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之运动疗法现用图解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增强肌力 2.可能耐力下降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很慢 代偿性过负* 增加力的负荷 (代偿性肥大)
1.肌纤维增粗 2.快纤维向慢纤维转变 3.保持氧化能力
1.增加肌力 2.增强维持肌张力的能力 3.不易疲劳
固定肢体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减少 力的负荷,减少收缩频率
1.肌萎缩
力量和耐力均下降
2.氧化酶减少
▪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 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 肌肉的横截面 ➢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 肌肉作功时的力臂长度 (杠杆效应) ➢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二、运动生理基础
▪ 对骨骼肌的影响 ▪ 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对代谢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对骨关节的影响 ▪ 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 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其他分类
▪ 作用部位
器械使用
局部
整体 器械
个人 组织形式
小组
徒手
临床应用
▪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
疏松 ▪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 绝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 卫生部1996年4月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 医学科管理规范》
▪ 运动治疗室一般面积为200~300m2,高度宜 在3m以上
▪ 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设备
肩 关 节 旋 转 训 练 器
上肢CPM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之『运动治疗篇』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之『运动治疗篇』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之『运动治疗篇』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构成,是研究如何通过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声、光、冷、热、电、力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的医学学科分类。

现代物理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治疗,又称运动疗法,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

另一类是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以声、光、冷、热、电、磁、水、力等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

运动治疗1什么是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的功能情况,借助治疗者的手法、治疗器械或患者自身进行,通过针对性的运动方式,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2运动治疗有哪些作用?•改善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改善肌肉柔韧性;•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疼痛;•诱发瘫痪肢体的随意运动;•增强肌力、耐力;•改善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恢复行走能力及正常的步态姿势;•改善心、肺功能;•其他。

3运动治疗的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关节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关节松动术、PNF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水中运动治疗、本体感觉训练与平衡功能训练、行走与步态训练、软组织松动术、神经松动术、姿势矫正训练、推拿及贴扎等。

4运动治疗的主要分类•按治疗原理分类:基于生物力学原理: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肌力耐力的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牵引治疗等。

基于神经生理、神经发育原理:又称促进技术、易化技术,常用包括Bobath技术、PNF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等。

基于运动控制理论:包括运动再学习、强制性使用等。

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包括放松性运动、耐力性运动等。

•按运动方式分类: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随意运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

•按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包括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向足侧滑动
返回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腰骶关节:前屈摆动
返回
脊髂柱关嵴节后松动旋技术 旋
髂嵴前
返回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髂嵴内旋
髂嵴外旋
返回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解剖
锁骨的肩峰端 肩峰
l盂肱关节 l肩锁关节 l胸锁关节 l肩胛胸壁关节
返回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盂肱关节:解剖
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
滑动 滑动
返回
治疗平面
假想的平面
平行于关节面 垂直于关节的轴心
治疗时
属于分离或牵拉的手法,实施力的方向或是平 行于或是垂直于治疗平面
滑动(gliding)手法施力的方向平行于治疗平面 滚动(rolling)手法施力的方向沿着治疗平面变化
返回
I I II III IV
A
起始端
II III
手法等 级
轻微的疼痛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 通常在4~6小时后应消失 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
手法强度太大,应调整强度或暂停治疗一天
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应 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4
返回
第二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颈椎解剖
•共7块 •横突有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 •第2颈椎:枢椎 •第7颈椎:隆椎。
凹凸法则
(Concave-convex rule)
1.运动的关节面为凸面时,滑动的方向与 骨的角运动方向相反。
2. 运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时,滑动的方向与 骨的角运动方向一致。这种关系是决定 关节松动术使用滑动手法时,施加外力 方向的基础。
轴旋转(Spin)
骨围绕着机械轴进行旋转的运动。轴旋 转具有以下特征:

