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合集下载

第六章_数据的分析单元(教案)

第六章_数据的分析单元(教案)
-举例:绘制身高分布的条形图时,如何确定条形的高度和间隔。
(3)数据分析与解释: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难点解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推理。
-举例:从体重变化的折线图中分析出同学们的体重增长趋势,并结合健康知识进行解释。
(4)数据应用:学生需要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关系,提高数据描述与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联系,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信息传递和问题解决,提高数据可视化与解释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解释:如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易于分析的表格或图表。
-举例:将同学们的生日按照月份整理,制作出月份分布的条形图。
(2)统计图的绘制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准确地绘制统计图,包括坐标轴的刻度、图例的添加等。
-难点解释: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条形图的高度、折线图的点与线的连接、饼状图的百分比计算。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并能用适当的方式整理数据,这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
-举例: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整理成表格。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状图的理解与应用: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难点解释:如何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建议。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专项复习(含答案)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专项复习(含答案)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专项练习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自己学校操场一周的长度吧,那么多少名学生手拉手才能绕你们学校操场一周?如果让你们全校的学生手拉手会有多长?100万名学生手拉手会有多长?你想知道这是一个多大的数据吗?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切实感受到100万到底有多大.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中较大的数据和用统计图处理数据的知识,其中包括用熟悉的事物描述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表示较大的数,根据要求合理选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描述有关数据等内容.考点一:认识100万1.考点分析借助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学会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某个数据,并学会对大数的估算是本节的考点2.典例剖析例1.设计一个大小适中的箱子,使它恰好能装下100万元新版人民币.分析:探索估算的方法∵1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长约15.5㎝,宽约7.7㎝;100张的厚度为0.9㎝,∴1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的底面积为:15.5×7.7=119.35㎝2≈120㎝2∵100张100元人民币一叠,按图方式叠放,共放10层即可Array故可以做一个箱子,它的长为8×5=40(㎝),宽为16×2=32(㎝),高为1×10=10(㎝)图1专练一:1.赤道长约40000km,大约相当于学校400m跑道的( )A.104圈了B.105圈C.106圈D.107圈2.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2,大约相当于多少个面积为10km2的大广场?( )A.3.6×104B.3.6×105C.3.6×106D.3.6×1073.建国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表,下表是历次普查得到的全国人口数量统计表:(2)从1953年到2000年,我国人口数增加了_______百万.4.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的雷电为1千6百万次,平均每次能持续0.03秒钟,地球上没有雷电时间(平均值)合起来每年有多少天?(一年按365天计算)5.据测算,我国每天土地沙漠化造成经济损失为1.5亿元,若一年按365天计算,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多少个年收入为5000元的劳动力? 考点二:科学记数法 1.考点分析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会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特别是结合实际问题、热点问题的中的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中考必考的内容2.典例剖析例2.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冥王星距离地球大约5900000000千米,若有一宇宙飞船以每小时5×104千米的速度从地球出发飞向冥王星,宇宙飞船需要用多少年飞抵冥王星?分析:时间=速度路程,先将5×104写成原数形式,5×104=50000,注意到写成原数后的整数位数是(n+1)位.解:5900000000÷(5×104)=5900000000÷50000=118000(小时)=4916.6(天)= 13.47(年).例3.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名是什么数? (1)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千米. (2)赤道长约为4×104千米(3)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8平方千米.分析:(1)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来原数时,只要把a×10n 中的a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 位即可.(2)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 还原为原数后,其整数位数应是n +1,a 中的数不够,要用“0”补足. 解:(1)6.4×103=6400; (2)4×104=40 000;(3)3.6×108=360 000 000评注: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题,需要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与原数之间的关系.1.某校有在校师生共2000人,如果每人借阅10册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共2 亿册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借阅( )A.1000所B.10000所C.100000所D.2000所 2.我国某年石油产量约为170000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7×10-7吨 B.1.7×107吨; C.1.7×108吨 D.1.7×109吨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50302=_______________;(2)16.71×104=_______________;(3)-50.01×106=___________________;(4)0.0051×106=_________________. 4.若月球的质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7.34×1015万吨,则原数是________.5.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千米 ,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近地点平均距离为 ________, 远地点平均距离为__________. 考点三:扇形统计图 1.考点分析能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会计算圆心角的大小,并会画扇形统计图是本节的重点,扇形统计图在中考中出现较少,今后试题将朝着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2.典例剖析例4.右面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初一(1)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 参加各小组的情况,看图回答: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2)哪两种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活动是什么?(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哪两种活动的百分比之和超过总和的一半? (5)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电脑、体育、美术等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合理吗?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回答即可解:(1)计算机 (2)文娱、美术 (3)计算机、体育 (4)分别代表初一(1)班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 计算机和体育 (5)不合理.因为各个扇形已经包括了最爱好的人数,不必另用扇形表示.图2C打扑克B下围棋37%A下象棋(5)1.光明中学对图书馆的书分成3类,A 表示科技类,B 表示科学类,C 表示艺术类,所占的百分比如图3所示,如果该校共有图书8500册,则艺术书共有______册.2.某校对初一300名学生数学考试作一次调查,在某范围内的得分率如图4的扇形,则在60分以下这一分数线中的人数为( ) A.75 B.60 C.90 D.503.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举行活动,图5,A 、B 、C 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 A.259人 B.441人 C.350人 D.490人4.全班约25是男生,约35是女生,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扇形统计图. 5.((1)由图6中提供信息:乒乓球、排球、足球、篮球4项球类活动中, 哪一类球类运动能够获得全班近14的支持率? (2)若全班人数为50人,体育委员组织一次排球比赛, 估计会有多少人积极参加比赛?考点四:月球上有水 1.考点分析制作扇形统计图在近几年中考中出现得较少,但今后将会是一大考点,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浙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浙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浙教版)第六章数据与图表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调查表、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参与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获取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点。

