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第六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中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生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体内部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输送、代谢废物清除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基本组成、循环的路径和循环中的关键概念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组成血液循环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心脏是血液的泵,它通过排血和收血的过程将血液推动到全身各个部分。
血管网络则形成了血液在人体内部的运输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而血液则是循环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同时也收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血液循环的路径可以分为两个大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也称为系统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动脉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并通过静脉返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
肺循环则是指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这两个循环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实现了血液的输送和循环。
三、循环中的关键概念1. 心脏收缩: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收缩时,心室肌肉收缩,推动血液从心脏流出,使动脉血压升高,形成了动脉脉搏。
2. 动脉和静脉:动脉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其特点是血压较高、血液流速快且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而静脉则是将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回到心脏的血管,其特点是血压较低、血液流速慢且携带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最细小的血管,它连接了动脉和静脉,起着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
在毛细血管中,氧气和营养物质会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而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则会从组织细胞流入毛细血管,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循环。
4. 血压和循环阻力: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它由心脏收缩时的排血量和血管阻力决定。
循环阻力是指血液通过血管时所受到的阻力,它取决于血管的直径、长度以及血液的黏稠度等因素。
5. 循环调节:体内具有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动脉: (一)肺动脉 (二)主动脉
1. 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 2.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
(1)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 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 *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 时间依从性的.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 (3)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SNP)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 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 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 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2.心脏的传导系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乳糜池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 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静脉曲张的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活性药物 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非药物治 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 站、适当运动等,以及穿弹力袜、注 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
06 实验指导:循环系统实验 操作及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在 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VS
功能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小 孔或裂隙,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等可 以渗透到组织液中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 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
04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
体循环过程及特点体循环路径来自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 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 脉→右心房。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2. 解剖操作
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解剖,暴露心 脏、血管等循环系统器官。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 生理指标记录
连接生理记录仪,记录实验动物 的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确 保记录准确、连续。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和固定。
4.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需要采集血液或其他样本, 进行相应处理如抗凝、染色等。
防治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 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 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 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 ,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 。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静脉曲张的病因包括静脉壁的结构问 题和瓣膜的缺陷、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年龄和性别等。
量。
生理学-血液循环解读
肾脏
肾动脉为肾脏提供血液,参与 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平衡 等功能。
XX
PART 02
心脏结构与功能解析
REPORTING
心脏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 ,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 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内部被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心房 、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 与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
白细胞
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 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等,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损伤
的细胞。
血小板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 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 ,形成血小板栓子,促进血液凝
固,防止出血。
血浆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水
血浆的主要成分,占 血浆总量的90%以上 ,为细胞提供液态环 境。
PART 06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介 绍
REPORTING
高血压病
定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 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损害。
症状
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等。
治疗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 干预(如限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动脉
