典型性,既要看它是否反 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必然, 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更要 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个别 性。
典型性是独特性、个别性与普遍概括性的
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失去任何 一方,都将使形象丧失典型性。
三 典型人物与一定典型环境相统一
什么是典型环境呢? 典型环境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绕人物并 促使其行动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独特性、具体性 与概括性、一般性的有机统一。 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必须能够概括一定时代生活 的本质和规律。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总是有机统一的。它们相互作 用,互为存在条件。典型环境决定着典型人物的个 性、性格;典型人物又以自己的行动给予典型环境 以积极地影响。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文学形象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指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所描绘的一幅幅鲜 明生动、具体可感的画面。一定的形象画面联系起 来,构成一定的形象体系;许多形象体系互相交错, 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包括:人物形象 自然景物(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花 鸟虫鱼、亭台楼阁) 其他具体事物形象
典型人物形象是变化性与稳定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一个人物个性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 典型环境的变化和运动作用于人物个性,通过人物个性内部 各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使得典型人物性格不断的变化着。 另一方面,在人物性格的变化中又体现着相对的稳定性。 一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往往总有一些最 基本的性格特征保持着它的相对稳定性,使得这一人物始终 都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哈姆莱特的性格不管怎样变化,其基本倾向—忧郁、 延宕是不会完全改变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直带到另一个 世界。 总之,典型人物必须是一个鲜明独特、不可重复的人物个 性,这种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变化性与稳定性的 有机统一。
文学的形象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不是对 客观的具体物象的机械描摹,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在 创造。在这一过程中,它获得了全新的本质特征。 那么,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作家的艺术笔触不能仅限于 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表象的摹写,还要深入到社会生 活的底蕴之中,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 注入其中,使得艺术形象既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又生气灌注,意蕴含蓄。
富有典型性的形象不仅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可以创造 出来;在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文学中,也完全可以创 造。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咏梅》中写道: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词是和陆游的《咏梅》 词,反其意而作。陆游原词写 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二 典型人物具有指典型人物概括了具体的人所包含的丰富复杂 的社会性。 (1) 典型所概括的各种社会性,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不 是互相外在、互相对立的,在外延上往往是相互交叉、互相 包含的。 (2)典型应该表现出人的复杂的、不同质的社会性,但 不是按照各种社会概念,平分秋色地一一罗列、全面表现。 典型人物概括的社会性,其各种因素的结构构成是千差万别 的。 概括性其次指典型人物还要概括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和社会生 活一定方面的本质规律,揭示社会生活运动、变化、发展的 趋势。即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深刻性。
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在真正的典型人物身上,即使是显示着他的心理特征的 人物性格,往往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例 如曹操奸诈、虚伪、残忍,同时也是英豪、足智多谋; 唐吉可德主观冒险,同时也富有同情心,英勇无畏,有 时疯癫糊涂,有时又富有理智;等等。 性格的丰富性是典型人物个性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过, 典型人物的各种性格的构成组合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位 平列的。在丰富多样的性格中,往往都有一个最基本的 性格特征,它制约着其他性格特点,使得整个人物个性 显出统一性和鲜明性。又以唐吉可德这个典型人物来说, 主观主义是他的基本性格特征。他的其他性格,一般地 说都与这一基本性格联系着,具体地表现着这一性格。 他的行动、语言、心理、思维方式都与这种性格特征密 切相关从而可见统一性与完整性。可见典型人物应是性 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四 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 伦理评价及其基本美学原则 首先,任何真正的艺术典型无不是艺术家的 一个独特发现和创造。 其次,典型人物还必须表现着作家的伦理评 价,表现着他对生活的理想。 最后,艺术典型还必然集中地表现着作家的 基本美学原则。
概括总结
典型人物是一个极为独特、不可重复的人物个性, 这种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变化性与稳定 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这种人物个性身上体现着 巨大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是有着多质多层次结构 的复杂系统;首先,他概括着丰富复杂多质的社会 性;其次,他概括了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本质,显 示出一定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他与一定的典型环 境辩证统一在一起;并集中地表现着作家对生活的 独特认识、伦理评价和基本美学观点、美学原则, 烙有作家创作个性的鲜明印记。任何艺术形象只有 具备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典型;缺乏 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成为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
一 典型人物是鲜明独特、不可重 复的人物个性
人物个性包括他的思想、感情、生活经 历、文化素养、意志行为,也包括他的 性格、气质和生理特点,等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 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如果典型人物真正是独特的,那么,即 使不告诉我们名字,我们也可以在形象的 海洋中根据他们的个性表现——言谈举止、 音容笑貌、性格、气质等等方面,立刻把 他们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窑姐儿》,描写一 莫 个车夫弗兰索由于被主人逼迫亲手淹死 泊 了一条他所心爱的雌狗而变疯的故事。 桑 作品中雌狗(外号“窑姐儿”)和弗兰索 的形象可以说都是十分鲜明、具体、独 特的,能给人极其强烈的映像,但是作 家没有注意挖掘这些形象所蕴含的富有 普遍意义的社会内容,在形象的描写上 流于自然主义,因而这篇作品中的形象 没有多少典型意义。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木木》,在取材上与莫泊 桑的《窑姐儿》有相近之处: 又聋又哑的仆人盖拉新也由 于女主人的逼迫而淹死了一 条他所心爱的母狗。由于作 家不仅对形象做了鲜明、精 确的个性化描写,而且把主 人公盖拉新和小狗木木的命 运放在尖锐对立的社会关系 中进行描写,着重表现仆人 盖拉新的屈辱和他最后的无 声反抗,展示了富有普遍意 义的生活内容,暴露了农奴 制的黑暗、残酷以及人民命 运和同情,因此作品形象获 得了巨大的典型性。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从生活出发,从个别出发,在 特殊中显出一般,个性化与本质同时进行。 真正的艺术形象是从无限丰富多采、生动具体的个 别出发, 在特殊中见一般,通过具体鲜明的独特性的形象揭 示社会生活的普遍意义和质的必然性。如果从抽象 的一般概念出发,然后赋之以形,是无法塑造富有 典型性的形象的,至多不过是一种概念的图解,可 以说,从个别出发还是从一般出发,这是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两条根本不同的创作路线。那些真正伟 大的作家,大都是坚持从生活出发,从个别、具体 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孕育艺术形象。 典型化规律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一切艺术 形象的创作都应该遵守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