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考试大纲(草稿)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与推荐书目一、考试目的1.考察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业务方面的综合知识。
2.考察把握新闻与传播热点问题的能力。
3.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主要考试题型术语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三、考试范围(一)传播与符号1.传播;2.信息;3.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点符号;4.象征性社会互动。
(二)人类传播史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2.哈特的媒介分类;3、信息社会的特点。
(三)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2. 媒介的主要类型;3. 媒介研究的重要理论。
(四)传播类型与传播模式1.主要传播类型;2.经典传播模式。
(五)大众传播与国际传播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3.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4.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5.文化帝国主义(六)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1.传播者;2.传播制度;3.传播受众及受众行为理论。
(七)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的层面与类型;2.传播效果研究的代表性观点。
(八)传播学研究史1.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2.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施拉姆;3.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九)新闻传播1. 新闻的定义、要素、功能、特征、类型等;2.新闻真实与新闻自由;3.舆论及舆论导向;4.四种报刊理论。
(十)新媒介传播1. 数字媒介的优势与劣势;2. 数字出版与数字传播的特性;3.数字媒体策划及运作;4. 网络文明与传播秩序。
五、推荐书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62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的学科范围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四部分。
二、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要求了解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及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业界的最新趋势,掌握广告运作、品牌管理、传媒经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解释各种传播现象、解决各种传播问题。
三、参考书目1. 张金海、余晓莉:《现代广告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 阿伦斯等:《当代广告学》,丁俊杰、程坪、陈志娟译,人民邮电出版社3. 黄合水:《品牌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 凯勒:《战略品牌管理》,吴水龙、何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 谢新洲:《媒介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7.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四、考试的知识范围(课程复习大纲)(一)广告与广告市场1、广告的起源及社会功能2、现代广告的定义及其本质3、广告产业的性质及其范围4、广告市场的含义及其构成5、广告代理制6、广告公司、媒体、广告主、受众7、直销、推销、促销、事件营销、公关与广告(二)广告运作过程1、广告调查的内容及方法2、广告策划的原则、方法与流程3、广告创意的思维与方法4、广告表现的基本元素与技巧5、广告媒体的选择、组合与排期6、广告效果的发生模式、测定方法(三)现代广告新发展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实践2、数字化背景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形态革新3、互联网交互式信息平台营销传播的开发与利用(四)品牌资产评估1、品牌的本质与意义2、品牌与品牌资产3、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4、品牌意识与品牌联想5、品牌主观质量与品牌态度6、品牌忠诚7、品牌资产模型(五)品牌建设管理1、品牌化决策、品牌架构、品牌组合2、品牌定位、品牌识别3、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更新、品牌维护4、品牌社群、品牌故事、品牌杠杆5、品牌本土化与国际化6、品牌价值链7、品牌建设步骤8、品牌营销传播方案9、数字时代的品牌建设(六)传媒产业的基本特征1、传媒产业的经济特征2、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3、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4、传媒产业价值链5、传媒产品的类型及特征6、传媒市场的结构与特征(七)传媒产业的其它特征1、传媒产业中的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2、传媒产业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3、传媒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4、传媒产业中的虚拟经济与流量经济5、传媒产品跨国流动中的文化折扣现象6、传媒市场中的明星高收入现象7、世界当代传媒业概况与特征8、中国当代传媒业概况与特征(八)传媒组织的经营与管理1、传媒经营与管理的目标2、传媒的所有制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3、媒介融合与跨媒介经营4、传媒广告资源开发与运营(九)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产业的影响1、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及其发展逻辑2、网络媒体及其演变3、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4、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其影响(十)网络传播及其特征1、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2、新媒体新在何处3、网络与新媒体用户特征4、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特征5、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基本思维与策略6、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及其特征(十一)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1、网络与舆情、舆论2、网络文化及其影响3、网络技术与“数字鸿沟”4、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5、网络传播与乡村发展。
华侨大学2019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华侨大学2019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华侨大学2019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华侨大学2019考研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招生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专业注明试卷内容与结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法规、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网络传播、媒介经营管理、广告管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新闻采访与写作1. 新闻采访2. 新闻写作3. 记者修养第二部分新闻法规1. 新闻传播法规2. 新闻传播法制3. 新闻传播媒体的行政管理4. 信息发布制度5. 新闻职业道德第三部分新闻编辑1. 新闻编辑工作2. 新闻媒介定位3. 新闻产品设计4. 新闻报道策划5. 新闻稿件的分析、选择与修改6. 新闻标题7. 版面设计第四部分新闻评论1. 新闻评论的产生与发展2. 新闻评论的属性与功能3.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4.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第五部分网络传播1. 网络传播的功能和特征2. 网络媒体3. 网络信息资源4. 移动媒体5. 网络广告第六部分媒介经营管理1. 媒介市场2. 媒介产品的组织与生产3. 媒介广告4. 受众分析5. 战略管理第七部分广告管理1. 广告与广告业2. 广告经营与管理3. 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4. 企业广告5. 新媒体广告6. 广告策划与创意四、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版);3.《新闻编辑学》,蔡雯、许向东、方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年版(第三版);4.《新闻评论》,李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5.《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张海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媒介经营与管理》,谢新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7.《广告经营管理》,卫军英、王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8.参考近两年内新闻传播类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代码:334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之一,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
