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材料一,三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设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
【答案】: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一“泥活字”印刷术最初是由谁发明的?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图三反映了什么行业的技术革新?元代这一行业的技术革新能手是谁?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时期。据此回答:
请举例说明,明清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的表现。
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交往又有冲突。“交往”和“冲突”的代表性事件有哪些?
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Hale Waihona Puke Baidu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
4)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5)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答案】: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
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一重大发明,它是什么?
A、愚昧无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顽固不化
【答案】:
【解析】:
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
【解析】: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三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它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具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
【解析】:
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请完成:1)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2)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马克思认为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腐烂”?
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卡尔?马克思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时评中说:……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六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零一四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万亿美元,在世界已居第二。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设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
【答案】: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一“泥活字”印刷术最初是由谁发明的?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图三反映了什么行业的技术革新?元代这一行业的技术革新能手是谁?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时期。据此回答:
请举例说明,明清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的表现。
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交往又有冲突。“交往”和“冲突”的代表性事件有哪些?
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Hale Waihona Puke Baidu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
4)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5)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答案】: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
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一重大发明,它是什么?
A、愚昧无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顽固不化
【答案】:
【解析】:
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
【解析】: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五十三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1816年,清嘉庆帝与大臣孙玉玺有以下对话。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帝问:何以见解?孙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手卖给其它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由于中国富吗?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这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具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
【解析】:
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请完成:1)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2)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马克思认为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腐烂”?
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卡尔?马克思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时评中说:……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六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零一四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万亿美元,在世界已居第二。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