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综述
《新生儿真菌感染》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新生儿真菌感染的概述、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概述
1 发病率增加
近年来,新生儿真菌感染 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 了广泛的关注。
2 多种病原体
真菌感染可由多种病原真 菌引起,如白念珠菌、曲 霉菌等。
3 严重影响健康
新生儿真菌感染严重影响 婴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可 导致致命的并发症。
针对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降低体温、补充营养等。
3 加强护理
加强患儿的护理,保持环境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消毒措施
医院和家庭环境应常 规进行消毒,减少真 菌的滋生。
健康教育
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 家长的健康教育,提 高防范意识。
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医 嘱,避免滥用和不当 使用。
规范护理
医务人员应规范操作, 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和观察。
真菌感染的分类
浅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皮肤、 黏膜等浅层组织,如念珠菌感 染,对新生儿威 胁更大。
创伤性真菌感染
创伤性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术后 创面,如手术切口感染等。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病因
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真菌感染的侵袭。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诊断
1
临床表现评估
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和评估。
2
实验室检查
进行真菌菌培养、血液生化指标等多项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3
影像学检查
部分病例需要进行X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病情。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治疗
1 抗真菌药物
根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等。
《新生儿真菌感染》课件
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 养,可给予适当的静脉营 养支持。
预防措施
STEP 02
STEP 01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新生儿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口腔、 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卫生 ,减少感染的机会。
STEP 03
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的喂养和护理, 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对于患有真菌感染的产妇 或医护人员,应避免与新 生儿接触,以防交叉感染 。
病因
母亲孕期感染
母亲在孕期感染真菌,可能通过 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出 生后即出现真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对真菌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 感染。
出生时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若母体阴 道内存在真菌,可能通过产道感 染新生儿。
环境因素
新生儿长期处于潮湿、不卫生的 环境中,容易接触到真菌,导致 感染。
《新生儿真菌感染》 ppt课件
• 新生儿真菌感染概述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预后与转归
目录
Part
01
新生儿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真菌感染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真菌侵袭而引发的 感染性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症状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症状多不典型,常 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 难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 等。
体征
并发症
新生儿真菌感染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 害,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心 肌炎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可 出现肺实变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心 包摩擦音。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综述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综述摘要】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
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
随着极低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
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治疗上尚没有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关键词】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24-02Deep fungal infection in neonatesMu Chun of Guizhou province Bijie city 551700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has become the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third reason, serious impact on neonatal health, or even the threat of neonatal life. In order to improve neonatal health care personnel on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academic research overview.With very low body weight infants treatment level,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predisposing factors, risk factors, perceived low gestational age, low body weight, the us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arenteral nutri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particularly three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caused the im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and rel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serum 1-3- β-D glucan content for early diagnosis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reatment is still no consensus, many scholars put forward preventive treatment feasibility.【Key words】 neonatal deep fungi infection1.病原学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曲菌属真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感染较少见。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53 例临床分析
甘慧芝, 彭双七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 湘西自治州 416000)
1 病 例
患者男, 42 岁, 因车祸致下肢多处骨折 3 d 而入院, 入院 后第 11 d 行左股骨颈、髋骨、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中顺利, 术后一般情况可, 入院 24 d 左膝创口破溃流脓, 入院 35 d 又出现髋部伤口破溃流脓, 两处伤口脓液培养均 为阴沟肠杆菌感染。药物敏感试验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 头孢类、喹诺酮类、黄胺类等 18 种抗生素耐药, 仅对亚胺培 南 西司他丁 (泰能) 敏感, 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后, 入院 70 d 出现咳嗽、咯痰、胸片示肺不张, 痰培养为真菌感染。 共 住院 75 d, 由于患者感染伤口情况改善不明显, 高热, 加之选 用抗生素困难, 转上级医院治疗。
5 刘自贵, 裘雁秋, 谭明珍, 等. 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 研究[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 : 3042305.
6 杨健. 医院真菌感染 117 例临床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 2000, 10 (5) : 3462347.
7 曾木英, 谭汉君. 75 例深部真菌感染尸体解剖及临床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2, 2 (2) : 89.