本章中关于统计的数学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6.2 统计表 1课时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课题学习 1课时复习、评估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并记录等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类、排制作数据统计表序、分组、编码等)间接途径:查询、查阅文件、报刊、上网及计算等制作统计图(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3)本章教学要求①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方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

②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③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④能从各种媒体中,有意识地去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回顾与思考复题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XXX吗8.教育储蓄回顾与思考复题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100万有多大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回顾与思考复题课题研究: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总复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流器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回顾与思考复题课题研究:制作“人口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回顾与思考复题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回顾与思考复题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本章主要介绍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起走进数字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据,数据是有用的,数据是会说话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分析。

如何让数据说话,离不开数据的收集。

从而引入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认识100万教案

认识100万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00万有多大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王占娟Email: maths_jj@●教材的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统计知识的开始,是小学相应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提供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路,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新的途径,也为处理较大、较复杂数据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和帮助。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显著提高。

(3)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和爱发表见解等特点。

(4)对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探究办法。

●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从身边较熟悉的事物出发,将大数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从多种角度去感受100万,进一步发展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发掘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重视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与快乐,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数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难点:通过实验获得有关数据,整理数据,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将大数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联系,感受大数,发展数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法(关键词:情境、合作、体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

生活中的数据-生活中的数据

生活中的数据-生活中的数据

参2021考/6/19数据:1本100页的书大约0.5厘米厚
10
(1)我们的数学课本大约1.3厘米
厚,100万册厚度大约有1 000 000×
1.3 =1300 000厘米=13000米.
(2)教室的体积大约为10× 8 ×
3=240米3=240 000 000(厘米3)
,1册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为
参考答案:如果这100万元都是100
元钱一张的,一万元钱的尺寸大约
是 15cm×8cm×1cm,装100万元
的箱子的长、宽、高可以是
2021/6/19
12
75cm×40cm×4cm.
❖1.不间断地从1数到100万,估 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举例说明100万有多大?
❖3.估计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与 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2
米2
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达1万元 中等城市有100万以上的人口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占地面积约 17万平方米
2021/6/19
100 万到 底有 多大?
3
❖问题:如何估计100万粒大米(或 绿豆)的质量?
2021/6/19
4
❖ 先数出一杯大米(绿豆、麦子、黄豆)的粒数, 再称出这杯的质量。然后按比例估计100万 粒的质量。 例如:我们3位老师合作的结果如下
2021/6/19
13
❖ (1)如果不间断从1数到100万,如果数数 的人有足够的气力的话,最少要100万秒 =1000000÷3600 (时)≈288(时)
❖ (2)如100万人口中,平均按3口之家计算, 大约有333333个家庭,每个家庭。按2室1庭 计算,大约需要100万间房子。
❖ (3)例如:你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 骑车的时间为10分钟,则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为7.5公里.如果你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时,

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2)

