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治理的再认识_郑旭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缺的资源,这才保证了管理存在的必要。而组织的 制的倾向。
绩 效 并 不 在 于 内 部 的 承 认 , 而 在 于 外 部 , 按 彼 得·德 鲁
三、我国实现大学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克的话说,即“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
基于以上对大学治理本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在
切 成 果 都 存 在 于 组 织 之 外 。” [9] 大 学 治 理 实 际 是 为 实
涵十分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三要素: 效益的大学治理结构安排替代另一种大学治理结构安
公民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6] 其中自觉
排 的 过 程 。 [ 12] 从 制 度 经 济 学 角 度 看 , 这 种 绩 效 表 现
而理性的权利意识是指通过参与政治有效建构和维系 为利润,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则是追求绩效的表现。
事务的管理,其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 “治理”在大学这一特殊领域内的管理方式,它就必须
认同之上的合作,它的管理机制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 吻合治理的一些特殊的实质,否则大可不必称之为大
权威,而是依靠合作网络的权威。表面上看,感觉治 学治理,直接用大学管理一词即可,不必为了追求一
理理论强调的是管理的过程,事实上在西方的管理中, 种所谓的时尚或粉饰的现象而使用这一舶来品。大学
[关键词] 治理;大学治理;公民精神;大学理念
一、对治理概念的辩析
Gallagher 于 2001 年 提 出 的 : 治 理 是 一 种 关 系 的 结 构 总
治理这一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清晰的概 称,在这种关系纽带里,治理可以使组织更加连贯、
念。长期以来,治理与统治在西方社会中是混用的, 更具有凝聚力,可以授权制定政策、计划和执行决策,
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 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公民、组织与政府的地
限度的认同,它是一种上下互动、全方位互动的管理 位是平等的,强调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政府能够让渡
过程。因此,我们在看待治理理论的时候不能仅仅只 权力给民众,并能平等地对待民众,也只有在民主社
是 看 到 过 程 , 强 调 过 程 某 些 具 体 的 特 性 , 事 实 上 不 能 会 , 治 理 才 可 能 实 现 。 1989 年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在 世
情感。政治生活越接近互惠原则基础上的政治平等, 么样的变化,大学的应对与变化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政治生活越采取自治的形态,就可以说这个共同体越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维护
有公民精神”。实现大学治理就要求各参与主体都要具 这 种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社 会 文 化 认 同 和 社 会 保 障 机 制 ,
界 和 企 业 界 、 公 共 和 私 营 的 经 济 部 门 、 议 会 、 传 播 媒 外 大 学 治 理 结 构 变 迁 方 式 比 较》 中 从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角
介、社区、专业协会和社会的积极参与。 [5] 从中可
度指出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是大学治理主体为实现一定
见,实现大学治理需要各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但并 的目标而重新安排制度或制度结构的重新调整,是大
30
味着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 制约着大学的文化建设,更影响着大学的管理方式和
利益置于首位,“领导人必须是,以及必须把自己看 行为。张应强教授曾指出,西方国家普遍把大学定位
作是对他们同胞公民负责的。绝对权力和毫无权力都 于社会的学术与文化组织,不论大学的外部社会环境
导致堕落,因为二者都向人心注入了一种不负责任的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不论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发生什
教育管理研究
对大学治理的再认识
郑旭辉*
[摘 要] 大学治理是“治理”在大学这一特殊领域内管理方式的体现。大学治理有其特殊的本质含义, 它的实现必须以民主社会为前提,以公民精神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以大学的理念为核心。我国目前在实现 大学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关的制约因素,表现为我国大学的民主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大学的各利益相关主 体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精神、正确的大学绩效观尚未形成、正确的大学理念尚未得到真正的确立。
负责制”,在大政方针上,党委和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 没 有 将 大 学 看 成 是 学 者 的 社 区 和 学 人 的 乐 园 , 政 府 办
育不仅需要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而且需
* [作者简介] 郑旭辉,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与科技管理 (湖南 长 沙 410001)
2011 年 第 10 期 (管 理 研 究)
要 所 有 有 关 人 士 , 包 括 大 学 生 及 其 家 庭 、 教 师 、 商 业 出 一 种 动 态 的 、 多 样 化 的 演 进 过 程 。 钟 云 华 等 在 《中
治理作为摆脱“非政府”即市场二元选择模式的
从 这 个 角 度 来 说 , 我 们 就 可 以 很Leabharlann Baidu好 地 理 解 善 治—— —理
第三种理性选择,其基础是坚持多元对话。 [3] 多元对
想 的 公 共 管 理 模 式 、 治 理 的 终 极 目 标— ——是 使 公 共 利 话 实 现 的 前 提 条 件 是 民 主 社 会 。 杜 威 曾 提 出 , 民 主 社
她 的 今 天 , 更 决 定 她 的 明 天 。 [13] 从 亨 利·纽 曼 到 布 鲁
主 政 治 的 规 则 的 尊 重 和 遵 守 。 责 任 意 识 是 指 对 自 己 政 贝 克 , 再 到 克 拉 克·科 尔 , 都 在 追 寻 着 大 学 存 在 的 价
治行为的责任和对行为所体现的特定价值坚守的责任。 值,探寻着大学的理念。“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
计正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任务。
其实质都与大学治理利益主体的理性计算分不开,只
(二) 大学治理的实现必须以公民精神为基础
有大学治理结构制度创新可能获取潜在利润大于为获
实现大学治理,仅有合适的制度设计是不够的, 取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时,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才可
还需要参与治理的主体拥有公民精神。公民精神的内 能发生。也可以说,大学治理结构变迁是指用一种高
世 纪 的 治 理》 等 文 中 将 治 理 定 义 为 : 一 系 列 活 动 领 域 但成本是低廉的。
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
二、对大学治理本质的认识
挥作用。 [1] 治理理论做为一种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关于大 学 治 理 (University Governance) 一 词 在 西 方
一直都注重实用与最终的绩效,因此,治理理论甚至 治理必须蕴含这四个条件:以民主社会为前提,以公
