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
②“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
③“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④“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
(1)上文选自课文《旅鼠之谜》,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体)。
【答案】(1)位梦华
;科学小品
【解析】【分析】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本篇课文就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揭开旅鼠生存的秘密。
【点评】考查作品作者和文体常识,平时学习时应了解记忆。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填写具体篇目),作者是________。
(2)“大意思”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去罢”指什么?②“诧异”表达了“我”怎样的心声?
【答案】(1)五猖会;鲁迅
(2)指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
(3)【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要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①和伙伴们一起到东关看五猖会去?②在“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时,父亲却阻难,表达出作者渴望得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和支持。
【解析】【分析】(1)根据对《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猖”的书写。
(2)根据语境分析,我本来准备高高兴兴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把书背会才能去,书背好后,我已经没有了看戏的兴致,因此觉得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五猖会的热闹都没有什么趣味或吸引力。
(3)这是一个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要用上反问词,肯定和否定要互换,结尾要用上语气词和问号。
【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4)根据对原著内容的积累可知,“去罢”是父亲在我背会《鉴略》后同意我去到东关看五猖会。
结合这篇文章内容分析,《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故答案为:⑴五猖会;鲁迅
⑵指大的趣味,大的吸引力。
⑶【示例1】我怎么会有他们那么高兴(呢)?
【示例2】我难道要有他们那么高兴(吗)?
⑷①和伙伴们一起到东关看五猖会去?②在“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时,父亲却阻难,表达出作者渴望得到父亲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和支持。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原著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我的思想感情。
3.阅读《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武松的绰号是________。
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山寨的大头领的________。
(2)“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
(3)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4)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行者
;鲁智深
(2)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3)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
(4)武松打虎耗尽了力气。
反映(衬托反衬)(侧面描写)了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解析】【分析】(1)本阅读选段出自《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
文段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特别是文段中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武松的英勇,令无数读者着迷。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读四大名著,不仅只是追求情节,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内容分类记忆,作深入的了解。
《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是行者,他到二龙山落草,当时的大头领是鲁智深。
(2)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意,“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本题就是要我们分析文段的情节是怎样“波澜起伏”的。
结合文段中对武松找虎过程的描写来看,作者先写武松以为山上没有老虎,谁想老虎还真的跳了出来;再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但都被武松躲过;接着写武松抡棒打老虎,哨棒却又打在枯树上折了;最后重点写武松赤手空拳,先脚后拳,打死老虎。
从情节发展来看,确实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的句子将老虎的吼叫说成是“霹雳”,很明显是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老虎的凶猛,侧面表现武松的英勇有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
从前文内容来看,武松打死老虎的过程很凶险,他没有了有用的武器,最后还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肯定耗费了很多的力气,这时写他拖不动老虎,很真实,作者也想借此侧面表现出武松打虎过程的激烈程度。
4.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
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3)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4)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5)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莫泊桑
;《羊脂球》
(2)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3)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4)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
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
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本文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出自其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
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及人物的关系来分析。
画线句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旨在强调于勒和我之间的关系,而父母却不顾及这种关系,对他躲之不及,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既有对于勒的同情,也有对父母作法的不满。
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归纳。
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事件以及人物的相关描写来总结。
语段中的“我”给了亲叔叔于勒小费,但母亲却破口大骂,将之前对于勒的赞美与期盼全部抛于脑后,返回时干脆就换乘其他船只,可以看出父母二人的自私、虚荣,没有人情味。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经分析,文中“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句话就是环境描写。
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本文的环境描写句子是: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在这里的作用与上面的第二点相符,作者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了人物失望的心情,和前文我们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观点的表达。
小说的主旨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小说的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题;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题目中给出的两种观点都可以成立,关键在于答题时理由的充分。
