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12-17)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574e01be23482fb4da4cef.png)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677-6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坍塌事故案例
![坍塌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22b9f9102de2bd96058828.png)
此隧道坍塌的详细原因
坍方原因分析 (1)没有应对地质变化的专项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资料显示,在ZK169+870~+920段充 填有方解石脉,围岩破碎,同时围岩走向发生了由 210°变化为275°的剧烈变化,此特征非常符合压 性断层附近岩石特征,在右线进口洞口位K169+628 也有泥岩揭示,故次生构造确实斜交穿过左线 K169+879~+940段,从右线洞口K169+628段穿 出隧道的范围。根据上述资料判断,坍方处明显处于 断层构造带内。但现场技术人员未能引起重视,联系设 计单位变更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
坍塌后的照片
2020/3/10
坍塌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最初坍塌的隧道出口左线(长度10m) 坍方过程是:钢拱架左侧拱腰处发生急剧变形, 拱腰弯折,随之出现左侧拱腰坍方,进而牵引右 侧拱腰、左侧部分边墙垮塌。 1、未按设计施工是造成坍方的主要原因 (1)本段设计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钢架间 距0.6m,网喷C25混凝土25cm,拱部采用Φ89洞身 超前管棚+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但实际施 工中未按设计施工。现场施工控制要求不严格, 拱架连接处由于变形造成螺栓不能正常连接现象 未做专项处理,锁脚锚管及超前锚管的施作不到 位。初期支护工序质量较差,是造成坍塌的原因 之一。
边墙变形的照片
2020/3/10
坍塌后
2020/3/10
7、X隧道
X隧道在9时30分左右;出口左线DK35+395~405 段(长度10m)开始出现坍塌,沿线路方向地表出现 不均匀沉降,并伴有大量沿线路方向的纵向裂缝出现, 9时56分左右地表出现近似圆形的坍坑,直径8m左 右,深约3m。13时40分许, DK35+353~395段 (长度42m)、DK35+405~410段(长度5m)继 续发生坍塌;尔后右线YDK35+370~423段(长度 53m)也发生坍塌,右线线路上方地表出现不均匀沉 降并有20cm左右的纵向裂缝产生,并出现近似圆形 的坍坑,直径约12m,深约3m。第二日上午12时左 右,隧道左线上方地表出现第三个坍坑,直径约5m, 深约3m。洞内坍方没有进一步发展,地表出现长约 80m(沿线路纵向)、宽约50m的沉降槽。
隧道施工与事故案例分析 ppt课件
![隧道施工与事故案例分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42c1cbe23482fb5da4c16.png)
2014年隧道施工事故情况
➢建设单位:厦蓉高速漳龙段扩建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 ➢设计单位:福建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厦门合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入口
该项目建设 管理程序及有关 资质均符合要求。
塌方量约 6000立方米
值班2人 (逃出)
掌子面处装药16人 装载车司机1人
二次衬砌 喷浆4人
距洞口155米 塌方体长26米
总结为“三多”:西部地区多;坍塌事故多;央企事故多。
2014年隧道施工事故情况
其他6起隧道坍塌涉险事故: 1.4月2日,由中铁十九局施工的吉林省吉珲高铁小盘岭隧道 发生坍塌,12名工人被困(全部脱险); 2.7月14日,由中铁工隧道局施工的云南省云桂铁路富宁隧 道发生坍塌,15名工人被困(14人脱险、1人死亡); 3.8月10日,由中交二公局施工的贵州省安江高速公路两天 窝隧道坍塌,13名工人被困(全部脱险); 4.8月31日,由中铁一局施工的甘肃省宝兰客专阳坡庄隧道 坍塌,8名工人被困(全部脱险); 5.9月15日,由中铁八局施工的云南省广大铁路桃园一号隧 道坍塌,6名工人被困(全部脱险); 6.12月5日,由中铁十五局施工的福建省厦蓉高速公路扩建 工程后祠隧道坍塌,21名工人被困(全部脱险)。
2.制定救援方案
方案一:液压顶管方案。 迅速调集就近的液压顶 管装备开展施救,在洞 内塌方体底部中间位置 铺设Φ800mm钢管, 用挖掘机采用液压顶进。 5日20时30分开始实施, 累计推进7m。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3217f0ec3a87c24028c4b0.png)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一、事故经过新建铁路双洞单线铁路隧道,设计多座斜井辅助施工,斜井到底后,向两侧双线施工。
约至17:20,作业人员铺设完一段8m的两块防水板,将第三块防水板搬上台架顶层,王某上到台架第三层架子,用氧—乙炔割枪切割挂电线的一根钢筋,其余人员陆续上到台架顶部进行挂防水板的准备工作。
17:40左右,防水板刚顶起来准备铺设时,台架二层左侧部位着火并伴有烟雾和呛人气体,现场人员开始立即利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切断台架上的电源,并向洞外打电话报告。
由于刚才割下的钢筋头引燃盲沟、防水板、台架脚手板等材料,火势发展很快,现场无法补灭,同时引燃了380V主电线路,导致断电。
18时左右,防水板掉下阻断道路,12名人员在将氧气、乙炔瓶转移到就近横通道内后撤离,前方32名作业人员被困。
在地方救援队伍和项目部抢险队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火险得以排除,并于22时40分将全部被困人员抢救出来。
本次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负伤。
二、原因分析1、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是造成本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电)气焊工王某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是造成本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4、透水盲沟、防水板等材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加重了本次事故的危害程度。
