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06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
【高考模拟】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高三语文三轮冲刺试题一(含答案)
![【高考模拟】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高三语文三轮冲刺试题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c0cf6a19e8b8f67c1cb9cd.png)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高三语文三轮冲刺试题一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 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 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认为,“创造性”概念起源于西方基督教文化。
最早的西方创造性观念是《圣经》中的创世记述。
在基督教传统中,创造性专属于神。
人没有能力创造新东西。
根据《旧约》中关于神的创世记述,圣奥古斯丁发展出一种为后世所有基督教神学家所遵从的教义,即神不是从一种业已存在的质料中而是从无中创造了世界。
从无中创造是专属于神的特权,根据已有材料产生作品的人类艺术家远远不能与神性创造者相提并论。
现代的“创造性”概念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创造开始被视为源于个人的能力,而不是神。
但这一转变是逐渐进行的,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才变得明显起来。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家和诗人的成就开始受到更广泛的赞美,人们将“神性”与但丁和米开朗琪罗等人联系起来。
但是说诗人(更不要说艺术家)在创造,这种讲法仍然罕见和异常。
17世纪时,波兰诗人兼诗歌理论家沙比斯基开始谈到诗人的“创新”,可以说是第一次使用“创新”一词的人,不过,他还是把创造性视为诗歌独享的特权,认为其他艺术都只是在模仿和复制。
关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创造性”,西方思想中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8世纪。
诗歌、音乐和视觉艺术第一次被归于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成为一门新学科,浪漫主义运动将艺术家的位置擢升到其他所有人之上。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a33e9fcaf45b307e971973c.png)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06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学案的全部内容。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一、小说的答题步骤•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2、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3、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4、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二、试题举隅(一)(为赚金枪班教师徐宁上梁山,宋江、吴用派鼓上蚤时迁去东京徐宁家盗取徐家祖传的一副燕翎砌就圈金甲。
时迁溜进徐宁家院,看见盛甲的大皮匣拴在卧房梁上.)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娘子问道:“明日随值也不?”徐宁道:“明日正是天子驾幸龙符宫,须早起五更去伺候.”娘子听了,便吩咐梅香道:“官人明日要起五更出去随班,你们四更起来烧汤,安排点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三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三轮(新高考专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4f4d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d.png)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考察以史传类选文为主,文本600字左右,阅读量与往年基本持平。
题型较为稳定,三个选择题,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每个选择题3分;一题翻译题,内分两个小题,共10分。
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在于阅读步骤上,要利用好一切题中已知信息,在根据语境去推测未知信息。
示范阅读如下:真题节选做题步骤示范阅读步骤:1.拿到试题,最先看12题选择题,根据选项对原文进行分层,明白每层的大语境,知晓全文大意并完成12题、2.借力12题的已知信息,去完成10、11、13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步骤一:根据选项为文章划分层次,掌握大语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和解析 word版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和解析 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023f5003d8ce2f006623d8.png)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将之器也。
【三轮冲刺】语文高考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三轮冲刺】语文高考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19b20db9f3f90f76c61bf4.png)
2021 年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07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07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05fe37e009581b6ad9eb25.png)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7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7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7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习内容:一、“阅读延伸题”生成的原因•多年以前,古诗的阅读和鉴赏,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一直使用客观题(选择题)的方式.•好处: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不足:1.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间,2。
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
因此,近些年来一部分古诗鉴赏题由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更加高端的考查。
二、“阅读延伸题”的特点基本题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7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
C.D…….(略)(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02文言实词的积累学案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02文言实词的积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085d756bec0975f565e22e.png)
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习内容:文言文阅读基本意识:高效务实的意识一、注重文言实词的积累。
★对应练习[例1·北京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黄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B。
崧辞曰。
辞:推托*C。
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D.君乃舍之乃:就(节选自《邴原传》[例2·福建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黄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守自负年德,易之易:看不起B。
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果真C.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数:责备D. 今姑贷汝贷:借给*(节选明代高启《书博鸡者事》)[例3·浙江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B.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
畏其敏畏:担忧。
*D。
饮酒不衰衰:减退。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例4·重庆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黄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例5·安徽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黄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二、注重文言虚词的积累。
(重点掌握高考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三、注重文言翻译的要点。
