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基于空间结构影响的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空间结构的内涵与层级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级。 宏观层级主要指市域范围内,地理、交通、人口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中心区在总体格 局内所处位置, 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程度。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心区的辐射范围及服务 能力, 确定中心区在整体市域格局中的地位, 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心区总体功能定位结构构成。 微观层级主要指城市中心区空间范围之内,承担各种功能的载体(如街道、建筑、广场 等)如何分布、如何变化,从空间的角度表述城市中心区形态和内部的相互作用网络。城市 中心区的形态与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空间结构的两个重要内容, 而所呈现的则是平面结构与立 体结构。 总体形态影响中心区的重点发展方向及各功能分布运动方向, 而内部相互作用决定 着空间的优劣等级,从而对不同功能的相对集中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功能结构受力点
影响评价 辐射范围 服务能力
主导核心职能 服务效益 发展方向 结构脉络 功能组合方式 顶端功能 发展潜力 功能分区 功能串联 功能聚合
通过明确空间结构在宏观、 微观层级中对功能结构不同方面的施力状况, 从而有利于确 定对实体对象的空间结构分析着眼点, 形成层级严谨的影响评价机制, 并为最终确定中心区 功能结构提供了系统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以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为例探讨相关影响评价机制的可行性及具体评价过程。
图 4-1 抽象评价
图 4-2 二维评价
资料来源:源自文库者自绘
图 4-3 三维评价
通过整体空间态势评价,可以看出西安路商业中心功能布局具有明显的“轴向”发展态 势, 这也是由于西安路为其主要的空间轴线所造成的, 因此轴向发展方式将来仍旧是主要的 功能布局方式, 并在西安路两侧布局核心领航功能, 而在此基础上可向东西两侧延伸次要的 功能,从而形成类“纺锤体”功能分区,即以西安路为主要纺锤,向外捆绑式布局。二维评 价显示该地块并不具备大体量开发条件, 因此应该开发适合环境尺度宜人的经济功能, 而三 维评价显示该地块开发强度远未达到城市级别中心区应具备的规模。
基于空间结构影响的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机制
陈阳
*
摘要:本文在明确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内涵与层级的基础上,分宏观、微观两个层级建立 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优化的影响评价机制。结合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由城市副中心向城市主 中心更新升级的规划背景,宏观层级方面以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理、交通、人口、环境格局等为影响机制 要素,微观层级方面以中心区自身总体空间、局部空间为影响机制要素,通过建立“施力点——受力点” 模型,研究分析空间结构对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的影响作用机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大连市西安 路商业中心功能升级的合理性,以及功能结构的优化方向。 关键词: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影响机制
心处于接近于几何中心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西安路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商业中心在建设用地已经趋于饱和的大连中心城区中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所在的几何中心甚至比青泥洼商业中心更优越。
3.2 交通格局 3.2.1 对外交通
西安路商业中心距离大连市机场约 6000 米,大约需要 20 分钟的车程,距离火车站约 4000 米,只需要 15 分钟左右的车程。距离码头相对较远,但也只需要半小时车程即可。
3.2.2 机动车交通
研究范围内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中山路、高尔基路、黄河路、长江路横穿地块,向东联系 青泥洼商业中心,而南北向城市主干道西安路贯穿地块,向南联系星海广场金融中心,向北 联系经济开发区。 与西侧大学城的阻隔联系也将因为新一轮规划道路的打通而得到很大程度 的解决。
3.2.3 轨道交通
城市主要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过西安路商业中心转折, 达到联系青泥洼商业中心和西部大 学城的目的。根据大连市规划,大连市地铁项目的实际勘测工作已基本结束,地铁环线和二 号线将位于本区域改造区域的核心地带, 到时西安路商业中心在原有交通体系下将成为大连 市区地铁线路中重要的一个枢纽站点, 此枢纽站点为东西线与南北线的交汇点, 待通车后西 安路交通的可达性和对外辐射性将大大提升。
