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候学概述

合集下载

城市气候学

城市气候学

前言近几个世纪以来,全球人口急剧膨胀,而且有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在城市中道路和建筑物鳞次栉比,参差不齐,形成了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工商业和交通运输频繁,是大气污染物的源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再加上城市中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消耗能源,产生越来越多的人为热、温室气体和人为水汽进入大气。

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可以说城市是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实验室。

所以,研究城市气候非常有实际意义,它一方面在论证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城市气候预报、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设计、环境保护、能源使用、居民保健、城市灾害防御和生态平衡的改善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气候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一、什么是城市气候1、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之上,经城市化后,在城市这一特殊的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2、城市化地区的特点⑴它是非农业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据统计世界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28人,而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却有数百人乃至数万人。

⑵它是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区城市交通发达,工业生产、商品流通和消费水平很高,使得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能源使用都高度集中,高速运转,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的所在,使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⑶它具有特殊的下垫面坚硬密实、干燥不透水城市中人工建筑物、构筑物高度集中,以坚硬密实、干燥而不透水的建筑材料代替了原来疏松和植物覆盖的土壤或空旷的荒地。

道路纵横交错,建筑物参差不齐,使城市的轮廓忽升忽降。

这种“人为的立体下垫面”无论在物质构成上还是几何形状上都与郊区大不相同。

下垫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与空气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又是下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

它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导致城市气候与郊区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城市用地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用地的功能不同,其下垫面性质也相应地有很大差异,这是造成城市内部气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概述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指由高大建筑物、人造路面和绿化地等所构成的城市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

城市本身的气候状况与城郊开阔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烟雾校多,太阳辐照度平均比郊区低10-20%,紫外辐射减少尤甚,含菌量比郊区要高。

城市中的风速一般小于郊区,空气温度高于郊区,空气湿度低于郊区,云量和降水量大于郊区。

城市气候特点的形成同城市本身的状况密切相关,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城市气候的研究,包括以下各项:城市规模和布局与城市气候的关系,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与郊区气候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城市气候的改良途径和方法等。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城市气候既受所属区域大气候背景的影响,又反映了城市化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不同气候区的城市气候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城市气候特征,集中表现在“五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与热岛环流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上人为热源的影响,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日落以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日出以后明显减小。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在近地面气温中有反映,而且对城市的边界层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到一定高度又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形成一种局地的热岛环流(见图)。

这种环流在晴朗少云,背景风场极其微弱的静稳天气条件下最为明显。

虽然城市热岛效应夜间强于白天,但由于夜间郊区大气层结稳定,有时还存在逆温层,因此夜间的上升气流层不强;而白天郊区大气层结本身不稳定,流入城市后上升速度快,所以城市热岛环流白天要比夜间强,而且夜间的郊区风还具有阵性。

干岛或湿岛城市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

《现代气候学(Ⅱ)》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一、气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1. 定义:气候学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大气圈、水圈、冰冻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多个组成部分。

2. 重要性:气候对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气候规律,有助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减轻气候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气候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通过地面气象站、卫星、雷达等手段收集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湿度等。

2. 模式模拟:利用气候模式对气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气候重建:通过地质、生物等手段,恢复过去气候状况,了解气候演变历史。

4. 气候情景预测:基于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

三、气候系统的基本组成1. 大气圈:地球外围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2. 水圈: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冰雪等,参与水循环,影响气候。

3. 冰冻圈:地球上的冰雪资源,包括冰川、冰盖、冻土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陆地表面: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山地、平原、沙漠等,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产生影响。

5. 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体系,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参与碳循环、水循环等,影响气候。

四、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1. 太阳辐射: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包括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2. 地球辐射: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向外辐射能量,维持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3. 能量传输:大气圈、水圈等通过热量传递、水汽输送等过程,实现能量的传输和分配。

五、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火山爆发、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等自然因素导致气候波动。

2. 人类活动:工业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

4. 应对策略:低碳发展、节能减排、适应性措施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城市生态学非常好的资料

城市生态学非常好的资料

1 城市与城市生态学1.1.2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城市化 (urbanization )— 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其表现为: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 : (以前 )自然 (目前)机械 城市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 , 带来 了一系列的~~。

当城市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城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 势必造成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 染、生态条件恶化,并导致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市 社会弊病。

