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

合集下载

实验四 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的病原学检测(1)

实验四  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的病原学检测(1)

肺炎球菌
pneumococcus
G+双球菌,致病株有荚膜
脑膜炎球菌
meningococcus
G-双球菌
淋球菌
gonococcus
G-双球菌
巧克力平皿,5-10%CO2, 37℃24-48h,菌落小, 呈灰白色。
血浆凝固酶试验
玻片法 ① 取洁净载玻片一张,两端各加生理盐水一滴。 ② 灭菌接种环自血琼脂平板上挑取两种葡萄球 菌培养物少许,分别混悬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 成均匀的细菌悬液,观察有无自凝现象。 ③ 于每滴细菌悬液内,各加入兔血浆1d,混匀。 ④ 数秒后观察结果,若细菌呈颗粒状凝集时为 (+),若无凝集时为(-)。
金葡菌 表葡菌 金黄色 + + + 强 白色 - - - 弱或无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或柠檬色 - - - 无
鉴别肺炎球菌与甲链
菊糖分解 胆汁溶菌实验
本次实验课结束
交作业,值日同学留下 下周再见!
G+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 血平 皿培 养基 白色葡萄球 菌 柠檬色葡萄 球菌
staphylococcus
金黄色色素 白色色素 柠檬色色素 致病力强 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链球菌
streptococus
G+球菌,呈链状排列
链球菌
streptococus
血平 甲型溶血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 皿培 乙型溶血链球菌 (无色溶血环) 养基 丙型溶血链球菌 (无溶血环)
微生物学试验
实验四 化脓性球菌和 肠道杆菌的病原学检测(1)
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形态染色
特点 2.熟悉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培养特征 3.熟悉血浆凝固酶试验、触酶试验 及抗“O”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 及意义 4.了解常见化脓性球菌的致病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主要的病原性细菌

主要的病原性细菌

2020/2/8
29
2020/2/8
30
2020/2/8
31
3、抗原
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 与致病性有关的M蛋白(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
主要见于A群链球菌。根据M蛋白不同,将A群链球 菌分为60多个血清型。
M蛋白与致病性及免疫原性有关
2020/2/8
32
4、分类
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在鉴定链球菌的致 病性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2020/2/8
14
产溶血素,菌落周围呈明显的β溶血。
2020/2/8
15
5、毒素和酶
金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故致病性强。常引起化 脓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
(1 )毒素
A.溶血素:具有溶血作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B.杀白细胞素: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C.肠毒素:引起人胃肠炎和食物中毒。肠毒素耐热,100℃ 30min仍有毒
64
第五节 炭疽芽孢杆菌
2020/2/8
65
一、所致疾病
炭疽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可引致多种 动物的炭疽,其中草食兽最易感,犬、猫、 食肉兽等则有相当大的抵抗力,禽类一般不 感染。
食草动物——急性败血症 猪——慢性的咽部局限感染 犬、猫和食肉兽——肠炭疽
2020/2/8
66
二、主要生物学性状
1、形态及染色特性
2020/2/8
37
一、所致疾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动物的大肠杆菌病。 猪: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 鸡:发生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关节滑膜炎、眼球炎、
脐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等。
大肠杆菌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学上,常用作被粪便 污染的检验指标。

球菌

球菌

SPA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
概念:是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
面的一种蛋白质. 特点: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Fc段 非特异性结合. 生物学意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 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作用. 用途:协同凝集试验.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假膜性肠炎
三、免疫性
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只有
当皮肤黏膜受伤后,宿主免疫力降低 时,才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 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排列、染色性 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 涂片、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 生化反应测定 纯培养 致病性测定
4. 肠毒素:
是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 耐100℃ 30min;
抗胃蛋白酶分解; 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
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常污染食物有牛奶、肉类等
5. 表皮剥脱毒素:
使表皮层细胞脱落,引起剥脱性皮炎
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
表 皮与真皮脱离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6.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SST-1) (toxic shock syndrom toxin 1)
抗吞噬:
(体内作用)
SPA
抗体
金葡菌
协同凝集实验: 未知Ag(病原菌)
(体外作用)
金葡菌
抗体
SPA
分 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 产生色素
表皮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
腐生葡萄球菌
产生凝固酶 噬菌体分型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
不能干。 3. 涂菌时间一样,出现凝集为阳性,再涂
凝集物可被涂散,变阴性。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待测血清 各加溶血素“O” 1滴轻摇1min 再加SLO胶乳1滴轻摇3min 观察成果
成果鉴定:
稀释度
ASO (IU/ml)
1:15 1:30 1:60
400 800 1600
ASO≤250 IU/ml 阴性
注意事项:
1. 液体量要一样,菌量一样。 2. 血浆多挑几环(一滴旳量),菌少挑点,
表3
甲型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
血平板 针尖小菌落、草绿色狭窄溶血环 针尖小菌落、透明宽敞溶血环
3. 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操作,1人/组)
原理:
措施:
1
2
3
兔血浆
+ 金葡
兔血浆
+ 白葡
生理盐水
+ 金葡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4、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 示教
凝 集 为 阳 性
金葡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葡菌
+
+
兔血浆
兔血浆
37℃30′水浴观察
不 凝 集 为 阴 性
凝固酶试验 (试管法)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迅速胶乳法 (操作,1人/组)
原理: 高滴度病人血清被适量溶血素中和了正常水平
旳抗体后,还有多出ASO,这些多出抗体即与SLO胶乳 试剂反应,出现清楚、均匀旳凝集颗粒。
措施: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
1. 五类病原性球菌旳形态、排列及染色性 示教
G+球菌:
金葡菌
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
G-球菌: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实验四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1、标本采集:脓液
2、检验程序:
脓液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 (操作)(血琼脂平板)

