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设想老师在教学中建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形成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应用意识、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解决;尝试

1.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念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强调了学会提出有现实意义和有创造性的问题重要性。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那种“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注入式、满堂灌现象要得到改变,教师教学中就要有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去学会形成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应用意识、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

2.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依据初探

2.1 符合儿童认知需要。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解决”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产生疑问从而提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2.2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学要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也是建构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教师“给予”,而应是主动“获取”。“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尝试”,这不仅把学生置于认知活动的主体,同时也为学生成为建构活动的主体提供了条件。

2.3 符合数学观的发展。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义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找结论——应用推广的基本过程……”从以上观点和要求出发,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模式的发现——模式的形成——模式的应用——模式的发展”过程。“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上述观点和要求。

3.“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程序

“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一般可以构建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问题解决,获取一般方法(模式)解决问题。”

3.1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3.1.1 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是提问题的前提条件。问题不能凭空而来,要让学生提问题,有问题可提,必须立足教材,联系实际,提供思维材料来创设问

题的情境。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可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如学校的操场)可分一组人把长方形操场打扫一遍,另一组人沿长方形操场走一圈的情境。

3.1.2 提出问题。根据教材的内容,围绕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学生就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就可能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总是。如引导同学们观察以上情境后问:同学们想提什么问题?根据情境可能提出:(1)把操场打扫一遍与沿操场走一圈有什么不同?(2)沿操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需要多少时间?(3)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怎样计算?(4)操场面积与什么有联系?要求操场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1.3 筛选问题。提问题时学生会提许多问题,甚至会提出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问题分类。一类是学生利用旧知识或已有经验可以直接解决的,可以先解决。另一类是没有意义或以后才涉及到的问题可以暂且起来,这样就把与本课有关,并需要解决的问题筛选出来。

3.2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问题,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问题解决”并非盲目的“试”,应讲究策略方法。数学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常见的策略有转化、设立次目标、引进辅助问题、猜想——验证等。如,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猜想”面积究竞与什么有关?当学生认为与长、宽有关后,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引导学生用面积单位来摆一摆,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尝试问题解决,获取一般方法。这一环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中心环节。学生能否真正成为知识建构活动的主体,关键取决于师生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把教师的作用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其实质都是“给予”,学生成了知识被动的“接收”者。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由教师讲解演示,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律,由教师抽象概括;数学规律、方法、结论由教师总结。尝试“问题解决”试图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一看;操作——摆一摆;实验——做一做;思考——想一想;交流——说一说;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材料和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探究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规律,总结方法。如上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1cm2的面积单位纸片若干个,教师提供实验记录卡片如下(每人一张);

先让学生合作,两人一组摆一摆,填一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上的数,比一比,说一说长、宽与长方形的面积,边长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探索、学习、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3.4 应用方法(模式)解决问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尝试“问题解决”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后,就可以回头让学生算一算长方形操场的面积,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课本、桌面、黑板等面积,让学生在

实践学习中探索,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力求做到“传授知识与获取方法”并重,真正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