2 讨 论
阴沟肠杆菌属条件致病菌, 存在于人与动物肠道内, 因
收稿日期: 2001209201
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有两个因素: 第一微生态失调, 主要因 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 因此患者反复使用了 11 种抗生 素, 使用时间从入院到出院共 75 d, 其中多数是二联、三联和 四联, 这样反复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 使机体敏感菌株被 消灭, 原位菌失控, 失去抑制的耐药菌株或外来耐药菌株乘 机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 而引起条件致病菌感染, 而目前 我院分裂出的条件致病菌多属多重耐药菌, 在治疗上非常棘 手。 第二宿主机体方面, 因创伤较大, 而且多处损伤, 又有手 术侵入性操作, 都是一些易感因素, 容易引起感染。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
维普资讯
・
26 ・ 80
J u n l f qh r e i l o lg , 0 7 V 12 。 o r a o ia dc l e 2 0 , o 8 Nn 3 Qi M aC e 2
发 生 深部 真菌 感 染 多 与 长期 使 用 抗 生 素有 关 , 大 较
儿 童 深部 真 菌 感染 则 多 发 生 于 血 液病 、 肿瘤 等 使 用
2 2 易感 因素分 析 .
所 有 病例 中 , 以长期 使 用抗 生
激素、 化疗 、 疫 抑 制 剂 等 药 物 。儿科 临 床上 可 免 供选 择 的抗 真 菌 药 物 不 多 ] 虽 然 有 报 道 氟 康 唑 , 等有 较好疗 效 , 由于小 儿 的免疫 特 点 , 儿深 部 真 但 小 菌感 染 仍 有 较 高 的病 死 率 , 组 新 生 儿 和 婴幼 儿 真 本 菌感染 病 死率 5 、 3 儿童病 死 率 1 。故 临床 上 应 8 对 长期 、 大剂 量 使 用 抗 生索 的病 儿 和新 生 儿 期 住 院 病儿 给予 特别注 意 ; 尽量 避免 长期 、 大剂 量 使用 抗 生 素 , 必须使 用 抗生 素的 患儿要 经 常 检 查痰 液 、 便 对 粪
找菌丝 、 孢子 , 次 或两 次 以上 阳性 , 尸检 后 病 理 两 或 诊 断确诊 。 13 治疗 方案 : 性霉 素 B lrg ( g・ )+ 5 . 二 / k d a 一
氟尿嘧 啶 I 0 】 0 / k d , 3 O t 5 mg ( g・ ) 分 ~4口服 ; 氟 或
部真 菌感 染与 基础疾 病 的关 系见 表 l 。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cic i . act 0 2 39 90 ) 1417 l ia taJ 1Lne, 0 ,5 ( 3 1 :1 —1 . n l r l J 2 [ ] 蔡 迅 梓 , 世 贵 , 雪 松 . 膝 关 节 置 换 术 后 应 力 遮 挡 致 骨 量 5 严 戴 全 丢失 的 研 究 进 展 [ ] J .中 华 外 科 杂 志 , 0 6,4 ( 0) 20 4 2 :
patJ .n O hp 20 2 ( :79 . l yJ1It r o ,04,8 2)8 -0 s t 徐刚 , 潘志 军 . 髋 关 节 置换 术 后 下 肢 深 静 脉 栓 塞 的 预 防 [ ] 全 J. 国际 骨 科 学杂 志 ,06,7 1 :3 . 2 0 2 ( ) 4 46 王 栋 梁 , 庆 铭. 膝 关 节 置换 术 后 下 肢 深静 脉 栓 塞 的 预 防 与 杨 全 诊 治 [ ] 国外 医 学 骨 科 学分 册 ,0 2 2 :3 —4 . J. 2 0 ,3 181 1 邱 贵 兴 , 蔚 戎 , 庆 铭 , . 防 骨 科 大 手 术 后 深 静 脉 血 栓 戴 杨 等 预 形 成 的 专 家建 议 [ ] 中 华骨 科 杂 志 ,0 52 ( )6 66 0 J. 20 ,5 3 :3 -4 .