管壁较厚,富含弹性纤维 和平滑肌,可随着心脏的 收缩和舒张而相应扩张和 回缩。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通 常具有较多的瓣膜以防止 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 成,通透性较高,是血液 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 场所。
血管壁组成及功能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和药物】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线、小烧杯、滴管、胶泥;任氏液。
【实验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方1~2厘米处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粗剪刀将皮肤剪出一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用镊子夹住胸骨下端,剪去同样大小的一块肌肉组织(连同胸骨、上喙骨、喙状骨、前喙骨和锁骨在内),暴露心脏。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
【注意事项】
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心肌的自律性------------------6.2: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6.4: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6.5: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二、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心室舒张搏末出期量容积×100%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③20mmHg以上, 平或轻度下倾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V回心血量↑ 初长 度↑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蛋 白位点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的 数目↑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心室肌抗过度延伸的机制:
富含连接蛋白,具有强 黏弹性 富含胶原纤维 肌纤维交叉排列 最适初长度时静息张力 大
异长自身调节(Staring机制) 通过心肌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 缩强度变化,继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意义:维持心输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平衡,防止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度的改变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1.前负荷 (1)定义: (2)前负荷=
心肌初长度 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房舒张末期压力
(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骨骼肌
心肌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生理教程】 血液循环
脉搏压/脉压 (pulse pressure)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MAP = 舒张压 + 1/3 脉压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
收缩压:
舒张压:
100--120 mmHg
60--80 mmHg
脉
压 :
30--40 mmHg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 一
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心
心
率: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
律:心跳的节律。
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
心房收缩 0.1秒 舒张0.7秒 舒张 0.5秒
心动周期 0.8秒
心室收缩 0.3秒
全心舒张期
全 心 舒 张 期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心内传导的速度及意义
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房室交界
(存在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的意义:
使心室在房缩完成后,心室充分充 盈才开始收缩,以确保足够射血量。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定义:心肌具有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的能力。
衡量指标:阈值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束支和普肯野纤维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4期,约为-90mV 形成机制:
主要由于K+外流形成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可分为0、1、2、3期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0期(去极化期):Na+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K+外流和 Ca2+内流处于平衡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期(静息期):离子恢复 ( Na+- K+泵和 Na+-Ca2+ 交换)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
⑴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器: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器 传入神经:窦N→舌咽N 主A神经→迷走N 神经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
BP↑→ 颈A窦、主A弓感受器(+)
(-)
窦N 主A N
舌咽N 迷 走 N
延髓孤束核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⑴ 起源与作用
脊髓胸、腰段(T1-L3)→节后纤维→NE
→血管平滑肌
受体→血管收缩 2受体→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血管收缩(结合能力强)
(NE)
阻断剂:酚妥拉明
β2受体:血管舒张(结合能力弱) 阻断剂:心得安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以血管收缩效应为主
Anti-ADH/AVP(Antidiuretic Hormone;Arginine Vasopressin)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1.来源
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 →肾血流量减少
球 旁
肾交感N兴奋
↓
细
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胞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产生) ↓肾素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脏交感神经丛(NE)
β1受体阻断剂有普 萘洛尔(心得安)、
心肌细胞膜(β1受体)
↓第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cAMP作
阿替洛尔、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
ICa-L激活,If激用活,肌质网Ca2+释放
↓
↓
↓
窦房结 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室肌 (4期↑) (0期↑) (兴奋-收缩耦联↑)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识宣教专家讲座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 血流:由心房→心室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识宣教
第9页
2)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
• (1) 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 phase)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惯性)
– 血流:由心室→主动脉(30%)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识宣教
第10页
3)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 (1)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 relaxation phase)
–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血识宣教流:血液由心房→心室(迟缓,30%)
第11页
• 小结:
– 心室肌收缩和舒张,是造成室内压改变,从而造成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主动脉之间产生压力梯度 根本原因;
– 而压力梯度是推进血液在对应腔室之间流动动力; 单方向流动则是在瓣膜配合下实现。 即:
• 经过心肌细胞电活动,心脏交替进行收缩和舒张, 以及瓣膜规律性开启/关闭,实现泵血功效。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识宣教
第6页
一、心脏泵血功效周期性活动
1. 心动周期和心率 •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 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 它与心率相关,如HR为75次 /分,则周期为0.8秒。
生理学血液循环专业知识宣教
第14页
2.心脏作功量
每分功:指心室每分钟所作功,即 每分功/J=每搏功×心率 • 搏功与机体耗氧量相关,即与搏出量、平均动脉压正比 • 当动脉压上升,心脏需要作更大搏功(心肌收缩力更强); • 收缩能力降低,搏功不改变,但搏出量下降.