文言翻译六字口诀替、扩、袭、增、减、移前三个是词法翻译口诀,后三个是句法翻译口诀。
北京地区最近几年来将“翻译”放在选择题部分考查,看起来降低了难度,但若不把握六字口诀,重视实词积累,考察句间关系,还是不易拿分。
★对应练习[例1·西城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9 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技巧学案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9 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技巧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8b87fe87101f69f319500.png)
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技巧一、关注题干要求很重要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目一•“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联系作者生平,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200字左右)”示例一•我认为这首诗写尽了作者的自强不息。
诗中作者用如此广阔的意象便是表明作者的壮志。
“乾坤一腐儒”“共远”写出了作者与天对齐的壮志胸怀。
“壮”“苏”两字更加表明了作者不畏艰险的勇气,而最后一句,看似心灰意冷,其实表现作者虽年老却要坚持行进的决心。
况且,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豪迈诗句的杜甫,一个命途多舛的却自强不息的杜甫,又怎会写出低靡的诗句呢?所以,杜甫在此诗中表现了自己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畏“浮云”的壮志。
示例二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杜少陵一生命途多舛,怀才不遇。
加之身逢国家破碎,兵荒马乱的时代,空有一腔热忱,一身才华的他却无法为国效力,写此诗时,诗人时值晚年,心中充满了怨愤之情。
诗中用到“乾坤一腐儒”,这是表明诗人的自嘲及讽世的最好佐证,“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诗人用生平遭遇怨愤时代的最好诠释。
诗人漂泊一生,心怀壮志,时至双鬓已白却壮志未酬,怎能不怨愤?诗人怨愤君主不任用自己,怨愤世事不公,怨愤报国无门,怨愤时光易逝,怨愤疾病缠身……这怨愤虽不惊天动地,但也确实动人。
题目二不参加花卉协会,不给其他菊花爱好者一根一枝,以免谬种流传:老菊头的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一种对事物纯正品质的坚守,可以理解;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反映出一种狭隘的保守意识,所以不应提倡……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生活中类似行为的看法。
(200字左右)示例一•在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中,坚守尤为重要。
现代的社会充满着诱惑,小到网游、赌博,大到金钱、名利,因此若想生活幸福,健康成长,对纯正品质的坚守不可缺少。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06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诗歌鉴赏 06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34194451e79b896902261a.png)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6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6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诗歌鉴赏06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诗歌写作手法(二)学习内容:二、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四)衬托与对比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又叫烘托,烘云托月.反衬指为了突出诗中抒写的主体的某一特征,用别一意象的相反特征作比衬。
2.对比:把两个矛盾(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给予对照,俗点说,即“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思考:“对比”和“反衬"有什么区别?相关练习: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以上两首诗中什么地方形成了对比?(五)实写与虚写实写: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1. 神怪梦境2。
回忆过往/设想未来3。
主观感觉(音乐欣赏时)相关练习: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
千里孤坟,相顾无言,无处话凄凉。
唯有泪千行。
纵使相逢应不识,料得年年断肠处,尘满面,鬓如霜. 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中,什么地方是实写?什么地方是虚写?“怀古诗”的阅读鉴赏一、怀古诗的主题(一)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二)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型”“物是人非型”(三)理性反思:“劝诫型"“启迪型”二、怀古诗的常见主题有: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同情民生疾苦;揭露昏庸腐朽;抒发爱国情怀。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0fd0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05例题讲析之一学案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05例题讲析之一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b39a7f705cc17552709e7.png)
例题讲析之一学习内容:本次例题包括:•全国卷•北京卷•湖南卷[例1·全国卷仿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今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而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改动)【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
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期望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错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攻原得卫者,信也 B.待公而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小学而大遗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若属皆且为所虏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86537ee2bd960590c677b8.png)
北京市2020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一)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9分)续《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续《汉书》之后,且不可羁他史。
今古风流,惟有晋代。
至读其正史,板质冗木,如工作《瀛洲学士图》⑴,面面肥晰,虽略具老少,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
前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专罗晋事,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
门户自开,科条另定,其中顿置不安微传末的,吾不能为之.讳。
然而小摘短拈,冷提忙点,每奏一语,几欲起王、谢、桓、刘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无追憾者。
又说中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
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得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⑵。
嗣后孝标⑶劻注,时或以经史配左,而博赡有功;须溪贡评,亦或以郭解庄,而雅韵独妙,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
自弇州伯仲⑷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
海阳张远文氏得善本于江陵陈元植家,悉发辰翁之隐,黜陟诸公,拣.披各语。
注但.取其疏惑,评则赏其传神,义庆几绝而复寿者,远文之力也。
而《新语》之事,又于此乎毕矣。
嗟乎,兰苕翡翠,虽不似碧海之鲲鲸,然而明脂大肉,食三日定当厌去,若见珍错小品,则啖之惟恐其不继也。
此书泥沙既尽,清味自悠,日以之佐《史》、《汉》炙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世说新语〉序》)【注释】:[1]《瀛州学士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描绘了盛唐十八学士的形象。
【2】徐夫人:战国时善作匕首的匠人。
【3】本句中:孝标,即南朝梁文学家刘孝标。
须溪,即宋末文学家刘辰翁。
郭,即晋代玄学家郭象。
《经》,指《春秋》;《左》指《左传》;《庄》指《庄子》。