t c fnt mettn j . r o l ot m,0 4,5 2) a eo s u nai ; ] Ot pCi N r A 20 3 ( : n i r o h n h
2 7 2 4. 2 -3
D l r a u y DF,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De n s DA.Mi ii cso o a n e a h n —n ii n t tl k e r mp a t a t lsy c l l
新生儿真菌感染
常见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的折点
白念珠 氟康唑 伊曲康 伏立康 泊沙康 阿尼芬 卡泊芬 米卡芬
菌
唑
唑
唑
净
净
净
S ≤2
≤0.12 ≤0.12
≤0.25 ≤0.25 ≤0.25
SDD 4 I R ≥8
真菌感染诊断
病原学诊断: 血培养(经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 其他体液培养(痰,脑脊液,腹腔积液,胃液培养和涂片) 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
其他:腰穿检查,眼底检查,眼部、腹部、头颅超声及超声心动 图等
真菌感染诊断
G试验:主要是对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适用于除
隐球菌接合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不能确定菌种
假阳性:链 操静球作脉菌者输血处注症理免标疫本球时蛋存白在、污白染蛋白、凝血因子或血制品
GM试验:检测半乳甘露聚糖,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是曲霉菌特有细
胞壁成分所释放
假阳性:新使生用儿半和合儿成童青,霉素尤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血液透析,自身免疫性肝炎
吸入机体引起感染
真菌的特点
新生儿主要致病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或曲霉菌等
真菌感染简介
侵袭深部组织、内 脏和全身的真菌感 染,包括深部组织 感染和真菌败血症
两高: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两低:低临床诊断率和低实验室诊断率 一快:病情发展快
真菌感染简介
我国调查6家NICU,体重小于1000g的ELBW 念珠菌血症感染率10-28%; 美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1981-1995年 新生儿念珠菌感染发生率由0.25%上升到 2.85% 在NICU的VLBW中,念珠败血症是晚发性 感染的第4位的病因
新生儿真菌感染
14
辅助检查
• (2)痰培养:单纯意义不大,镜检发现大量念珠菌真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结合 临床症状具有诊断意义。【深部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3)尿培养:导尿管采集或耻骨上穿刺采集,菌数计数>104 均认为阳性;
• (4)组织学检查:5种形态(孢子、菌丝、真假菌丝、颗粒和球囊或内孢囊)
1
新生儿真菌感染
.
2
概述及分类
• 近年,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重要的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
皮肤粘膜浅表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指侵袭深部组织、内脏和全 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 织感染和真菌败血症。
.
3
流行病学
◆ 我国调查6家NICU,体重小于1000g的 ELBW念珠菌血症感染率10-28%;
临床诊断 确诊依据
• 患儿存在高危因素、有临床表现、微生物标准或拟诊、抗 真菌治疗有效;
• 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孢子或菌丝或者血液、脑脊液、 胸腔积液等无菌体液中真菌培养阳性,非无菌部位分离出 真菌则需与污染及真菌定植进行辨别;
.
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败血症 浅表真菌感染
.
17
临床疾病诊断
激活鲎(Limulus)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 故称G试验。
◆用于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切迅 速、简便、并能提示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检测仅需2小时,不受内 毒素或抗生素的影响,敏感性90%,特异性100%。
.
• 2.真菌培养和涂片;
• (1)血培养:证据可靠但阳性率不高;应多次采集标本,多次培养;
.