《运动疗法全》课件

《运动疗法全》课件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白肌纤维增加、线 耐力改善不显著或下
粒体商量减少
降、无氧代谢能力增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三).抗阻训练 方式:渐进抗阻训练、循环抗阻训练 训练目标: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注意事项:运动训练时,主张自然呼吸,不
能憋气。训练后可有一定程度的肌肉酸胀, 但必须在次日全部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 和老年人注意训练时的心血管反应。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的关系
肌肉张力
关节运动
静力运动
抗阻运动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动力运动
静力性、运动性、和抗阻运动特性比较
运动特性
肌肉张力 肌纤维长度 运动时间 运动力量 肌肉纤维类 型 训练效应耐 力
静力性运 动 变化不大 明显变化 长 小 Ⅰ型
运动性运 动 明显增加 变化不大 短 大 Ⅱ型
增加
不变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抗阻运动
相应增加 相应变化 中等 中等 两型均参 与 适当增加
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
肌力
0~Ⅰ级
Ⅱ~Ⅲ级 Ⅲ级
Ⅳ~Ⅴ级
训练方法
目标
功能性电刺激运动 诱发主动肌肉收缩,避免肌肉萎缩
保持关节活动度,避乱所和粘连
促进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
助力运动、辅助运动 促使肌力达到Ⅲ级, 产生功能性关节主动活动
痉挛、疼痛,降低身体和心理应激、调节 自主神经、改善睡眠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渐进放松技术、对比放松 技术、 暗示放松技术、 自由摆动、生物反 馈、气功。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
(六).牵张训练 指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牵伸延长的训练
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 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有助于刺激 肌梭,以调整和提高肌张力,加强肌收缩 力。多用于下肢。

《运动疗法》PPT课件

《运动疗法》PPT课件

10/19/2020
h
16
关节功能牵伸法
是指拉长关节周围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其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引可使挛缩及粘连的 纤维产生塑性延长,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基本方法 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用支架或特制的牵引器稳定 地固定于合适姿势,然后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 向用沙袋作重力牵引,或以自己的体重作重力进行 功能牵引。
第一节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 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其中利用力学因子,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 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消除或改善其功能 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
利用光、电、声、温度、水等其他物理学因子治疗疾 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 为理疗。
10/19/2020
h
10
关节松动技术
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 的手法操作技术,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缓解疼痛的目的。
常用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包括摆动、滚动、滑动、 旋转、分离和牵拉等。
10/19/2020h Nhomakorabea8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助力运动 滑轮练习 悬吊练习 器械练习 --------
10/19/2020
h
9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运动 具有温和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牵拉 挛缩不严重的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 围,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时,动作宜平稳缓慢,尽 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用力程度以引 起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2015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2015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 (concentric shorten向ing心)性,等如张屈运肘动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等张运动(eccentric isotonic movement):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被拉 长,又称为离心性延伸(eccentric lengthening),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等。
2、作用:
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的调节能力;
②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③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④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鲍巴氏球训练
水疗
飞燕
三、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脑性瘫痪、脊髓炎症、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
(2)运动器官疾病:包括四肢骨折或脱位、脊椎 骨折、关节手术后、颈肩腰腿痛、脊柱畸形、关节 炎、烧伤后疤痕形成、骨质疏松等。
④ 自我牵拉:由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 展性训练,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拉力量。
单 杠 悬 吊
3、作用:
主要为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 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 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预防 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 肌肉、肌腱损伤。、
4、临床应用:
• 康复-------实体---虚拟 • 形-气-神
信息 -状态气态
物质 -疾病固态
系统 ---控制---
能量 -功能液态
运动疗法提要
分类 治疗作用 常用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 常用设备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 助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 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 善局部或整体功能,