5、应急、自救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使员工对事故发生后的逃生、抢险、救助知识运用不够熟练,同时现场避险、逃生设施不完备,扩大了事故的危害程度。
6、对二次衬砌工序中防水板安装各具体环节的安全工作认识、分析不足,对透水盲沟、防水板等可燃材料性质及其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预见性不强,未能针对性地提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范,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施工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f95fc801f69e31423294bd.png)
目录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统计.......................................................................................................... - 1 - 盾构隧道施工工程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 8 - 南京地铁事故............................................................................................................................ - 14 - 上海地铁工地吊车压坏居民楼................................................................................................ - 14 - 南京地铁工地滑坡2名工人死亡............................................................................................ - 15 - 北京地铁*号线“10·8”事故....................................................................................................... - 17 - 北京地铁**号线工地掘出有毒气体 3人中毒....................................................................... - 19 - 上海地铁4号线管涌坍塌事故.............................................................................................. - 21 - 东京江东区越中岛三段盾构隧道瓦斯爆炸事故.................................................................... - 27 - 北京市地铁*号线2标段**街车站“3.28”重大塌方事故.................................................. - 31 - 北京地铁*号线责任事故案五被告被判刑.............................................................................. - 33 - 南京地铁隧道出现裂缝有轻微渗水现象.............................................................................. - 34 - 深圳地铁一号线盾构事故........................................................................................................ - 35 - 盾构推进中刀具掉落................................................................................................................ - 35 - 广州地铁*号线***工地昨塌方造成1死2伤........................................................................ - 36 -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统计(1)北京地铁①2003.10.8,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工地西北风道南侧施工现场斜撑底部地梁钢筋意外脱落,钢筋整体倾覆,造成两死两伤安全事故。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875df15022aaea998f0f61.png)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9b145cd0d233d4b14e69e1.png)
(3)钢结构班组长廖某,看到苏某在没有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作业,也未及时制止,应付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
(4)死者苏某,在没有人安排其工作的情况下,私自上到0号块支撑架上面作业,安全带未系(挂扣)好就进行操作,严重违反了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的规定,是发生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5)工区负责人虽然在拆除、安装0号块平台支撑架时交代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应对这起事故负有监管不力的管理责任。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序号
内容
(1)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
大家好,欢迎来到安全课堂,这堂课我们学习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
重点问题导学:
1、公路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有哪些?