1.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1.2.1 城市生态学经典的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将某一环境及其中的生物群体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目的是阐明生态系统的 机制。

现代生态学强调的这种机制 , 主要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 — 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 是以城市空间范围 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由于人是城市中生 命成分的主体 , 因此也可以说 ,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人口的生物特征、行为特征、社会特征研究 )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关系 (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 特征研究 ) 城市自然生态变化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影响 (城市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的演变 过程研究 ) 城市生态管理与调控 (城市交通、供水、生活废物处理及其中的物质、能 量利用 , 社会、自然和谐 , 系统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 城市自然生态特征的指标体系及城市合理容量2 生态学有关概念与原理2.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1. 无生命类(1)太阳辐射能(2)无机物质(包括 O2 N2, CO2 H2O Fe 等)(3)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2.生命类( 1)生产者( 2)消费者( 3)还原者2.2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生物个体 (个体生态学 生物种群 (种群生态学 生物群体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学 autecology)populationecology )synecology) ecosystem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气候作为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大气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掌握地理气候知识成为了新高考的重点。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及影响因素气候和天气是地理气候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天气是指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纬度、海拔、经度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天气状态,包括气温、降水、气压等指标。

气象因素、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都会影响气候。

二、全球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极地气候全球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三个大区。

其中,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沛,植被繁茂;温带气候处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季节分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极地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植被简单。

三、中国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和季风气候中国气候受到南北气候差异和季风影响较大。

南部气候温暖湿润,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充沛,植被繁茂;北部气候寒冷干燥,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植被贫瘠。

季风气候则是指我国东南沿海和东亚地区受到明显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四、城市气候和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候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大城市常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市相对于郊区和农村来说,温度较高,气温差异较大。

这是由于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大量水泥、钢铁等材料的热容量大,容易蓄热;同时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人们生活所释放的热量也较多,导致城市温度上升。

五、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化、能源开发、人口增长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多方努力。

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

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

阐述城市气候的成因
城市气候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面。

城市中由于街道纵横,建筑物鳞次栉比,高低不一,形成特殊的下垫面。

这种以钢铁、水泥、砖瓦、土石、玻璃为材料的各种建筑物下垫面的刚性、弹性、比热等物理特性与自然地表不同,从而改变了气候反射表面和辐射表面的特性,也改变了表面附近热交换和表面气体动力粗糙度。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
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环境。

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明显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成为城市云、雾、降水的凝结核。

总的来说,城市气候的成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热和污染物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特有的气候特征,如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等。

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s)书籍

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s)书籍

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s)书籍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s)是指在城市内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聚居在城市中,城市气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本关于城市气候的书籍,供大家更好地了解城市气候现象。

首先,推荐《气候变化与城市》这本书。

该书由美国著名气候学家W. G. Pitman和R. E. Dickinson合著。

书中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气温、风速、降水、辐射等方面。

通过对全球各大城市的案例研究,作者揭示了城市气候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减缓城市气候变化的对策。

这本书既适合专业气候学研究者,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增加对城市气候的认识。

其次,推荐《城市气候学导论》这本书。

该书是英国气象学家Kevin Hennessy所编写。

本书以可读性较强的方式介绍了城市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从城市气候的形成机理到城市气候的调查方法和预测模型,作者详细讲解了城市气候学的各个方面。

此外,该书还对全球主要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更直观的认识城市气候的途径。

第三本推荐书籍是《城市气候与室外舒适性研究》。

该书由杨明和周改云合著,是一本国内关于城市气候的较为详细的著作。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城市气候与人体舒适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接着,作者详细解读了城市气候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城市气候的调查与分析方法。

最后,书中还提出了城市气候改善的对策和方法,为城市规划者和环境工程师提供了参考。

最后,推荐《城市气候学导论》这本书。

该书是中国气象学家刘志华编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气候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外部影响因素、城市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城市气候与人的适应性等内容。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书中深入剖析了城市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城市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对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城市气候学作业

城市气候学作业

作者:孙莉琼城市气候学课程总结1、从历史对比和城郊对比两方面举例说明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1.1城市气候的定义: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之上,经城市化后,在城市这一特殊的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气候要素:狭义的气候要素即气象要素,如空气温度、湿度、风、云、日照、降水等;广义的气候要素还包括太阳辐射、地表蒸发、大气稳定度、大气透明度等。