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2)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2.科学记数法一、学生起点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验、计算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能突出本课特色,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为七年级下册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空间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问题;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解析问题;第三环节: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四环节: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第五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入问题内容:在生活中还经常遇到比100万更大的数. 教师以中国人口、太阳半径、光速中的数据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上面这些数都很大,你该怎样表示它们呢?目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效果: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了极大的探究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解析问题;内容:(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102= 104= 108= 1010=请学生讨论回答(1)1021表示什么?(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问题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00=10000000=1000000000=(2)给出情境:小明想知道计算器是怎样表示数的大数的,于是他输入1 000,连续地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下图这样的显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第1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第1课时)

测试 项目 创新 综合知识 语言
测 A 72 50 88
试成 B 85 74 45
绩 C 67 70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决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 被录用?
探究新知
测试 项目 创新 综合知识 语言
测试成绩
A
B
C
72
85
67
50
74
70
88
45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决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
因此候选人B将被录用.
为何结果不一样?
探究新知
思考
(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 程度”未必相同.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上例中的4就 是创新的权、3是综合知识的权、1是语言的权 , 而称
72 4 503 881 65.75 4 3 1
1. 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权 的作用.
探究新知
知识点 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年龄都是影响球队实 力的因素,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 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 怎样理解“甲队队员比乙队更年轻”?
探究新知
号码 3 6 7 8 9 10 12 13 20 21 25 31 32 51 55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探究新知
一般地,若n个数x1, x2, …, xn的权分别是f1,f2,…,fn ,则
x1 f1 x2 f2 xn fn f1 f2 f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的意义:(1)数据的重要程度 (2)权衡轻重或份量大小
探究新知

数据的收集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数据的收集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个人数
90
小明这一小组在公园里调查 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 60 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7次及以上
小颖这一小组在医院调查了 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 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小刚对全班同学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每 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这些调 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部对象.
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 全面调查叫作普查.
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 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
收集的数据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如在市中心、 市郊区及偏远地区各随机抽取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 然后对这些老年人一一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 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 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硬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找到一枚硬币并抛掷五十次, 实时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 即以试验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收集数据的常见方式: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 实地调查、试验、网上搜索等.
注意:
(1)选取收集数据的方式时,要掌握两个要点: ①简便易行;②真实全面. (2)有些数据可以用不止一种方式来收集.
2.能通过具体情境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获得必要且 准确的数据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3.能用样本估计总体.重点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

6.1平均数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3.会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学重点:平均数的计算(包括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农场里有100棵果树,水果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果树的产量。

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果农从100棵苹果数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个)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我们把()n x x x n++211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简称平均数(mean ),记做x (读做“x 拔” )大概果园里果树的产量有多少个?生:15400100154=⨯(个)用10克树的平均苹果个数154个来估计100棵树的平均苹果个数。

在实践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做一做某中学足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cm )170,167,171,168,160,172,168,162,172,169,164,174,169,165,175,170,165,167,170,172.请计算这2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

例1 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6,7,8,7,7,8,10,9,8,8,9,9,8,10,9。

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上例中,2453121049583716++++⨯+⨯+⨯+⨯+⨯=x 这种形式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weighted mean ),其中1,3,5,4,2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weight )。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例2: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801班80 84 87 802班98 78 80 803班 90 82 83(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数从高到低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怎样?解 (1)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7.83878480311≈++=x ()3.85807898312≈++=x ()85838290313≈++=x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项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这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练习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练习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一、选择题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老酸奶的质量情况B.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C.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危禁物品D.调查我市市民对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知晓率2、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3:5,如图所示的扇形图表示上述分布情况.已知来自甲地区的为180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扇形甲的圆心角是72°B.学生的总人数是900人C.丙地区的人数比乙地区的人数多180人D.甲地区的人数比丙地区的人数少180人3.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逐年减小.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4.某校为了解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让每人选一项自已喜欢的项目,并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该校有1200名学生,则喜爱跳绳的学生约有360人.()5.某初中学校共有学生720人,该校有关部门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人,对其到校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由此可以估计全校坐公交车到校的学生有200人.()6.扇形统计图是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 7、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 8.要反映太原某日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 三.填空题9.赵老师想了解本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大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了100份试卷的成绩(满分为120分,成绩为整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由图可知,成绩不低于90分的共有_____________人.10、某学校为了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随机抽取本校100名学生就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扇形图如图所示.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请你估计全校步行上学的学生人数约有__________人;1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32,则该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 12、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 13、图1是初一(2)班英语成绩统计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算出,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__________;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成绩中等的人数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 14、图2是光明中学初一(6)班同学参加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情况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知参加_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若这个班共有50人,则参加“科技”小组的同学有_________人;从图中可知,同学们对________学科的知识兴趣有待加强。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科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北师版)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科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北师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科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北师版)一、引言数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各种现象、问题和趋势。