↓ 37℃ 18~24h
初报 挑取可疑菌落(性状、色素、溶血)

鉴定试验及药敏试验




革兰染色镜检 生化反应鉴定 其他鉴定 药敏试验




↓37℃ 18~24h
报告
三、葡萄球菌属生物化学反应:
(一)触酶试验(操作)
规定时间内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阳性,不出现凝集 者为阴性。
主要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风湿热患者ASO大多在250单位;
活动性风湿热患者ASO一般≥400单位。
『实验报告』
绘出化脓性球菌镜下形态图。 记录脓液标本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 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 球菌等。 G- 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等。
『目的要求』
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 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及染色特点;葡 萄球菌、链球菌的菌落特点及链球菌在血琼脂 平板上的溶血性;血浆凝固酶试验、触酶试验 的试验方法、结果及意义。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测定(乳胶法,示教)
1、原理:ASO高滴度的血清被适量溶血素“O”中 和后,失去了正常水平量的抗体,多余的抗“O” 抗体与ASO乳胶试剂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清 晰均匀的凝集颗粒(ASO乳胶试剂系羧化聚苯乙 烯乳胶与溶血素“O”共价交联的产物)。
2、方法:(略)3、结Fra bibliotek及意义:1、原理: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常见病原性细菌

常见病原性细菌

(2) M蛋白 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
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与某些超敏反 应疾病有关。
(3) 致热外毒素 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4) 链球菌溶素 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 链球菌溶素O(SLO):对氧敏感。抗原性强,可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链球菌溶素S(SLS):对氧稳定。无免疫原性。
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β溶血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 致病性菌株分解甘露醇。 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分标准)。
抗原 ① 葡萄球菌A蛋白(SPA):细胞壁表面蛋白质,完全抗原。
S.aureus
Ab
Ag
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② 荚膜多糖:有利于细菌粘附。 ③ 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有群特异性。
三、 奈瑟菌属(Neisseria)
G-,双球菌,无鞭毛、芽胞,有荚膜和菌毛。 专性需氧。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G-,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无鞭毛、芽胞,有菌毛和荚膜。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 巧克力培养基 专性需氧 产生自溶酶
抗原结构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分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分型 脂寡糖抗原:主要致病物质
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类别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溶血环现象 草绿色溶血环
名称
致病性
溶血 多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透明无色溶血环
溶血
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 不溶血性链球菌
不溶血
无致病性
A群链球菌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G+,无芽胞,无鞭毛,培养 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病原性球菌及检验球菌种类很多,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分为G-、 G+两类球菌。

G+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微球菌。

G-有: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卡他布兰汉氏菌等。

对人体致病的球菌称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淋病奈瑟氏菌。

一、葡萄球菌属(一)形态与染色葡萄球菌呈不规则堆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也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

为G+性球菌,直径0.5-1.5um,(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较非致病性葡萄球菌菌体小)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无动力。

(二)分类 1965年按血浆凝固酶分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1.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腐生葡萄球菌。

2.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中间型、家畜葡萄球菌。

(三)抗原本菌水解后,用沉淀法可获两种抗原即蛋白抗原和多糖抗原。

1.蛋白抗原:是一种表面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存在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粘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

2.多糖抗原:是半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抗原。

有型特异性,分A、B、C三型。

(四)标本接种1.脓汁、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通常直接接种在血琼脂上,经37℃24-48h培养,可见直径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2.粪便、呕吐物应接种卵黄高盐、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细小菌落,48h后形成典型菌落。