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进行阐述。

1.3下面将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从不同的气候要素的角度探讨城市气候的特征及其原因,并适当举例说明。

1.3.1同一城市的气候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①气温:城市气温上升,高温日数增多,高温热浪现象明显。

原因: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得能源消耗剧增,人为热增加,再加上大气污染物的增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层尘盖,夜晚,该尘盖会削弱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向地面的长波逆辐射,地面冷却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加强,使气温升高。

②降水量:城市雨季降水降水量增加。

原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使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增强,导致城市上空大气垂直运动的产生,此外,城市大气污染加剧,提供了足够多的凝结核,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③最大风速:呈减小趋势,并且夏季减小速率大,秋季较小。

原因:这是由于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效应加强、固化下垫面面积增加、风电场效应增强、城市地表粗糙度增加、全球变暖等因素造成的。

④能见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霾日数增加,但近几年有好转趋势。

原因: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多,再者,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增加,风速减小,有利于霾的形成与维持。

⑤日照时数:减少(以呼和浩特市1961年-2005年为例)变化规律:如左图,呼和浩特市在1961年-1981年内日照时数减少的不多,其后,减少趋势非常明显,并呈阶段性变化;1989年之前为日照时数偏多期,从1989年日照时数开始减少,在9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加快。

在这44年内,日照时数减少了370小时左右。

南昌市气候条件分析报告

南昌市气候条件分析报告

挑战应对
南昌市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完善 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 件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绿 色低碳发展。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气候变化领域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 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应对气 候变化的技术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影响分析
极端天气事件对南昌市的农业、交通、城市运行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 施来减少灾害损失。例如,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等。
03
风向风速与湿度条件分析
风向风速季节性变化规律
春季
南昌市春季风向以偏东风为主,风速逐渐增大,平均风速 在2-3米/秒之间,有利于空气流通和污染物扩散。
湿度条件及其对舒适度影响
湿度季节性变化
南昌市湿度条件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节湿度较高,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秋冬季节湿度逐渐降低,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湿度对舒适度的影响
适宜的湿度条件对人体舒适度有重要影响。南昌市春夏季节湿度较高,人体感 觉较为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秋冬季节湿度适中,人体感觉较为舒适。
治理对策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推广新能源汽车; 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实施绿色施工;加强农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同时,加 强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0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
南昌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 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宁乡气候特点的描述

宁乡气候特点的描述

宁乡气候特点的描述1.引言1.1 概述宁乡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特点独具魅力。

这个概述部分将为您详细描述宁乡的气候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气候环境。

宁乡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宁乡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资源。

宁乡的气候受到南亚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年四季的明显变化。

在宁乡的四季中,春季的气温逐渐回暖,降雨相对较少,气候宜人。

夏季是宁乡最炎热潮湿的季节,气温通常在30摄氏度以上,且多雨,人们需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秋季,气温渐渐下降,降雨逐渐减少,是一个宁人感到宜人的季节。

冬季,宁乡的气温较冷,但多数时候不会降到冰点以下,降水量也较少。

在宁乡的年降水量中,大部分集中在夏季,特别是5月至9月期间,常常有短暂的雷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此外,宁乡的气候条件也为茶叶、水果等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总的来说,宁乡的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优势。

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宁乡的气候特点,进一步发展相关产业和生态旅游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宁乡的气候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指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对于本篇文章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整体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宁乡气候特点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宁乡气候特点的描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同时,引言部分也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则着重描述了宁乡气候的两个主要特点。

