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陵导游词

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

永陵清永陵始建于159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永陵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一千平方米,号称清朝关东第一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细说:

1 下马牌

清代的皇陵、宫殿、王府以及寺庙前两侧的阐道上均设有下马碑和下马石,作为官兵下马的标志。永陵是清王室的祖陵,下马碑更显得神圣、庄严。碑上用满、蒙、汉、藏、回五种文字刻着:“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2 正红门(栅栏门)

永陵的正门、称正红门巴,又称前宫门,它是永陵的总门户。此门是一座硬山式甬道门,共三间,每间有两扇对开木制栅栏门,门及前后廊柱均涂红色,颇具满族祖先的生活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满族先世依山傍水联栅为城的古老生活习俗。栅栏门在国内皇陵建筑中绝无仅有,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一绝。

3 “四祖”碑楼

与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

二是葬在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只是因子孙为帝而贵,被清王朝追封为“肇兴四祖”。

这四座碑楼,就是肇兴四祖的神功圣德碑楼。原始的满族人有“祖孙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传统,而后世的满族人则讲究“四世同堂”。“肇兴四祖”辈份不同,长幼有另“,四座碑楼去!款式一致,于前宫院内一字排开,坐北朝南,东西并列,不分先后大小,不讲辈份高低。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历朝皇帝都为自己建造单独陵寝,永陵的“四祖碑楼”就成为大情皇陵中的一曲绝唱。

4 坐龙

它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十六条。坐龙分别盘坐于四座碑楼前后二门两侧的墙壁上,两只前爪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样坐着。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满族的祖先因游牧、待猎而崇尚狗,称其为天龙,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坐龙便诞生了。

5 神树赋

兴祖福满墓前,原生长着一株巨大的古榆,又称为“瑞榆”。关于这株古榆,满族民间流传着神奇的传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第三次东巡永陵祭祖时,赐封这棵树为“神树”,并作《神树赋》一首。

6 功德碑

耸立在四祖碑楼内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兴四祖”的神功圣德碑。碑文内容各不相同,均由御笔亲撰,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合壁刻写。驮碑的动物叫“赑”,传说龙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个,因其寿命长而且善于负重,所以,古人在建筑中大多用它来驮石碑。现在还流行着“模摸头,什么也不愁,摸摸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来啥,摸摸尾,一辈子不后悔。”的说法。

7 启运门

又称内宫门,是方城、宝城的门户。封此门为“启运门”,起初是说清王朝的好运从这里开始,而清王室的解释是:“光启鸿图,肇兴帝业,开先裕后”。启运问是由六扇朱红门板制成的,每扇门板上装饰着九九八十一颗望金铜钉,并各配有一个银门环。在封建社会里,自然数字以九为大,皇帝则被称为九五之尊,所以皇家的门上要横九排竖九行,共九九八十一颗铜钉,文武百官品级越低,自家门上的铜钉越少,而老百姓的门上则不许钉铜钉,因此才叫做“白钉”。由此足见封建社会的等级何等森严。

8 砖雕“五彩云龙”

启运门左右两翼是顺山红墙,内外建有四组国内罕见的大型砖雕龙壁“五彩云龙”,龙姿优美,栩栩如生,其精雕细刻之技令人叹为观止,它们经历四百年风雨,至今仍壮美如初。

9 焚帛亭

是永陵内最小的一个建筑物,虽不及陵内其它建筑豪华,却是永陵建筑的一个点缀。每逢人祭时,都、要用它焚烧祭文、祝版、制帛以及金银裸子等祭物。【永陵特色】

永陵不仅以神奇的传说,丰富的内涵,重要的价值闻名于世,而且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艺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栅栏门在国内皇陵建筑中极为少见,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一绝,长达数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满族的祖先们具有了强烈的疆土意思,以

山筑城,树栅为寨,便是这种疆土意识浓重的缩影,作为清

代陵寝建筑的鼻祖,永陵之所以要用木制栅栏门意在怀念祖

先创业时那段艰难的岁月有,“奕叶钦堂构,艰难尚可知”

