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睡眠与生理节律

合集下载

睡眠与生理节律课件

睡眠与生理节律课件
生理节律与睡眠的关系
内分泌与生理节律
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节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如褪黑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等激素 的分泌都与昼夜节律相关。
褪黑激素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主要激素,其分泌量在晚上增加,促使人们感到困 倦,进入睡眠状态。
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其分泌量在早上增加,帮助人们清醒并准备应对新的一天。
维持免疫系统
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 的正常功能,降低抵抗力, 容易感染疾病。
控制体重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代谢紊 乱,影响食欲激素的分泌, 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缓解压力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情 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记忆力与学习能力
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和记忆力。
避免熬夜
熬夜会干扰生理节律,影响睡眠质量,应尽量避免。
周末休息
周末可以适当放松休息,有助于恢复身体疲劳, 调整生理节律。
06
CATALOGUE
研究展望与未来方向
生理节律与健康的研究进展
生理节律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已经发现,生理节律的紊乱与多种 健康问题有关,如抑郁症、心血管疾病 和糖尿病等。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 生理节律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具体联系和 机制。
新型睡眠干预手段
除了传统的睡眠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和药物治疗外,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新型的 干预手段,如使用脑机接口或虚拟现实技术 来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公众对睡眠和生理节律的认识
公众教育计划
通过开展广泛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睡眠和生理节律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了 解如何维护良好的睡眠和生理节律。
详细描述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肢体运动,如脚踢、腿抽动等,导致睡眠质 量下降和白天疲劳。该病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睡眠与人体生命节律

睡眠与人体生命节律

睡眠与人体生命节律公告通知目前,《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一书,首批1500册已于7天内售罄,暂时断货。

需要请于堂主微信联系预订。

当下,熬夜似乎已经成了某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所谓时尚就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词,熬夜更是罪魁祸首。

十年前有一本特别红的畅销书——吴清忠先生的《人体使用手册》,笔者买过很多本,推荐给很多人看。

此书把一直看起来很复杂的中医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十分适合普及。

书里推荐的养生之道也十分简单,所谓“一招三式”:敲胆经、早睡早起和按摩心包经。

吴清忠先生把养生的基础用“气血”两个字来概括。

所以这“一招三式”也是围绕提高人体气血水平来进行。

敲胆经是为了强迫胆汁分泌,提升人体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材料;按摩心包经能减少心包积液,给心脏运动提供空间,减少心脏压力。

作者所说的早睡早起,要求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八个小时睡眠,这是为了提供人体充足的“造血”时间,从而提高人体气血水平。

从而改善人体的肥胖状态,还能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皮肤光滑,肤色健康。

“血气够了,皮肤就会现出血色,脸上自然会呈现白里透红的气色。

同时嘴唇也会出现自然的红润,女士们不需化妆也自然明艳光彩。

”作者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根据我们的经验,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六点到午夜一点四十分,而且人体必需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

不止吴清忠先生一个人有这种观点,笔者看过一个资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一种西医观点认为,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的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安静或听听音乐;晚上11点~凌晨1点,是肝脏排毒时间,必须进入深度睡眠才能进行;凌晨1~3点为胆的排毒时间,同样需要在深度睡眠情况下进行;凌晨3~5点为肺的排毒时间,所以患咳嗽的病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厉害,很多人早上会咳嗽,这是因为肺在这时候排毒的缘故,如果此时用药抑制咳嗽,同时也抑制了肺脏废弃物的排除;凌晨5~7点为大肠的排毒时间,大部分人会在这一段时间上厕所,如果你不是这个时间,最好养成这个习惯;7~9点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间,是用餐的最好时间,千万不要错过。