3.宏观层面影响评价
3.1 地理格局
西安路商业中心位于大连市西部的沙河口区,是 该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从大连市地理位置上看西安路地区东侧为青泥洼 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星海商贸办公旅游区,北侧为大 连经济开发区。尤其是在上一轮大连市总体规划中划 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西安路商业中
图 3-1 地理格局评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路步行街是人车混行式,中间是人车混行,两侧是车行为主,交通组织混乱,步行 严重受到车行和停车的干扰,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路日客流量 20 万人次, 日车流量 5 万车次,
已成为大连交通最繁忙和最复杂路段之一。特别是在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人车交织混行, 是交通繁忙时间的重点塞车路段。 该地区所存在的交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人的出行过 街、公交换乘造成的,环境较差,适合发展带状的商业布局和地下步行区域。西安路步行街 长度较长,街道空间感觉明显。 值得称道的是大连市准备修建地铁, 两条线路均通过西安路并且在解放广场设 立站点。这会给西安路商业中心带来两大 明显好处: (1) 轨道交通的建设通过改变沿线的 土地利用方式来改变城市人口的分布。房 地产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置业方向、城市 人口收入的分布状况也会发生改变。土地 利用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城市的人口密度和 人口分布的改变,随之而来是交通流量、流向和流动速度的改变,进而改变零售商业区位。 这二线的交汇点,即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的一个重要枢纽站,从而吸引更大的客流,促
图 3-2 交通格局评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由以上两点评价可以看出西安路在未来有很高的交通可达性, 可达性决定了商业中心与 城市的联系,联系的内容、联系的强度、联系的方向等等,只有当商业中心融入整个城市的 整体结构时,才能发挥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并且以良好的状态保持这种发展。可达性的优劣 影响商业中心竞争中的消费出行选择,可达性高将会促进商业中心的发展。
图 1-2 研究范围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的地位,甚至地位更高,辐射范围更大,从而与青泥洼中山广场商业中心构成城市双核。而 从空间结构研究出发, 西安路商业中心是否具有发展成为市级公共中心的潜力, 如何优化自 身功能结构,区别于青泥洼城市中心形成自身特色功能结构就成为首要探讨的问题。
2.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到高潮。 城市中心区 作为城市的核心和标志,是城市中最活跃的 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聚 集的巨大优势。然而,城市快速发展给城市 带来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中 心区,功能混杂、环境污染、交通、居住等 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城市中心区更新日益受 到重视。而中心区功能结构的优化直接决定 其为城市整体的服务能力,及其自身发展方 向与活力,成为国内外中心区更新发展研究 的核心问题。
2.2 功能结构的内涵与层级
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同样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级。
宏观层级主要指市域范围内,中心区承担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职能。其 主要考虑与其他各主要功能节点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功能节点错位发展、相互弥补、共同促 进是中心区功能结构宏观方面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微观层面主要指中心区范围内各功能在横向范围与竖向范围内如何分布, 以及彼此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 由于城市中心区系统内各种功能及其布局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为了获得规 模经济效益, 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要素倾向于小范围内集中, 各种要素按照自身的特性在 城市中心区空间中有规律地分布、运动,从而形成了城市中心区自身的功能结构。
3.4 环境格局
研究地块西侧为西安路商业中心最大的限制, 其中大连火车站西站, 以及大连发电厂均 已废弃, 但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 这两块用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西安路商业中心的整体环 境景观,并且阻隔中心向其西部的辐射力。
3.5 小结