11
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
•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多样性 • 两高: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 两低:低临床诊断率和低实验室诊断率 • 一快:病情发展快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丝酵母 菌感染最多 见 ,白假丝 酵母 菌次之。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f f 临床儿科杂志,0 12 )s T s o 2 1 ,9 .l- 2l
l0 — 6 6 2 l )9 0 l— 4 0 0 3 0 (0 10 — 8 7 0
s c n s s r e y, a n h c a e r b o n l u g r . F e i g i t lr n e a n a h p i e mi n e o d wa u g r mo g w ih 4 c s s we e a d mi a s r e y e d n n oe a c , p e , y el r a a d h
( F ) i e n ts I I n n o ae .M eh d F e t—n e n tlitn ie cr nt ( I p te t ig o e t F ewe n to s w nyo e n o aa ne sv aeu i N CU) ainsda n s d wi I Ib t e h
临床儿 科杂 志 第 2 9卷 第 9期 2 1 年 9月 J Ci e i rV 1 9 N . e 2 1 0 1 l P da o. o9 Sp.0 1 n t 2
・
8l ・ 7
di1 . 6 ̄.s. 0 — 6 62 1. . 5 o:03 9 i n1 0 30 . 0 0 9 s 0 019 0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综述)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综述)
林坚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1998(16)5
【摘要】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累及的器官较多,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故生前诊断率不高,新生儿则常在病死后尸检中才发现。
本文拟就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一些特征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1页(P348)
【作者】林坚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6.6
【相关文献】
1.131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分析 [J], 张传玲;刘雯;王若静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杨新军
3.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 [J], 赵智;雷宏涛;康华;王晓娟;张勤
4.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J], 林坚
5.新生儿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J], 郑天; 李秋平; 陈海花; 崔杰; 唐洪怡; 马倩倩; 封志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孙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其中真菌性肺炎12例,真菌败血症4例,真菌性脑炎1例,尿路感染1例,引起感染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敏感。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严重问题,长时间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侵袭性操作,静脉营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可降低院感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与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普遍建立,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增加等,真菌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病房高。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1]。
特别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进展快,病死率高,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病例均为院感病例、均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且平均应用时间大于10天,其中男10例、女8例,出生孕周28到32周的10例、32到37周的5例,足月儿3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14例、1500到2500克的3例、大于2500克的1例,17例有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针使用、导尿、PICC留置术、各种穿刺检查等),16例应用静脉营养,5例给予丙种球蛋白针,2例给予输血治疗。
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
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引起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诱因,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
方法:对院内收治的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结果:所有患儿的感染诱因均为继发性感染,均伴有基础性疾病;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诱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中以白色念珠菌病原体居多,其次为热带念珠菌;易感部位新生儿时期为消化系统,≤3岁时期为呼吸系统。
结论:对于新生儿体质较弱者和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格外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应密切关注患儿住院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尽量降低院内患儿感染情况。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小儿;临床治疗在儿科疾病中,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在临床就诊的小儿中不少见,此病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多因小儿机体免疫抵抗力弱、或因先天免疫功能的缺陷、或因过度的医疗干预措施所引起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患儿体内繁殖,进而引发感染[1-2]。
本研究对院内收治的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0例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d-12岁,经院内检查发现所有患儿的病理类型均为继发性感染,住院后均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同时进行痰或脑脊液的培养以发现菌丝或孢子为标准,所有患儿均行至少两次的检查,且检查结果均为阳性者纳入此次研究范畴。
1.3 治疗方法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3-4mg•kg-1•d-1的氟康唑,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分1次或2次服用;或给予100-150mg•kg-1•d-1的5氟尿嘧啶联合1mg•kg-1•d-1的两性霉素B1进行治疗,依据患儿实际临床症状每天分3-4次口服治疗。
