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海省气候公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xx气候公报_1

2010-03-15 10:53:02

摘要2

一基本气候概况2

1气温2

2降水3

3日照5

二气候条件对有关行业的影响评价6

1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6

1.1气候条件对xx的影响评价7

1.2气候条件对xx的影响评价8

1.3气候条件对油菜的影响评价9

2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9

2.1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10

2.2雪灾对牧业的影响11

3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11

4气候条件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价12

4.1xx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12

4.2xx上游流域水资源状况评估12

4.3xx源地区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13

4.4xx流域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14

5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15

6气候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评价15

7气候条件对旅游的影响评价16

8气候条件对能源的影响评价17

9气候条件对林业的影响评价17

2009年十大气候事件18

摘要

2009年度(2009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

全省气温偏高,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的第1位;降水偏多,列1961年以来降水量偏多第3位,接近2008年;日照偏少,列1961年以来日照时数偏少第2位,仅多于2008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

全省气温异常偏高,春季透雨提前出现,春夏秋三季均出现连阴雨,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引发冰雹、雷电、洪涝灾害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春末、前冬都兰、玛多、久治等地出现中度雪灾等。

2009年全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虽然干旱、连阴雨以及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气候条件总体上利于农业生产。全省牧草年景以丰年为主,牧草产量较上年大幅增长,牲畜出栏率明显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省水资源属异常丰水年份,尤其是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多,流域来水量偏丰,对农业、电力发展极为有利。年度内全省各城镇旅游季节气候条件舒适宜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景区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大大增长。

一基本气候概况

1气温

1.1全省年平均气温偏高,偏高幅度南部大于北部

2009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0℃~9.7℃之间(图1右),除西宁接近常年外,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7~2.2℃,其中青南大部及湟源、共和、大柴旦偏高幅度均在1.5℃以上,湟源、祁连、杂多等10站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极值。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偏高1.4℃,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的第1位(图1左)。

图1 1961~2009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左)

及2009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右)

1.2冬、春、xx、秋四季气温持续偏高

年冬季,全省气温偏高0.8~4.0℃,其中共和、湟源、沱沱河、曲麻莱、玉树、托勒、清水河、杂多偏高幅度达3.0℃以上。全省冬季平均气温-7.0℃,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2.3℃,列1961年以来同期历史第2位。

春季,全省气温偏高0.5~2.0℃,除东部农业区、海南、刚察正常略高外,省内其余地区偏高明显。其中清水河偏高幅度最大,达2.0℃。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4.7℃,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1.3℃,偏高幅度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2位。

夏季,全省气温偏高5.1~20.1℃,与历年同期相比,除西宁偏低0.3℃外,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4~1.8℃,其中柴达木盆地大部、青南大部以及东部农业区东部气温偏高幅度较大。全省夏季平均气温为13.5℃,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0.9℃。

秋季,全省气温普遍偏高,且南部偏高幅度大于北部。全省气温在-3.8~8.8℃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除西宁偏低0.9℃外,省内其余地区偏高0.1~2.5℃,其中玉树大部、沱沱河气温特高。全省秋季平均气温为3.4℃,高出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

2降水

2.1大部地区年降水偏多

2009年青海省年降水量在8.5~792.8mm之间(图2右),与历年同期相比,茫崖、冷湖偏少5~6成;门源、同仁、共和、民和、久治、囊谦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偏多1~9成,其中沱沱河、德令哈偏多8成以上,是全省偏多幅度最大的地区,沱沱河、德令哈、五道梁3站年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青海年平均降水量为414.9mm,较历年偏多2成,接近2008年,列1961年以来历史偏多第3位(图2左)。

图2 1961~2009年青海省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变化(左)

及2009年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右)

2.2冬季降水偏少,春、夏、秋三季均偏多

年冬季,全省降水量大部偏少,除格尔木、尖扎、大通、西宁、乌兰、德令哈、刚察、湟源、祁连偏多1成~1.3倍外,其余地区偏少1成以上,玉树、海南大部及湟中、循化、托勒、沱沱河、诺木洪偏少明显,其中诺木洪整个冬季无降水。全省冬季平均降水量为5.5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4 mm。

春季,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冷湖偏少7成,尖扎、门源、泽库、玛多、囊谦、玉树接近常年外,省内其余地区偏多2成~4.3倍,格尔木、诺木洪、大柴旦、德令哈、沱沱河偏多最为明显,均偏多1倍以上,其中诺木洪偏多幅度最大。全省春季平均降水量为80.0mm,较1971~2000年同期气候平均值偏多4成,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位。

夏季,全省大部分降水偏多。与历年同期相比,柴达木盆地西部、祁连山部分地区、环湖少数地区降水偏少1~8成,其中茫崖、冷湖特少;省内其它地区偏多1~8成,其中沱沱河偏多8成,偏多幅度最大。全省夏季平均降水量237.7mm,较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多20.0mm,偏多1.4成。

秋季,全省降水大部偏多。与历年同期相比,门源、囊谦、杂多、茫崖偏少1~9成,省内其余大部特多,偏多幅度达5成~2.9倍,其中海西中东部偏多1倍以上,格尔木偏多幅度最大。贵南、兴海、曲麻莱、德令哈、五道梁5站季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新高,格尔木季降水量列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