通过系统地解析宁乡的气候数据和相关资料,重点揭示了宁乡气候的两个显著特点。

气候学简介

气候学简介
降水丰沛,全年分配均匀(曾母暗沙) 热带气候带 位置: 10°N、S~23°27′N、S 气候特点:温度高,温度年较差较大,降水量 大,降水集中于夏半年, 一年可分为热、雨、 凉三季.(海南岛)
副热带气候带 位置: 23°27′N、S~ 33°N、S
气候特点:温度年较差、日较差大
大陆西岸: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加州,) 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气候湿润 (长江及以南) 暖温带气候带 位置:33°N、S~ 45°N、S 气候特点: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国家)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黄海流域及三北大部)
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之间气压变化
的负相关现象。
ENSO 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的合称。 南方涛动指数(SOI) 通常用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岛和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岛的 海平面气压差来表示南方涛动的振动和位相指数(SOI)。
洋流 潮流:潮汐作用引起 成因
生物圈
第一节
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大气环流、人
类活动。
一、辐射因素
辐射差额(地球收入辐射能量与支出辐射能量之差)的影响因子
地理纬度、海陆分布、云量、海拔高度、地形 辐射差额的变化 辐射差额呈带状分布,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辐射差额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辐射差额的分布对中国气候分布的影响(统计结果) 年总辐射差额最大的地区为海南岛,最小的地区为川黔地区 ① R(辐射差额) 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体)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湿润多雨,富有海洋性(我国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富有大陆性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干燥少雨,富有大陆性 冬季温暖湿润多雨,富有海洋性 (欧洲南部) 草原气候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临海气候特征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临海气候特征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临海气候特征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临海是一个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其气候特征受海洋影响较大。

本文将对临海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临海气候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临海的气候类型,包括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带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将具体分析临海气候的特征,包括年降水量、气温变化、季风等因素。

接着将探讨近年来临海气候变化的趋势,包括是否存在变暖或变冷等情况。

最后,对临海气候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最后展望未来临海气候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临海的气候特征,深入探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特征以及变化趋势。

通过对临海气候的详细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气候状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希望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揭示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未来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增进对临海地区气候的认识,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适应提供支持。

2.正文2.1 气候类型临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在这种气候下,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受到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临海地区处在海洋和内陆的过渡地带,受到海洋影响较大。

海洋调节作用使得这一地区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较少出现极端气候现象。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南风和西南风交替为主导风向,带来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总的来说,临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海洋调节作用,为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条件。

2.2 气候特征临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降水充沛。

具体表现如下:1. 温度特征:临海地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空气污染:当空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空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燥清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蒸气和固体杂质的全部混合气体称为干燥清洁空气。

4.气团:在一定范围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5.气候: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一定时期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这是一个具有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

6.水蒸汽压:大气中由水蒸汽产生的部分压力称为水蒸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它是一个占据三度空间的大规模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空气在气旋范围内逆时针旋转。

在同一高度,旋风分离器中心的气压低于其周围的气压。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面:它是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

这是一个三维天气系统。

16.暖锋:暖空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前线向冷空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空气团相对强大的力量形成并向暖空气团移动的锋面。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在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会变热,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增加。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气候宜居城市是指在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方面具备较好条件的城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城市宜居性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评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所需的指标也随之多样。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中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空气质量、水质与供水以及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等影响城市宜居性的因素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中国,空气质量是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细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评估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评价其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与供水也是一个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面。

清洁的饮用水和良好的供水系统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必不可少。

城市的供水能力、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因素需要作为评价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除了空气和水质,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也是评价一个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化可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带来更多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居民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指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空气质量、水质与供水以及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将在本文后续章节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和评估,我们可以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决策依据。

