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灯下漫笔》讲习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一、问题设置:
1、杂文的特点:
请同学们回顾《拿来主义》。以小见大,语言辛辣、犀利,幽默,讽刺,反语,具有无比的力度。
2、解题:
(请同学们谈谈对漫笔的了解)
明确:
漫笔,“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放得开收得拢。而且鲁迅在《夜颂》中说自己是“爱夜的人”。而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己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在
1925年4月29日的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
中掩盖着的什么呢,这就点明了“灯下”之含义。
3、快速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1、)思考作者所涉及的对象有几方面?
明确:
2 / 6
中国人(老百姓)、统治者(主子)、中国社会(时代)。(2、)思路:
现实——历史——未来(3、)引子:
兑换钞票(思维的爆发点)
(4)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写起的,那整件事情是如何呈现的?文中的老百姓在整件事情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起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
明确:
过程:
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行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银元不得(第二段)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赶去兑现,打了折也不计较。
心情起伏:
开始换钞票时的“乐意”到停止兑换时的“不甘心”和“恐慌”,最后打折兑换、吃亏了以后的“非常高兴”与“更非常高兴”。此外还有,开始“银元装在怀中”,只觉得“沉重累坠”,后来终于得到后就“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
(5)同样的现银,以前感到“沉重累坠”,后来又“沉垫垫地觉得安心”,这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参考:
同样是现银,同样的沉,但却反映了“人”(老百姓和作者)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当钞票“蒸蒸日上”时,银元装在怀中,却只觉得“沉重累坠”;当钞票大打折扣,六折、七折后换成了银元,可这时“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作者正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洞悉到百姓的奴性心态,现银沉重,心情更沉重,这沉重的心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国历史和国民性的重大问题。
(6)当鲁迅和众多老百姓一样把钞票换银后,他在高兴之余突起了什么想法?(用课文句子回答)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7)请一位同学朗读第5段,明确奴隶的地位和性质。
3 / 6
将人不当人,人与xx的关系。
(8)由第6段作者转入了对历史的挖掘?还说“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向来就很好?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很好吗“?那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1、在上一节课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
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
代。中国社会,也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如此偏激,却如此深刻。你不得不惊叹。下面请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思考一下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要注意把握三个关键句子)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2、“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这基本体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主题:
一是作者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二是作者思考国民性问题,矛头指向国民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情和理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4 / 6
(2)、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玩艺(“这一个小玩艺”是指什么?)
“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途中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3、)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有如元朝定律??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段假设性的心理分析与论证:
人突然陷于“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时,而又突然得到“等于牛马”的待遇,尽管“不算人”也会“心悦诚服”的。作者这段话是通过打比方,愤怒抨击封建暴政,暴露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关键词语是“羡慕”“叹息”“心悦诚服”“恭颂”。(4、)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联系课文和你现有的知识,说说对“‘人'的价格”的理解)
“人'的价格”的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和自由,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补充:
xx“立人”的思想: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第一次提出,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