在数学学科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我们提供了实际问题的素材,并且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本章将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强调学科素养的整合与提升,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据的收集2.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特定对象或现象,我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

观察法一般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形式。

•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在特定的场景中亲自观察并记录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堆苹果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记录这些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或通过特定设备来获取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在超市购物时的购买行为,通过收集购买的物品种类和数量等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2.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进行实验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通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

实验法的特点是能够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从而准确地收集数据。

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2.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条件和观察指标;3.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验证某种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获得相关数据。

三、数据的整理3.1 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两种类型。

•定性数据: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数据,通常是无法用数值来表示的。

例如,人的性别、颜色的好坏等都是定性数据。

常用的整理定性数据的方法包括绘制频数表和制作条形图等。

•定量数据:定量数据是数值型的数据,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和比较。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等都是定量数据。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1.收集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数据的收集方法,有民意调查法,就是收集被调查对象的主观意向的调查方法(如投票选举等)、实地调查法,就是到问题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如现场观察、收集等)、媒体查询法(如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方式调查)、实验法.(1)采用哪种方式调查,一定要依据具体的问题,使得调查有可靠的结果,又不能造成大的损失,付出较大的代价.(2)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各种调查方式的侧重点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调查方式.【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2)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解析:(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很难实地观察或查阅资料,可设计调查问卷;(2)已经发生了的,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可采用媒体查询法;(3)可投票选举,实地观察得到.答案:(1)调查问卷(2)媒体查询(3)投票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1)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全面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由于全面调查是对所需考察对象进行了全面调查,所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的信息;②缺点: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时,考察的对象太多,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非常大.有时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2)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对象不宜太少(具有广泛性);抽样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数据应真实可靠(具有真实性).抽样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②缺点:调查的结果只是估计值,不如全面调查结果精确.(3)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一是调查的对象不同,全面调查的数量大,而抽样调查的数量相比较而言要小得多;二是全面调查的信息准确,而抽样调查得到的信息没有全面调查准确.【例2-1】下面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事件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C.对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收视率的调查D.对你所在的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由于全国中学生的人数多,且分布范围广,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所以选项A错误.由于检查食品的合格情况时具有破坏性,所以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错误.由于收看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的观众人数多,分布范围广,不适一般来说当调查的对象很多又不是每个数据都有很大的意义(如全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电视的收视率等),或者调查的对象虽然不多,但是带有破坏性(如食品合格率等),应采用抽查方式;如果调查对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又不具有破坏性,或者生产生活中有关安全隐患的问题就必须采用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进行.【例2-2】下列抽样调查中所选的样本合适吗?(1)张老师为了解全班50名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抽查了5名进行检查;(2)为调查全市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在全市的300所中学中随意抽查50所学校的学生的上网情况;(3)为了解我国中学多媒体的普及情况,在北京市做了抽样调查.解: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即所抽查的样本的结果能比较接近反映总体的情况,所以抽查的范围、数量要适中.(1)抽样较少,不能反映出全班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所以样本不适合;(2)由于抽样是随机的,且数量适中,所以样本比较合适;(3)样本的抽取具有片面性,所以样本不合适.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1)总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有些包含的个体数非常多,有些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不是很多,但考察就有破坏性,这时通常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特性来估计总体的相应的特性.【例3】为了检查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只进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批灯管是总体B.10只灯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只灯管是个体D.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解析:题中的总体是指这批灯管的全体的使用寿命,故A错误.样本是指从中抽取的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个体是指每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D4.