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改革及教育学专业的革新重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育改革及教育学专业的革新重构
摘要: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经过百年的演进,教育学专业也到了一个选择的关口。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全面化,教育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已不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格局及需要,因此,适时变通及转型是教育学专业必须作出的选择。除少数师范大学可延续教育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外,更多的院校应该将教育学专业的改革提上日程,将教育学专业改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类专业。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目前,我国教师培养数量和规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随着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和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教师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进入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一、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嬗变
在这场新背景下教师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教育学专业似乎又比其
他教师教育类专业面临着更加明显的危机与挑战。从历史上看,对教育过程的研究,通常被叫做“教育学”[1]295。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康德在其讲义中指他所理解的教育是“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据此,人要依次经历婴儿、儿童和学生这样几个成长阶段”[2]3。从这种理解出发,教育学探讨的教育是“通常被认为最幼稚、最令人不感兴趣的方面。”在世俗的观点看来,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凭借权力和传统的权威就能解决。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学生方面的努力。努力是意志的问题,而意志取决于对学生的控制。但是,由于学生的柔弱、纯真,所以,控制学生是无需花很大力气的,或者是不必殚思极虑、过分看重的。”[1]296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初等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幼小师资的匮乏,师范学校和师资培养学校开始大量培养适应初等学校要求的师资。这些学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教授小学里开设的各种科目,如何解决学校日常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小学教师们不仅要懂得他们要教授的科目,而且应该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各种策略与方法,这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为培养教师,各师范院校开设教育学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是为师资训练而准备的。但教育过程日益复杂及漫长,每个个体并不是只经历小学这一阶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学或学院陆续设立教育学系。1832年,纽约市立大学(University.of.the.City.of..New.York)即现在的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开设了教育学方面的课程。1890年,纽约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院,并且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而美
国相当多的大学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纷纷设立了教育学教授的职位。从教育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在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开始设预科,分政科和艺科;设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是为中国高等教师教育之发轫。“师范馆于1902年10月、11月两次招生,就考了“教育学大义”,12月开学,其“课程门类表”,明确设置了教育学课程”[3]。自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在国内率先成立教育系起,教育学专业已有了9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在设立之初就将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造就中等学校及师范学校师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至今该培养目标依然被相当多教育学专业所坚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教师培养体制上采取定向型、封闭式的三级教师培养体制。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教师数量需求(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培养需求)庞大。由于大量中师学校的存在,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体制的规定,使得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处无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封闭式的教师培养体制一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对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加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成效不断显现,小学生入学人数逐年减少。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要形成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既要坚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制度,又要进一步拓宽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一级师范的过渡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在此背景下,专门为小学
培养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走向终结只是个时间问题。伴随着中等师范学校的改制及退出,传统的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就业需求导向下已经处在一种四顾心茫然的状态。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教师教育的培养体制的发展历程看,大都是沿着定向型、封闭式的模式向开放、多元的教师培养体制转型。其内在原因和外在背景则必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强大、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改革师范教育,遵循由师范学校阶段—教育学院阶段—大学教育院系阶段这样的三部曲的发展脉络。可以说“美国20世纪教师培养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组织变迁过程,是师范学校向教师学院过渡,接着是教师学院向多目标的文科学院转变,现在则成为地方州立大学。”[4]21这种变迁的路径,一方面说明教师培养的数量问题解决之后,必然会转向高素质、高质量规格的教师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伴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使教师教育有资格成为专业教育,这也推动了大学设置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从事教师教育。在当前,以市场为取向的多元开放培养教师的体制业已形成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管是否情愿,都不得不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诸多的学校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概括下来主要有这样几种尝试:1.坚守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这部分高校主要是那些重点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由于这些学校大多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可以解决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术发展问题,故在当前此种背景下依旧坚守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上看,
的确需要一批从本科阶段起就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和具备坚实教育理论基础的学生在将来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当然,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坚持该培养目标的教育学专业的院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顺势而为才能避免将来的被动。2.将培养目标转向中小学教师由于中师学校的逐渐退出,传统上小学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一定的空白,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后,小学教育专业成为本科专业目录的一个全新的专业。随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本科化逐渐成为常态,相当多的地方性师范院校和综合型院校都将教育学专业的转型投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当然,如何在现有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下重新认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摆在这些学校的一个核心任务。3.将培养目标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除了为教师教育类专业提供教育理论基础课外,也为教育培训机构、新闻传媒出版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等部门培养懂教育的专业工作者。
二、教育学专业的更新与改造
(一)将教育学专业改造为小学教育专业
当前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设有学科门类11个,专业类71个,专业种数249种。其中,教育学类本科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学,而开设教育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18所(这118所院校里有些教育学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每年有数量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