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建议的文献综述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建议的文献综述

强调的是把存量的国有经济转为非 国有经济 ,是静 发 展 混 合 所有 制 经 济 应该 完 善 相 关 政策 、保 障非 公
态 的 。 而现 在 强 调 的发 展 混 合 所有 制 经 济 ,侧 重 的 资本 的相 关权利 ,营造 “公平 、透 明 、竞 争”改革环
是 对增 量 的改 革 ,是 对 未 来 国有 经 济 结 构 的动 态 优 境 。在 具 体 实施 层 面 ,他 建 议 制 定 非 国有 资 本 进入
管 机 制 不健 全 ,二是 现 代 企 业 制度 不 够 完 善 。如 果 权 ,从 而 激发 混 改 后 企业 的竞 争 力 的市 场 活 力 。建
没 有 采取 有 效 措 施 控制 好 ,就 面 临 国有 资 产 流失 的 设 全 国性 的 中小 企 业 股权 交 易 平 台 ,制 定 完 善相 关
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能否有效融合 、国有资产流 失风险等主要 f"l题。针对问题 ,总结学者们的研 究成果,提
出完善政策制度 ,保障非 国有资本权利 ,创建公平竞争环境 ,健全机制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图分 类 号:F123.15 来自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1O04—6070(2O18)O6—0073—04
场 经 营行 为造 成 的 、改 制 、破 产 等 过 程 中非 公 资 本 以释 放 垄 断 行业 的市 场 机会 和超 额 利 润 ,化 解存 量
侵 占 国有 资产 、管 理层或 职工 侵吞 国有资 产等类 改革 的阻力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提
型 。造成 国有资产流失风 险的原 因一是法制和监 升非 公经济在混合所有 制企业 经营决策 中的发言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技术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方向。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优化升级,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提高企业效益;技术创新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将就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这两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涌入国有企业领域,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运作,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引入民营资本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不够灵活地运用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人才培养等手段,导致企业运作不畅、效益不佳。

因此,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落实好各项政策,克服困难和挑战,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成为当前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时期,技术创新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非常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企业可实现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的转变。

技术创新的发展,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成本,还可以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优势。

此外,技术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过,技术创新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践中,由于创新成本高、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因素,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合理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循序推进,其被视为是国企改革的有效举措。

在中央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其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为此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实施路径、对公司治理影响和经济后果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评述,为以后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经济后果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研究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然而已有文献研究表明,一方面,相比其他产权性质,国有企业在生产效率、经营绩效、研发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劣势((Holmstrm,1993;刘小玄,2000;刘瑞明,2013)。

另一方面,国企内部普遍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吴凡等,2010)。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过程,作为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的一剂良方(朱珍,2017),有助于改变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和监管失效等现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綦好东等,2017)。

同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各取所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吴爱存,2014),为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创造条件。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路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路径。

在宏观层面上,黄速建(2014)认为混改需要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问题。

吴越(2015)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注意先后顺序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

在微观层面上,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

綦好东等(2017)明确了五种主要路径,即公开上市、引进非国有资本投资者、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设立国企改革基金、兼并重组和员工持股。

邱霞(2014)指出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应当对不同路径的适用条件和绩效差异予以考虑,并提议将整体上市作为推进混改的首选路径。

国企混改文献综述怎么写

国企混改文献综述怎么写

国企混改文献综述怎么写
国企混改,即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或外资合作,共同参股或合
作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当前我国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大背景下,更加受到重视。

下面,就如何撰写国企混改文献综述
展开论述:
一、资料查找:在写作之前,需要搜集和阅读大量有关混改的文
献材料,包括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智库机构等公开发布
的报告、分析、研究成果等。

二、分析阅读材料:在文献综述中,需要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筛选和综述,要了解国企混改在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实
践经验、优缺点、影响因素等问题。

三、提炼主题: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提炼出一个具有深度
和广度的主题,例如:国企混改的动因与意义、混改模式及实践经验、混改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混改对企业治理和管理的改革、混
改对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升级的促进等。

四、撰写文献综述: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有系统性地对
各个主题进行梳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或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和评价,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五、文章结构: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文章结构要清晰明了,包括
题目、摘要、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