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给予静脉输注治疗[3]。
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关键词】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护理深部真菌感染,儿童比较多见。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或激素的广泛应用,更增加了小儿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
近几年中。
我科曾收治6例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经用球红霉素治疗均获痊愈。
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1~9个月5例,7岁1例;其中同时患重型营养不良、婴儿腹泻及肺炎等原发病者3例,患麻疹、中毒性脑病及急性菌痢者1例,患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及细菌性脑膜炎者1例,患急性菌痢,败血症及原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者1例。
引起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除患儿体质虚弱,原发病严重和病程较长之外,6例中入院前应用抗生素者4例,抗生素与激素伍用者1例,另1例因入院时病情危重、入院后交替应用过5种抗生素和激素,因而诱发了深部真菌感染。
共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腹泻、两肺细湿性罗音、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眼睑溃疡、角膜混浊,肛周皮肤糜烂等,此6例均经大便、尿、咽拭子或腹腔穿刺液常规检查和/或培养出真菌证实,并经用抗真菌药物治愈。
2 护理深部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且其症状又和细菌感染引起者极为相似,常为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易造成误诊或延长诊断时间而影响治疗。
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都非常重要。
2.1 密切观察病情为诊断提供线索根据对本组6例的观察,下列各点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
2.1.1 体温在一度下降后又再次发热且持续不退,或一直有持续不规则发热者。
2.1.2 出现频繁腹泻,排蛋花样或糊状稀便,每日6~20次,用各种止泻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者。
2.1.3 有咳嗽、气促症状,迁延不愈者。
2.1.4 有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眼睑溃疡或会阴、肛门周围皮肤糜烂者。
2.1.5 应用多种抗生素或激素治疗,而病情无好转甚至更加恶化者。
2.2 认真留取化验标本,为诊断提供依据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根据病历和临床表现怀疑为本病时,必须留取大便、尿、痰、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和培养,检验出真菌始可确诊。
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抗真菌药物治疗靶位
抑制细胞膜功能: Amphotericin B 抑制细胞壁合成: Echinocandins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 Azoles
抗真菌治疗机制
影响细胞膜多烯类 (两性霉素等) 影响细胞壁合成 棘白菌素类 Caspofungio等
影响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影响甘露糖蛋白 帕地霉素
这类药物对多种念珠菌、曲霉菌及卡氏肺囊虫有效。 对新性隐球菌无效
抗真菌药物50+年
药物数量 14 12 10 8 6 4 2 0
L-AmB ABCD ABLC
特比萘芬
5-FC
酮康唑 咪康唑
伊曲康唑 氟康唑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常用抗真菌药的药动学参数
可选药物 氟康唑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多西环素,头孢曲松 克林霉素、红霉素 米诺环素 氟康唑
⑻ 球孢子菌
⑼ 皮炎芽生菌 ⑽ 暗色真菌 ⑾ 孢子丝菌属
两性霉素B脂
两性霉素B脂 酮康唑 伊曲康唑
酮康唑,氟康唑
伊曲康唑,氟康唑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碘化钾,氟康唑
注:氟胞嘧啶不宜单用
差异>5%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②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 类药物,它主要抑制真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通过抑 制真菌葡聚糖1,3-β-D-合成酶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③作用于真菌细胞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即氟 胞嘧啶,其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真菌细胞内,在胞嘧 啶脱氨酶或鸟苷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尿 嘧啶,从而抑制真菌RNA、DNA及蛋白的合成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_张金萍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张金萍 综述 陈 超 审校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近年逐渐增多,若不及时诊治将直接威胁到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
本文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行全面介绍,并按类别详细分述了两性霉素B 、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真菌感染;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 R722.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188(2006)09- 552-04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近年来,新生儿真菌感染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
患病新生儿皮肤黏膜常出现真菌感染,且易累及胃肠道、肺和脑膜等,引起深部真菌病。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后果严重[1],但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主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或曲菌等。
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为0.4‰~2‰,其中极低体重儿(VLBW)为3.8%~12.9%[2]。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在近30年增长了约36倍,以全身性念珠菌病为例,VLBW 发病率达0.6%~20%[3],病死率为11.4%~44%,真菌感染已成为引起VLBW 败血症的第三大原因[4]。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5,6]:①各种导管如脐动脉、脐静552脉及其他中心血管导管,易成为真菌附着生长的场所;②静脉脂肪乳剂输入及营养过度,提供真菌生长的极好环境;③机械通气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真菌越过机体防御体系直接侵入肺部;④过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念珠菌败血症发生的明显诱因;⑤早产,低体重,胸腺发育不良或母亲有霉菌感染者[7]。