2、公路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公路工程施工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18)
(12)
(6)负责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的专职安全员,虽然制订了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和高处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但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负事故监督检查不够的责任。
(7)项目部领导班子在这次事故中,也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13)
物体打击事故
事故经过:x年4月24日,xx路桥集团公路一局一公司在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电动升降机杆件突然断裂,吊桶下落,砸死l人。
(8)
事故原因分析:
(1)苏某思想麻痹,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在未做好任何个人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就从事高处起重安装作业,严重违反了在高处作业必须系(挂扣)好安全带的规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钢结构班组负责人廖某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施工现场防范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对员工违章作业熟视无睹,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fab32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7b.png)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因素分析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23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立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导致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23年8月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设立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23年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导致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23年8月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毕,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毕的初期支护忽然发生整体坍塌。
导致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1、2023年6月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天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隧道塌方案例
![隧道塌方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dff103844769eae009ed19.png)
阮家窑隧道
一、塌方经过
2008年4月30日下午6:30进口DK425+600~ DK425+632洞内发现裂缝,初期支护喷砼隆起,支护表面大 面积开裂、掉块。在2008年5月1日上午发现洞顶地表出现 多道纵、横向裂缝,裂缝达6~7cm,洞内初期支护出现严 重侵限情况。2008年6月1日收到设计院下发的阮家窑隧道 进口支护侵限段施工方案图。 2008年6月3日按施工方案图先进行下台阶及仰拱、拱 墙衬砌的施工,以满足施工注意事项第三条各工序距离要求。 截止到2008年7月25日阮家窑隧道暗洞下台阶施工至 DK425+620处(开累施工长度55米) ,仰拱施工到 DK425+612处(开累施工长度47米),二次衬砌施工到 DK425+588处(开累施工长度23米)。
2008年8月8日塌方基本稳定。
二、塌方原因分析
1、御河隧道在DK388+580~DK388+630段塌方是突发性 的,塌方之前据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无任何征兆。通过对已 塌方段DK388+600掌子面地质描述,此段围岩较破碎, 弱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状,拱顶及边墙渗水 较严重。 2、根椐塌方后洞内塌方处分析:隧道轮廓线以外的围岩 比较破碎并夹杂大量泥状土。地表处坍塌的空洞覆土厚度 最大约8米,且为无粘性粉状黄土,黄土层下为强风化片 麻状破碎岩层,隧道左侧存在一组垂直张节理,严重的断 裂破碎带,沿隧道中线方向。断裂破碎带岩石面存在一个 光滑面(白绿色),有滑动的趋势。断层里侧壁存在裂隙, 纵向已不受力,加上施工过程中爆破扰动,发生整体塌方。
三、塌方处理方案
1、DK388+568~DK388+580侵限段加固处理
