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数学中考公式整理
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总结一、代数1. 代数基础代数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整式与分式:整式的概念、分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计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分拆因式、化简代数式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方程的解、检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的规律3.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检验方程组的解4. 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分式方程的解、检验分式方程的解5. 平方根与整式平方根的概念:正数的平方根、负数的平方根、根号的运算规则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6.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平移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二次函数的大于零值和小于零值、二次函数的最值二、几何1. 几何基本概念角的概念:角的基本概念、角的种类、角的性质直线和线段的概念:直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平行线及其性质2.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勾股定理3. 四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4. 圆圆的性质:圆的基本概念、圆心角、圆周角、弧、弦、冠、相交弦定理5. 圆的应用圆的应用:切线的性质、切线定理、切线长度定理、切线与半径的关系6.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三、数据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与统计量统计图的绘制: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统计量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 概率基本概率模型:随机事件、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概率分布模型: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1. 实际问题的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问题的建立、数学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2. 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应用3. 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方程组的应用、方程组的解法4.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5. 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统计与概率的应用、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总结:数学是一门科学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苏教版初 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⑴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 a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2 =│a│
非负数。
② 区别:│a│中,a 为一切实数; a 中,a 为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第 5 页 共 14 页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对顶角及性质
9.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 2
x2
a
,…
,
x
' n
xn
a ,则
s2
1 n
[(
x1'
2
x2'2
xn'2 ) nx' 2 ] ( a—接 近
x1、 x2 、…、 xn 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x1、 x2 、…、 xn 较“小”较“整”,则
s2
1 n
[(
x1
2
x2 2
xn2 )
2
nx ] ;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总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总
结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最新苏科版中考数学中可直接使用的28个定理
23-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 四边形是菱形.
24 正方形具有菱形和矩形 的性质.
25-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是正方形.
25-2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是正方形.
26 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 底角相等,两条对角线 相等.
27-1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 梯形.
27-2 在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 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8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 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4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中数学常用定理公式(苏教版)------代数部分
初中数学常用定理公式(苏教版)代数部分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绝对值:当a≥0时,丨a丨=a;当a≤0时,丨a丨=-a.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变式:a2+b2=(a+b)2-2ab;(a-b)2=(a+b)2-4ab。
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a≠0).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a-n=1/a n,(a≠0).⑥a0=1,(a≠0).7、二次根式:①(√a)2=a,(a≥0),②√a2=|a|,③√a·√b=√(ab),8、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①求根公式是x=[-b±√(b2-4ac)]/2a,( b2-4ac≥0),其中△=b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b/a,x1·x2=c/a.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 =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10、反比例函数y=k/x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 n,那么:①平均数为:x=(x1+x2+……+x n)/n;②极差: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③方差:s2=1/n·[(x1-x)2+(x2-x)2+……+(x n-x)2],其中x是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初三数学公式万能大全(苏科版)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及应用大全搜集整理:戴子军1 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两点之间最短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3 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4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最短5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1 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1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3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14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16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HL17 定理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1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上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19 角的平分线可看作到的所有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到的所有点的集合2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边对等角;⑵三线合一;⑶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2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等角对等边;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⑶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2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24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形25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点中心对称,那么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26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中心对称27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8勾股定理:a2+b2=c2(变形式:)29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1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3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33平行四边形判定边(3种):⑴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⑵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一组对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1种):⑷两组对角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⑸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4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矩形的对角线35矩形判定:⑴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⑵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⑶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矩形特殊矩形:对角线夹角等于60036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7菱形判定:⑴有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⑵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⑶对角线互相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的四边形是菱形38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m×n)/239正方形性质: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判定:⑴有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⑵有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⑶对角线的菱形是正方形⑷对角线的矩形是正方形40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注:两类特殊等腰梯形‘⑴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高=中位线;⑵上底=腰且有一个底角为60041等腰梯形判定:⑴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⑵对角线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43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L=(a+b)÷2 ;S=L×h(L是梯形的中位线)44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4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AA”、“SAS”、“SSS”、“HL”46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47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⑴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⑵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⑶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48锐角三角函数⑴定义:sinA= cosA= tanA= (变形式)⑵关系:①余角关系sinA=cos( ); cosA=sin ( )②平方关系sin2A+cos2A=1③倒数关系tanA ·tan(900-A)=1⑶特殊角、特殊值】49圆是的点的集合(圆的集合定义)(d r)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半径的点的集合(d r)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半径的点的集合(d r)50定理:平面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数学,这门充满逻辑与智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学习之路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而在中考数学中,掌握一系列重要的公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那些必背的公式,为中考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代数部分1、实数运算(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3)乘法交换律:ab =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bc)(5)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2、整式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a^m × a^n = a^(m + n)(2)幂的乘方:(a^m)^n = a^(mn)(3)积的乘方:(ab)^n = a^n × b^n(4)同底数幂的除法:a^m ÷ a^n = a^(m n) (a ≠ 0)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2)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4、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公式:ax + b = 0 (a ≠ 0),则 x = b / a5、二元一次方程组(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6、一元二次方程(1)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 (a ≠ 0)(2)求根公式:x =b ± √(b^2 4ac) /(2a)7、分式(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加减: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3)分式的乘除: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二、几何部分1、线段与角(1)线段的中点: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 = BC = 1/2 AB(2)角平分线:若射线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BOC = 1/2 ∠AOB2、相交线与平行线(1)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互补(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整理总结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整理总结初中数学公式小结公式:x=[-b±√(b2-4ac)]/2a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b2-4ac)]/2a,x2=[-b-√(b24ac)]/2a(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x2=-b/2a(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4ac-b2)i]/2a,x2=[-b-√(4ac-b2)i]/2a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a=2, b=-8,c=5b2-4ac=(-8)2-4×2×5=64-40=24>0∴x= (4±√6)/2∴原方程的解为x?=(4+√6)/2,x?=(4-√6)/2.初中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外表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外表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初中代数所有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2-b2=(a+b)(a-b)②a3+b3=(a+b)(a2-ab+b2)③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①|a+b|≤|a|+|b|②|a-b|≤|a|+|b|③|a|≤b<=>-b≤a≤b④|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①-b+√(b2-4ac)/2a②-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①x1+x2=-b/a②x1_x2=c/a注:韦达定理5、判别式①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②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③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6、某些数列前n项和①1+2+3+4+5+6+7+8+9+…+n=n(n+1)/2②1+3+5+7+9+11+13+15+…+(2n-1)=n2③2+4+6+8+10+12+14+…+(2n)=n(n+1)④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⑤13+23+33+43+53+63+…n3=n2(n+1)2/4⑥1_2+2_3+3_4+4_5+5_6+6_7+…+n(n+1)=n(n+1)(n+2)/37、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8、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初三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初三数学知识点苏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三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学习从来无捷径。
初二下册数学公式总结苏科版
初二下册数学公式总结(苏科版)
圆(一)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会合
102圆的内部能够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会合
103圆的外面能够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会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
线段的垂直均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
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
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向来线上的三点确立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均分这条弦而且均分弦所
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 1 ①均分弦 ( 不是直径 ) 的直径垂直于弦,而且均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均分线经过圆心,而且均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均
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均分弦,而且均分弦
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假如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他各组量都相等。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备考神器)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备考神器)初中数学的研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
苏科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是一份全面收录了初中数学各个知识点的公式手册,对于备考初中数学考试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初中数学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1.线段的中点公式:若两点坐标分别为$(x_1.y_1)$和$(x_2.y_2)$,则线段的中点坐标为$\left(\frac{x_1+x_2}{2}。
\frac{y_1+y_2}{2}\right)$。
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2.两点间距离公式:若两点坐标分别为$(x_1.y_1)$和$(x_2.y_2)$,则两点间的距离为$\sqrt{(x_2-x_1)^2 + (y_2-y_1)^2}$。
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设有直线方程$Ax+By+C_1=0$和$Ax+By+C_2=0$,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frac{|C_2-C_1|}{\sqrt{A^2+B^2}}$。
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4.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frac{n}{2}(a_1+a_n)$,其中$a_1$为首项,$a_n$为末项,$n$为项数。
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
数学中考公式归纳
数学中考公式归纳一、数与式。
1. 有理数的运算律。
- 加法交换律:a + b=b + a- 加法结合律:(a + b)+c=a+(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 + c)=ab+ac2. 幂的运算公式。
- 同底数幂相乘:a^m· a^n=a^m + n(m,n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除:a^m÷ a^n=a^m - n(a≠0,m,n为正整数,m>n) - 幂的乘方:(a^m)^n=a^mn(m,n为正整数)- 积的幂:(ab)^n=a^nb^n(n为正整数)- 商的幂:((a)/(b))^n=frac{a^n}{b^n}(b≠0,n为正整数)3. 整式乘法公式。
- 平方差公式:(a + b)(a - 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 b)^2=a^2±2ab + b^24. 二次根式的性质。
- √(a^2)=| a|=a(a≥0) -a(a<0)- √(ab)=√(a)·√(b)(a≥0,b≥0)- √(frac{a){b}}=(√(a))/(√(b))(a≥0,b>0)二、方程与不等式。
1. 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
- x=frac{-b±√(b^2)-4ac}{2a},其中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确定方法(设a < b)- x > a x > b的解集是x > b(同大取大)- x < a x < b的解集是x < a(同小取小)- x > a x < b的解集是a < x < b(大小小大中间找)- x < a x > b的解集是无解(大大小小找不到)三、函数。
苏州中考经典公式总结(合集4篇)