本文将就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的常规防治 鹅口疮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2%~4%苏打水涂洗口腔3~4次,可减少念珠菌孳生机会。
新生儿使用的奶具和毛巾应每日更换,使用前需煮沸或蒸汽消毒。
轻症患儿以局部治疗为主,可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或混悬液(5×105~1×106 U/mL)口腔涂用,一日3~4次,多数治疗3~5天后好转。
深部真菌感染 --最终版
4 5
四肢皮肤可有出血斑点
临床表现
复杂的外科病人,以下特征则提示有可能全身性真菌感染 : 体温 治疗 粘膜 尿液 功能
腹部大手术,长期胃肠外营养,或 器官移植术后高热,并在夜间上升 到39度以上; 感染,烧伤引起的脓毒症用大量抗 生素无好转;
口腔粘膜溃疡,肠炎;
尿浑浊呈泡沫样;
肠功能障碍不能恢复>5d 肝功能受损无恢复趋势>5d
外科真菌感染的特殊性
2.需外科手段干预
3.少数可 用药物 治愈
1.常发生在 创伤和术后
4.由一种以上 微生物引起
5.可作为并发症 出现在其他组织
临床表现
真菌深部感染缺乏特异性源自混和感染率较高与阴性杆菌全身 感染不易区别
临床表现
1 2 3
体温升高约38--39度
神志淡漠,嗜睡
出现眼内膜炎和视网膜炎 WBC20×109/L,HCG减少
辅助检查
金标准 分离标本 抗原抗体检测 (应用少)
血培养
(阳性率低)
(1,3)--ß -D--葡聚糖 (诊断价值高)
聚合酶链反应(PCR) 病理
辅助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PCR)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难以鉴别感染和定植 已用于对高危患者2周一次的筛查
• 病理:
镜下见出血,小脓肿形成,巨细胞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年)
流行病学(病原体变迁)
普通病房和ICU的病原体分布 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发病率显著增加,接近50%
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早产儿、新生儿、儿童危重病儿 为高发群体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
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具有核膜并
含有数个染色体的细胞核,而细菌没有核膜与细胞核,仅 有染色体。真菌的形态有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类型,前者
如酵母菌与类酵母菌;后者呈丝状称丝状菌,即一般统称
为霉菌,有的呈二相性。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 喜阴暗潮湿的环境,白色念珠菌还是人皮肤、咽喉、消化 道与阴道的正常菌群,在医源因素影响下带菌率随之增高, 感染机会也增加。
5分钟Apgar评分<5分;
气管插管>7d; 休克或凝血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
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 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
调有关。发病时间约在住院3周左右。病原菌多为白色念珠
菌,近年来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但其预后较白 色念珠菌感染乐观。
慢释放人体内,此少量释放的二性霉素可集中于感染灶内达到杀死真
菌却不引起宿主毒性的目的,二性霉素脂质体较二性霉素对机体产生 的血细胞毒性降低达 70倍之多,对机体的最大耐受量亦增至每天3-
4mg/kg,从而发挥最大杀菌能力,现已广泛推荐用于侵袭性真菌病感
染。
氟康唑是一合成的唑类化合物,作用机理:干扰真菌细胞
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在
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钾 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重要物质外漏,从而破坏细胞正 常代谢,抑制其生长;但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细胞膜的固 醇亦有同样作用。
两性霉素B 是从结节状链霉素中产生的多烯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
深部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于50年代研制成 功,因其严重的肾毒性使其应用受限制,尤其在儿科的应用。近年来 研发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在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使二 性霉素凝聚状态发生改变成为完全单一的单体 , 呈单体的二性霉素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综述发表时间:2012-11-01T11:29:26.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穆春[导读]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可留后遗症。
穆春 (贵州省毕节市人民医院 551700)【摘要】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
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
随着极低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
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治疗上尚没有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关键词】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24-02Deep fungal infection in neonatesMu Chun of Guizhou province Bijie city 551700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has become the N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third reason, serious impact on neonatal health, or even the threat of neonatal life. In order to improve neonatal health care personnel on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academic research overview.With very low body weight infants treatment level,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predisposing factors, risk factors, perceived low gestational age, low body weight, the us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arenteral nutrition,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particularly three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caused the im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neonatal deep mycosis infection and rel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serum 1-3- β-D glucan content for early diagnosis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reatment is still no consensus, many scholars put forward preventive treatment feasibility.【Key words】 neonatal deep fungi infection1.病原学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曲菌属真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感染较少见。
