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7ee67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6.png)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
为了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梦令》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1.(5分)(1)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2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教材p219“思考与练习”一的变式)
(2)“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1分)“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1分)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1分)(画线处为给分点,意思对即可)。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ea8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a.png)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是词牌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一: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二: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如梦令阅读答案13篇
![如梦令阅读答案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810b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6.png)
如梦令阅读答案13篇在各领域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梦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阅读答案1原文《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3fb57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4f.png)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答案
(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外表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肥”、“瘦”分别形容“ ”。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
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展仿写。
(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
仿写例如:
如梦令
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
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
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叶和花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5)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
“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
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如果仿句意思前后不相干,给1分。
【古诗文阅读】如梦令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如梦令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9d7a3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b.png)
【古诗文阅读】如梦令阅读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像梦一样李清照昨晚,雨少风急。
强烈的睡眠并不能消除残留的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它应该是绿的、胖的、红的和瘦的。
”。
7.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昨晚的雨,风和阵风,浓睡不消残酒”是一个叙事,它不仅描述了晚上的风雨,还描述了喝醉的过程。
答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8.人物的文字是用线描写的,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爱花伤春的敏感心理,也反映了女佣难以理解的情绪。
更贴近生活、更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没有直接写问的是什么话,但从丫环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所问的内容。
“试问”表现了内心的急切,本来可以不问,自己起床后打开窗子就能知道,但因为要急于知道,所以迫不及待地“试问”。
回答:问卷帘人,他说:“秋海棠还在那儿。
”9.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绿、胖、红、瘦”是全世界最好的钢笔,一直受到全世界的赞扬。
“绿色”代替树叶,“红色”代替花朵是这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指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郁郁葱葱,而“瘦”指雨后的花朵因无法抵御雨水而枯萎稀少。
这是两个州之间的对比。
原来的四个平凡的词,经过诗人的搭配和组合,显得如此鲜明生动。
从这四个字来看,“红瘦”不正是春天逐渐消失的象征吗,“绿肥”象征着绿叶盛夏的到来吗?这种非常通用的语言真的很棒。
答案:应是绿肥红瘦像梦一样阅读答案。
绛县诗词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绛县诗词考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d11bcb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f.png)
绛县诗词考试题及答案详解1. 下列关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一句,正确的解释是:A. 昨夜的雨下得很大,风也刮得很猛。
B. 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却刮得很急。
C. 昨夜的雨下得很大,风却刮得很急。
D. 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也刮得很猛。
答案:B解析:此句中的“雨疏”意指雨下得少,“风骤”则指风刮得急。
因此,正确理解应该是昨夜的雨下得很少,风却刮得很急。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述的是哪种景象?A. 早晨太阳初升的景象。
B. 傍晚太阳落山的景象。
C. 正午阳光直射的景象。
D. 深夜月光皎洁的景象。
答案:B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描绘的是夕阳西下,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落下的景象,因此正确答案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景象。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国家兴盛的赞美。
B. 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C. 对国家破败的哀痛。
D.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答案:C解析: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对国家遭受战乱、破败不堪的深切哀痛,以及对山河依旧在的无奈和悲怆。
4.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夸张C. 比喻D. 对偶答案:B解析:此句通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势的浩大,给人以黄河水从天而降的夸张印象,因此运用的是夸张手法。
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A. 欢快愉悦B. 孤独寂寞C. 愤世嫉俗D. 豁达开朗答案:B解析: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独自饮酒时的孤独与寂寞心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25d1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4.png)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050b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4.png)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下面是她的《如梦令》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阅读练习一: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阅读练习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如梦令》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赏析、练习及答案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赏析、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48fa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a.png)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李清照【朝代】宋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
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注释】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绿肥红瘦”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参考文档】《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6681084aa300a6c30d229f3a.png)
【参考文档】《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
是绿肥红瘦。
9.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
10.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参考答案:
9.(2分)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
10 。
B。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7a1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e.png)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 “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99855767f5acfa0c7cd0e.png)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的情感。
(2分)8.对这首词的赏析判断有误的是( )(2分)A.这首小令记叙了一夜风雨后,词人酒醒来仍惦记着海棠花,并告诉侍女,海棠应是绿肥红瘦。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有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浓睡”句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没有全然消退。
B.“试问“句式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
c.“红肥瘦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
D.本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伤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8.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心理。
(2分)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https://img.taocdn.com/s3/m/b474402d31126edb6f1a109e.png)
〖美文赏读〗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词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诗词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2019最新】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
![【2019最新】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1209d0f3a58da0116c17494a.png)
【2019最新】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X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
8、B。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f26132bb4cf7ec4bfed0bd.png)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知道吗?”赏析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
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
文人伤春,自古而然。
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乃妇孺皆知,童叟能诵的千古名篇。
词学家唐圭璋将此篇小令与《春晓》比较说:“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炼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
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
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
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
1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
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
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诗词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
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
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
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
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
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
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
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
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
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
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
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
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
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
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
了结尾两句。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