17-隧道施工降尘净毒综合治理工法
![17-隧道施工降尘净毒综合治理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9de8b658fafab068dc025e.png)
隧道施工降尘净毒综合治理工法(YJGF09-94)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隧道钻爆开挖、出碴、喷锚作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有害气体,尤其是采用无轨运输作业时,内燃机械排出的大量废气,对洞内造成长时间、沿程污染,这些尘毒对人体伤害很大。
因而,搞好通风降尘净毒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它直接关系到洞内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关在多座隧道施工中,开展了降尘净毒综合治理的研究,特别是在内径9.0m的四川太平驿引水隧洞施工中,进行了管道通风、高压引射、水幕降尘、机械净化几方面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
经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检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该技术获1993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工法是根据综合治理的工程实践编写而成的。
一、基本原理(一)管道通风按局部通风稀释理论考虑,即通风换气区是掌子面以后200m范围的有限空间W这个空间为一个理想模型,如图1所示。
1(1)(2)(3)通过空气交换,使有限空间W内的废气浓度得到稀释,降到国家卫生指标限定的范围内。
(二)高压流体由喷嘴高速喷出,在射流周围造成负压,把空气吸入。
高速的流体与空气在混合管内混合,发生动量交换,被吸入的空气从而获得能量,沿风筒流动。
参见图2(三) 水幕降尘原理图z高压附凉販理田图)水■降至匪理劇上一臨•虑一握皆特洞内采用水幕降尘,就是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喷射到空气中,使之与尘粒碰撞接触,则尘粒附于水滴上或者被湿润的尘粒互相凝聚成大颗粒,从而加快其沉降速度,参见原理图3。
当直径为D的水滴以一定的速度进入含尘空气,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含尘风流通过水雾滴时,风流围绕水滴而流动。
但是尘粒比重较大,因惯性作用而保持其运动方向,因而与水滴碰撞T 作人员新訴风 Q^nq n t A >皿供风标准厲足農小凤建Q=VniiiiniSS = RSitt 斷面积(四)机械净化包括机内净化和机外净化两种。
机内净化是使内燃机械产生的废气量中有害气 体浓度降低,主要是整修喷油嘴,调整喷油效果,同时掺加 XS 0-30高效柴油添加剂,提高燃油十六烷值,使柴油燃烧雾化效果更好、更充分、生成有害气体减少。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8692446bd97f192279e9ea.png)
(3)隧道洞口塌方
2006年5月21日上午10时40分,洛湛线 DK58+620处发生山体滑塌,正在双牌2号隧 道开工准备的4名作业人员被砸伤, 1人死 亡,其余3人受伤。
2008年1月20日,郑西客运专线盘东隧道出 口工区DK306+254处发生塌方,塌坑 27*26.8m,坍塌体约1800立方米,距掌子 面22.8米, 坍塌前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3人遇难;坍方原因是湿陷性粉沙质黄土, 塌方段地表为陡坎下一平台,隧道上方土 体荷载不对称,连续降雪使该处大量积雪, 雪水渗入地层,交通受阻,导致停工待料。
2009年10月29日,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 已贯通,二衬剩余65m,进行仰拱施工时, 突然听到响声,人员及时撤离,拱顶塌方 28立方米。
2009年12月19日,包西铁路邓家楼1#隧道 出口方向距掌子面30m处,隧底开挖时塌方, 6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获救。塌方处埋 深约70m,IV级加强衬砌。坍方原因:围岩 为不均匀的砂质黄土,局部含沙量较高, 自稳性差。
大规模突水突泥录像
(2)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
2008年4月30日,大支坪隧道进口开挖到2771米(DK132+913), 注浆完成后进行开挖,专职安全员发现异常,立即下令撤人。随后,突 然发生大规模突水涌砂,涌砂量约4000立方,最大涌水量4万立方/小时, 淤积长度200米。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突泥点埋深
坍方照片
(3)隧道洞口塌方
2006年3月21日,武汉安康铁路增建二线襄胡 段王家沟隧道明洞洞口上部边坡突然坍塌,8 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经紧张抢险,至22 日,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2006年5月16日,昆明铁路局大丽线南场岭隧 道出口地段发生连续坍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 坍方段约26米。经铁道部组织全力抢救全部 获救 。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40bf8a79563c1ec4da717e.png)
2020/3/9
21
残炮隐患未清理,违规作业把命丧!