【4】金州伯仲,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兄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映带..左右..汉、魏间十数人又有清流激湍,映带B.其中顿置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C.笔颠.老秀颠.沛流离D.拣.披各语披沙拣.金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吾不能为之.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盖.其牙室利灵盖.追先帝之殊遇D.注但.取其疏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9、下列对文中语句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工作《瀛州学士图》——形容晋代正史记录人物,像工匠仿画的《瀛州学士图》,呆板无味,缺少风采。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练——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练——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f1524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8.png)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练——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①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①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北京市十三中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十三中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99a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8.png)
北京市十三中高三冲刺模拟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
韩诗与古文一样,像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瞻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以说韩诗不工。
韩愈在《调张籍》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没有刻意经营,却自然合于李杜。
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优劣论(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说,“不知群儿恶,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果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那么,对李杜的认知是容易出偏差的。
韩愈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创通俗诗也是一大家。
韩派诗人多有名人,最著者张籍、孟郊、贾岛、樊宗师、卢全、李翱、李贺等人。
张籍于唐德宗时登进士第,深得韩愈重视,韩愈《醉赠张秘书诗》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调张籍诗》云“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06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06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57baa2a58da0116c1749f5.png)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习内容:一、“阅读延伸题”生成的原因是北京市2010年开始尝试创新的一类新题型,迄今为止只有两年的命题经验。
多年以前,古文的阅读,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一直使用客观题(选择题)的方式。
好处: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不足:1.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间,2.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
因此,近些年来一部分古文阅读题在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更加高端的考查。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观题的考查还仅仅限于“翻译”层面,即文意理解。
而“阅读延伸题”是这种考查方式的更加大胆地迈进,学生基于作品的个性化分析文字必然能更全面地呈现其阅读水平,有利于选拔。
古文阅读、古诗鉴赏、科学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二、“阅读延伸题”的特点先看看其基本题型:[朝阳卷]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舍,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
公请自守,乃知延州。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戚:忧伤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之南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第三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第三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6706d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第三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6 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6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c8885f8c75fbfc67db209.png)
板块组合滚动练(六)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
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
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__________,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__________,刀戈相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为朋友。
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
无他,__________。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__________。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
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逆之交针锋相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见利忘义B.刎颈之交水火不容话不投机半句多唯利是图C.刎颈之交针锋相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唯利是图D.莫逆之交水火不容话不投机半句多见利忘义[解析]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刎颈之交”与上文“交情”“深厚”照应,使用正确。
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
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
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
后文出现的“刀戈相见”这一结果是由水火不容造成的,故“水火不容”使用正确。
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综合 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第8讲 例题讲析之二学案(无答案)(20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综合 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第8讲 例题讲析之二学案(无答案)(20](https://img.taocdn.com/s3/m/5f3a7979f524ccbff0218404.png)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8讲例题讲析之二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8讲例题讲析之二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综合06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8讲例题讲析之二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第8讲例题讲析之二★课堂补充:一、诗词常见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平淡朴素、委婉含蓄、缠绵哀怨、准确精练、简洁生动、绚丽明快、深沉隽永、生动形象、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二、诗词答题技巧及步骤总结诗眼:(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赏析句子:(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分析主旨:(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分析语言风格:(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意境:(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间、地点、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学习内容:一、“阅读延伸题”生成的原因是北京市2020年开始尝试创新的一类新题型,迄今为止只有两年的命题经验。
