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历史小论文的命题思路和复习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小论文的备考策略
惠安中学贾文军
陕西省自从2010年参加新课标高考以来,在文综历史卷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年都有一道以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论的新型题,分值为12分或13分。其实质就是用议论文的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其突出特点是试题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有“等级森严”评分准则,好像命题人故意通过这道题将考生分为三六九等。题型设计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或许这种题型的出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会继续出现。因此,必须引起所有高三历史教师的重视,认真研究这种题型,对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这种题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试题新颖、立意高远
这种题型的出现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产物。它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语言组织、知识点的归纳和史学功底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考查。没有固定的答案,很一种开放性很强的试题。也体现了从多元史观看历史的价值所向。有利于深化中学历史改革,有利于中学教学向大学教学的过渡,有利于体现出史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二、貌似简单、得分低
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40题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分)在这道题中,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在十几分钟内一气呵成难度还是较大。根据抽样调查显示:5分以下的考生占抽样考生数的78.98%,特别是得0分的考生占抽样考生的比例为14.0%;6~9分段的考生占抽样考生19.6%;10~13分段的考生占抽样考生1.4%。
三、评分原则化、观点明确化
这类题的要求一般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虽没说字数要求,但也应该保持在150字左右。在评分准则方面紧扣要求,可以说按要求分点给分。一般从观点的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对观点进行评价、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几个方面作为评分的依据。具体概括为四部分计分:观点计分、史实计分、结构层次计分、整体计分等。这一样以来,就可以将一个十二三分的题拆成几部分,易于评分工作的展开和学生能力的区分。
从这三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部分侧重于对近代史知识的考查。2010和2011年主要围绕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2012年围绕中国近代在西方的冲击之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在课本内容中,这一部分难度较大、知识点琐碎和中西对比强烈。所以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备考策略。
一、切勿受语文作文得分情况的影响
据调查,高考语文作文平均分在42分左右(满分60分),所以考生在这一方面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从近几年的历史小论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的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走出随便一写,就能得高分的误区。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分析特点、总结技巧,提高这一部分的得分。
二、重材料、找关键词、连词成文
历史教学离不开材料,只有充足的材料,才能还原历史真实的原貌。新课改后,历史教材不是观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历史材料的一部分。课程观代替了教材观。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出现也离不开对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核心关键词,最后将这些词用连贯、科学严谨的语言连接起来。下面以2011年高考文综41
题为例进行说明。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
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假如我们对材料中第二种观点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应该是新航路的开辟(依据:1500年前后)、文艺复兴、四大发明(依据: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和工业革命(依据:1800年)。然后将这些词根据历史时间进行简单的排序,依次为:四大发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再将这些词依据所学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就可以成为一篇历史小论文。在串联的时候,切勿口语化,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史实与评论同时展开。
三、备考复习注重线索的清晰、多元史观的养成
历史学科由于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时必须要有清晰的线索,这样才能将零零碎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传统教学中一般以时间为线索,新课改后主要采取专题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形象的理解为纵向与横向线索。清晰的线索形似历史流淌的血液,使历史时时刻刻焕发出新的活力。而多元史观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历史的精彩。2012年的高考历史材料评析题41题,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这道题不但巩固了2011年命题的成果,而且更加坚定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向。材料评析题题型设置虽然变更了材料形式,但与前两年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依然是主要观点加材料分析模式。解答此题一方面要从题干中明白“冲击—反应”模式的内涵,另一方面结合图示的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析,按照题目要求,考生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而对于这一道题的回答必须清楚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线索。如果对这一部分课本知识比较熟悉,这道题便迎刃而解。所以在备考复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熟记一些常考语言,规范言语的表达。
四、加大平时对这类题型的训练力度与能力的迁移
新课改后,这种开放性较强的题或许代表着历史课改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将这类题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慢慢领悟这类题的真正内涵。将其当作是历史中的作文部分,慎重对待。在平时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经典试题,认真研究,探索合理应对“等级森严”评分准则的措施。同时,也可以将这类题进行迁移,提炼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如前面所提到的连词成文和多元史观。一个章节的内容学习完后,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核心关键词,让学生将其连接起来。以致延伸到必修一甚至所有必修。学习历史不止在于一些知识点的罗列,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讲出来。利用多元史观可以让历史与时俱进,使陈旧的东西时时刻刻焕发出新鲜感。
要想做到以上这些,考生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定不要只看看题目,简单构思一下就完事。每篇论文都必须动笔写,要把平时的训练当成高考看待,深思熟虑,包括遣词造句,当然掌握必要的行文套路还是十分有用的。
总之,作为一道体现高考新理念的历史小论文,人人都得高分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了解试题设计的特点,熟练掌握基本答题技巧,尤其对那些有一定史学思维和素养的考生来说,在高考中得高分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