学习康复科常见物理治疗法ppt课件

学习康复科常见物理治疗法ppt课件
25
多源频谱治疗仪(远红外线)
26
红外线疗法:主要功能特点及适应症
缓解肌肉痉挛(骨骼肌、平滑肌) 镇痛(消肿、促循环、降神经兴奋) 消炎(改善循环、加强吸收) 促进组织再生(改善循环、加强营养) 减轻术后粘连、软化疤痕(减少渗出)
27
红外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适应证
1、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关节炎、筋膜炎 2、炎症感染吸收期、伤口愈合延迟、压疮、烧伤创面 3、慢性盆腔炎、外阴炎、乳腺炎 4、神经痛、末梢神经炎
分灯泡,以防烧伤。 6 多次治疗后治疗部位皮肤可出现网状红斑和色素沉着。 7 体内有金属或电子设备的部位、皮肤有明显黑痣部位、药物及皮肤过敏者禁止照射。
30
石蜡疗法
理化特性
1、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的无水、无臭、无味的固体 ,化学结构式:Cn H2n+2 2、石蜡呈中性,不易与酸碱反应,一般情况下不与氧化物反应。不溶于水,微溶于酒
治疗时间及疗程:急性炎症5~10分钟,慢性疾病可达20分钟, 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 次一个疗程。
22
对置法
两极间距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电极贴近皮肤作用表浅,与皮肤保持间距作用较深,较均匀 电极与皮肤间距:小功率浅作用0.5~1cm,深作用2~3cm。大功率浅作
用3~4cm,深作用5~6cm。
轴突反射:神经冲动绕过中枢神经,从感受器直接传到效应器 节段反射:刺激皮肤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影响到同一节段
范围的脏器组织发生反应,反之刺激某些内脏也可引起同节段的 皮肤反应 全身反射:强度大、范围广的刺激可直接影响到皮层的机能状态, 引起全身反应
11
作用机理-体液作用
改善代谢,减少渗出、酶效应、免疫功能改善
3
理疗的种类

第二章.运动疗法1~5节

第二章.运动疗法1~5节

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安全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 持久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神经损伤、 脑性瘫痪等
运动器官疾病 颈肩腰腿痛、四肢骨折或脱位后、关节炎
内脏器官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妇科疾病 — 子宫异位、盆腔炎、痛经等
冷却期(cool-down):5~8min
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频度(frequency, F)
3~5次/w,改善后2~3次/w维持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
健康检查(掌握好适应症) 循序渐进 掌握自己的活动限度 规律性锻炼 运动后及时调整
关节运动学: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转(内旋、外旋、旋 前、旋后)。
肌肉收缩的类型
等长收缩:静力性收缩,在肌
肉收缩时张力增加,肌肉长度没 有明显改变,不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动力性收缩,肌肉
收缩是张力基本不变,肌肉长度 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向心性收缩 离心性收缩
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
其他

老年人、体质衰弱者、亚健康状态等
禁忌症
感染性疾病
发热(38°C以上) 器官功能失代偿 严重衰竭 有大出血倾向 剧烈疼痛 恶性肿瘤 严重并发症等
常用设备
普通装备 一般训练器械 站立、行走和移动训练器械 肌肉和关节训练器械 其他




作业训练器械
平行杠 站立架
康 复 训 练 室
第二节 长期制动及卧床对机体功能的 影响
持续时间(duration, D)
每次锻炼总时间的确定 15~60min 时间的分配