确定调查方式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察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析规律抽样调查适用的情况①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具有破坏性和消耗性产品的质量检查;②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应用抽样调查同样能取得很好结果.【例4】在下列问题中,哪些适合普查,哪些适合抽样调查?请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1)我校订制校服,每个学生衣服尺寸;(2)一种洗发水在邹城年销售量;(3)火车站每天随地吐痰人数;(4)了解学生在展示他们艺术才能对艺术节所报节目进行调查;(5)商检人员在超市检查出售饮料合格率.适合普查的有__________;适合抽样调查的有__________.解析:因为定制校服需使每一个学生都合适才可,故需采用普查的方式;而要掌握每一个学生所报的节目的情况也需进行普查.故(1)(4)适合采用普查方式;而(2)(3)(5)所述的情况因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答案:(1)(4) (2)(3)(5)5.判断抽样调查的合理性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例5】为制定本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①测量少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②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③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于①中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因其为特殊人群不具代表性;②中外地的180名男生,因与本地气候、环境等不同,也不具代表性;③中随机产生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调查的数据.答案:③因为①②中选择的样本不具代表性6.用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实际应用当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考察的对象太多时,可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样本特性结果用来估计总体的特性,并运用这一特性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析规律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时,估计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可能有一定的误差.随机抽样选出的样本不同,得出的估计值也往往不同.所以,不同的样本得出的估计总的相关情况也不同,一般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其估计的情况就越准确.【例6】李大爷承包荒山种了44棵果树,现已是第三年收获,收获时,随意采摘了5棵树上的苹果,称得每棵树摘得苹果的重量如下(单位:kg):35,35,34,39,37.(1)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多少千克?(2)若市场上苹果售价为每千克5元,则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分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1)∵样本平均数为35+35+34+39+375=36(kg), ∴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为36×44=1 584(kg).(2)∵1 584×5=7 920(元),∴李大爷今年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答:(1)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 1 584 kg ;(2)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数据的练习题(A)基础巩固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 .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 .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 .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 .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2.为了了解1 000台某种型号的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个体B .每台电风扇是一个个体C .1 000台电风扇是总体D .10台电风扇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 .要了解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B .要了解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C .要保证“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 .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4.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 .调查全体女生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5.下面的抽样调查中,样本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是( ).A .为了考察某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调查了此省所有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B .为了考察某省八年级学生的体重,随机抽取了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C .为了了解广大购房者的购房意向,统计部门在大型房产交易会现场对大多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D .医生为了检查一种广谱抗菌药的药效,对10名破伤风患者进行了实验6.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觉得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4)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5)了解九年级某班的每名学生星期六晚上的睡眠时间.(6)了解长江水的污染情况.7.某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奶粉“合格率为50%”,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市场上所有奶粉的合格率恰好有50%为合格?(2)你认为这则新闻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3)如果已知在这次抽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奶粉共有1 000袋,你能算出共有多少袋奶粉接受检查了吗?能力提升8.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9.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数据的收集练习(B)能力提升1.某厂生产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纪念章10万个,质检部门为检测这批纪念章质量的合格情况,从中随机抽查500个,合格499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B.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499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C.总体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D.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1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3.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500 B.500名C.500名学生D.500名学生的成绩4.某市社会调查队对城区内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该社区共有500户,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分别有125户、280户和95户,已知该市有100万户家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市高收入家庭约25万户B.该市中等收入家庭约56万户C.该市低收入家庭约19万户D.因为城市社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所以不能据此估计全市所有家庭经济状况5.“想了解一批新生产彩电的使用寿命”,在这个问题中考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6.在10 000株樟树苗中,任意测量20株的苗高,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7.“建设大美青海,创建文明城市”,西宁市加快了郊区旧房拆迁的步伐.为了解被拆迁的236户家庭对拆迁补偿方案是否满意,小明利用周末调查了其中的50户家庭,有32户对方案表示满意.在这一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为________.8.下列各调查中宜采取哪些调查方式?