大连西安路商业中心在市域地理格局中位于中心位置, 是联系南北重要纽带, 也是交通 网络中连接度较高之节点, 而同时随着未来城市扩张其也位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区域, 因此 其功能定位上具备了成为城市级别公共中心区的空间条件,由于其并不是主要对外门户区, 所以应主要发展为市内居民服务的商业商务文化功能, 而西侧、 北侧交通阻碍的空间结构决 定了中心区应向南、向东拓展功能。
4.微观层面影响评价
4.1 整体空间
西安路商业中心因为其主要延伸方向为西安路两侧, 呈轴线发展模式。 西安路地块内建 筑体量相对较小,大体量的商业办公建筑集中但过少,主要是沿西安路布置,同周边居住建 筑的小体量对比过于明显,地块内行列式建筑布局较多,空间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公共 空间缺乏。 地块内的高层建筑基本沿西安路两侧分布,布置较为凌乱,缺乏中心感和连续感,高低 层之间的过渡较差,缺乏多层建筑。沿河建筑排布过于单调缺乏变化,没有体现沿河层层推 进的趋势。居住建筑缺乏高度变化。建筑高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西安路北部,以天 兴罗斯福和福佳新天地为核心的中心商业区, 在城市主干路中山路沿线。 沿西安路建筑高度 为不连续,致使街道界面的不连续,使商业功能难以形成联系。
2.3 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的分层次影响
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在层级上的吻合决定了其分层次的耦合关系, 也就确定 了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影响评价的分层次框架。
表 2-1 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优化的影响评价 影响层级 空间结构施力点 地理格局中的位置 市域范围内功能定位及 交通网络中的位置 宏观层级 周边人口分布状况 周边环境限制条件 整体空间态势 流动空间 微观层级 局部空 节点空间 间态势 边缘空间 特色功能 功能限制
图 4-5 步行街道空间评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 4-6 主要流动空间开发意向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进商业的发展,加速商业中心的西移。地铁的开通,将促使以罗斯福、福家新天地为核心的 西安路商业圈地位上升,促使西安路商圈成为与青泥洼商圈并驾齐驱的第一商圈。 (2)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对商业区位因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商业企业在城市中的区位 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空间变化的经济、社会、交通等环境,进而改变空间结构。最直接的就 是带动地下空间的发展, 从而解决行人行过道交通, 并且加大了西安路商业中心立体空间发 展。 流动空间主要影响功能联系方式,在确定二维平面上沿西安路呈南北轴向发展的基础 上,主要确定功能流动的竖向发展方向。主要的流动空间西安路由于中间被有轨电车分隔,
4.2 局部空间 4.2.1 流动空间
西安路是大连市的城市主干道,并有轻轨通过,道路空间分配以人行为主,车行空间被 人行空间和轻轨分割成几部分,街道两侧的连接较为混乱。街道围合感较强,步行空间宽敞 于底层商业连接较为紧密,两侧建筑高度相差较小,沿街景观布置较为单调,连续性不强, 道路尽端没有对景。
图 4-4 主干道空间评价
3.3 人口格局
图 3-3 人口环境格局评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大连市截止 2005 年中心城区人口数为约为 230 万人,西安路商业中心位于大连市西部 的沙河口区,是该区最大的商业中心。近几年随着大连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大量居民西迁到 沙河口地区,常住人口增至 85 万,使该区成为大连最大的居住中心,为西安路商业中心发 展成为大连市市级商业中心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商业中心受居民分布密度的影响, 而西安路商业中心位于大连市居民分布密度最高的沙 河口区,这样势必为其发展提供了客群支撑。
图 1-1 大连市中心体系现状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系统耦合与功能提升的城市中心再开发研究(项目批准号:51278113)
国内外学者尝试了从各方面去探索中心区更新后功能结构, 而从城市规划角度研究中心 区功能结构优化,首先需要研究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的影响, 因为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 心区活动特征与功能布局, 所以探索建立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 优化的影响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新世纪以来, 大连已经形成市级公共中心——市级公共副 中心——区级中心——社区中心的网络层级结构。 在中心城区 范围内形成一个市级中心、二个市级副中心、五个区级中心、 若干个组团及专业中心。 大连西安路商业街区作为大连市 历史悠久的商业街,是大连市城市两个市级副中心之一,而随 着大连市政府提出建设“大大连”及“西拓北进”的战略规划, 将把西安路商业中心从城市副中心的地位提升到城市主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