3.疑为败血症者,抽取静脉血5ml,注入50ml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

(五)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20%CO2环境中,有利于毒力产生。

最适温度37℃,最适PH7.4。

DNA中G+C含量:30-39%。

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24-48h培养,可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脂溶性色素的菌落,直径一般为1-2mm,但大者也有4-5 mm的菌落。

病原性球菌实训报告

病原性球菌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3. 理解病原性球菌的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4.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接种环、玻片、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肉浸液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明胶、石炭酸复红染液、结晶紫、碘液、95%乙醇等。

2. 试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五、实训内容1. 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学观察(1)革兰染色:取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染色特性。

(2)镜检:将染色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菌的形态、排列方式、细胞壁结构等特征。

2. 病原性球菌的培养特性观察(1)肉浸液琼脂平板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肉浸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2)血琼脂平板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及溶血现象。

3. 病原性球菌的生化反应观察(1)糖发酵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等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2)明胶液化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分别接种于明胶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明胶是否液化。

4. 病原性球菌的免疫学检验(1)SPA协同凝集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SPA抗体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2)血浆凝固酶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血浆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血浆是否凝固。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革兰染色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样排列;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呈链状排列。

病原基础实验报告(3篇)

病原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病原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观察方法。

2. 掌握细菌革兰染色技术。

3. 了解鲎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学习药敏试验的操作步骤。

5. 掌握皮肤细菌检查的方法。

6. 熟悉五糖发酵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

7. 了解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原理和步骤。

实验材料:1. 细菌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革兰染色染料:结晶紫、碘液、酒精、盐酸酒精。

3. 鲎试剂。

4. 药敏纸片。

5. 皮肤拭子。

6. 五糖发酵培养基。

7.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

实验方法:一、细菌革兰染色1. 将细菌样本涂布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2. 使用结晶紫染色,染2-3分钟。

3. 洗去浮色,使用碘液媒染1分钟。

4. 使用酒精脱色,观察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颜色差异。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1.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样本,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2. 记录观察结果。

三、鲎实验1. 将鲎试剂加入含有细菌样本的试管中。

2. 观察试管中的变化,记录结果。

四、药敏试验1. 将药敏纸片贴在含有细菌样本的培养基上。

2. 观察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大小,记录结果。

五、皮肤细菌检查1. 使用皮肤拭子采集皮肤样本。

2. 将皮肤拭子涂布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六、五糖发酵实验1. 将细菌样本接种到五糖发酵培养基中。

2. 观察培养基中的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七、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1. 使用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观察结果,记录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细菌革兰染色观察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形,单个或成对排列;大肠杆菌为杆状,单个或成链排列。

三、鲎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鲎试剂加入细菌样本后,出现凝集现象。

四、药敏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啉敏感。

临床常见病原菌检验—需氧G+球菌检验(微生物检验课件)

临床常见病原菌检验—需氧G+球菌检验(微生物检验课件)
(1)菌属鉴定试验: 触酶试验:PYR试验:肠球菌、A群链球菌、某些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 胆汁七叶苷试验:+ 盐耐受试验:+( 6.5%NaCl 生长试验)
3、鉴定试验
(2)菌属内种鉴定试验:表3-8、表3-9 临床主要鉴定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45种,21个亚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致病菌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生 物 学 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G+,球形,无鞭毛、无芽孢, 固体培养基:呈葡萄串状排列 液体培养基:成单、成双或
短链状排列(链球菌)
(二)培养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脂溶性色素
表皮葡萄球菌在普通琼 脂平皿上的白色色素
其他鉴定试验
报告
(三)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
适用于:正常情况下无菌的标本(如脑脊液) 伴有炎症细胞的其他体液标本、脓液等
初步报告: “查见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状排列,疑为
葡萄球菌”
2、分离培养
血液标本5ml
脑脊液、脓液、
穿刺液、咽拭、
50ml葡萄糖肉汤(增菌)
尿液
粪便、 呕吐物
无菌(7天)
浑浊
血平板
表皮葡萄球菌在血 平板上的白色色素
中等大小,圆形凸起,
不透明、有色、S型菌落。
葡萄球菌菌落形态 (普通琼脂平板)
液体:均匀浑浊生长
表皮葡萄球菌无 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透明溶血环。
耐盐:
10-15% g/L NaCl培养基中生长
选择性平板:
高盐甘露醇平板,致病菌可
分解甘露醇产酸使指示剂
呈淡黄色。
G-菌在此平板上不生长。

病原实验报告脓汁标本(3篇)

病原实验报告脓汁标本(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脓汁标本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方法。

2. 熟悉脓汁标本的病原检测流程。

3. 学会观察和分析脓汁标本中的病原菌。

二、实验原理脓汁标本病原检测是通过对脓汁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定病原菌种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实验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病原检测。