康复医学PPT课件 康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PPT课件 康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D
膝、踝矫形器
走远
具体治疗措施 1
髋关节主动运动的诱发,异常运动模式纠正
床上侧卧
位屈髋屈 膝主动运 动的诱导
床上仰卧
位屈髋屈 膝主动运 动的诱导
纠正髋关
节外展外 旋
坐站转换练习
站位平衡练习
下肢负重练习
起蹲练习 等速肌力练习
梯凳训练 股四头肌训练器肌力训练
具体治疗措施 3
臀中肌肌力训练.
仰卧位髋 外展训练
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
• 站立期 整个站立期训练伸髋
步骤3-----训练行走
步骤4---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
利与弊
• 方案完美,注重ADL • 但重点不够突出
三、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 慢性脑卒中患者(6个月—1年) • 限制健侧,强制使用患侧 • 上肢
四、计算机辅助技术,康复机器人
• 理念新颖 • 但目前以代偿为主,很难转化为患者自己的能力。且价
格昂贵,技术尚不够成熟。
运动治疗的临床趋向性
保证质量 要求数量 缩短疗程
治疗方法 简单、实 用、快速 见效.
偏瘫患者行走训练的四个切入点
髋关节主动运动 的诱发,异常运 动模式纠正
A 可走
B 能走
下肢负重练习
臀中肌肌力训练
行走
C 走好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2)准备迈步的训练
(3)迈小步训练
2.改善步态的进一步训练
• (1)迈步训练 • ①试探式迈步 • ②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注意:
• (1)患侧下肢膝关节不得出现过伸展. • (2)治疗者要随时矫正患者的全身姿势. • (3)患者足趾下方可垫绷带卷抑制痉挛. • (4)踏凳的健侧不得负重.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第二节运动疗法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的分类运动疗法可分别按运动方式,肌肉收缩的型式和治疗作用可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运动方式分类(一)被动运动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二)主动运动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加阻力,主要用于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增强肌力和持久力的训练和增强肌肉之间的协调性的训练。

属于主动运动的尚有下列形式:1.主动运动肌力达不到3级以上时,可由物理治疗师(pt),健侧肢体或运动器械,帮助患者进行活动。

2.抗阻运动在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为增强患者的肌力,可以进行抗阻运动锻炼。

这种运动对增强肌力和耐久力有效,但是应在医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

抗阻运动的方式有徒手抵抗和器械抵抗两种形式。

二、按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一)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时关节不发生活动,肌肉长度不变,等长阻力训练(isometric resistance exercise;ire)是增加肌力的最迅速的方法。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除按一般等长收缩原理进行的简单训练外(如下肢被石膏固定于伸直位时,让患者经常主动收缩股四头肌),目前常用的还有短暂的等长最大收缩(brief isometric maximal exercise,bime)和短暂重复等长最大收缩(brief repetition isometric maxlmal exercise,brime)训练,现将二者的实验和临床依据介绍如下:1)短暂等长最大收缩训练(eime):eime是rose及其同事提出的,他们企图将hettinger 和muller的研究结果用于临床,他们要求受试者用股四头肌提起能维持5秒的最大重量,维持期间即对受试者的股四头肌,进行了只有5秒的短暂的等长最大收缩训练,以后每天增加0.6kg。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的目的
1.通过运动疗法发展、增强或保持肌力和肌肉耐力。 2.保持或改善全身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全身 机能状态。 3.通过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 织,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 4.通过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肌 肉紧张度。
运动疗法的目的
5.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提 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可以改善平衡能 和运动的协调性。 6.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动作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7.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躯体、心 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 8.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长期卧床导致的 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压疮等。
•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 心室室壁瘤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 心传导异常 安静时舒张压在 • 严重骨折疏松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 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 压在180mmHg以上 理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 体位性低血压 • 高热 • 剧痛
3M
Modality 仪器治疗— 精之於器
Manual therapy 手法治疗— 操之於人 Movement 动作治疗— 成之在我
Physical Therapy,PT
仪器治疗Modality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 功效
• • • • 控制与解除疼痛 降低水肿与肌肉痉挛 维持与增进组织愈合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等
运动疗法的定义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 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 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 借助器械的运动等)缓解 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 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性 训练。

物理治疗学(运动治疗学部分)

物理治疗学(运动治疗学部分)

物理治疗学(运动治疗部分)第一章概论1、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或physiotherapy,PT):是研究如何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一种专门学科。