题目要准确、简洁,摘要要
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引言要揭示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主体部分
要详尽论述各个主题,结论部分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发展思路。

国企混改是当今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系统
吸收和整合各种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综述,是提高自身的认识
和水平,推动实践创新的重要途径。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混合所有制是一种重要的企业制度安排,是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包括私人资本、外资、员工持股、社会资本等)的混合投资、组建法人或合伙企业、联营经营、借用、承包和转让等方式,实现多种不同所有权的资本共同运营、共同管理、共同分享利益的企业组织形式。

而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于混合所有制与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已有的文献综述,深入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首先,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多元化带来的资本、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创新潜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资本投入,还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创新主体更加多元化,例如,员工持股的方式的引入可以增加员工的创新动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技术创新也成为了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技术创新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得企业更加具备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内部的混合所有制不但可以优化资本结构,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吸引投资与扩大融资渠道。

此外,技术创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多元化。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融合的难点。

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复杂多样,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

首先,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各方利益的平衡,而企业内部不同所有者之间在管理、决策、分配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要难点。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这一背景下,学界和专业机构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讨1.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演进混合所有制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所有制形式,它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混合所有制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对于企业所有制模式的单一认识,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结合,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演进,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实践经验,对于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相关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的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结合,改变了过去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加了企业的股东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对于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外部资本、推动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评估是对改革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检验的过程,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数据、财务状况、市场表现等指标,综合评估改革的效果和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政策与商法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曾昭灶李睿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实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举措。

过去的国企改革未能建立起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理机制。

合所有与 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为 助,提高企业的治理和技术创新参考。

关键词:混合所有;技术创新%理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7. 35. 057三中全会把 发展混 有制经济,提高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 股、相互融合的混 有制经济# 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高度。

随后,广东、上海等多个 明国有企业的 向,要 发展混 有制。

国企混有制 (以下简写为混改)将成为 一 ^间,国家新 下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经 制 :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6年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 战略,2012年党的 立实施创新 发展战略。

技术进步在宏观上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在微观是企业不断提高企业价值的 。

在中国人口利等 日渐消失的 ,鼓励技术创新成为 :经 长方式重要途径。

国企 年,很多国企已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了混改,形式上已经形成 满足严格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 ,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效率仍不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下文 将对混 公司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综述,为}讨如何借助混改,提高企业的治理 和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1混合所有 的研究自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 1有制经济”以来,混 有制成为研究焦点。

混 有制说法早在1997年 官 件中就已出现,并在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有明确的论述,而国有企业的 股份制 和上市就是混改的实践。

郑 (2015)较详细地论述了# 三中全会提出 发展混 1有制经济的 ,主要是过去的经 并不能公有经济不平等 的地位,国有资本占有垄经营和资 ,而国有资本的股份制 ,并没有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完全 ,并且提高运行效率。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杨建君指出,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混合所有制的说法就已出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1]。

倡导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路径不是新的提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正确的把握“混合所有制”的内涵能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

混合所有制并非等同于股份制,而是保持公有制的基本属性的同时,又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它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

正如胡峰所说,国企改革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以求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生的效果[2]。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2.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国有企业之所以改革是因为其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Hong Yu 提出国企迅速发展所导致国企和非国企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以及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3]。

因此,学者们提出,政府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是为了改变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定位布局和国企内部治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观点:国资委制定策略集中程度过高、政府企业两者界限不清、权责利三项分布不明等问题日益突出;自身监督力度不够,“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

国企定位布局的主要观点:荣兆梓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大障碍是不清晰的企业功能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十分困难,政府与企业分开的改革目标落实不到位[4]。

国企内部治理的主要观点:卢俊认为,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往往被国有股东兼顾,以至于企业常常被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局面困扰,公司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无形之中加大;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存在问题,使得大股东左右高层的策略制定,同时,侵犯小股东既得利益,缺少相应且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使企业常常陷入“内部人控制”的困境之中,无法抽身[5]。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着经营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文综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文献,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意义、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影响。

一、背景1980年代末期,中国启动了企业改革,实行了“去行政化、去财政化、去管制化”的方针,解决了国企管理和财务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绩效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改革进程中,以股权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逐渐引起了关注。