二、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主要目标是考查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策划、创作等实践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有:名词解释(20%左右)、简答题(20%左右)、论述或综合应用题(20%左右)、策划与创作(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实务中的策划与创作,40%左右)。
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广告理论与实务一、广告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一)广告的起源与原始广告形态1.广告的起源2.原始商业广告形态及其基本元素(二)古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古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古代的广告活动(三)近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近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近代广告活动(四)现代广告及其运动形态1.现代广告的基本特征2.现代广告的运动形态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一)营销:广告的工具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的本质功能及其延伸功能2.广告营销功能的局限(二)经济:广告的一种重要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润滑剂2.广告与媒介经济(三)文化:广告的又一种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对文化市场利销性的利用2.广告对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四)广告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冲突1.广告的社会责任问题2.广告与社会伦理冲突及其调适三、广告理论发展演进与广告理论体系(一)广告理论发展演进1.产品推销期的广告理论2.转型期的广告理论3.营销与传播整合期的广告理论(二)几大经典广告理论1.广告功能观P理论3.定位理论4.品牌理论5.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三)广告理论体系1.广告自系统理论2.广告营销与传播系统理论3.广告社会化系统理论(四)广告理论的未来发展1.不变的理论目标指向2.永远的整合营销传播四、广告传播的基本模式(一)大众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5W模式”2.大众传播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二)广告传播模式1.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广告基本传播模式2.广告的传播代理模式3.广告传播的N级传播模式4.重复律五、广告的信息生产与内容分析(一)广告的信息生产1.从市场调查到广告运动的整体策划2.广告信息生产流程3.广告诉求4.从诉求走向创意与表现(二)广告的内容分析1.广告的工具性限制2.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原则3.广告传播的非完全信息与完全信息六、广告传播的渠道分析(一)现代社会的媒介状况1.“媒介”基本概念释义2.媒介与广告的关系3.现代广告媒介的类型4.媒介的数字化与碎片化(二)广告传播媒介的商业价值1.广告传播媒介代理与媒介购买2.新广告传播媒介开发3.广告传播媒介商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三)广告传播媒介的选择与组合1.广告传播的媒介选择2.广告传播的媒介组合七、广告传播的受众与消费者分析(一)作为广告传播信宿的受众1.核心概念:受众、广告受众与广告目标受众2.传播学关于受众的基本理论3.广告受众的特征与类型4.广告受众的接受行为5.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二)作为广告传播目标对象的消费者1.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2.界定目标消费者:消费者类型的区分与选择3.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5.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八、广告传播的效果分析(一)广告效果及其指标体系1.传播效果与广告效果2.广告效果的层级3.广告效果的类型4.广告效果的特性(二)广告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1.广告信息输入2.广告受众信息处理3.市场输出(三)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与检测1.衡量广告效果的指标体系2.多级指标体系下基于广告目标的广告效果检测(四)广告效果的有限性1.广告投放的边际效用递减2.广告效果产生的条件性九、广告传播的控制分析(一)广告传播的主体分析1.广告传播的行为主体:广告主2.广告传播的代理方:广告公司3.广告传播的信息“把关人”:媒介4.广告传播多元主体的行业自律(二)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1.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体系2.法律法规与广告传播3.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式4.广告社会监督的程序与途径(三)广告传播的信息控制1.广告信息控制的阶段2.广告信息控制的途径与制度3.广告信息控制的标准十、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及其趋向1.整合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2.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3.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践及发展(二)广告与营销要素整合1.营销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要素的整合(三)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整合1.营销推广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的整合十一、广告传播的数字化生存与网络化发展(一)数字传播与媒体发展1.技术变革与媒体发展2.数字传播背景下的媒体发展(二)传统广告的延续与创新1.传统媒体与传统广告2.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延续3.数字传播背景下广告生存形态的变迁(三)广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生存1.网络:未来传播的主导形态2.网络传播平台的营销传播开发3.广告的专业化数据库生存4.未来广告信息流与物流的融合5.网络广告的重新定义十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一)广告传播的全球化背景(二)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策略的选择1.基于文化趋同的一体化策略2.基于文化差异与多元文化共存的本土化策略(三)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广告集团的未来发展2.跨国广告集团全球广告传播的运作3.全球广告传播的文化发展趋向十三、未来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一)广告与广告产业1.广告: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2.以广告业务为核心的传统广告产业(二)全球广告产业的两次重大转型1.从单纯的媒介代理到综合型的广告代理2.从综合型的广告代理到整合营销传播代理(三)未来广告产业的发展1.大产业概念的建立2.广告产业结构的重组3.广告产业链的重新建构4.