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文献综述)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学1012
学生姓名郑子佳学号 ********** 指导教师刘志强职称副教授
职称
2014年 3月29 日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文献综述
郑子佳景观学1012 1020122208 1前言
鉴于本次我们毕业设计的课题是上方山公园规划设计,本文对城市公园中的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郊野公园意义,总结郊野公园设计原则,并具体从评估方法、地域性设计方法和生态性设计方法三个方面展开,为日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提供的理论支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找出毕业设计课题发展的方向,为进行更好的创新性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本课题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例如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郊野公园”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259篇,通过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输入关键词“郊野公园”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3036篇,其中有19篇论文对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得出结论。
2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理论
2.1郊野公园概念及其意义
2.1.1概念
“郊野公园”(Country park)的概念最早于1929年在英国被提出,用于应对英国休闲浪潮对乡村区域的冲击[1]。目前国内外对郊野公园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2]。爱尔兰环境和遗产服务中心(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Service)(2004)将郊野公园作为一个提供郊外休闲的便利场所;国内对郊野公园的定义一般都包括了景观、位置、功能等几个要素[3]。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6)中将郊野公园定义为: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位于城市郊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或经一定时间的生态保护、恢复后,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经科学保育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自然科普教育的公众开放性公园。张玉钧(2013)则通过对郊野公园概念的评述、对郊野公园主要指标的研究提出,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景观地域中的郊区范围内,包含在城市旅游圈中,具备原始或次生的良好自然环境与景观,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可供城市居民或外地旅游者开展与自然有关的活动,以提供观光、娱乐、科普等活动为主,兼有观光、保护、休憩、科普等功能的区域。
2.1.2意义
(1)边线意义
城市发展模式中的“摊大饼”模式使得城市边界失去了有效约束和控制,将导致城市无限的蔓延,引发诸多城市的诟病。而郊野公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城市的边界带,以此避免城市因发展而产生的无秩序扩张[4]。郊野公园的出现,大力保护了林地,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共存,形成城市区域向自然区域过渡的绿带边界线,有效的防止城市蔓延和扩张[5]。(2)生态意义
郊野公园位于城市郊区,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生态环境容易遭受影响区域。因此,郊野公园建设必须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出发,以保护优先为原则,保护自然的生态系统,维护自然演替过程[7]。郊野公园中现有的原始状态下的自然景观区域必须为其设立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原始次生林、湿地区域等[5]。为城市提供生态防护,改善城市大气质量与水质量,保护地表与地下水资源;调节小气候;为生物的迁徙提供生态廊道,为城市的无序扩张提供自然的屏障[6]。
(3)生产意义
郊野公园可以保留城市边缘农村的聚落形态,利用农田,可发展城市生产体验型农业,并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发展高效的农业优势,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农的副产品和城市绿地空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对农村地区的土地完善和置换,是以实用为功能目的的[5]。因地域差异,生产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农业景观,郊野公园则发挥了生产和美学的双重功能[7]。(4)游憩意义
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部分,满足游人游憩功能的需求。郊野公园要突出其特色,设置具有野趣的活动,设置游憩活动内容,如野餐点、休憩点等服务设施的设置,游憩安全设施等,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保证游客享受郊野的目的[7]。
2.2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2.2.1独具吸引的景观形象
郊野公园的目的是生态保护,而后才是娱乐的开发。需要突出表现保护物种多样性等,减少人为开发,还原最真实的自然[8]。郊野公园的景观是自然环境,要求规划建设的景观是自然的景观,应充分保持完整的原始地形地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9]。
除自然景观外,郊野公园还应具备人文景观元素。公园吸引游客的主要方式是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森林音乐会、婚礼、家庭野餐等。此外郊野公园也可为户外探险活动提供最直接的场所[10]。
2.2.2周密的安全保护系统
安全性是人们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郊野公园的安全必须体现在各个角落。如视角、监督、道路的通畅性、到达的相对安全性,尤其是保证儿童和妇女的安全[10]。公园内的道路、建筑、管理设施都应该符合规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以免危害游人安全[9]。郊野公园也可以作为城市临时性避难场所。在标识方面,朱祥明,孙琴(2009)认为标识系统应清晰地标出紧急路线。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受害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回到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2.2.3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曾尚文(2013)认为,公园内的各类游览道路、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的开辟等项目,均应方便游人利用,并且满足不同年龄和爱好的游人需求,从而设计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朱祥明,孙琴(2009)则对于人本空间的原则具体化:(1)设置不同类型的步行道,鼓励老人开展慢行运动;(2)保留郊野气息的荒野风貌,使人进行野外拓展活动;(3)庆典主题开展,在交通便利且景色优美的位置设立活动空间。
2.3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2.3.1规划设计评估方法
(1)生态性评估
刘洋(2009)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结合最小生存种群理论、岛屿生物学理论、异质种群理论、系统胁迫理论等,提出以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乡土物种和景观为核心的城市郊野公园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郊野公园的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