1990年代初期,政府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引入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新概念。

二、意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是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了国外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丰富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资源,提高了竞争力。

其二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引入外部投资,增加投资收益,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一定保障。

其三是促进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升级和管理优化,有利于实现转型发展。

三、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国企财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增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具体来说,混改旨在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国有企业改革:1. 引入民间资本,促进行业优化。

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使得企业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这意味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源的增加,相应的,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优化产品、提升技术。

2. 提高国企经营效率。

通过与民间企业或海外企业合作,国有企业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

3. 保障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可以实现资本增值,进而保障国家资产的收益。

四、实施情况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践中的应用实施情况(从国企混改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观察混改改革的现状):1. 开局阶段:混改理论探索。

关于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 题和忧虑。黄群慧等 认 为, 面 对 激 烈 的 国 际 竞 争 和 险 恶 的 国 际 环 境,国有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面对原有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国
有企业的发展模 式 远 远 赶 不 上 成 熟 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要 求[5]。刘灿分析提出国有企业改革难以保证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 平衡,企业效率的提高也缺乏有效的方式,内外部治理机制尚未完 善,公司治理仍被困境包围[6]。张文魁提到国企混改中一个重要问 题就是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机制不健全[7]。何路指出前期的争论并未 触碰到国有企业自身属性的变革,由于现阶段国有企业面临改革方 向的选择,学者们 则 偏 向 于 分 析 研 究 属 性 变 革 和 整 体 改 革 策 略[8] 。 景朝阳认为问 题 在 于 对 混 合 所 有 制 的 认 识 不 深,产 权 保 护 制 度 缺 乏,产权交易环节存在漏洞,国有企业仍未 “去行政化”,对于国 企如何建立规范的、透明的公司治理缺乏清晰的思路等问题[9]。
三、导致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于国企混改中出现的问题,学者们归纳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温国林,卿松提到对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员工在价值观和思想 意识方面存在差异,要将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也是一个不 小的挑战[10]。孟圆谈到目前改革中的国有资产占比过大现象的两个 主要原因,一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过度强调国有资产的控股地位; 二是非公有资本进入门开过高[11]。李笑一分析到,国有经济的资源 配置不优,产业结构 类 似 以 及 战 线 过 长, 对 国 有 资 产 的 蚕 食 和 侵 吞,外部经营环境不够优化,民营资本地位受到歧视[12]。齐珊分析 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企业为了完成改革目标而采取的盲目 手段致使国有资产 “降价”; 二是国有资产管理层为谋取私利对国 有资产贱卖或者高价买入非国有资产[13]。覃冬婕谈到,国有股持股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举措。

过去的国企改革未能建立起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机制。

因此将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综述,为探讨如何借助混改,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标签:混合所有制改革;技术创新;公司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高度。

随后,广东、上海等多个省市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写为混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新常态下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6年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技术进步在宏观上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在微观是企业不断提高企业价值的源泉。

在中国人口红利等优势日渐消失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成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

国企改革多年,很多国企已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了混改,形式上已经形成了满足严格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结构,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效率仍不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下文将对混改与公司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综述,为探讨如何借助混改,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混合所有制成为研究焦点。

混合所有制说法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就已出现,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有明确的论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改的实践。

郑志刚(2015)较详细地论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历史逻辑,主要是过去的经济改革并不能改变非公有经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国有资本占有垄断经营和资源优势,而国有资本的股份制改革,并没有使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完全市场化,并且提高运行效率。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献综述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献综述

理论探讨李关新◆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献综述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补充长期共同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经济成分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联合经营。

在这里的联合经营应该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的前身。

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到“混合所有”这个词语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到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是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越来越多的。

到了党的十五大,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正名,它们也属于公有制的一部分。

第一次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决定是在党的十六大上,路径就是积极推行股份制,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除外。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继续强调,在之前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强调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可以吸引非公资本加入,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非公资本也可吸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加入,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路径就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混合所有制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从广义的角度和狭义的角度定义混合所有制经济。