2020/3/9
某年4月23日13时20分左右,罗某、 朱某、赵某3名钻工正把钻机对向5#工 作面中间打第一掏槽眼时,刚开机约2 分钟左右,发现有碴卡住钻头,钻杆旋 转不正常。当时3人都认为矿碴卡住钻 头是常有的事,没有一人料到炮位含有 残余药包,这样罗某便指派另1名副钻 工朱某到6#工作面拿排碴钩来协助罗某 排除卡住钻头的矿碴,罗某没有等到朱 某拿排碴钩处理,便同另1名副钻工赵 某继续开机打钻,结果瞬间钻机气腿突 然摇摆移动,钻杆与钻头方向角度失控, 不慎滑到残余的药包处,引起爆炸。造 成1人死亡,1人重伤。
2020/3/9
27
兰渝铁路隧道黑山隧道翻车事故—24亡4重伤
2019年10月29 日7时30分, 中 铁十九局集团兰 渝铁路项目部黑 山隧道吕家滩斜 井一辆拉料货车 违规载人、因刹 车失灵导致翻车 事故,造成24人 死亡,4人重伤。
2020/3/9
28
兰渝铁路隧道黑山隧道翻车事故—24亡4重伤
2020/3/9
37
事故预防原则
• 事故是有其固有的规律性,除了人类无法预防像地震、山崩之类 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都是 可以预防的。
2020/3/9
38
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工作可以从技术、组织管理与安全教 育三大方面进行,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020/3/9
39
2020/3/9
事故暴露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 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二是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 、不及时、不彻底;三是对施工人员 的安全技术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 训就上岗;四是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 ,现场管理混乱;五是地方政府有关 部门监管不力。
施工安全与事故防范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施工安全与事故防范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e79e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d.png)
施工安全与事故防范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施工安全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工人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施工安全与事故防范的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施工安全是建筑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忽视施工安全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工人带来伤害,给企业带来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施工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事故防范的经验分享加强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安全培训和教育施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使工人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装备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环境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施工场地、设备、材料等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施工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年某月,某地进行一项高层建筑的施工。
施工现场有若干名工人正在进行作业,其中包括外墙装修、内部装修等。
事故经过在某天下午,一名工人在进行外墙装修时,由于安全绳断裂,从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原因分析1.安全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设施的检查、维护不到位。
2.安全培训不足:工人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
3.安全技术措施不当:安全绳质量不合格,未进行定期检测。
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加强工人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3.严格把控安全设施的质量,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0e6b3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1.png)
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预防措施问题一:二衬拱顶、拱腰个别地方存在空洞和不密实㈠原因分析:1、Ⅱ、Ⅲ级围岩光爆效果差,造成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有棱角⑴光爆设计不合理(孔网参数、装药结构、起爆网络等)。
⑵火工品的性能不稳定(炸药的爆速、非电毫秒雷管延期时间的精确性、火工品的可靠性)。