睡眠和生理节律培训课件

睡眠和生理节律培训课件
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
◦ 一-四阶段de睡眠
慢波睡眠
◦ 第三、第四阶段,有δ波de出现
睡眠和生理节律
10
睡眠de阶段
自发阶段一 EEG睡 眠
睡眠和生理节律
11
两种睡眠区别
REM睡眠
◦ Rapid eye movement ◦ 自发阶段一 EEG,
弗洛伊德——压抑de释放
◦ 需要解析梦境,明了压抑源头
进化理论
◦ 物种为什么会在不同时间睡眠?
睡眠和生理节律
6
现代睡眠实验
睡眠和生理节律
7
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眼电(electrooculogram, EOG) 肌电(electromyogram, EMG) 脑电(EEG)
睡眠和生理节律
8
脑电
睡眠和生理节律
51
快速眼动睡眠de神经控制
快速眼动睡眠de特征:? 桥膝枕波
突发de阶段性电活动,脑桥内.REMde特征.
执行机制:
◦ 研究者发现:乙酰胆碱能激动剂能促进REM 睡眠
◦ 动物实验:分析猫大脑皮层神经元末段释放 乙酰胆碱水平.
◦ 旁臂区 ◦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de抑制效应
4
我们一生中要睡多长时间?
假设,每天睡八小时,六零年中,就有 二零年被我们睡过去了!
◦ 在我们大多数人de生命中,睡眠时间要 超过一七五零零零小时
假设,每天少睡二小时,六零年中,我 们会多出五年de时间去……
对于睡眠de畏惧
睡眠和生理节律
5
睡眠de生理和行为描述
对于睡眠de早期探索
睡眠是令人愉快de——魔鬼de诱惑

睡眠和觉醒PPT课件

睡眠和觉醒PPT课件
第8页/共47页
特征:活跃的脑和麻痹的躯体
(二)异相睡眠
生理功能特征
刚能中断睡眠的临界刺激强度
• 各种感觉功能的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
•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
• 交感神经活动进一步减弱,表现为心率↓↓、血压↓、下丘脑体温 调节功能明显减退。
• 出现肢体远端的肌肉和面部表情肌短促的抽动、眼球快 速运动及血压↑、心率↑、呼吸快而不规则等间断的阵发 性表现。在异相睡眠期,阵发性的肢体抽动、PGO 锋 电位及快速眼球运动统称为时相性活动(phasic activities)。与此相对应,持续性的脑电去同步化和肌 张力消失等现象则称之为紧张性活动(tonic activities)。
液分泌↓等。
表现为交感活动水平↓,而副交感活动相对↑ ④有些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如生长激素的分泌↑
第7页/共47页
(二)异相睡眠
脑电特征:去同步化快波
不分期
• 与觉醒的异同点 • 相同点:脑电图(EEG )呈现不规则的β节律 • 不同点:眼动电图(EOG)显示眼球活动显著
增强,而肌电图(EMG)显示肌电活动明显减 弱

• 做梦
第9页/共47页
两种睡眠状态与梦
REM期间唤醒,74%-95%正在做梦; SWS期间唤醒,0%-7%做梦。
现在认为
每次异相睡眠都有梦 REM时的梦:清晰的,可描述的,带有情绪色彩的。 SWS时的梦:不易回忆,模糊的,情绪也少。
第10页/共47页
三、两种睡眠状态的周期性交替
1. 一夜中慢波睡眠与REM睡眠周期性交替4-6次, 每一周期约90-120min。
运动 持续,随意
偶尔,不随意
第13页/共47页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摘要:睡眠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良好的睡眠让我们能够精力充沛的过着每一天。

本文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的生活经历了解了一些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和引起失眠的原因。

并总结了一些克服失眠的方法。

关键字:睡眠,影响因素,失眠。

对于生物来说睡眠时必要的。

睡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中枢内存在着睡眠中枢,即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活系统和上行抑制系统。

脑干部存在能引起睡眠与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质,与上行激动系统相对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睡眠的人体的一种生理休整活动,许多生理功能变化,一般表现为: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而且睡眠占据人生命的1/3的左右的时间,与人的健康、心理及工作能力密切相关,所以良好的睡眠可使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使大脑随时处于准备接受体内外信息刺激的状态,维持有效作业能力睡眠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气温、环境、气候、生理过程等都可能有关系。

睡眠环境需要相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较少的光线。

而生活中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年龄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还有一种影响女性睡眠的因素女性睡眠质量高的话有助于皮肤美容,同时更有利于女性健康。

