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生物化学 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7年,Eduard Buchner意外发现并证明发酵过程
并不需要完整的活细胞存在。这一贡献彻底推翻
“活力论”观点。也打开了通向现代酶学与现代生
物化学的大门,190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4
许多研究者开始鉴定酶的生物化学特性,发现与蛋白 质有关;但一些人认为酶不是蛋白质,辩称蛋白质只 是酶分子的携带者,蛋白质本身并不具有催化活性。
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形成的酶。 • 多酶体系: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
组成的多酶复合物。 • 多功能酶:指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
由于基因的融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 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为多功能酶或 串联酶。
11
二、酶的分子组成
按照分子组成分为两种: 单纯酶:指仅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如淀粉酶等。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刘向 <战国策>;
酶:【五音集韻】酒母也。
1700s,观察到:胃液对肉的消化;植物提取物和唾液 使淀粉转变为糖。
1878年,Wilhelm Kühne首次提出酶(enzyme)的概念。
5
1980s,Thomas R. Cech和Sidney Altman分别在四膜 虫的RNA前体加工和细菌核糖核酸酶P复合物研究中 发现:RNA具有催化作用,并提出了核酶的概念。
1994年,Gerald.F.Joyce等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DNA(为人工合成),称为脱氧核酶。
1989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
14
三、维生素与辅助因子
1. 定义: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或细胞正常代 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的需要量极小(常以毫克 或微克计),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 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 主要分为两类: 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itA、D、E 、K 。 ②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VitC两类。
Thomas R. Cech Sidney Altman
6
1902年,Victor Henri提出了酶动力学的定量理论, 但没有得到有力的实验证实。
1913年,Leonor Michaelis和其博士后Maud Leonora Menten证实了Henri的理论并扩展为米氏方程。随后, G. E. Briggs and J. B. Haldane又对其进行了扩展。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结合酶
apoenzyme
非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 cofactor
全酶 holoenzyme
12
从化学本质上来讲,辅助因子可分为两类: ① 金属离子:是最常见的辅助因子,约2/3的酶 含有金属离子。
金属酶:金属离子和酶结合紧密。如羧基肽酶。 金属激活酶: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不甚紧密。
酶的化学本质: 几乎所有酶均为蛋白质,部分为核酸。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9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重点:活性中心、必需基团、辅酶/辅基等 概念;维生素→辅酶/辅基→作用
10
一、酶的不同存在形式
• 单体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 寡聚酶:含两条或以上多肽链,即多个相
H3C
5
N
10
4 NH
8
9
1
H3C
N NO
HCH
核醇 H C OH H C OH
NH2 腺嘌呤
N N
H C OH O
O
N
N
CH2 O P O P O CH2 O
OH OH
HH
黄素单核苷酸(FMN)
H
H
Flavin mononucleotide
OH OH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17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吡哆醇 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脱羧酶和转氨酶的辅基
磷酸吡哆胺
吡哆胺
泛酸 遍多酸 CoA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生物素 VitH 生物素 羧化酶的辅基
叶酸
FH4
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VitB12 钴胺素 甲钴胺素 甲基转移酶的辅酶
16
(1)VitB2(核黄素) FMN和FAD,是黄素酶的辅基(传递氢)。
异咯嗪 O
酶
Enzyme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的作用特点及工作原理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五节 酶活性的调节 第六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七节 酶和医学
2
第一节 概述
重点:酶的概念与化学本质
3
一、酶的发现与研究简史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3. B族维生素主要参与形成酶的辅助因子,具体见下表。
15
维生素与常见的辅酶/辅基
名称 别名 活性形式 作用
VitB1 VitB2 VitPP
硫胺素 TPP
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基
核黄素 FMN;FAD 黄素酶的辅基(传递氢)
尼克酸, NAD+; 尼克酰胺 NADP+
多种脱氢酶的辅酶(传递氢)
VitB6
FMN和FAD递氢机制
O
H3C
5
N
10
4 NH
8
9
1
+ 2H
H3C
N NO
R
FMN/FAD
(氧化型)
HO
H3C
5
N
1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4 NH
8
9
1
H3C
N NO
H
R
FMNH2/FADH2
(还原型)
18
(2)VitPP(尼克酸,尼克酰胺) NAD+/NADP+ ,多种脱氢酶的辅酶(传递氢)
7
二、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概念: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 约4000余种,催化生物体内的众多化学反应, 并受到精确调节,保证体内代谢的高效有序 进行。
SE P
* 酶促反应: 由酶催化的反应 * 底物(substrate):酶所催化的物质 * 产物(product):酶所催化的底物的转变物
8
1926年,James B. Sumner发现脲酶是一个纯的蛋白质; 并于1937年再次发现过氧化氢酶也是蛋白质。John H. Northrop和Wendell M. Stanley则确认胃蛋白酶、胰蛋 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是蛋白质。
随后发现的2千余种酶均证明是蛋白质。
1946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
如己糖激酶等。
②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常为维生素或其体内 代谢转变生成的衍生物,见后。
13
按照与酶蛋白的结合程度,辅助因子又可分为: ① 辅酶(Coenzyme):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
② 辅基(Prosthetic group):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