⑶钻爆时施工班组存在偷工行为,未按要求炮眼间距、数量布置炮眼。
⑷在开挖断面的下部位置,由于作业空间的限制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的问题。
在钻眼时,未能较好的控制钻杆的角度和周边眼的间距。
⑸在周边眼施工放样时,放样精度不满足要求。
2、人为原因:⑴Ⅱ、Ⅲ级围岩初期支护砼厚度不足,喷射砼时未把凹凸面喷平,平整未达到规范要求。
⑵防水板铺设时未预留好足够的松铺系数,导致砼浇筑完毕后防水板未与初支面密贴。
⑶在砼浇筑到拱顶位置时,未及时的调整砼的坍落度,导致拱顶未被砼充填密实。
⑷在砼浇筑到拱顶位置时出现堵管现象,现场人员在未仔细分析原因的情况下就主观地认为已经管满,停止砼泵送造成二衬厚度不足,出现脱空现象。
⑸在浇筑二衬砼时,施工作业班组主观上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表现为衬砌厚度不足,注浆不满、不实等现象;现场管理人员在砼最后补方时,向拌合站提供的补方数量不准确,造成拌合站停止砼搅拌,实际二衬砼在未注满的情况下停止,造成二衬脱空。
⑹在二衬砼未初凝前急于拆管,造成未自稳的砼掉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形成漏斗,造成二衬脱空。
3、技术原因:⑴砼的收缩徐变,导致空隙。
⑵砼施工配合比水灰比偏大、坍落度大、砼振捣不密实,砼自重下沉。
⑶用输送泵输送砼时,拱顶的砼在输送过程中把部分空气密闲在狭小空间内无法排出,造成空隙。
㈡处理措施1、加强Ⅱ、Ⅲ级围岩光爆控制,提高光爆效果和基岩面平整度。
⑴针对不同围岩、不同的开挖断面、有无仰拱三种情况重新进行光爆设计,其设计参数见(表1 ~表 5 及附图):⑵提高轮廓线放样精度,周边轮廓线的放样允许误差控制为± 2cm 。
隧道施工安全2020
![隧道施工安全2020](https://img.taocdn.com/s3/m/20915158f12d2af90242e6c3.png)
起始观测时间: 测量:
本次观测时间: 复核:
【案例】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透水事故
• 2007年8月5日凌晨1点左右,位于318 国道巴东县野三关镇苦桃溪境内、由中铁 十六局四公司承建的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 发生透水事故,52名施工人员被困。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透水事故
•
2007年8月5日,位于鄂西巴东县境内的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发生重
•
2 应根据围岩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台阶上部开挖循
环进尺,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
(倍)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倍)榀钢架间距。
•
3 围岩较差、变形较大的隧道,上部断面开挖后应立即采取
控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的措施。
•
4 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且不得超
•
3)、 2017年9月1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玉磨铁路曼么一
号隧道,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距隧道掌子面后方48米处发生
坍塌,造成掌子面现场施工9名人员被困。
•
4)、 2017年9月30日,河北省营尔岭隧道右洞在距掌子
面约280m段落进行二次衬砌的换拱工作时,该段上部突然发
生坍塌,隧道Leabharlann 掌子面位置9人被困。1.安石隧道右洞K42+955 右上方存在一隐伏含水破碎
带,该破碎带呈不规则风化囊形态,体积约1.53 万立方
米,该风化囊底部距隧道拱顶约3 米左右,按现行公路建
设勘察、施工标准难以发现。
直接原因
•
2.掌子面通过该风化囊时,由于隧道拱顶石英片岩处
于相对完好状态,没有明显的涌水突泥前兆,但随着时间
推移和隧道施工扰动产生的裂缝逐步贯通、渗流通道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新意法
该工法又称为岩土控制变形分析(ADECO-RS——新意法)施工工法, 是通过对隧道工作面超前核心围岩的勘察、量测,预报围岩的应力-应变形 态,据此信息化设计支护措施,确保隧道安全穿越复杂地层和实现全断面开 挖的一种设计、施工指导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浅埋、大断面、风险较高的穿 越水底及敏感建筑物、以及软弱围岩或土质容易出现掌子面失稳的隧道,本 工法在武广客专浏阳河隧道下穿河底段成功应用。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我国隧道施工现阶段主要采用矿山法、沉管法及盾构法,但相对山 岭隧道而言,则主要以矿山法为主,利用新奥法施工原理施工,很难采用 其他方法,并且我国隧道施工技术还处于以人工为主,机械为铺的阶段, 还未全面跨入机械化施工阶段,因此,现阶段必须不断提高与完善山岭隧 道矿山法施工技术水平。国外如日本的“隧道十训”、奥地利的“22点原 理”等都是在结合本国国情隧道施工现状总结提炼出来的,对本国隧道施 工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主要施工方法介绍
中国交建
(1) 矿山法
主要是采用钻爆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 因借鉴矿山开拓巷道的方法而命名。用矿山法施工时分部开挖至设计 轮廓,并随之修筑衬砌。当地层松软时,则可采用简便挖掘机具进行, 并根据围岩稳定程度,在需要时应边开挖边支护。分部开挖时,断面 上最先开挖导坑,再由导坑向断面设计轮廓进行扩大开挖。分部开挖 主要是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分部的大小和多少视地质条件、隧道 断面尺寸、支护类型确定。在坚硬地层中围岩稳定性好,可以减少分 块、减少工序,有利于使用大型机具,加快施工进度。如遇松软、破 碎地层,须分部开挖,并及时设置临时支撑,以防止土石坍塌。