生理学:血液循环
心率最大变化约为安静时的2-3倍。
心
第
脏 的
二生
节物
电
活
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类 别 组 成 肌原纤维 生理特性 主要功能
心房肌 工作细胞 心室肌
丰富
窦房结细胞 很少或缺 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乏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胸骨旁 第二肋 间
音调高; 持续时 间较短
心室 舒张 的开 始
房室瓣的功 能:心室收 缩的强弱
半月瓣的功 能 ;主动脉 和肺动脉压 力的高低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 (二)每分输出量 (三)射血分数 (四)心指数 (五)心脏做功量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 心脏的输出量 (stroke volume)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二) 心脏的做功量
心脏的效率:心脏所做的外功占心脏总 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心脏的效率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耗氧量
20%--25%
1.每博功:0.847J
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 (心室完成一次心搏所做的机械外功) 每博功=博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血液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 压)(mmHg)×13.6×9.807×(1/1000)
1.指示剂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 磁共振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cardiac output and cardiac index)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当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
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
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心指数(cardiac index)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L/(min·m2))。
7.搏功(stroke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
可用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8.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
9.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是指在生理范围内,心脏通过自身调节使搏出量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变化而改变,即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而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10.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1.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12.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血管平滑肌总是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 减弱 血管舒张
增强 血管收缩
血管运动神经(自主N)
缩血管神经 舒血管神经
〔1〕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NA α受体
NA + 血管平滑肌 β2受体
收缩 舒张
血管收缩
• 人体许多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单N支配〕 安静状态 交感缩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活动 血管收缩
血液流动
血流方向:瓣膜的开放和关闭
1. 心房收缩期〔0.1s〕
前(全心舒张期):心房压 > 心室压 房室瓣开放
由房入室
中:心房容积 心房压 > 心室压 由房入室 心室充盈量进一步
心脏射血过程示意图
左:心室舒张期
右:心室收缩期
2. 心室收缩期〔0.3s〕
〔1〕等容收缩相〔0.05s〕
心室收缩
心室压 > 心房压 心室压 < 动脉压
一、神经调节
• 通过心血管反射完成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 (2)心迷走神经
心脏的神经支配
自主 神经
节后纤维支配 部位
释放 递质
受 体
生理作用
机制
(1) 心交 感N
窦房结、房室 交界、房室束 心房肌、心室 肌
正性变时 使慢通道
NA
β1
正性变传 导、正性
等容收缩 快速射血 减慢射血
心室舒张期
减快等 慢速容 充充舒 盈盈张
心电图(EEG)
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和射 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生理学》-血液循环-填空题
二、填空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通过___和___的作用,将进入细胞内的Na+、Ca2+排出细胞外,而摄取K+入细胞内。
4.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__________自律性最高。
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期自动___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__________。
6.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7.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
8.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9.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10.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___外流所致。
11.与浦肯野细胞比较,窦房结细胞0期除极速度___,幅度___,而4期自动除极速度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___。
15.心室肌的___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___期早期。
16.心室肌细胞在超常期时其兴奋性___于正常,此时产生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将___与正常。
17.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以___细胞自律性最高,而___自律性最低。
18.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___和___实现的。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
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
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物质交换,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
本章挑选了以下十个实验:心脏的泵血功能 ---------- 6.1 :心音听诊心肌的自律性 ------------ 6.2 :蛙心起搏点心肌的兴奋性 ------------ 6.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血管反射 -------------- 6.4 :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心电图 ------------------ 6.5 :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6.6:人体心电图6.7: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血压 6.8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微循环 ------------------ 6.9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心血管的调节 ------------ 6.10 :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流技术6.11:蛙心灌流6.12:观察理化因素及递质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6.13: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6.1心音听诊【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方法。