以新媒体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向第二部分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二)世界广播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三)世界电视传播技术演进简史二、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因传播技术而渐次发展(一)世界广播传播技术语境下的早期节目形态(二)英国、美国的电视传播事业三、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概说(一)民国时期的广播传播事业(二)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三)香港、澳门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二)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四)受众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撑点五、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三)电视传播与“地球村”(四)广播传播的永恒魅力六、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二)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三)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四)社教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五)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七、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一)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二)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八、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一)遍布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播音员(二)电视新闻节目播音角色研究(三)广播电视记者九、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二)文艺节目的编制(三)社教节目的编制(四)服务性节目的编制(五)新闻节目的采访与编辑十、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一)广播电视节目调查分析与管理(二)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中心的管理(三)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管理(四)广播电视的广告管理十一、国家关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三)2016年国家颁布传媒业十大新法规五、参考书目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一、传播概念的演变二、传播的定义第二节传播的基本分类一、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第二章传播者分析第一节大众传播者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四、大众传播者的权利第二节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第三章受众分析第一节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分类二、特点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对讯息的选择行为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二、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四章信息与符号第一节对信息的基本认识一、定义二、信息与符号三、信息与讯息第二节信息的分类与特征一、信息的分类二、信息的特征第三节符号——内容的载体一、符号的定义二、符号与意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四、符号的分类第四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符号的特点二、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三、语言符号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非语言符号一、物体非语言符号二、体态非语言符号三、伴随非语言符号四、时空非语言符号第五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二节网络与新媒体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第六章媒介理论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第七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二、媒介产业三、媒介组织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八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第九章传播效果分析第一节传播效果的概念一、传播效果的定义二、传播效果的分类第二节大众传播效果的评估一、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有限效果论三、适度效果论四、强大效果论五、关于效果评估的评论第三节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一、宣传的七种手法二、霍夫兰的说服策略三、卡特赖特的劝服原则四、赖平格尔的劝服设计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十一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二、媒介伦理的失范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二、媒介与权利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湖南工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334 ]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新闻传播实务 60分
传播伦理与法规 50分
媒介经营管理 40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 2~3小题,每小题6~ 8分
论述题: 2~3小题,每小题10~15分
案例分析题: 1~2小题,每小题20~ 30分
综合运用题: 1~2小题,每小题35~45分
二、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
1. 考察考生新闻采写编评的基本功;
2. 考察考生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媒介经营管理知识;
1。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摘要: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概念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四、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五、总结正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指在新闻与传播领域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综合素质。
这种能力涵盖了新闻采编、传播策划、媒体运营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和方法;2.具备新闻采编、报道和评论能力;3.熟悉各类传播渠道和手段;4.具备一定的媒体运营和管理能力;5.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6.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培养方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有:1.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新闻传播理论、新闻法规、传播伦理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践教学:组织新闻采访、编辑、评论、摄影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专业实训:安排学生在媒体实习,了解新闻传播行业现状,提高职业素养;4.课程设计: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开设新媒体传播、网络舆情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术素养。
【重要性】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在当今信息社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途径和手段日新月异,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具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社会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的信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培养新闻与传播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传播媒介的界定.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效果与效果研究. 媒介与说服. 媒介与议程.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媒介产业的特点.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的类型. 媒介组织的结构.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报纸的版面设计.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024版】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媒介素养2、传播媒介的类型3、把关人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
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45分)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反应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15分)1、媒介批评2、理论新闻学3、新闻自由简述题(20分)1、简述当代新闻事业的五项基本职能。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论述分析(15分)1、试论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