三、实验材料1. 脓汁标本2. 培养基:营养肉汤、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3. 革兰染色液4. 生化试剂:糖发酵试剂、氧化酶试剂等5. 实验器材:无菌操作台、无菌棉签、无菌试管、酒精灯、接种环等四、实验步骤1. 标本采集:用无菌棉签蘸取脓汁,放入无菌试管中,密封后送检。

2. 标本保存:将采集到的脓汁标本放入4℃冰箱保存,尽快进行检测。

3. 细菌培养:a. 取适量脓汁,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培养24小时。

b. 取培养后的肉汤,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

4. 革兰染色:a. 取培养出的细菌,涂片,进行革兰染色。

b. 镜检观察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初步判断细菌种类。

5. 生化试验:a. 根据革兰染色结果,选择相应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

b. 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等,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

6. 结果分析:根据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确定脓汁标本中的病原菌种类。

五、实验结果1. 脓汁标本培养结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典型的化脓性链球菌菌落。

2. 革兰染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

3. 生化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氧化酶试验阳性;化脓性链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氧化酶试验阳性。

六、实验结论根据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本脓汁标本中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七、实验讨论1. 脓汁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对病原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常见病原菌特性、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常见病原菌特性、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革兰阴性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一、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概述: 分布广泛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耐药性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球形,葡萄串状,革兰染色 阳性 (G+),无鞭毛,无芽孢,幼龄培养物可见荚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纯培养镜下形态(革兰染色)
注意 个人卫生
小结
1. 为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呈球形,G+,葡 萄串状排列;
2. 致病菌株大多产生金黄色色素,并有β溶血 现象;
3. 主要致病物质为外毒素和侵袭酶;
4. 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化脓性感染及 毒素性疾病。
二、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球形或卵圆形,链状排列,无芽孢和鞭毛,有菌毛样 结构,幼龄培养物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G+)。
原理:中和试验 方法:间接凝集 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有诊断意义。 意义: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四)、防治原则
• 减少传染源 • 注意消毒 • 早期彻底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防止急
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的发生。治疗患 者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须治疗彻底, 防止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小结
1. 链球菌呈球形,G+,链状排列; 2. 营养要求较高,血平板上为灰白色的微小
②致热外毒素:
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A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 产生,引起猩红热,发热,全身红斑。
(3)侵袭性酶: ①透明脂酸酶:扩散因子,分解细胞间质
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②链激酶: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纤维 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细菌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方法: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待测血清 各加溶血素“O” 1滴轻摇1min 再加SLO胶乳1滴轻摇3min
观察结果
整理版
10
结果判定:
稀释度
ASO (IU/ml)
1:15 1:30 1:60
400 800 1600
ASO≤250 IU/ml 阴性
整理版11Fra bibliotek 注意事项:1. 液体量要一样,菌量一样。 2. 血浆多挑几环(一滴的量),菌少挑点,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
1. 五类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性 示教 2. 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培养物 示教 3. 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操作,1人/组)
试管法 示教 4、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乳胶试验 示教 5、脓汁中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操作,1人/组)
整理版
1
1. 五类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性 示教
兔血浆

37℃30′水浴观察
整理版
不 凝 集 为 阴 性
7
凝固酶实验 (试管法)
整理版
8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快速胶乳法 (操作,1人/组)
原理: 高滴度病人血清被适量溶血素中和了正常水平
的抗体后,还有多余ASO,这些多余抗体即与SLO胶乳 试剂反应,出现清晰、均匀的凝集颗粒。
整理版
G+球菌:
金葡菌
链球菌
整理版
肺炎双球菌
2
G-球菌:
淋球菌
脑膜炎球菌
整理版
3
2. 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培养物 示教
表1
金葡 柠葡 白葡
普通琼脂平板
菌落形状
色素
圆形凸起光滑中等大小 金黄色
同上
柠檬色
同上
白色
血平板 溶血性
+ -
整理版
4
表2 脑膜炎双球菌
巧克力血平板 菌落透明似露滴状
表3
甲型链球菌 乙型链球菌
不能干。 3. 涂菌时间一样,出现凝集为阳性,再涂
凝集物可被涂散,变阴性。
整理版
12
血平板 针尖小菌落、草绿色狭窄溶血环 针尖小菌落、透明宽大溶血环
整理版
5
3. 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操作,1人/组)
原理:
方法:
1
2
3
兔血浆
+ 金葡
兔血浆
+ 白葡
生理盐水
+ 金葡
凝集(+)整理不版凝集(-) 不凝集(-)
6
4、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 示教
凝 集 金葡菌
白葡菌
为+
+
阳 兔血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