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钮慧敏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背景
(一)阅读及阅读教学
读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可见,在周朝之时,读书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后,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唐代杜甫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提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大文豪苏轼则说:“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这些言论都生动地说明了读书对于学习,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
读书的重要性早就受到中国教育家的重视,大多数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实际上都是欧阳修、朱熹等人教给门人弟子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样给予阅读教学以崇高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语文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又是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我国语言文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理工学科的日益强势,随着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的问题日益明显,“少、慢、差、费”成为人们诟病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因,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则使更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为了改变改学生阅读以及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新时期以来,大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批注式阅读、原形阅读、班级读书会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主张。这些主张在为阅读教学带来一线曙光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国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更加深刻的变革。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背景
在诸多阅读及阅读教学改革中,多文本阅读显得特别突出。它一方面和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一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则充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策略,切合实际解决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群文阅读正是在总结这些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和策略体系。群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对于心智模式的转换;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
阅读的广泛性在古人那里已经有很多的论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博览群书也是古人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不二法门。着名阅读教学专家刘守立在《“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的论文中,他提出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大”,既包括在方式上的大体、近似,也包括要扩大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他同时提出
语文教学要体现整体教学原则、近似教学原则和扩散教学原则,其中扩散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在一定数量和范围内多读,相关文章、回读文章和整本的书都是阅读教学应该扩散的范围;近似性原则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阅读质量近似阅读物的质量”,这一点不仅对于一些教材选文质量的低下提出了警告,而且也为拓展阅读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期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得到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关注。着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依据语文课程的特征,提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廷凯研究员则着力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要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突破教科书的内容制约,在语文教育方面则通过班级读书会等方式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其余的如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等等,也大都围绕着阅读的广泛性进行开拓。
阅读既是对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更是思维方式的开阔。美国知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心智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融合了知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制约着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与自己不同的心灵、人生和世界,在对不同的理解中来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应该指向解放而非束缚。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却用单一的文本、标准的思想、固化的情感来束缚学生,显然违背了阅读自身的意义。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都是指向这个方面的研究,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上提出更多可行性的策略。
多文本阅读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并不陌生,博览群书历来是走向学问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应试教育影响的加重,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局限于教科书而不能自拔,最终形成了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局面。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者一直强调要打破教科书的限制,走向多文本阅读。这种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包括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但是强调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升语文学校效率,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教材内的文本为主,增加课外、教材外的语篇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则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实际上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需要有一个核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则期望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阅读世界,具体的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上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大陆的名师蒋军晶等人则对之进行了实践上的演绎。从目前来看,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强调多文本的阅读形式,而且融入了文本互织、解放心智模式、开发思维能力等新的教育思想,是对阅读以及阅读教学理论的新贡献。
(三)语文新课标与群文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也对群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十分重视。概括来说,新课标从以下几个层面揭示了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1. 理念层面。不管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一个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新课标充分关注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性,而开阔视野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群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让学生与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对话,从而真正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2. 学习途径。新课标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阅读的途径,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从而获得有效的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3. 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群文阅读提倡的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教学方式。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提出的多数建议都与群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点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和群文阅读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全一致。第二点提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课程资源,这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采用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利用形式。第三点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群文阅读教学对此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五点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尤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些有关阅读教学的指导,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努力探索的。
可见,群文阅读教学并非空穴来风,它符合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造性的体现。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