苏州中考经典公式总结(合集4篇)苏州中考经典公式总结第1篇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苏科版数学中考公式整理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 +b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a 2-ab +b 2=a 3+b 3; ④a -b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 +n;②a m ÷a n =a m -n;③a mn=a mn;④ab n=a n b n;⑤a b n =nn a b;⑥a -n =1n a;特别:-n=n ;⑦a 0=1a ≠0..3. 二次根式 ①2=a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4.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①求根公式x =242b b ac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5.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6.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①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②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7. 二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3.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2ax y = 当0>a 时 开口向上 当0<a 时 开口向下0=x y 轴0;0 k ax y +=2 0=x y 轴 0; k()2h x a y -=h x = h ;0 ()k h x a y +-=2h x =h ;kc bx ax y ++=2ab x 2-=ab ac a b 4422--, 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①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bx 2-=..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122x x x +=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①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k h x a y +-=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8. 锐角三角形① 设∠A 是△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 A =;∠A 的余弦:cos A =;∠A 的正切:tan A =.②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sin45º=cos45º=;sin60º=cos30º=;tan30º=;tan45º=1;tan60º=..③ 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α=..9. 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 ∥b ∥c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和D 、E 、F ; 则有,,AB DE AB DE BC EFBC EF AC DF AC DF===..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ABC 中;DE ∥BC ;DE 与AB 、AC 相交与点D 、E ;则有:,,AD AE AD AE DE DB ECDB EC AB AC BC AB AC====10. 面积公式 ①S 正△=×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④1()2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⑤S 圆=πR 2. ⑥l 圆周长=2πR .⑦弧长L =. ⑧213602n r S lr π==扇形⑩S 圆锥侧=πrl lαcABCD E Fl 1l 2ADECEABD初中几何公理、定理一、线与角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3、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4、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6、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7、平行线的性质:①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⑥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9、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0、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二、三角形、多边形11、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2、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5等边三角形判定: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特殊四边形1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7、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18、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9、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0、菱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1、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2、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两条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3、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5、等腰梯形的性质:①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四、图形的全等27、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2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④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⑤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29、轴对称: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0、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相等;3经过平移;两个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1、旋转: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是旋转角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2、中心对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五、图形的相似33、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③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相似三角形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六、圆37、圆有关的概念: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 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38、圆的有关的性质: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当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中的两个条件时;就能推出其余三个结论.简称“知二推三”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国心角的一半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6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8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到两切点的线段相等;它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39、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3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4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①点在圆外⇔d>r.②点在圆上⇔d=r.③点在圆内⇔d<r.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高.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①直线与圆相交⇔d<r;②直线与圆相切⇔d=r;③直线与圆相离⇔d>r附加:1、根与系数的关系:2、重心:。
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而数学公式则是数学学习中你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也是初中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的知识,下面是苏教版初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大全。
一、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和字母及其符号组成的式子,是数学中常见的基本表达方式。
代数式可分为单项式、多项式和分式等,其中单项式和多项式又可进一步分为常数项、一次项、二次项等。
1. 单项式:由常数与变量的积组成的代数式。
示例: $3x$,$5xy$。
2. 多项式:由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示例: $3x^2+5x+2$。
3. 常数项:指不包含任何变量的单项式。
示例: $3$。
4. 一次项: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项。
示例: $ax$。
5. 二次项:含有未知数的平方的项。
示例: $ax^2$。
二、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示例: $ax+b=0$。
2. 一元二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方程。
示例: $ax^2+bx+c=0$,其中 $a\neq 0$。
3. 一元三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三的方程。
示例: $ax^3+bx^2+cx+d=0$,其中 $a\neq 0$。
4. 二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示例: $ax+by+c=0$。
三、函数1. 定义域:函数中自变量的值所能取的范围。
2. 值域:函数中因变量的值所能取的范围。
3. 奇偶性:用奇偶函数来刻画函数对称性的性质。
4. 单调性:当自变量 $x_1<x_2$ 时,如果有 $f(x_1)<f(x_2)$,则称函数 $f(x)$ 在区间 $(x_1,x_2)$ 上单调递增;反之,当 $f(x_1)>f(x_2)$ 时,则称函数 $f(x)$ 在区间 $(x_1,x_2)$ 上单调递减。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中考数学总复习 常用公式及性质 苏科版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1、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 +b )(a -b )=a 2-b 2; ②(a ±b )2=a 2±2ab +b 2;2、幂的运算性质① a m×a n=a m +n;②a m÷a n=a m -n;③(a m )n=a mn;④(ab )n=a n b n;⑤(a b )n = nn a b;⑥a -n =1n a,特别:()-n =()n ;⑦a 0=1(a ≠0)。
3、二次根式 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
4、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①求根公式是x =242b b ac 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则x 1+x 2=ab -;x 1·x 2=a c .5、二次函数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顶点是),(a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⑴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⑵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b(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ab(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⑶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 交于正半轴;③0<c ,与y 轴交于负半轴. 6、方差:2s =222121.....nx xx xx xn7、频率=总数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8、锐角三角函数: ①sin A =,∠A 的余弦:cos A =,∠A 的正切:tan A =.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 ︒60Sin α2122 23 Cos α23 22 21 tan α33 13③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α=。
