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主要内容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 四、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观念意识——结构——行为——绩效 ▪ 生态——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
当今,“生态”不仅指自然界的生命世界,同时还 包含着自然界的非生命世界。 ▪ 文明——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 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 与“野蛮”一词相对立。当今,文明是指人类社会 发展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世界所创造的一切积 极成果的总和。 ▪ “生态”与“文明”两个概念共同构成了“生态文 明”这一复合概念。
▪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已成为 当今世界发展潮流。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化市 场机制,其主要手段有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 化、环境设计、绿色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污 染控制等。
▪ (四)生活方式——绿色消费观
▪ 要求适度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传统的社会生活 方式之所以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是因为其核心价 值是物质主义的,它把满足人的无限的物质欲望作 为第一目的,采用各种手段去挖掘、诱导和满足感 观享受,结果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索取。
▪ 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高投 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促进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给生态、环 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消耗,是不可持续的。 生态文明谋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建 设以生态规律为指导的生态化产业。这就决定了生 态文明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更要注意提高 生态质量。
▪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 首先,生态文明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人类
发展史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关注人类自身 发展的同时,应该放更多精力在促进人类与自然的 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的权利,既不认为人 类应完全顺从自然,也反对人类一味征服自然,坚 持人类必须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管理 和调控自然。 ▪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生态原理,谋 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 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走生态文明 之路,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和问题,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已经成 为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 生态价值观以生态世界观为指导,坚持整体的、有 机联系的、和谐共生的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生 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肯定生态要素对 人类生活日益突出的作用,坚持人对自然的伦理义 务与责任,反对唯物质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倡导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 协同进化。
▪ (三)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
▪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正确认识自然界 的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充分考 虑自然界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基础上,按照客观规 律去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 (二)生态价值观
▪ 要求承认自然的价值,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 的兴起,是对传统的主观价值论的颠覆和超越。必 须牢记“自然界不仅对人有价值,而且它自身也具 有价值”。生态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既肯定自然 的内在价值,又突出人的自我价值。
▪ 十七大报告讲的生态文明,是在与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及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意义上使用的,是狭义意 义上的文明。
生态文明的内涵(广义上)
▪ (一)生态自然观
▪ 要求尊重自然,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的自然 观是在积极挖掘和吸取古今中外传统文化思想的有 益成分,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生态学等学科的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克服机械决定论自然观、解 决人与自然冲突关系为目的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自然 观。生态文明的自然观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一)走出生态困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 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环境保护的问题尤为突 出。
▪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 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城市空气质量数达到一级标 准的,从百分比上看只是个位数。
▪ 生态文明的消费观是一种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简朴、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 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人类的消费水平必须 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以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文 化需要为目标,做到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 费,使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我修复能力,保证人类 社会永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水污染问题令人担忧,工厂企业超标排放废水,城 市生活废水大量排放。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七大 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 水库) 富营养化问题 突出;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仍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 了环境容量。
▪ 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现日益蔓延和加重的 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 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城 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带来的对环境的 破坏。
▪ 无节制地掠夺与破坏,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 水土流失、农业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资 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气候变暖、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说明 生态环境安全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 一,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 如果不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很可能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 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 严重后果。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我国的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70年代的增 长极限论?),如果我们再不转变原有的经 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将导致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加强生源自文库文明建 设,现实意义重大。
▪ 狭义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 容,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 会文明而言的。它是指人类在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 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的 总和。
▪ 广义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 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 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 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 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主要内容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 四、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观念意识——结构——行为——绩效 ▪ 生态——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
当今,“生态”不仅指自然界的生命世界,同时还 包含着自然界的非生命世界。 ▪ 文明——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 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 与“野蛮”一词相对立。当今,文明是指人类社会 发展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世界所创造的一切积 极成果的总和。 ▪ “生态”与“文明”两个概念共同构成了“生态文 明”这一复合概念。
▪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已成为 当今世界发展潮流。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化市 场机制,其主要手段有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 化、环境设计、绿色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和污 染控制等。
▪ (四)生活方式——绿色消费观
▪ 要求适度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传统的社会生活 方式之所以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是因为其核心价 值是物质主义的,它把满足人的无限的物质欲望作 为第一目的,采用各种手段去挖掘、诱导和满足感 观享受,结果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索取。
▪ 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高投 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促进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给生态、环 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消耗,是不可持续的。 生态文明谋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建 设以生态规律为指导的生态化产业。这就决定了生 态文明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更要注意提高 生态质量。
▪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 首先,生态文明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人类
发展史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关注人类自身 发展的同时,应该放更多精力在促进人类与自然的 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的权利,既不认为人 类应完全顺从自然,也反对人类一味征服自然,坚 持人类必须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管理 和调控自然。 ▪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生态原理,谋 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 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走生态文明 之路,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和问题,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已经成 为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 生态价值观以生态世界观为指导,坚持整体的、有 机联系的、和谐共生的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生 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肯定生态要素对 人类生活日益突出的作用,坚持人对自然的伦理义 务与责任,反对唯物质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倡导 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 协同进化。
▪ (三)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
▪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正确认识自然界 的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充分考 虑自然界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基础上,按照客观规 律去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 (二)生态价值观
▪ 要求承认自然的价值,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 的兴起,是对传统的主观价值论的颠覆和超越。必 须牢记“自然界不仅对人有价值,而且它自身也具 有价值”。生态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既肯定自然 的内在价值,又突出人的自我价值。
▪ 十七大报告讲的生态文明,是在与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及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意义上使用的,是狭义意 义上的文明。
生态文明的内涵(广义上)
▪ (一)生态自然观
▪ 要求尊重自然,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的自然 观是在积极挖掘和吸取古今中外传统文化思想的有 益成分,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生态学等学科的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克服机械决定论自然观、解 决人与自然冲突关系为目的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自然 观。生态文明的自然观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一)走出生态困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 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环境保护的问题尤为突 出。
▪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 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城市空气质量数达到一级标 准的,从百分比上看只是个位数。
▪ 生态文明的消费观是一种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简朴、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 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人类的消费水平必须 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以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文 化需要为目标,做到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 费,使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我修复能力,保证人类 社会永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水污染问题令人担忧,工厂企业超标排放废水,城 市生活废水大量排放。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七大 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 水库) 富营养化问题 突出;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仍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 了环境容量。
▪ 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现日益蔓延和加重的 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 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城 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带来的对环境的 破坏。
▪ 无节制地掠夺与破坏,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 水土流失、农业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资 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气候变暖、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说明 生态环境安全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 一,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 如果不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很可能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 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 严重后果。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我国的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70年代的增 长极限论?),如果我们再不转变原有的经 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将导致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加强生源自文库文明建 设,现实意义重大。
▪ 狭义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内 容,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 会文明而言的。它是指人类在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 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的 总和。
▪ 广义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 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 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 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 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