(1)考察某一批轮胎的最大承受力;(2)调查某班学生观看“开心辞典”这一栏目的人数;(3)2003年春天学校为抗击“非典”需要了解全校师生的体温有无异常情况;(4)了解某种动物的耐寒耐冻能力.创新应用9.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某市发布了一份空气质量抽样调查报告,其中该市1~5月随机调查30天,得知各空气质量级别的天数如下表: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天数7 13 4 4 2(1)请你估计该市2012年的空气质量主要是什么级别?(2)请你根据抽样数据,预测该市2012年空气质量级别为优和良的天数共约有多少天?(3)请你根据调查报告,对有关部门提几条建设“绿色城市”的建议.5.2 数据的表示1.统计表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难以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为此通常将这些数据制成表格,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1)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头,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通过表格可以清楚地得到数据的具体情况,使信息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2)统计表格也可以设计成不同式样,但要简单、清楚,有利于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例1】小明对所在班级的“小书库”的一百册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表:数量(册)222018 a 1214 统计表中的a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a=100-(22+20+18+12+14)=100-86=14.答案:142.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中心角=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例2】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则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有().A.145人B.147人C.149人D.151人解析:由于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由扇形统计图又可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占(1-35%-15%-40%)=10%,所以七年级学生总数为42÷10%=420(人),然后用总人数乘以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比例即可求出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答案:B点评:总体=部分÷部分所占的百分比,部分=总体×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绘制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2)再算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中心角度数;(3)取适当的半径画圆,在圆内画出各个扇形;(4)在各扇形中标出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方法准确制作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要明确扇形统计图每个步骤的过程和数据的形成过程,计算各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尽可能运用原始数据,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另外,画出扇形图后,一定要标出各项目的名称及所占的百分比,这样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才完整,让人能从扇形图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例3】某工厂用A,B,C三台机器加工生产一种产品.对2012年第一季度的解:三种机器生产的产品的总数为210+150+240=600(件).计算出A ,B ,C 三种机器各生产的产品占总产品的百分比及相应的扇形所对应的角度:A :210÷600×100%=35%,360°×35%=126°;B :150÷600×100%=25%,360°×25%=90°;C :240÷600×100%=40%,360°×40%=144°.画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扇形统计图、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为了直观反映数据的特征,通常用统计图描述出来,因此统计图、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重点 挖掘统计图表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统计表中各数据的个数之和等于数据的总数.(2)由于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数量信息.用圆代表总体,圆的大小与具体数量的多少无关.【例4】 为增强学生体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某区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a ,b 的值;(2)求表示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区0.8万名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多少人? 人数 60 a 40解:(1)样本容量为40÷40%=200,所以a =200×40%=80,b =200-60-80-40200×100%=10%.(2)60200×100%×360°=108°. (3)80+40+200×10%=140(人),140200×100%×8 000=5 600(人). 所以该区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5 600人.数据的表示练习题基础巩固1.七(1)班有48位学生,春游前,班长把全班学生对春游地点的意向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其中“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数”的扇形中心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60%B.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有12人C.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肯定最多D.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 62.你喜欢足球吗?如图是对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则男同学中喜欢足球男同学女同学不喜欢15363.体的__________.4.统计局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满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据此,可估计这一年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表示认可的约占__________%.5.如图是某校七年级一班50名学生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按图中划分的分数段,这次测验成绩中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分数段是__________;85分以上的共有________人.6.某家庭搬进新居后又添置了新的家用电器,为了了解用电量的大小,该家庭在6月份连续几天观察电表的度数,电表显示的度数如下表所示.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电表显示度数(度)(2)若按每度0.5元计算,这个家庭6月份电费要缴多少元?能力提升7.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共收回调查表__________张;(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__________人;(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8.学校医务室对九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所作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图136052(表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扇形统计图(图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条形统计图(图2)(1)请把三个表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请提出一个保护视力的口号(15个字以内).6.3 统计图的选择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反映事件的变化情况.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在如下图扇形统计图中,根据所给的已知数据,若要画成条形统计图,甲、乙、 丙三个条形对应的三个小长方形的高度比为_________.5.上图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图形可得出骑自行车人数点初一总人数_______%.二、解答题:(共40分)6.