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威教学论观点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杜威的教学论观点的思考
摘要:杜威在教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功能心理学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教育理论批判了传统教育陈旧死板的一面,对于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对此我们主要探讨一下杜威的教学论观点的利与弊,同时思考:根据中国当前教育体系的现状,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论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
关键词:杜威教学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思维
正文: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称为“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有影响的代表,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教育家,杜威是少数。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著作和论文,宣扬自己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从他第一篇著作《我的教育信条》,到最后一篇著作《〈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引言》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杜威宣扬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
首先杜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立足于儿童的个性发展,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等。还提出了教学论、道德教育论等重要观点。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杜威的教学论观点。
(一)主张“儿童中心”
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杜威说:“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①他说,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②
(二)主张“从做中学”
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三)、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
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③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教学五步”: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④总体来看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当时非常先进的。
首先,他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陈旧的“三中心论”,使得课堂教育活动、教材编写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标准。在我看来,教育服务于人类自身的成长和整个社会活动,教育学理论的创新离不开社会学的理论发展。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教育学也是从机械到灵活,从陈旧的统治主义到开明的人文主义。所以我们发展符合社会现状的教育,就要培养文明的独立的优秀人才。当前我们要破除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僵化的一面,以学生为中心,也符合我国当前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教育是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基础和科技基础、人文基础。一个国家如果想保持长久良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状态,就要改革教育体系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国家的发展才能真正的长久。
2011年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的一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总体上来说新课标比旧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条目也更加具体。同时有的人也指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有些制度可操作性差、新增加的一些学习方法没有目的性,课标本身存在着书面知识与生活经验方面的矛盾等。总而言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论怎样改革,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
再者,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是一直备受争议的。有中国学者说,鼓舞儿童从生活中学习,由于儿童能力不高而接触面窄,容易造成最零星片段常识的追求,无法取得系统而专深的学识。“杜威‘从做中学’是要反对教条主义,但实际在某程度上陷入了经验主义”。⑤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提倡学生的个人探索,重视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做中学”绝对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否定间接的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把学生独立探索的作用同教师的讲授知识、指导与训练学生智力活动的必要性割裂开来,这又是片面的。同时,杜威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通过把学校办成小社会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设想对于过去只让儿童在读书的学校教育,应当说是一种进步。学校应当给儿童提供动手和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场所与条件。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另外,按“小社会”来办学校是过份而且难以做到,而且还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使教师因此不能集中精力管理好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
看来,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引起长期争论的一对矛盾。“从做中学”是发现学习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区别于接受学习的。发现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有的知识,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直接经验。布鲁纳和奥苏泊尔都是发现学习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发现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但是,发现学习也存在着效率低、试用范围有限等局限性。与之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我们必须要清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