睡衣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女性在选择睡衣的时候要注意睡衣的颜色,材质等问题。

当这些因素变得更为严重时,就会导致失眠。

具体如下:一、不良生活习惯由于人体存在生物钟,因此生活规律紊乱的人容易得失眠症,如作息时间无规律、日夜颠倒、出差、娱乐过度、睡姿不正确、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会引起失眠。

不合理的饮食失眠和饮食有关系吗?俗话常说"病从口入",失眠是精神性疾病,也能印证这个老俗话吗?大多数人可能并不觉得失眠和饮食有什么关系,而事实上,饮食不当将会导致失眠。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生物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正常和一些病理状态下心理过程的生理学机制的科学,着重探讨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与内分泌等其他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要求考生对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内容、主要技术和方法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行为调控的过程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熟悉脑的外观、脑平面和方向的术语2、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主要结构及功能3、了解脑的发育与分化4、熟悉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与成年期的神经元再生5、了解脑损伤的可塑性二、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熟悉神经系统细胞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神经元内信息传递的过程及神经冲动产生的机制3、熟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途径(1)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化学传递过程(2)了解非突触化学传递三、精神药理学1、了解给药途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物作用方式2、熟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组成和来源3、掌握脑内单胺能神经通路和影响药物4、掌握脑内乙酰胆碱能神经通路和影响药物四、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1、熟悉实验脑损毁模型建构的原理、方法和评估2、熟悉研究脑区间神经联系的方法3、熟悉活体人脑的研究方法4、熟悉如何应用电生理学和化学方法诱发或记录脑神经活动5、掌握神经化学研究的方法和作用6、熟悉常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五、感觉系统1、了解视觉系统的结构2、了解视觉信息的编码与分析过程3、了解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了解躯体感觉系统的构成和感觉通道5、了解味觉与嗅觉系统的构成六、睡眠与生理节律1、了解睡眠的阶段性及其脑机制2、了解睡眠生理节律及其神经基础七、生殖行为1、了解雌性生殖周期和雌雄性行为的激素控制和神经控制作用2、了解母性行为和父性行为的激素与神经控制机制八、情绪行为1、熟悉恐惧和愤怒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模式2、掌握恐惧和愤怒的神经和激素控制基础3、了解情绪交流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九、摄食行为1、了解渴的心理和生理基础2、了解饥饱调节的脑机制十、学习和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类型2、了解记忆的脑结构基础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3、掌握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建立及其生理基础4、熟悉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及其脑机制5、掌握海马结构及其在关系学习中的作用十一、言语的产生和理解1、了解言语产生的脑机制2、了解言语理解及其脑机制3、了解脑损伤病人在言语研究中的作用4、了解读写障碍的类型与神经基础研究十二、应激与健康1、熟悉应激的类型2、掌握应激生理反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3、掌握应激与免疫及其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4、了解创伤性应激障碍及其脑机制十三、物质滥用、成瘾与健康1、熟悉成瘾的定义和特性2、熟悉成瘾性药物类型和药理学作用3、熟悉心理渴求和复吸的神经基础十四、心理疾病1、熟悉重度情感障碍的类型2、掌握抑郁症的行为特征、神经生物学特征和治疗3、了解遗传和环境在抑郁发病中的交互作用4、熟悉精神分裂症的行为特征、神经生物学特征和治疗5、了解遗传和环境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交互作用6、了解焦虑障碍的类型、病因和治疗参考教材:1、《生理心理学》,Neil R. Carlson著,苏彦捷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生理规律知识点总结

生理规律知识点总结

生理规律知识点总结一、睡眠的生理规律1.睡眠周期:人的睡眠一般分为REM(快速眼动睡眠)和非REM两个阶段。

REM睡眠是人们做梦的阶段,非REM睡眠则包括四个不同的阶段,从浅睡到深睡逐渐进入。

2.睡眠需求: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而婴儿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3.昼夜节律:人体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睡眠和醒来的时间。

这个生物钟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白天暗夜交替的光线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睡眠节律。