主要方法有漏斗棚架法、上下导坑法、蘑菇形开挖法。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2) 新奥法
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 用,采用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 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监控、测量来指导地下工程 的设计与施工。其基本要点归纳如下:
(1)充分保护围岩,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开挖轮廓线,尽量减少对围岩的 扰动。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允许并控制围岩的变形。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 (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新奥法基本原则可扼要地概括为“光面爆破 、锚喷支护 、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工艺原理——由于新奥法重视的是开挖后围岩的径向位移和变形,其 内涵就是保护围岩,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而根据国外的研究表 明,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也是隧道开挖后产生变形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其 主要发生在超前核心土内。挤出变形的大小取决于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变形 特性及其所处的原始应力场,挤出变形发生在隧道掌子面的表面,沿隧道水 平轴方向发展,其几何形状大概呈轴对称(掌子面鼓出),或在掌子面形成 螺旋状突出。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掌子面预加固工法着重强调加固工作面以及工作面前方核心围岩的重要 性,并认为工作面及前方核心围岩的失稳是隧道的塌方、失稳的诱导原因。 反之,如果保证了掌子面围岩的稳定,相应也就可避免出现隧道坍塌、失稳 等现象。 因此,掌子面预加固工法核心主要是关注工作面前方围岩的稳 定,控制掌子面的挤出变形(即纵向位移),对掌子面开挖前,通过在拱部 打设超前管棚、掌子面打设可切割的锚杆,以稳定开挖面的土体,并以此为 基础对施工方法进行选择,调整支护参数。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主 讲 人:赵宗智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主要内容
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
二、不良地质及地形段 施工控制及案例分析 三、技术管理对隧道
坍塌影响及对策
四、有关文件的学习与理解
2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中国交建
(3) 挪威法
该工法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完善、补充和发展,其特点是通过施工过程中 的观察和量测求出Q值进行围岩分级,根据岩体质量预测支护需求,施工中只对重 要断面进行监测,用于适度调整支护参数及类型。挪威法施工特性可以归结为以下 几点:
(1)适用岩体或非常破碎岩体、含粘土岩层,地应力可导致岩块剥落情况。 (2)开挖方法大幅员和特殊外形地下洞室、短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中等 断面、长隧道、硬岩采用掘进机(TBM)开挖;含粘土地层采用轻型机械或风 动工具开挖。 (3)遇到流变软弱围岩,一次支护和永久支护二者联合作用,共同受力。 (4)施工进尺快,施工安全、事故和返工极少,施工环境改善。 (5)传统的新奥法最适用于开挖后可以形成完整的承载岩环的岩盘,而较 不适合节理极度发育或过度破碎的围岩,在软弱地层中局限于采用机械或风镐 开挖,工效较低。而挪威法则普遍适用于节理发育与极度松散地层,对于隧道 含黏土夹层、断层破碎带、膨胀岩土以及其他不良地质特殊地段采用挪威法施 工是较理想的。
主要内容
一、隧道工程施工现状
二、不良地质及地形段 施工控制及案例分析 三、技术管理对隧道
坍塌影响及对策
四、有关文件的学习与理解
3
隧道施工安全及案例分析
中国交建
※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山岭隧道工程发展迅猛 ,隧道数量增幅很大,2000年我国已有公路隧道1684座,总长度628Km, 到2010年铁路运营隧道10174座,总长度达7500Km。隧道的长度也有所突 破,如现使用中的太行山铁路双洞单线隧道长度27848米,在建铁路工程 中成昆铁路峨米复线阳糯雪山隧道长度54000米,已建成运营的长度为 18.02Km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等。另外施工技术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如 秦岭的Ⅰ线铁路隧道为我国首次采用直径8.8米的TBM修建,不是采用单纯 的钻爆法施工。同时随着高铁的发展与带动,必将更加快速地迈入“遇山 必钻洞,逢沟必架桥”的时代,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 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