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都缘于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绩 民精神为基础,以绩效为导向,以大学的理念为核心。
效的追求,正是为了弥补因为市场和政府对公共事务
(一) 大学治理的实现必须以民主社会为前提
处理上的失灵,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本质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 会是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事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和个
的合作管理,从根本上打破官僚制组织对公共事务实
人各种能力不断解放的社会。 [4] 因此,大学治理也离
行自上而下的单一向度的管理,要求有关管理机构与 不开民主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学首先必须做为一个独
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 立的社会组织,独立的法人主体。只有在民主社会中,
因此,拥有公民精神,意味着积极投身社会公共事物, 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
迈克尔·沃尔泽指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 种 哲 学 主 要 是 以 认 识 论 为 基 础 , 另 一 种 哲 学 则 以 政 治
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 [7] 公民精神同时也意
论 为 基 础 。” [ 14] 大 学 理 念 决 定 了 大 学 的 价 值 的 选 择 ,
泛指控制、引导和操纵。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新 并对组织成员的廉洁性、正直、反应度和成本效益负
公共管理运动的蓬勃发展,治理被赋予了不同于统治
责。 [2] 所谓的关系结构总称,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组织
的新的含义。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罗西瑙 目标的一种体制,或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体制或
(J.N.Rosenau) 在他的 《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 和 《21 制 度 安 排 里 , 权 力 划 分 合 理 , 组 织 运 行 高 效 、 和 谐 ,
治理将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8]
学的治理模式,正是通过多元利益相关权利主体的参
(三) 大学治理的实现必须以绩效为导向
与,将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使它们之
治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形式,第一个要素就是目 间产生权力依赖与相互的制约关系,最终通过协商合
标,也就是绩效,因为任何组织都存在特定的目标与 作甚至是斗争的机制来抑制单一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
民主制度以选择和监督国家的管理者,又可履行与权
(四) 大学治理的实现必须以大学理念为核心
利对应的政治义务,服从自己选择的权力信托者的合
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
法管理,同时宽容地对待政治上的少数派与异端,承 它决定着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决定
认并保护其应有的基本权利。规则意识是指对维系民
关系及制度安排应该能更有效的让大学履行自己的职 学治理的制约因素,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过程
能及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 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改革的方向。
同地区,因为社会对大学的要求不同,大学治理呈现
(一) 我国大学的民主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教育管理研究
目前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 不能够以自身的价值和文化来作出自己的判断,政府
备公民精神:平等、权利、责任、守规则、合作,如 不只是大学要这样做,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要求大学
若无法拥有这种精神,那么大学的管理过程将会是无
必 须 这 样 做 。 [ 15] 有 什 么 样 的 大 学 理 念 就 会 有 什 么 样
数的冲突与争斗,或者就步入独裁的一元控制时期, 的管理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大
不是说各主体有参与的积极性就可以了,更关键的是 学治理制度替代、转换、交易与创新的过程,它的核
要有这种制度设计与建构,才能保证可以让这些主体
心 与 实 质 是 制 度 变 迁 。 [ 11] 不 管 是 大 学 治 理 结 构 的 强
平等、有效地参与到大学的管理之中。而这种制度设 制性制度变迁,还是大学治理结构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我国当前存在的大学管理的方式离大学治理还有漫长
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给出大学各利 的一段路,在短期之内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大
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为大学的目标、原则、决策方 学治理是大学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受教育发展内外
式、权力的分配确定规则,主要内容是设计效率实现 部规律支配所产生的一种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的管理
的机制,通过大学各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目标的活动 模式,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需要建立大学治理结构。
而 实 现 整 体 的 效 率 。 [ 10] 可 见 大 学 治 理 是 为 了 使 大 学
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治理的实现必将
能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即在大学组织中的各种 是大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因此探寻我国实现大
忽略结果和目标,也就是绩效。治理,它所追求的就 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本身正面临巨大的
是善治,也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任何时候也不能 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
改变它的这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目的。
革。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高等教
因 此 , 笔 者 认 同 教 育 政 策 研 究 专 家 澳 大 利 亚 Mike
治 理 是 各 种 公 共 的 或 私 人 的 个 人 和 机 构 管 理 其 共 同 事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一 直 是 个 非 常 活 跃 的 字 眼 。 1973 年 , 美
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主要通过建立合作、协商、 国卡耐基教育委员会将大学治理定义为“作决策的结
29
伙 伴 关 系 , 确 立 认 同 和 共 同 的 目 标 等 方 式 实 施 对 公 共 构 和 过 程 , 从 而 区 别 于 行 政 和 管 理 ”。 大 学 治 理 作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