2、物理治疗学分为运动疗法(力)和物理疗法(电、声、光……)3、运动治疗学的灵魂:①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②增强肌肉力量的技术与方法肌力训练: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③牵拉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4、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Array1、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生理:①拮抗肌的肌张力②软组织相接触③关节的韧带张力④骨组织的限制病理:①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②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2、关节活动技术的禁忌症:运动破坏愈合过程;运动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

3、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①熟悉关节的结构②早期活动③全范围活动④与肌肉牵拉结合4、肘关节功能运动弧:在整个屈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60~140度,这80度是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5、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作用:①减少渗出②促进吸收③促进骨和软骨的愈合6、肩肱节律:肩关节在外展30°后,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壁关节以2:1的比率外展,即,每15°的外展,10°发生在盂肱关节,5°发生在肩胛胸壁关节。

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1、体位转移(transfer):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被动转移2、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①高度相等稳近硬②安全容易为首选③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④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间要适当3、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知信备巧令细观防意外4、被动转移的基本原则:松信前,畅通了解不变位5、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①最小帮助②不勉强独立转移---残疾较重、认知障碍③转移距离过远时避免一个人,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第四章肌肉牵伸技术1、牵伸的作用:①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②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转性挛缩③调节肌张力④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⑤提高肌肉的兴奋性⑥预防软组织损伤2、选择牵伸方法:采用轻柔、可控制、终末端、恒定、渐进的牵伸方法3、挛缩:为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关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牵引
侧屈摆动旋转摆动
后伸摆动
垂直按压棘突
垂直按压横突
垂直按压棘突
旋转摆动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骨盆分离
侧方推棘突垂直按压横突
腰骶关节:前屈摆动
髂嵴外旋
髂嵴内旋
向头侧滑动
向足侧滑动
髂嵴后旋髂嵴前旋分离牵引长轴牵引
后前向滑动
外展向向足侧滑动
前后向滑动
内旋摆动
长轴牵引
外旋摆动
桡尺近端关节:侧方滑动水平内收
松动肩胛胸壁关节
内旋、外旋
桡尺远端关节
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腕掌关节
前后向滑动
腕骨间关节:前后向滑动
前后向滑动
分离牵引
侧方滑动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内外翻摆动
②皮肤划纹试验自主神经反射
✪钝竹签在两侧胸腹壁划一条线, 数秒钟后出现白线条, 稍后变为红条纹--正常
✪划线后白线条持续较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红条纹持续较久, 且明显增宽或隆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薄束
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固有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肩前屈肌群牵伸
肩后伸肌群牵伸 ㈠徒手被动牵伸
肩内旋肌群牵伸 肩前屈肌群自我牵伸
肩内收肌群自我牵

肩内收肌群自我牵伸
一、肩部肌肉
肩外旋肌群牵伸
肩内收肌群牵伸 肩水平内收肌牵

㈡自我牵伸 肩后伸肌群自我牵伸
㈠被动徒手牵伸
二、肘部肌肉
肘屈肌群牵伸
㈡自我牵伸
屈腕肌群牵伸

肘肌群自我牵伸
肘伸肌群牵伸
肘部旋后肌群牵伸
肘部旋前肌群牵伸
伸肘肌群自我牵伸
尺侧屈腕肌群牵伸
伸腕肌群牵伸
三、腕及手部肌肉
桡侧屈腕肌群牵伸
腕桡侧屈肌群牵伸
髋后伸肌群牵伸
伸腕肌群自我牵伸
腕屈肌群自我牵伸
腕尺侧屈肌群牵伸
掌指关节伸肌群牵伸
掌指关节屈肌群
牵伸
一、髋部肌肉
㈠被动徒手牵伸
屈膝位伸髋肌牵伸 伸膝位伸髋肌牵伸
髋后伸位髂腰肌牵伸
股直肌牵伸 仰卧位髋内收肌群牵伸
伸髋肌群自我牵伸
髋外展、内收肌群自我牵伸
俯卧位伸膝肌群牵伸 坐位伸膝肌群牵伸
㈡自我牵伸 髋外展肌群牵伸
髋内旋
肌群牵
伸 髋
外旋肌群牵伸
屈髋肌群自我牵伸
前侧伸髋肌群、后侧屈髋肌群自我牵伸
髋外展、内收肌群自我牵伸 髋外展、内收肌群自我牵伸
二、膝部肌肉