关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的研究,目前理论界有广义和狭义的的理解。

有的学者指出,只能是公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组合的经济实现形式才能算上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按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那么广义的角度的理解范围就大了些,可以是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组合,这两种资本形式从本质上说都是公有资本,也可以是民营资本与外资资本的组合,从本质来说,这两者都是非公有资本,所以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就是既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资本类型的组合,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同资本的组合构成的新的经济形式,都可以称之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解。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以国有资本作为主导并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吸引各种所有制的资本参与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现状、意义、影响及展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石化、中国铝业等一大批央企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效融合。

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也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广东省的华润啤酒、广东发展银行等,以及安徽省的皖通高速、皖西村电等,都是良好的示范。

一些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如电力、石化、金融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也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不仅体现在实践中,更体现在学术研究中。

国内外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也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为我们深入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引进非公有制资本,来补齐国有企业改革的短板,推动国有企业的优化升级。

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地引进社会资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和运营效率。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逐步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影响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影响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影响文献综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保持公有制的基础上,引入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

这种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是一个关键问题,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总结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治理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评估。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引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者,国有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必须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增加了企业的活力和激励机制。

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可以从竞争中学习和成长,提升企业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机制。

传统上,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较为僵化,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缺乏市场和商业化的决策机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者,扩大了企业治理的参与主体,提升了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更加市场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员工激励产生了影响。

传统上,国有企业在人事任免、薪酬激励和员工激励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激励不足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者,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改变了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和员工激励机制。

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促使国有企业改进了内部管理和员工激励制度,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引进竞争机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和背景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推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即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性质、特点和运行机制。

有学者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合作关系;也有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除了理论探讨,学者们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际效果和运行情况。

他们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成果、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改革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模式。

这些实证研究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除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学者们还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以指导和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这些政策建议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制度环境优化、公司治理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等方面,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其投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意义与现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不合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始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国有”的基础上,引入“非国有”的股东,以达到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目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引入民间资本可以丰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和资本,改善其绩效状况。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从“手握大产业”的经营方式向“独角兽”模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构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国有企业体系,从而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资扩股,即通过发行股票或向社会募集资金,引入私人股东入股,以扩大股份公司的股权比例。

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即将与国有企业相关产业链、市场以及技术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与股权捆绑,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主要以一些代表性的国企改革为例。

例如,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路径、时间表、实施机制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此后,一些大型国企相继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国平安、中国联通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例如: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方式和路径不够完备,流程不够规范,导致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和阻力。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推进,旨在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

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意义与目标、发展历程、政策措施与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我们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转型,也是对市场化改革的大胆探索,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经营状况,竞争力,市场化程度正文:1. 研究背景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化治理模式,导致其在市场化环境下难以发挥优势,经营状况不佳,存在着巨大的改革和发展压力。

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运而生。

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与目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吸引民间资本,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的现代化治理。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协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在于:(1)可以改变国有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的局面,引入市场主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2)可以通过改革治理机制,指导国有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化程度。

(3)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股东的优势,促成企业的转型发展。

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历程,包括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试点阶段、加快推进阶段等。

多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在关键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试点探索,有些试点企业的改革成效显著,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4.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与成效政策措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保障,需要在法律制度、经济体制、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的不断升级和实施,也促进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Ubaidillah N,.T(2017)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每个股东的目标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因为存在权力和财力上的优势,会通过这些优势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侵害,当股东利益不均衡时,企业的发展会放缓,盈利能力会减弱,不利于绩效的提升。

Matthews M,.R (2017)认为,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总结出国企混改的两点动因:一是国有企业的部分年收益来源于政府补贴,企业自身的收益水平低;二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存在寻租行为且以公谋私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问题。

Nancy K,.L(2019)认为,大股东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有正面影响,大股东拥有相对集中的股权,权力和实力都要高于中小股东,从企业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多;大股东获得的收益要高于对管理层进行监管和控制时所付出的成本,同时,对管理层进行监管和控制有利于大股东获得更多的收益。