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归纳中考数学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总结,苏科版教材以其独特的编排和内容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以下是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数的运算:掌握四则运算法则,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它们的逆运算。
3. 代数式:学习代数表达式的书写和简化,包括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理解方程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性质。
5. 函数: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 几何1. 平面图形:学习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2. 立体图形:掌握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3. 图形的变换:了解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何变换。
4. 相似与全等: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 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2. 统计图表:学习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3. 概率的初步认识: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等。
# 解题技巧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抓住关键信息。
2. 策略选择: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 计算准确性: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计算的准确性,避免粗心大意。
4. 检查与验证:解题后要进行结果的检查和验证。
#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数学苏科版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数学涵盖了从基础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到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函数,再到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理解。
这些知识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中考数学复习公式有哪些
苏教版中考数学复习公式有哪些在中考全部学科中,好多学生最担忧的就是数学的考试,由于数学不单有计算题,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公式。
那么中考数学复习公式有哪些呢 ?下边是分享给大家的中考数学复习公式,希望大家喜爱!中考数学复习公式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 n 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此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a) 2+(y-b) 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此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中考数学复习策略第一梳理策略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 1. 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b )(a 2-ab +b 2)=a 3+b 3; 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 m×a n=a m +n;②a m ÷a n =a m -n;③(a m )n=a mn;④(ab )n=a n b n;⑤(a b )n =nn a b;⑥a -n =1na,特别:()-n =()n ;⑦a 0=1(a ≠0)。
3. 二次根式 ①()2=a (a ≥0);②=丨a 丨;③=×;④=(a >0,b ≥0)。
4.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①求根公式x =2b a-,其中△=b 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5.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③特别地: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6.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①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②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7. 二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时,开口向下;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3).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①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bx 2-=。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122x x x +=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①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k h x a y +-=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③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8. 锐角三角形① 设∠A 是△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 A =,∠A 的余弦:cos A =,∠A 的正切:tan A =.②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sin45º=cos45º=,sin60º=cos30º=,tan30º=,tan45º=1,tan60º=。
③ 斜坡的坡度:i =铅垂高度水平宽度=.设坡角为α,则i =tanα=。
9. 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 ∥b ∥c ,直线l 1与l 2分别与直线a 、b 、c 相交与点A 、B 、C 和D 、E 、F , 则有,,AB DE AB DE BC EFBC EF AC DF AC DF===。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 中,DE ∥BC ,DE 与AB 、AC 相交与点D 、E ,则有:,,AD AE AD AE DE DB ECDB EC AB AC BC AB AC====10. 面积公式 ①S 正△=×(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③S 菱形=底×高=×(对角线的积), ④1()2S =+⨯=⨯梯形上底下底高中位线高 ⑤S 圆=πR 2. ⑥l 圆周长=2πR .cB⑦弧长L=.⑧213602n rS lrπ==扇形⑩S圆锥侧=πrl初中几何公理、定理一、线与角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3、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4、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6、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⑤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7、平行线的性质:①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⑤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⑥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9、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0、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二、三角形、多边形11、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2、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5)等边三角形判定:①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特殊四边形1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7、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18、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9、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0、菱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1、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2、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两条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3、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5、等腰梯形的性质:①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四、图形的全等27、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2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④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⑤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29、轴对称:(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0、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相等;(3)经过平移,两个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1、旋转:(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是旋转角)(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2、中心对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五、图形的相似33、(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③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相似三角形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六、圆37、圆有关的概念:(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2)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5)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38、圆的有关的性质:(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当一条直线满足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中的两个条件时,就能推出其余三个结论.(简称“知二推三”)(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国心角的一半(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6)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8)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到两切点的线段相等,它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39、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3)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40、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①点在圆外⇔d>r.②点在圆上⇔d=r.③点在圆内⇔d<r.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高.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①直线与圆相交⇔d<r,②直线与圆相切⇔d=r,③直线与圆相离⇔d>r附加:1、根与系数的关系:2、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