乾隆皇帝的这句诗则道出了修建栅栏门的用意,三百余年过

后我们看到的这六扇朱漆栅栏门坚挺依旧风采依然。

二、石雕坐龙:龙作为封建社会“天子”的象征,在皇

宫、在帝寝无处不有。在清帝陵寝中游龙、团龙、盘龙、升

龙、降龙也随处可见。但有坐龙雕饰的唯永陵所仅见,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狗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这是传说。不过,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坐龙便诞生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龙是用来象征清王朝祖先的。坐龙作为祭祀中的一种偶像,它向人们暗示着,清王朝既能打天下,又能坐天下。

三、砖雕《五彩云龙》启运门两侧的缭墙上的四组“五彩云龙袖壁”,它的材质是由淘土烧制而成的,既砖雕。工匠们先将栩栩如生的龙雕刻在泥坯上,

烧成砖后在按砖的编号拼凑起来,其精雕细刻之技另人叹为观止。据记载1981年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位日本专家盛赞中国清永陵砖雕龙壁,称它虽用砖雕制而成,却保存了三百多年,依然没有风化、脱落,一句话引来许多专家、学者前往永陵研究“砖雕龙壁”,迄今为止,也没有人数出这块龙壁究竟是由多少块砖组成的,它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不风化仍然是一个迷。这也就成为了清永陵的第三大特点。

四、启运殿,是供奉四位皇帝和皇后神位的地方。在启运殿正脊两端有两个龙尾,传说龙的第九子叫螭吻,它们被两把宝剑插在殿脊上,在宝剑的剑柄上,东边刻一个“日”字,西边刻一个“月”字,我们都知道“日”、“月”合为明,清朝之前就是明朝,当时清朝皇帝在修建永陵时就想到把明朝永远的灭掉,所以把日月分开,靠四祖神灵保佑日月永远不能合到一起去,永不复明。它还有一层意思,即,象征大清王朝可以永远的肩负日月,一统天下,这就是清永陵在建筑上的四大特点。

【历史沿革】

历史永陵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就选择了尼雅满山岗(即乔山、启运山)之阳做为家族墓地。先后埋葬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及努尔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人。史载: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9月,努尔哈赤的爱妻年仅29岁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姐姐崩”。“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岗”。令四名女婢生殉,杀牛马各一百致祭。太祖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亦葬尼雅满山岗。此时当无陵寝建筑更无陵名,仅以赫图阿拉祖陵呼之。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努尔哈赤于辽阳建东京城之后,于城北羊鲁山建造陵寝(后称东京陵)。谴索长阿孙旺善、铎弼及礼敦子贝和齐至尼雅满山岗祖陵将景祖、显祖、孝慈高皇后,弟舒尔哈齐、长子禇英等诸陵迁东京陵安葬。剩余的陵墓则称为“老陵”。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尊赫图阿拉为“兴京”,赫图阿拉祖陵则称兴京陵。1636年(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国,称帝。按古制追尊四祖为四王,即猛特木为泽王、福满为庆王、觉昌安为昌王、塔克世为福王。为四王设太庙祭祝。同时在老陵兴祖墓后设肇祖衣冠冢。专称肇、兴二祖为“二祖陵”。1648年(清顺治五年)清世祖章皇帝福临追封四王:猛特木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同时追封四王的嫡福晋分别为肇祖原皇后、兴祖直皇后、景祖翼皇后、显祖宣皇后。1651年(顺治八年)封乔山尼雅满山岗为“启运山”,设官兵守护陵寝。1653年(顺治十年)始建享殿、配殿、方城门墙。1655年(顺治十二年)立肇、兴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1658年(顺治十五年)因东京陵风水不如兴京陵好,遂将景、显二祖陵及礼敦、塔察二墓迁回兴京陵肇、兴二祖墓前。1659年(顺治十六年)更兴京陵名为永陵。意在江山永固、帝业长久。1661年(顺治十八年)命名享殿为“启运殿”,方城门为“启运门”。立景、显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1662年(康熙元年)奉安四祖满、汉文神牌于启运殿。1670年(康熙九年)于永陵西堡设永陵总管衙门,专司陵寝安全防卫。1672年(康熙十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