Christopher S,.D (2019)用中国82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股价与国有股的比例呈U型关系,当国有股的持股比例低于40%时,企业的股价随国有股的比例增加而下降,当国有股的比例超过40%时,企业的股价随国有股的比例增加而增加,这充分说明,私有化与企业的绩效之间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2.国内文献综述綦好东等(2017)研究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阻力与实现的具体路径认为,受到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较大的阻力,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应重点从明晰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改革的路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刘汉民等(2018)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控制权安排的问题,采用我国央属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控制行业分类的前提下,通过研究董事会结构和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论证了控制权和股权非对等配置的逻辑合理性。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历史沿革、概念与特点、主要内容、影响因素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这一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和发展。

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将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史沿革、特点、主要内容、影响因素、路径选择、成果、问题、发展方向1. 引言1.1 课题背景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课题背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由中央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引入社会资本,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充分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综述,分析其历史沿革、概念特点、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同时探讨改革带来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权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与共赢。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优化企业决策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技术创新文献综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举措。

过去的国企改革未能建立起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机制。

因此将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综述,为探讨如何借助混改,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标签:混合所有制改革;技术创新;公司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高度。

随后,广东、上海等多个省市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写为混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新常态下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6年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技术进步在宏观上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在微观是企业不断提高企业价值的源泉。

在中国人口红利等优势日渐消失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成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

国企改革多年,很多国企已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了混改,形式上已经形成了满足严格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结构,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效率仍不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下文将对混改与公司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研究做出综述,为探讨如何借助混改,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参考。

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混合所有制成为研究焦点。

混合所有制说法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就已出现,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有明确的论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改的实践。

郑志刚(2015)较详细地论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历史逻辑,主要是过去的经济改革并不能改变非公有经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国有资本占有垄断经营和资源优势,而国有资本的股份制改革,并没有使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完全市场化,并且提高运行效率。

在混改的认识、主要问题和实现的思路上有大量的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4,黄速建,2014,厉以宁,2014,杨红英、童露(2015)。

国企混改可以降低政策负担提升经营效率(胡颖和刘少波,2005;陈林和唐杨柳,2014)。

刘晔、张训常、蓝晓燕(2016)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混改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提升效果好于私有化。

殷军(2016)从民营股东和国有股东的成本优势角度出发,分析了混改提升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且构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和民营股权的最优比例分析模型。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7)以广青科技深化混改的案例,分析了国有股东和民营企业如何优势互补,通过员工持股等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混改的公司股东之间可以互相制衡,起到治理效应(云宏、汪茜,2015)。

马连福、王丽丽、张琦(2015)发现简单的股权混合并不能够改善公司的绩效表现。

汪平、邹颖、兰京(2015)提出不同性质股权的资本成本不同,混改应该考虑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展开。

2混改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杨红英、童露(2015)的研究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混改下国企公司治理的构想。

具体来看,将混改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的文献主要研究集中在股权关系和结构上。

郝云宏、汪茜(2015)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鄂武商”为案例研究发现,民营股东与国有股东进行适度控制权争夺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市场化行为,参股股东可以通过引入关系股东、争取董事会席位及运用法律制度等路径制衡大股东。

李文贵等(2015)以混改为背景,研究发现非国有股权比例与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有关混合所有制的争议。

员工持股是混改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公司行为,张衔等(2015)认为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定位存在偏差,重短期集资与谋利,轻长期激励与参与,逐渐演变成了“少数人持股”,加剧了分配不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内部治理机制方面,郑志刚(2015)大胆提出国有资本应扮演没有表决权的“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股东角色,并积极加以改进独董制度,改善内部治理机制。

梁小惠(2015)提出应着力构建构成合理、具有较强独立性的董事会、结构科学、具有充分监督职能的监事会、设置独立的责、权、利高低一致的经理人的公司治理结构。

杨红英等(2015)认为公司内部治理需明确混改中“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股东大会选举的方式组件双层董事会,在董事会内部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何国成(2014)研究了混改背景下国资国企审计的问题。

3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研究Bollec(2011)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技术创新的三个特点——投资专用性、创新过程确定性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决定了需要通过股权结构、激励制度等公司治理机制设计来解决激励专用性投资。

Tylecote &Conesa (1999)比较了不同公司治理制度下的公司的技术创新,发现公司治理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或者大股东持股,影响股东在企业中控制权、收益权和承担的风险,从而影响技术创新。