同时,本文也要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展开讨论,总体上可分为引言、正文、评价指标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说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在中国气候条件下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东京1916~1965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3 城市气候学
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
周期性 日变化: 夜晚强, 白昼午间弱 年变化: 冬秋两季比夏春两季表现更明显, 可
能归因于冬季城市取暖耗能较多, 释放大量 人为热量 周变化: 明显受工休日周期影响, 周末弱, 周内 强
热岛强度
Tu-r (C)
3 城市气候学
由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如家庭炉灶、 取暖、工厂生产、公共交通、人、畜的新陈代 谢和其他各种能源燃烧所排放的热量, 使城市 比郊区增加了许多额外的热量收入。这种人为 的热量在某些中高纬度城市可以接近或超过太 阳辐射热量。如在德国的汉堡每天从煤燃烧所 产生的热量为167Jcm2, 而冬季地面从太阳直 接辐射和天空辐射一天中所得到的热量为 175Jcm2。在莫斯科, 人为热竟超过太阳辐射 热的3倍, 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十分显著。
城市规模与城乡气温(夜晚)差别的关系
旧金山
城市面积
城市气候学概述
城市气候学
影响城市气候的因素 城市的辐射和日照 城市的热量平衡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的风及局部环流 城市的降水及水分平衡 城市的大气污染及与城市气候的关系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3 城市气候学
3.1 影响城市气候的因素
城市除了受当地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 置、地形等区域气候因素的作用外, 还受 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放出热量及水汽 的影响, 因而形成有别于近郊区和乡村的 局地气候。通常我们称之为城市气候
总体说,城市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乡 村差别不大
3 城市气候学
城市日照总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小于乡村 1 大气污染物多,云雾多, 透明度小; 2 热岛效应所引起的对流云经常出现 城市内部日照地区差异明显 此为建筑物遮阴所致, 主要取决于街道走向,
及建筑群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 H/D 北墙冬半年完全荫蔽, 夏半年一天两次日照,
城市
乡村
逐时降温率
T/t (C.h-1)
蒙特利尔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无云无风天气)
维也纳城市和郊区气温差值的日变化
美国两座城市冬季热岛强度Tu-r(℃)的周变化
城市
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
星 期 日
平 均
纽黑文
(1939~ 0.6 0.7 0.6 0.7 0.6 0.6 0.3 0.6
城市气候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即城市覆盖层、城市边界层和市尾烟气层
城市气候所波及的范围
城市气候所波及的范围
3 城市气候学
在城市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中, 要消耗大量能源。 据统计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 每天要消耗煤 3000t, 石油2800t, 天然气2700t, 同时排放出 粉尘约150t, 二氧化硫150t, 一氧化碳450t, 一 氧化氮100t。当这些粉尘和有害气体进入空气 后, 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 影响城市空气的透 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 减弱能见度, 为云雾提供 丰富的凝结核, 从多方面影响气候。如果污染 物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 还会造成城市大气污 染。
1943)
巴尔的摩
(1971~ 0.9 1.0 0.8 0.7 0.7 0.4 0.2 0.7 1975)
3 城市气候学
非周期性
1)临界风速:风速大则热岛效应小, 超过临界风速时则消失
2)云量:强热岛大多出现在无云的天 气状态下
北京地区热岛消失的临界风速
季节
春 夏 秋 冬
热岛消失的风速 (m/s) 4~5 2~3 5 5~6
3 城市气候学
城市热岛强度的地区差异
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的布局形状、城市地形等 有密切关系。团块状紧凑布局,城中心增温效 应强。条形分散结构,城中心增温效应弱。 盆 地或凹地,由于风速小,热岛效应特别强,这 里不仅抵消了冷空气的下沉作用,反而成为最 暖的热岛中心 城市规模(面积、人口及其密度等)对热岛强 度亦有影响
随城市化发展, 市区呈现出越来越暖的趋势. 如东京历史时期气温逐年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1920~1942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上升(城市发展) 1942~1945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下降(值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 东京城市受到大规模的破坏, 城 市热岛效应不存在) 1945~1967年: 气温变化趋势逐年上升(战后城市 建设迅速恢复, 气温又开始回升)
3 城市气候学
此外由于城市供水、排水的方式和农村不同, 在燃烧和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一定量的 “人为水汽”进入大气, 致使城市中的 城市的辐射与日照
城市太阳总辐射较乡村少 污染物浓度大直接辐射少散射辐射多总
辐射少 城市下垫面反射率小 冬季更是如此.反射率小意味着吸收率高
3 城市气候学
城、郊气温对比
Tu-r—热岛强度=同时间同高度(离地1.5m)
热岛中心与近郊的气温差值。 “城市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
上, 国内外均如此: 冬季傍晚上海市区比郊外要高2~5C; 巴黎城中心年均温比郊区高1.7C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示意图
3 城市气候学
城市发展过程中气温的前后对比
3 城市气候学
3.3 城市的热量平衡与城市热岛效应
热量平衡 人为热的大量输入: 工业生产、家庭炉
灶、空调制冷、机动车排放、冬季取 暖等 下垫面导热率高出乡村3倍, 热容量较乡 村大1/3倍, 因而贮热量大 热收入远高于乡村
3 城市气候学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城市内部气 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 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 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同一时间城市和郊区气温的对比 同一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气温的前后对比
但时间不长; 南墙每天一次, 但随太阳赤纬 增加而减少
西安(北纬34)街道可照时间(h)
街道 朝向
南墙
北墙
平面
H/D 1/2 1/1 2/1 3/1 1/2 1/1 2/1 3/1
全年 可照 3180.4 2112.7 1346.5 986.3 650.2 524.3 382.6 300.6 4394.4 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