多年以前,古文的阅读,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一直使用客观题(选择题)的方式。
好处: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不足:1.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间,2.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
因此,近些年来一部分古文阅读题在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更加高端的考查。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观题的考查还仅仅限于“翻译”层面,即文意理解。
而“阅读延伸题”是这种考查方式的更加大胆地迈进,学生基于作品的个性化分析文字必然能更全面地呈现其阅读水平,有利于选拔。
古文阅读、古诗鉴赏、科学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二、“阅读延伸题”的特点先看看其基本题型:[朝阳卷]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舍,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
公请自守,乃知延州。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戚:忧伤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之南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10题评分标准]10.(10分)①举例:3分。
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②结合现实生活谈领悟:5分。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即可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2分。
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阅读延伸题”的特点:1.字数:每篇200字以上。
2.基本结构:阅读+延伸。
3.对语言有相当高的要求:准确/精练/文采。
4. 北京语文高考题的写作变成了(60+10+10)80分,相当于3篇写作,对考生时间安排和思路组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例题讲析[例1·西城卷·10]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
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
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
复为南阳太守。
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
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
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
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
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
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
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
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
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
”咸坐免。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有删改)【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
②辜榷:垄断、侵占。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
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评分标准: 明确认识,2分;结合文中相关内容,3分;联系体验或深入思考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
少于200字扣1分。
●“陈咸的结局”——阅读部分,忠实原文,分析原文;“你如何看待”“谈谈自己的看法”——延伸部分,谈个性感受。
●你对陈咸的死是持“罪有应得”的态度,抑或同情的态度?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开放的,但要亮明态度,力求观点鲜明。
范例一我认为陈咸是罪有应得。
在本文中,陈咸本有异材,却被官场的昏暗所玷污,生活奢侈,欺压百姓,并学会了阿谀奉承。
最终“以忧死”,是他腐败导致的结局。
陈咸的堕落,更多是当时社会、官场的黑暗所造成的。
他那罪有应得的结局反映的也是社会的悲哀。
儿时,他对父亲所教的谄媚之术所不齿,长大后却依靠其所生活,正是大环境逐渐的侵染使他愈陷愈深。
我认为,人生来纯洁,而社会环境可以慢慢改变人纯洁的心灵。
然而,我们能否不像陈咸一样与社会黑暗同流合污,而保持自己的纯真呢?“出淤泥而不染”着实困难,然而东坡做到了,陶潜做到了。
愿我们保持心中的本真,不走陈咸那罪有应得的结局。
范例二陈咸曾因直言讽谏而被提拔,因严明执法而受重用,却为一己私情犯法获罪;曾因反感父亲的谄媚之术而贪睡,却在为官数载后奢侈玉食,赂遗得官。
最终,他被发回故乡,在忧愤中死去。
陈咸的结局无疑是悲哀的。
“悲”的是他有“异材,抗直”、执法严苛而屡遭朝中佞臣排挤,总与当势者结仇;“哀”的是他不能在污秽肮脏的官场上保存自身天性的清白,滥杀无辜,压迫百姓,奢靡生活,贿赂高官。
曾因忠直而为人所敬惮的陈咸,最终成为了他最讨厌的人中的一员。
被发回故郡的陈咸心中在忧什么呢?我想,暮年的他回想起年轻时的壮志与当年曾经回应父亲的话,应有所悔悟吧。
范例三我认为最终陈咸“被发回故郡,以忧死”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陈咸是一个正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人,然而他本身,也兼有一些为人所不齿的特性,诸如“宽于律己,严以待人”、“贿赂权贵”。
这也正是他不适合也不能走仕途之所在。
纵观历史,能在官场立足之人,非大善即大恶。
大善如包拯包青天,为人耿直,做事一丝不苟,被百姓所爱戴,因此不陨;大恶如和珅,树党无数,对上谄媚奉承,对下欺诈镇压,虽结局凄惨,却也在壮年之时,立于官场而不倒。
陈咸这种“小善无人爱,小恶有人厌”的状态,恰恰是无法扎根于官场的。
可见,陈咸的结局看似可惜,其实却是他自身原因所造成的一种必然。
范例四:有瑕疵我认为陈咸失去了年轻时的一腔报国热忱,也巴结奉承显贵,最终丢官忧死不可惜。
他少时“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而年长后却“奢侈玉食,数赂遗汤”。
可见他一生前后反差之大。
(1)我想是因为他曾得罪石显而被下狱等挫折导致他性格的转变(理解上有硬伤)。
(2)诚然我可以理解一个人面对污浊的世界最终妥协低头。
但陈咸比起仕途三起三落仍为民为国的苏东坡,比起退江湖之远仍忧其君的范仲淹,比起懂得“知行合一”却又能坚守自己的原则的王阳明就能发现,他还差得很远。
(3)面对黑暗最终沉沦的人我只有遗憾却不会惋惜,因为五千年华夏文明中总有那些傲然于世,坚守那份信念的灵魂激荡着我的内心。
范例五:有瑕疵我认为,陈咸最终忧郁而死的结局是令人叹惋的,却也是他咎由自取。
少时的陈咸不愿谄媚,直言进谏。
这样的刚正方直是不得不令我佩服的。
但随着他涉世越来越深,人性中偏私、自私的一面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他为保护朱云暗中叫其上书自讼,泄露了秘密;他对属下严治却自己生活奢侈;他开始贿赂权贵。
这些无疑都是他给别人留下的把柄。
但在这些不好的事件之外,他仍是一个正直的好官。
人性中的善与恶,正直与偏私就这样在他的身上矛盾地体现着。
但一块玉石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美丽的地方,而是那几点瑕疵。
陈咸若不是因了那些自己埋下的“隐患”,说不定可以成为美玉,而不是“忧而死”了。
[例2·东城卷·10]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
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
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
”吏牵持匈匈。
光闻之,告吏勿持。
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
”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
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
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
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
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
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
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
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
”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
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
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
比喻求贤之心切。
②白屋:茅屋。
表示贱人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
10. 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各从其志”——阅读部分,忠实原文,分析萧望之的用意;“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延伸部分,谈个性感受。
●“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一定是基于某种限制性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