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绣的演变
苏绣的演变
苏绣产生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位于长
江下游江苏南部的苏州,为什么这一民间工艺会产生于这一地区,她是如何得以兴盛的,这一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去探索,要么囿于苏州历史谈苏绣工艺,抑或流于泛泛而谈苏绣历史,很少甚至没有人从中国这一长河历史中,从文化的视角去穷究她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从社
会上获得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包括已成模式的、重复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作。这里所谈的文化,是从广义而言的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可以讲,从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一切东西均含有当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知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作为苏绣工艺当然也不会例外。
一、针、缝纫、织具等文化标识形成,为苏绣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绣花针的始祖发现在距今至少约二万到五万年之久的
山顶洞人居住遗址。1993年,北平郊区的房山县周口店龙
骨山,考古家发现了一枚骨针。这骨针长度为82毫米,最
粗处直径约3.3毫米,是属于体积粗长型的针,应是用于缝制兽皮衣物。它尖端锐利、针身圆滑、尾部穿孔。这样的工具的发明标志着缝纫时代的开始。
在新石器时代,据最早的文献记载,当时已出现先进的纺织工具,织物并且开始染色。这时,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工艺作品以简约的表现形式,突出其形象的特征。针法以坚固耐用,有实用价值为上乘。
进入夏商时期,由于商代是典型的鬼神迷信时代,当时农业及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针法以锁绣类及其变化针法为主,加上少数平绣类针法。受宗教影响,当时主要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工艺装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到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专门的分工,并开始运用色彩,刺绣技术成熟及广泛运用。颜色加上优美花纹的手法,强调礼治社会中,工艺制作的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装饰布上反映显著的次序感。
根据文献记载,苏绣起源于苏州的年代也很早,而且也是始于服饰。据查考,晋平公的使节访问吴国时,苏州已是吴国国都。这说明,在公元前6 世纪,苏州已经有“绣衣”“锦衣”了。之后,见于记载的有齐梁建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从历史的记载可知,这时
的苏绣范围已经不限于苏州地区了,在广大江南地区发展了。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多彩强锦渐趋兴盛,刺绣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成品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高度合一,不仅有精美刺绣,而且有刺绣服饰销各地,如山东齐鲁的细薄丝织和五彩绣品闻名全国,有“冠带衣履天下”的比喻。这时的针法主要为辫绣,局
部间以平绣,壮丽雄魄的风格表现,色彩对比强烈,刚柔曲直变化至极的线条。所绣的图腾主要是龙凤虎、与神话或民间信仰有关的动物猛兽等。
二、国家统一、体制健全、文化发达,为苏绣实现从工艺到艺术的转变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文化基础。秦灭六国,国家统一。随着政治稳定,经济体制、度量衡、文字等得到统一,重农亦商的倾向使商品生产也开始标准化。汉代都城长安设织室管理纺、织、染手工业,刺绣工艺有飞跃的发展。刺绣在生活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服饰之外亦有家居品及装饰宫室车舆、帐帷等用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及文化的交流。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盛行,在此背景下,大量刺绣佛像随而产生,从此,以观赏为主的刺绣工艺有了新的开端。刺绣主题从鸟兽花草扩展至人物描摹、发原文字、
山地理、星辰天象等,写实刺绣增多。开始有二三色渐浓渐淡的绣线相间,以达宣染效果。由于三百年间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刺绣工艺局部地区及局部品类受到战乱的摧残,如南朝时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以及三国时的蜀锦著名于世。隋唐五代的针法有了新的发展,是一个技术运用和艺术表现融合的发展时期。刺绣工艺发展为绣制生活用品以及观赏性艺术品两个方向。在服饰上,刺绣与彩绘、金银线绣、珠绣、印染等相结合,使服饰无比华美,在贵族间争奇斗艳,奢靡炫耀。在这一时期的色彩善用分层退晕抢针方法设色。装饰题材以花草禽鸟搭配而成的图案,其构思风格融合壮丽与秀美、传统与当代、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图纹。北宋初,封建士大夫粉饰太平,生活奢华,崇尚刺绣。后期于京城设立文绣院,绣工约三百人。宁徽宗年间,设有绣画专科,绣画成为专业而独立的艺术创作:有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分类。刺绣向欣赏品发展,绣画及绣法书流行,两宁花鸟绣画达成熟期。南宋时于苏州、杭州、成都等设立锦院,工匠达千人,官营丝织业中心移向南方。金代时,由于统治者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女真族,在刺绣服饰上出现独角兽、熊、鹿、山林等特殊图腾。这时的绣品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昂贵。绣画受院体画影响,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设色精妙。进入元代,大都设有文绣局。从南宋偏安江南,元王朝建立后,读书人或苟安为官或隐居园林,于中
国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这时出现了画家供稿,艺人刺绣成为精品趋势。
三、苏绣的创新发展来自多种材料和运用、画稿设计的参与和西学东渐潮流的汇合。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丝。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明代的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苏州的丝织业更是日趋发达,苏州城东城为苏州丝织业的中心。与此同时,民间家家养蚕,户户刺绣,豪门贵族的小组也“畴女红”,以此消磨时日,陶冶性情,据说,苏绣全盛时苏州出现的绣工达四万人。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制作,所绣佳作如生笔韵的发展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比美争艳。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独立的欣赏工艺。江苏露香园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