(5分)为了反映长江水位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 为什么?7.(8分)在一片果园中,有不同种类的果树.(1)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值面积占整个果园中的面积百分比最多,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2)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植面积的具体数目,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 512•100%13•100%25%丙甲乙汽车行车。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水平测试(一)及答案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水平测试(一)及答案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水平测试(一)一、选择题1.小明每走一步长约0.3米,则他走1万步的路程约为( )A.30米B.300米C.3000米D.30000米 2.一个电冰箱每天耗电约1度,100万这样的冰箱大约每天耗电( ) A.104度 B.105度 C.106度 D.107度3.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 2,大约相当于多少个面积为10km 2的大广场?( ) A.3.6×104 B.3.6×105 C.3.6×106 D.3.6×1074.用科学记数法记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5万亿吨的数为( )吨 A.1.5×1012 B.0.15×1015; C.15×1012 D.1.5×1013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30000是( )A.43×104B.4.3×105C.4.3×104D.4.3×106 6.长方形的长是3.2×103 cm ,宽是2.5×102 cm ,则它的面积为( )A.8×106cm 2B.8×104cm 2C.8×105cm 2D.8×107cm 27.某校有在校师生共2000人,如果每人借阅10册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共2 亿册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借阅( )A.1000所B.10000所C.100000所D.2000所8.人类的遗传基因就是DNA,人类的DNA 是很长的键, 最短的22 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3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A.3×108B. 3×106C. 3×107D.0.3×1039.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举行活动,如图,A 、B 、C 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 A.259人 B.441人 C.350人 D.490人 10.某校男、女生比例如图中的扇形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数 为( ) A.48% B.52% C.92.3% D.4%女生288男生312(6)第10题C打扑克B下围棋37%A下象棋(5)第9题图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地球绕太阳每小时转动经过的路程约为1.1×105 km,声音在空气中每小时约传播 1.2×103 km,地球绕太阳转动的速度与声音传播的速度哪个快?答: 12.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1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 14.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 则扇形丙的圆心角为______度. 15.如图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第17题16.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研究的某种超级水稻平均亩产820千克,某地今年计划栽插这种超级杂交稻3000亩,预计该地今年收获这种超级水稻的总产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17. 某校规定:学校期末总评的成绩由卷面成绩、研究性学习成绩、平日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小明本学期数学学科三部分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85分,则小明的期末数学总评成绩为 分18. 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绿化经济的投入, 使全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单元检测题(北师大版)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本初一数学新教材的厚度可能是()
A. 10厘米
B. 5厘米
C. 3厘米
D. 1厘米
2.小彬从家里步行到学校需100步,他到学校的距离可能是()
A. 250米
B. 200米
C. 150米
D. 50米
3.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持续一天,就需粮食可能为
()
A. 50万千克
B. 40万千克
C. 20万千克
D. 10万千克
4.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0×107册
B. 200×106册
C. 2000×105册
D. 2×108册
5.大西洋占大洋总面积的25%,则在扇形统计图中,大西洋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
()
A. 180°
B. 80°
C. 90°
D. 14°
6.从图6-1的两个统计图中,可看出女生人数较
多的是()
A. 初一(一)班
B. 初一(二)班
C. 两班一样多
D. 不能确定
7.100万元的新版人民币(100元一张)大约厚度
可能为()
A. 10cm
B. 90cm
C. 30cm
D. 40cm
8.从北京到天津坐高速汽车约需()
A. 1小时
B. 2.0小时
C. 3.5小时
D. 0.5小时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9.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 300 000 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0.太阳半径约为6.69×108米,则原数是__________________千米.
11.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次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月球上有水,则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对应的
圆心角为______________.
13.要表示各班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比,你应选择__________统计图.
14.扇形统计图中,圆代表___________.
15.全国13亿人口一天需粮食_________________千克.
16.一栋100层的楼约高___________米.
17.你知道100万元的作用有多大吗?现有一个工厂用100万元的成本生产铅笔、
圆珠笔钢笔,若这三种笔生产后的数量是一样的,已知一支铅笔的成本为0.1元,一支圆珠笔的成本为0.2元,一支钢笔的成本为0.5元,则一共生产笔的数量为__________支.
三、解答题:(满分69分)
18.(10分)如图6-2,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在一起,且相
对两个面所写数字之和为100,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到什
么结论?
19.(10分)据科学家预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亿元,
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女生50% 男生50%
初一(一)班
初一(二)班
图6-1
1 4
2 3
5
图6-2
20.(12分)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
有679亿院,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
(3)从上述两张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21.(12分)试估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这个数计算:例如中国北京市每天有
100万人,两餐都使用一次性筷子.
(1)那么每天等于砍伐多少棵直径为40cm,高15米的大树?
(2)如果这些树每棵占地4平方米,它将可绿化祖国土地多大的面积?22.(12分)有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它剪成4小片,第二次将其中的一张又剪成4
小张,以后每一次都将其中的一小张剪成更小的4张,请问:
(1)剪了5次后,一共可得到多少张纸片?
(2)按以上方式能否得到100万张纸片?
23.(13分)为了了解200名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设计一个问题:你的
作业是如何完成的?选填:独立完成,家长辅导完成,有时抄袭完成,经常抄袭完成,经常不完成. 学生选择,调查结果如下表.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需要将结果画成统计图,你认为应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请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