【点评】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部分,主要写了两个情节,一是我去给于勒送吃牡蛎的钱;二是我们一家人换船来躲避于勒。
语段主要对于勒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穷苦;同时也对我进行了心理描写,表现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作法的不满。
文章以父母的行为,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颗小豌豆
【丹麦】安徒生
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英也是绿的,豌豆们坐在那里越长越大。
“我们就这样永远坐着吗?”一颗豌豆问,“坐这么久我们不会受不了吗?我觉得外面一定有些什么事,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
”一星期又一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被狠狠一拉,豆荚被摘下后握在人的手里。
接着和其他饱满的豆荚一起落进了一件外衣的口袋。
“现在我们就要被打开了。
”一颗豌豆说——这正是它们大家希望的。
“我很想知道,我们当中谁旅行得最远,”五颗豌豆中最小的一颗说。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最大的一颗豌豆说。
豆荚爆开时“毕剥”一声,五颗豌豆就滚到了孩子的手里。
小男孩紧紧握住它们.说它们给他的射豆枪当子弹用正好。
他马上装上一颗.把它射出去了。
“如今我在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
”这颗豌豆说,“你有本领就来抓住我吧。
”
“我,”第二颗豌豆说,“要一直飞到太阳上去”。
“我们到哪里就在哪里睡觉,”接下来两颗豌豆说,“不过我们还是得先向前滚一下。
”它们真的落到了地板上,在进射豆枪以前滚了一阵,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被装进了射豆枪。
“我们要比其他豌豆飞得远。
”它们说。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最大的那颗豌豆从射豆枪里射出去时说。
它说话问飞到顶楼窗下一块旧木板上,落到一个几乎满是青苔和软泥的小裂缝里。
青苔在它周围闭拢,它待在那里真像一个囚徒。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它心里说。
这小顶楼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女人和她惟一的女儿,女儿发育不全,终年卧床。
但是这生病的女孩依然活着,整天安静耐心地躺着。
春天到了,一天大清早,阳光明亮地照进小窗子,投到房间地板上。
生病的女孩盯着窗子最下面一块窗玻璃看,说:“妈妈,在窗子上朝里面探头探脑的那绿色小东西会是什么呢?它在风里晃来晃去的。
”
母亲走到窗口,把窗子打开一点。
“噢!”她说,“一颗小豌豆,它生了根,长出了绿叶子。
它怎么会钻进这裂缝的呢?现在好了,这里有了一个小花园给你散散心啦。
”
于是她把生病女孩的床移到窗口,这样女孩就能看到那发芽的植物。
“妈妈,我相信我会好的,”生病的女孩在晚上说,“今天太阳照进来又亮又温暖,小豌豆长得那么好:我也会好起来的,那就又可以到外面温暖的阳光里去了。
”
母亲不相信会这样,但既然这给了她的孩子这么美好的求生希望,她就用一根小棍子把那绿色植物支起来,这样它就不会被风吹断了。
她又在窗台上拴一根细绳子,把它牵到窗框的上端,这颗豌豆一天一天在长大。
“现在这里真的要有一朵花了。
”有一天母亲说。
她想起这孩子这些日子说话更加快活,最近几天早晨,女孩在床上已经坐了起来,用闪亮的眼睛去看她那只有一棵豌豆的小花园。
一个星期以后,这一直卧床不起的孩子能坐上整整一个钟头了,靠近打开的窗子,在温暖的阳光中感到十分快乐。
而外面长着那棵小豌豆,在它上面,一朵粉红色的豌豆花已经盛开。
小姑娘弯下身子去轻轻地吻那些细嫩花瓣。
这一天对她来说像是一个节日。
但是其他几颗豌豆又怎么样了呢?飞到广阔世界去的那颗豌豆落到一座房子屋顶的水槽里,在一只鸽子的嗉囊里结束了它的旅行。
那两颗懒豌豆也只走了那么远,因为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不过它们到底还是派了点用处。
但是第四颗,那要到达太阳的一颗,落到了一个污水池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胖得够棒的,”这颗豌豆说,“我想我最后会胖得爆开。
我想一颗豌豆顶多也只能做到这样。
在我们那豆英里的五颗豌豆当中,数我最了不起了。
”
污水池赞成它的看法。
那小姑娘站在打开的顶楼窗口,看着豌豆花,眼睛闪亮,脸蛋透出健康的红润。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1)根据童话情节,在横线上补上合适的内容。
一个豆英里的五颗豌豆,被小男孩摘下用射豆枪射出去。
第一颗和那两颗懒豌豆被鸽子吃了:想飞到太阳的那颗豌豆掉在污水池里;最后那颗大豌豆________。
(2)根据童话语言特点,为文中第22段画线处选择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①在污水里躺了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涨得挺大挺大的。
②在污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大得相当可观。
(3)文章反复写到“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
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安徒生被后世誉为“儿童文学的太阳”。
安徒生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赞誉?结合《五颗小豌豆》的内容,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简述理由。
【答案】(1)在裂缝里萌芽开花,成为孩子的花园。
(2)选①。
原因:①处“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写出了这颗豌豆不思进取,“挺大挺大的”写出了豌豆的膨胀状态,更符合这颗豌豆自高自傲、妄自尊大的特点。
而②处没有这种效果。
(3)“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这句话写出了大豌豆面对茫茫前途时的乐观自然、从容不迫、自信积极的心态。
即使落在不见天日的小裂缝里,也要顽强生长,能坦然面对不放弃自我。
另外,大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患病女孩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希望,预示着要用乐观心态对待每一个困难时刻,会有好的结果。
赞扬了豌豆和女孩的自信乐观、不放弃的精神。
(4)安徒生以儿童的角度描述充满爱与善良的童话,启迪了儿童的心灵,给儿童以力量,使儿童相信世界的美好。
如《五颗小豌豆》中那颗落在裂缝里的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女孩美好的欢乐与求生希望,让她慢慢战胜病魔,这一童话让许多儿童读者为之鼓舞与振奋,让他们学会欣赏世界,乐观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2)本题考查选择恰当句子,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抓住这颗豌豆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可。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务必要梳理文章内容,抓住出现这句话的语境,结合这颗大豌豆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文章主旨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谈感受谈看法,需紧密联系文章内容,紧扣主题进行回答。
【点评】补写语句及选择最佳句子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分析句子时需要结合内容与主题,谈看法感受时,更要紧扣主题。
6.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是《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也无怪他们疑惑”中“他们”是谁?
(2)选文中提到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答案】(1)《藤野先生》;日本所谓的“爱国学生”。
(2)弃医从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读懂上文是考查“他们”的指代内容作答的关键。
应该是日本所谓的“爱国学生”。
也是在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从下文得知,“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的举动。
故答案为:(1)《藤野先生》;日本所谓的“爱国学生”。
(2)弃医从文。
【点评】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7.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
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
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
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
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林黛玉眼泪中有着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就牵扯着上文提到的她的父母,她的家乡。
你能简单地概括一下林黛玉的身世吗?
(3)分析上面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林黛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答案】(1)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