2.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
3.学习听诊器的用法。
【原理】心音(Cardiac sound)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
心音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它是由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时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它是由于主动脉瓣何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的。
第三心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末,此时血流速度的突然改变可造成心室壁和瓣膜振动,从而产生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又称心房音,由于心房收缩使血流进入心室,引起振动而产生。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都可听到两个心音S1和S2,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听到S3, —般听不到S4,如能听到可能为病理性。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一、确定听诊部位1 .受试者多采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床的右侧,也可采取坐位,检查者坐在对面,应试者应解开上衣,面向亮处。
2•心脏瓣膜听诊区传统的心脏瓣膜听诊区为四个瓣膜五个区,见图6-1 :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区P 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 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 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此外,对疑有心脏病的病人还可听诊其他部位(如颈部、肩胛间)。
图6-1 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二、听诊顺序心脏听诊的规范顺序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即从二尖瓣区开始T肺动脉瓣区T主动脉瓣区T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T三尖瓣区。
三、区分两个心音S1 和S2检查者戴好听诊器, 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体件, 置于受试者胸壁上, 用力要适度, 听取心音同时, 可用手触诊心尖搏动, 另外, 要根据心音特点(音调、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间隔时间,仔细区分。
区分两个心音的要点是:⑴S1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S2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最清楚。
⑵S1与S2时间间隔小于S2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的S1之间的间隔。
⑶S1与心尖搏动(或几乎与颈动脉搏动)同步。
四、比较不同瓣膜听诊区两个心音的强弱【注意事项】1 •听诊心脏时,环境要安静,检查者思想要集中,为了更好地辨别心音,有时可让受试者改变体位、暂停呼吸或深呼吸气等。
2.听诊器的耳件方向应与外耳道的方向一致(向前),胶管等勿与他物摩擦,以免产生杂音,影响听诊效果。
【思考题】1 •心音听诊区是否在各瓣膜解剖的相应位置?2.试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
3•根据听取心音的特点,说明两心音S1和S2分别标志心动周期中的哪个期?4 .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各自有何不同。
5•了解心音的临床意义。
(梁淑敏)6.2蛙心起搏点【目的】1.了解在体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S—A node)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 "抢先占领(preoccupation)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suppression) 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使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试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并用改变蛙心不同部位局部温度的方法来观察温度对心脏自律性的影响。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心夹、滴管、线、小离心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图6-2 蛙心一、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动物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二、观察正常心跳频率参照图6-2 识别静脉窦、心房和心室。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三、不同温度下的心跳频率用盛有35~40 C热水的小离心管(或用加热的刺针柄)或用小冰块先后分别地接触心室、心房和静脉窦以改变它们的温度,并分别观察和记录心脏跳动有何变化?四、结扎窦房沟,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形白线(窦房沟) 。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线沿着半月形白线的近心尖侧进行结扎,以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
观察心房的跳动是否停止?静脉窦是否照常在跳动?待心房与心室恢复跳动后,静脉窦、心房和心室跳动得频率有何变化?并观察它们的跳动是否一致。
见图6-3。
五、结扎房室沟,观察心跳的变化在房室交界房室沟处,用事先备用的丝线将其结扎,以阻断房-室间的兴奋传导,观察心室是否停止跳动,静脉窦和心房跳动又有何变化?(另一方法,先结扎房室沟,后结扎窦房沟,观察蛙心各部分的活动。
图6-3 蛙心斯氏结扎位置六、松开结扎线,观察恢复后心跳的变化把结扎线松开,使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并分别计算各部位的心跳次数,观察其跳动节律是否一致?【注意事项】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
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5. 结扎后如心房和心室停跳的时间过长,可用玻璃分针给心房和心室一机械刺激,或者给心房心室加温,促进心房心室恢复跳动。
【思考题】1.分析本实验每一项试验结果的产生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2.如何解释在结扎后,心房没有立即恢复跳动?这一结果说明什么问题?3.当静脉窦局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心率为何会随之发生变化?与只改变心房或心室局部温度所引起效应为什么不同?4.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如何?心脏是如何传导节律的?传导路径如何?5.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影响心脏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思考一下,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器官功能活动的重要性(王庭槐)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目的】1.观察心脏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
2.学习在体蛙(或蟾蜍)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
3.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并理解其生理意义。
【原理】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和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很长(约百毫秒) ,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不能发生兴奋和收缩。
此后为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如果在心脏的有效不应期之后,给予心室一次人为的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亦称"早搏”)。
期前兴奋也是一次心脏兴奋,因而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常常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