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a6f2cf83d049649a665804.png)
名词的活用
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
译为“像……一样”“用……”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
译为“在……”“向……”“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每……”“在……”“一……比……”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到达的人
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地里的收成;入,家里的存粮
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赐:恩惠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 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追亡逐北(《过秦论》)
日:一天比一天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 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 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 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作动词
名词+名词(代)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副词作状语+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 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 活用为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显出白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利:使……快
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 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弱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aaa1e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7.png)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离骚》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使……长,加长)《兰亭集序》(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https://img.taocdn.com/s3/m/3996dd7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9.png)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ec05b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4.png)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https://img.taocdn.com/s3/m/b39ec9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词语活用
![文言词语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3c5e177cd184254b353541.png)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
![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872cdeaf18583d048645945.png)
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一)名词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例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 ,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例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
(《史记·项羽本纪》)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4、否定副词+名词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文言文语法之名词活用
![文言文语法之名词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6f6a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a.png)
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1)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2)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3)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私: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衣:穿;王:称王)——《寡人之于国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连带)——《滕王阁序》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学习)——《师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六国论》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
(舍:盖屋)——《游褒禅山记》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名:命名)——《游褒禅山记》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出)——《游褒禅山记》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穿)——《廉颇蔺相如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嘻:发出嘻的声音) ——《廉颇蔺相如传》范增数目项王。
(目:看)——《鸿门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下)——《前赤壁赋》(2)名词使动: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做大王)——《鸿门宴》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做大王)——《鸿门宴》(3)名词活用为意动: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https://img.taocdn.com/s3/m/7d3ecefc14791711cd791713.png)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87ce0dbb68a98271fefa86.png)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古文词类活用总结
![古文词类活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1b0c4ebe1e650e52ea9922.png)
古文詞類活用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三.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四.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五.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六.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②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③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七. 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发出这个动作。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1721c067ec102de3bd8945.png)
文言文一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女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 )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名词的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508711b52acfc789ebc9ad.png)
文言文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后面跟名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愿为市鞍马。
(2)籍吏民,封府库。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所+名词名词放在“所”字后面,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置人所罾鱼腹中。
(2)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能源动词+名词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
(1)狼不敢前。
(2)沛公欲王关中。
4、副词+名词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1)二月草已芽。
(2)范曾数目项王。
5、名词+代词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1)驴不胜怒,蹄之。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名词+而+动词“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1)范夫五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
(2)衣冠而见之。
7、名词+补语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少年雄于地球。
8、介宾结构+名词介词后跟宾语会构成介宾短语,如果名词前有这种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起修饰作用,该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9、活用作状语的名词+名词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
文言文中,几个名词连用且其中的一个名词活用作状语时,跟在它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10、者+名词少数情况下,虚词“者”前为名词时该名词也可能活用为动词。
(1)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二、名词作状语1、表比喻一般由具有具体形态、形状的名词充当,抽象名词不具备该语法功能,它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译为“象……一样”。
(1)其一犬坐于前。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3)箕踞而骂曰。
2、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一般由方位名词和表示具体地点、场所的名词充当,译为“在(从)……”。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f6da342af90242a995e517.png)
词 ③ 良庖岁更刀
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 位
⑤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 词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不是主谓 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①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亲眼,亲耳)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③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乘船)
• 用心一也
专一(形容词)
• 而或长烟一空 全(副词)
1、数词——名词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
(鼓、锣:打鼓、敲锣)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使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形容词—意动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 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 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 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f88962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2.png)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2.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2.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3.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4.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5.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1.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2.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3.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览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91e56e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3.png)
25.不独子其子
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子,把……当作孩子。
《大道之行也》
26。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
27。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得马。
《三峡》
28.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三峡》
29。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小石潭记》
6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得牙齿一样。
《小石潭记》
6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泠.
《小石潭记》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用作状语,在……之后。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
113.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愚公移山》
《三峡》
30.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核舟记》
31.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32.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就是煮熟得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得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核舟记》
33。卧右膝。
卧: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核舟记》
34.诎右臂支船.
《五柳先生传》
48。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五柳先生传》
4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26b5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7.png)
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乳二世 或师焉,或不焉 义不赂秦 族秦者秦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吾得兄事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辇来于秦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于是项伯复夜去 徐孺下陈蕃之榻
练习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2、土崩瓦解: 如土之崩坠、瓦之破碎。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3、衣锦还乡: 穿着锦绣衣服回乡,形容富贵后荣耀乡里。 4、星罗棋布:像群星罗列,像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 语出明朝陈琏的《皆山轩赋》:“群圉牧监,星罗棋布。” 5、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形容恩情极深。语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6、胶柱鼓瑟: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7、篝火狐鸣:原指秦末陈涉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事。《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 8、亭亭玉立:指身材修长美丽或花木细长挺拔。亦作“玉立亭亭”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07e8103968011ca300915c.png)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1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1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1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如鸣珮环(使……发声)3.凄神寒骨(使……凄凉)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6.钟鼓乐之(使……快乐)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名词活用汇总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 ,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例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例7、秦伐韩,军于閼与。
(《史记·项羽本纪》)
例6、例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
例9、恐托不效。
(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
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起义》)例10“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1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2“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之前活用为动词,当“命名”讲。
例13“名”在作宾语的代词“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当“指名”讲。
7、名词用“而”跟其它谓词性成分相连,活用为动词
例1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荀子·天论》)
例15、遵海而南。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例16、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
“而”作为连词可以连接动词,所以例14“王”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例15“南”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向南走”。
例16“西”用在连词“而”之后也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1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例19、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例18、“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例19、“友”、“子”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友,以……为子。
即整句意为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二、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20、又间令吴广之汉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
例2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20“狐鸣”作状语修饰动词“呼”,意为像狐狸一样鸣叫。
例21“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2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例2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愚公移山》)
例2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例23、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例24、名词“箕畚”表示动作行为“运”所凭借的工具。
例25、名词“躬”表示动作行为“耕”所使用的方法,作“耕”的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结合以上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分析,我们知道,用作状语的名词它的位置都是置于动词之前的。
因此,一般来说,凡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