股权集中有利于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管理层集中持股、外部机構投资者控股的公司比分散持股公司有更多的创新(Francis&Smith,1995;杨建君和盛锁,2007)。

Vito等(2010)认为,技术创新有较高的个别风险,大股东持股比例过大,不愿意承担技术创新项目投资的风险,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呈负相关关系越显著。

也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无明确关系的研究杨建军等,2010;冯根福和温军(2008)。

股权性质即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大股东,由于在持股动机、监督或者风险承担能力上存在差异,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

国外比较关注机构投资者对创新的影响。

Hill等(1988)认为机构投资者厌恶风险,比较注重短期收益,会给管理层压力,减少长期项目和创新投资。

Aghion 等(2009)认为机构投资者在信息分析和监督管理层上有优势,产品市场竞争使管理层排斥风险较高的技术创新,机构投资者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可以增加管理层从事创新的激励。

风险投资机构持股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徐勇等,2012;李汉涯等,2017)。

在中国,股权性质的研究,更多作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的区分。

李文贵和余明桂(2015)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2~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国有股权比例与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显著正相关。

吴延兵(2012)和冯根福和温军(2008)的研究都表明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

董事会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杜龙政和蒋神州(2012)对董事会特征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存在技术董事能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董事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兼任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是两职兼任有利于研发决策,Lane (1998)研究认为,两职兼任更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与创新正相关。

二是两职分离则有利于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与研发支出正相关(徐金发和刘翌2002;夏芸和唐清泉,2008)。

在管理者持股对创新影响上有三种可能。

一是正相关。

夏冬(2003)、夏芸和唐清泉(2008)、黄淙淙(2011)、赵国宇(2015)等认为,高管股权激励越大,研发支出越多,創新效率越高。

二是负相关。

赵洪江等(2008)认为高管持有股份将导致公司研发投入减少,高管持有股份越多,公司研发投入越少。

三是不相关(冯根福和温军,2008)。

赵国宇(2015)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其技术创新能力更强;但对于核心技术员工而言选择股票期权方式更为有效,管理层薪酬激励无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混改是最近几年国内政策推动出现的特有现象,因此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

但混改尚未大规模实施,因此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较少,探讨性的论述较多。

但是对混改中涉及股权/股东结构、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混改的方式等问题利用现代经济学或者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不多,因此有关政策建议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持。

混改中涉及股权/股东结构、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混改的方式等问题实际上可以归为或公司治理理论范畴,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多数是关于公司治理中的某些方面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的研究,鲜有把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实际上通过混改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同时确定股权/股东结构、激励机制、员工持股、混改的方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是互相决定或影响的。

过去的国企股份制改革或上市(更多出于融资动机),没有把促进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动机来去设置公司治理体系(上市公司的治理体系的建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式形成)。

当前我国的混改实践,为可以综合设计公司治理的各方面因素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供了实验机会。

参考文献[1]Belloc Filippo.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a Survey[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1.[2]Tylecote Andrew,Emmanuelle Conesa.Corporate Governance,Innovation Systems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J]. Industryand Innovation,1999,6(1):2550.[3]Vito Jackie Di,Claude Laurin,Yves Bozec. R&D Activity in Canada:Does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Matter?[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0,27(2):107121.[4]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_省略_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启示[J].广东经济,2017,(3):2124.[5]郝云宏,汪茜. 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制衡机制研究——基于“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解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5,(03):148160.[6]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07):110.[7]李汉涯,袁超文,蒋天.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_基于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金融学季刊,2017,(1):103124.[8]李文贵,余明桂. 民营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J]. 管理世界,2015,(04):112125.[9]刘晔,张训常,蓝晓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_省略_基于PSM_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6,(10):6375.[10]王艳. 混合所有制并购与创新驱动发展[J]. 管理世界,2016,(8):150163.[11]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02):5364.[12]夏芸,唐清泉.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与研发支出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8,(10).[13]杨红英,童露.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J].宏观经济研究,2015,(01):4251.[14]殷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内在机制和最优比例研究[J].南开经济评论,2016,(1):1832.[15]郑志刚. 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5,(06):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