卧位屈膝肌群牵伸






站立位伸膝肌群自我牵伸
伸膝肌群自我牵伸
三、踝与足部肌肉
踝背屈踝跖屈肌群牵伸屈膝位踝跖屈肌牵伸
踝背伸肌牵伸踝外翻肌群牵伸
踝内翻肌群牵伸足趾屈肌群牵伸足趾伸肌群牵伸
屈膝肌群自我牵伸
跖屈肌群自我牵伸
颈后伸肌群自我牵伸
颈椎前屈 牵伸肌群:颈部伸肌群 颈椎侧屈
牵伸肌群:对侧颈侧屈肌群
跖屈肌群自我牵伸
踝跖屈肌群自我牵伸
第五节 脊柱牵伸技术
一、 颈椎牵伸技术
颈椎的后伸
牵伸肌群:屈颈肌群
颈侧屈肌群自我牵伸
腰前屈肌群牵伸
腰部侧屈肌群牵伸
腰后伸肌群牵伸
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2.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盆
第二节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
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
由仰卧位坐起
进出浴盆
1.独立的由坐位进出浴盆
第三节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支撑向前方移动支撑向侧方移动
(向左移动)
从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
一人转移四肢瘫患者
34
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一端转移
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
以T11完全性损伤患者为例。

独立
的由轮椅到地板的转移
独立的由地板到轮椅的转移
穿臂搬运法
第五节被动转移技术
56
步态分析:
作业治疗之手功能
偏瘫患者存在的常见问题:
患侧屈髋屈膝、肩屈曲、肩带前伸困难
颈部旋转、前屈代偿颈和躯干侧屈
颈、躯干屈曲代替屈髋
臂:肩胛活动差,肩带降低;盂肱关节的肌肉控制不良;过度屈肘、肩关节旋和前臂旋前。

手:伸腕抓握困难;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难以进行小围的屈伸控制;拇指外展、旋转障碍;只能在屈腕时握持物体,或放开时过度伸拇指及其他手指;当抓或拾起物体时,前臂有过度旋前倾向;对指困难。

肩痛
支撑面过宽,腿或足呈外展外旋位。

重心移向健侧。

身体僵硬,运动中各节段间对线异常,如:坐位侧向够物时躯干前屈代替侧屈;坐位够物时双脚移动代替躯干相应节段的调整;站立向前够物时屈髋代替踝背屈;站立侧向够物时躯干侧屈代替髋的侧向运动;站立位身体轻微移动便失去平衡,表现为过早迈步;站立失衡需要及时迈步时,又不能有效迈步,等等
使用抬起上肢的方法维持平衡,或用手支撑或抓握支撑物
动作缓慢,停顿
迈步困难,拖着脚行走
重心前移不充分
患脚摆放不当
不能用健手将患侧上肢被动地越过身体
用健手拉拽代偿躯干侧屈无力
用健腿钩拉患腿,将双腿移至床边,这样坐起时重心易后移
站立初期
踝关节背屈受限
膝关节屈曲受限
站立中期
膝关节伸展不充分
膝关节过伸
髋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背屈受限,身体重心无法前移越过支撑脚
骨盆向两侧过度平移
站立后期
髋关节伸展不充分,膝屈曲和踝跖屈不能,使得摆动前期准备受限。

摆动初期和中期
在摆动和脚趾离地时,膝屈曲受限在足趾离地和摆动中期,髋屈曲受限,踝背屈受限。

摆动后期
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背屈受限,影响脚跟着地和负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