新闻业务名词解释(20分)1、新闻采访2、新闻敏感3、导语4、提问写作题(3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篇报纸消息,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800。
今年61岁的刘荣升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外公为著名剧作家陈俊卿,享誉一时,父亲刘麟童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荣升4岁登台,演出过多场传统戏和现代戏。
后来到原天津市京剧二团工作。
随着二团被取消成立艺术中心后,刘荣升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梦想决定成立自己的剧团。
2000年7月,经过天津市文化局演出处批准,刘荣升京剧团正式成立,剧团由团长兼主演刘荣升负责并一人承担风险。
刘荣升说,剧团刚成立时,根本摸不清市场是怎么回事,就摸索着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生产的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相关伦理、法规等问题的理解水平。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I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I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第二部分传媒生产与传媒伦理、法规第一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媒介产业的特点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媒介组织的类型2.媒介组织的结构3.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报纸的版面设计4.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二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报刊业管理规制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新闻生产的实际操作、伦理法规的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初试真题及2023年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新闻与传播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新闻与传播业务实践能力的测评与考核。
科学、公平、准确地测评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目的在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和全面实践能力的“全媒体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长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题型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分析题等三、考试内容1.新闻传播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识记所学新闻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熟悉媒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功能,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悉媒介经营管理应遵循的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正确使用新闻传播专业术语,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准确、合理的论述。
运用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对相应的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梳理、分析及评论。
2.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所学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新媒体创意与策划、广告与公关策划等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全媒体要求的具体实践任务等。
3.新闻传播的前沿把握能力知晓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影响,熟悉新闻传播业的理论前沿,能够把握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会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新闻传播业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
暨南大学2023年硕士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3
2023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系统识记本科阶段所学新闻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具备新闻采访、新闻策划、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与公关活动策划等基本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实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与公关策划、网络传播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一)新闻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40%左右)
(二)传播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20%左右)
(三)专业知识综合运用(40%左右)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四)实务题(选做1题,每题50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术语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材料分析题。
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3、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早期发展6、美国言论自由的确立及大众报纸的诞生与发展7、法国大革命与报刊8、广播电视简史9、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介的历史(二)传播学理论1.传播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传播理论溯源与流变3.传播学的规范理论4.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5.传播学的批判主义理论6.后现代与性别传播理论7.西方传播理论的变迁8.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三)网络传播与新媒体1.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形态2.网络传播的文本3.网络情景中的传播者、把关人及网民4.网络传播的结构5.网络传播的效果6.传播技术演进的社会文化意义7. 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8. 新媒体技术与形态9. 新媒体传播实践10. 新媒体用户特征11. 新媒体相关理论模型(四)新闻学理论1.新闻本源2.新闻真实3.新闻价值4.新闻媒体5.新闻事业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7.新闻宣传8.新闻舆论9.新闻出版自由10.新闻人才与队伍11.新闻法治12.新闻道德(五)传播伦理与法规1、传播伦理概述2、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3、传播法概述4、宪法规范5、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6、传播与司法7、传播与公民权利8、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
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媒介产业的特点
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类型
2.媒介组织的结构
3.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报纸的版面设计
4.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媒介与着作权利:侵权、赔偿
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报刊业管理规制
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六、特别说明:
新闻与传播专业06口语传播实务方向,除笔试外,还需提供“播音主持作品”创作视频文件。
笔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50%,“播音主持作品”创作部分占50%。
“播音主持作品”创作,主要是通过考生按要求提交的播音主持作品,考查考生的基本专业条件、镜头前形象与状态、播音主持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实践能力。
1.内容要求
(1)新闻播报(限3分钟,内容不限)
(2)节目主持(限3分钟,内容不限,节目形态不限)
(3)文学作品朗诵(限3分钟,内容不限)
2.数字文件格式:mp4格式
3.其他要求:作品内容的总时长应在10分钟以内,考生自行制作,并按《招生简章》指定时间和要求报送“播音主持作品”。
不符合要求或过期未报送者按该科目考试违规或缺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