2.易感及高危因素胎龄小于32周且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激素应用大于5d[1];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应用大于7d[2];使用H2 受体阻滞剂;脂肪乳的静脉营养超过14d;外科手术或机械通气等医源性侵入性操作;PICC、静脉留置针保留7d以上[3];其他病理状况如胃肠道疾病、休克和凝血功能异常等。
3.临床表现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低体温、溢乳、少哭少动、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腹胀、呼吸功能下降、高血糖等,甚至临床表现迅速恶化而无明显诱因[4]。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肺、肾、脑、脑膜、心内膜、尿路、胃肠道、骨及关节等。
严重时可出现器官损害症状及体征。
4.实验室检查4.1 血清1-3-β-D葡聚糖测定检测标本中1-3-β-D 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迅速、简便,并能提示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检测仅需2 h,不受内毒素或抗生素的影响,敏感性90 %,特异性100%[5]。
虽不能作为隐球菌感染的指标,但并不影响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4.2 病原学检查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痰液、尿液等无菌性体液进行涂片镜检及真菌培养。
虽然病原学检查可靠性高,但其阳性率较低。
4.3 血细胞计数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可出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
4.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具有确认价值。
深部组织内可见真菌孢子、菌丝、真假菌丝、颗粒和球囊或内孢囊即可确诊。
5.诊断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分为拟诊、临床诊断及确诊3个级别[5]。
(1)拟诊标准:患儿存在高危因素且有临床表现,或有高危因素且有微生物标准。
(2)临床诊断:患儿存在高危因素、有临床表现、微生物标准或拟诊、抗真菌治疗有效。
(3)确诊依据: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孢子或菌丝或者血液、脑脊液、胸腔液等无菌性体液中真菌培养阳性,非无菌部位分离出真菌则需要与污染及真菌定植进行鉴别。
6. 抗真菌治疗及疗效判断6.1 抗真菌治疗6.1.1 氟康唑氟康唑系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能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膜上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14-α-去甲基酶,导致14-α-去甲基酶蓄积,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受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真菌死亡。
氟康唑因毒性更低,常作为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推荐用法[6]:首剂12mg/kg,后改为每次6mg/kg,口服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需30分钟左右。
对于在NICU中高风险VLBW预防用量为3mg/kg。
该药在早产儿血浆半衰期较长,可达30~180小时,故用药间隔时间随胎龄而异:足月儿出生7天以内,隔日用药1次,7天以上,一日1次;早产儿胎龄30~36周,出生14以内,隔日用药1次,14天以上,一日1次;胎龄≤ 29 周,出生14 天以内,隔2日用药1 次,14天以上,隔日1次。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转氨酶和血常规。
6.1.2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真菌死亡。
推荐用法[6]:首剂0.25 ~ 0.5mg/kg,在2~6小时内静脉滴注,此后改为维持量0.5~1mg/kg 静脉滴注,每间隔24~48小时用药一次,疗程4周左右。
采用葡萄糖溶液稀释,且药物需新鲜配制,不宜过夜,静滴时必须避光。
国内目前使用的脂质体剂型的两性霉素B为安浮特克,用于新生儿的治疗剂量为第1天0.5mg/kg,第2天1.0mg/kg,第3天2.0mg/kg,第4天2.0~4.0mg/kg,5天后一日2.0~4.0mg/kg,每天静脉滴注时间6~8小时。
目前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提倡联合用药,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和侵袭性曲霉菌病,CSF检查结果转阴后用氟康唑维持,效果较好。
6.2 疗效判断疗效判断标准[7]: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阴性;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真菌检测存在;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善或恶化,真菌检测持续存在。
7.预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可留后遗症。
国内有文献报导死亡率为5.3%[8]。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早产,低体重,胸腺发育不良或母亲有霉菌感染者,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手术,胃肠外营养,持续静脉内置导管,持续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皮质醇类药物应用及营养不良等。
对可疑者及时取血培养,酌情做体内导管、渗出液、痰、粪便等培养或涂片检查,以便及早诊断。
参考文献[1] 陈莉文,席玉胜,孟猛,等.氟康唑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61-1863.[2] 王虑,刘绍泽,王胜云,等.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06-309.[3] 林乐清,徐立群,王斌.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和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6-917.[4] Manzoni P,Farina D,LeonessaM,et al.Risk factors for pro-gression to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reterm neonates with fungal colonization [J]. Pediatrics,2006,118(6):2359 -2364 .[5] 陈超. 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诊治[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3-6.[6] 张金萍,陈超.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06,27(9):552- 555.[7] 刘昕璀、蒋为忠.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一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8] 徐继胜.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1,6(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