4.睡眠质量:除了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

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且有助于身体各系统的健康运作。

二、饮食的生理规律1.能量摄入: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能量摄入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活动水平进行合理的安排。

2.营养均衡:人体需要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合理搭配各种食物可以确保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供给。

3.饮食时间:规律的饮食时间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不要过量进食或长时间禁食,保持每天三餐的规律节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4.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慢咀嚼、饮食多样化、少食多餐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并且避免一些消化不良的问题。

三、运动的生理规律1.运动强度: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但过度运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2.运动时间: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况,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再加上力量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对于身体的益处更大。

有的人适合跑步,有的人适合游泳,因此应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4.运动后的恢复:运动后的适当休息和恢复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睡眠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生的睡眠质量与生物节律息息相关,合理的睡眠模式与生物节律的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一、生物节律与睡眠人体的生物节律是指一系列的生物性活动按照规律性的节律变化。

对于睡眠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昼夜节律”。

人体在一天中经历了清醒和睡眠的交替过程,这是受到生理节律的调节。

1. 体温节律人体的体温在一天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通常在白天较高,在晚上较低。

而睡前体温的下降有助于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睡眠的不利影响。

2. 醒睡节律醒睡节律指的是人体在一天中的清醒和疲劳状态之间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人在早晨醒来后会有较高的清醒度,随着一天的过去,疲劳感逐渐累积,晚上则变得更容易入睡。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除了生物节律,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1. 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障良好睡眠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安静、舒适、洁净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等外界干扰,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2. 身心状态身心状态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焦虑、紧张、压力过大会导致失眠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度的运动、放松的活动来缓解身心压力,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3.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睡眠也有一定的影响。

过度进食、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在睡前可能会影响入眠。

因此,晚餐宜清淡,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等刺激物质,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睡眠。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1.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定固定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和睡觉时间,有助于让身体自然地适应生物节律的变化,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睡眠的睡眠节律

健康睡眠的睡眠节律

健康睡眠的睡眠节律睡眠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而睡眠节律就是一种有助于调整和提高我们睡眠质量的方法。

本文将为你介绍睡眠节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睡眠节律。

一、睡眠节律的概念睡眠节律指的是我们每天睡眠和清醒的固定模式和规律。

通过遵循一定的睡眠节律,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的质量和效果。

良好的睡眠节律有助于调整和维持我们的生物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当我们遵循睡眠节律时,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地调整分泌褪黑激素和其他物质的时间,帮助我们入睡和醒来的过程更加顺畅。

二、睡眠节律的作用1. 调整生物钟:睡眠节律有助于调整和维持我们的生物钟,使其与自然环境的昼夜变化相匹配。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和身体的整体表现。

2. 提高睡眠效果:遵循睡眠节律有助于我们在睡觉时更快入睡、更好地保持睡眠,同时能够提高睡眠的深度和连续性。

这样,我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加充足和有效的睡眠。

3. 提升身体状况:良好的睡眠节律有助于维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代谢水平和心理状态。

这对于预防和改善各种身体和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三、培养健康的睡眠节律1.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早起上班或上学。

通过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让身体逐渐习惯一定的睡眠节律。

2. 避免长时间的昼夜颠倒:尽量在早晨或中午暴露于阳光下,促进生物钟与自然环境的同步。

晚上避免大量的刺激,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强烈的光线等。

3. 调整饮食和运动时间:尽量在离睡眠时间结束一段时间后停止摄入咖啡因或高热量食物。

适量运动有助于调整身体状态和提高睡眠质量,但要注意运动时间要合理安排,避免在睡前过于剧烈的运动。

4.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光线和噪音,选择合适的床上用品和舒适的床垫。

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提供更好的睡眠体验,有助于建立健康的睡眠节律。

人类生物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人类生物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人类生物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人类生物节律是指人体内自然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包括体温、心率、激素分泌、代谢速率等方面。

这些生物节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睡眠是人类生物节律中最为显著的节律之一。

睡眠不仅是人体修复和更新能量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身体康健的重要体征。

因此,研究人类生物节律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对于促进人类康健和生理平衡非常重要。

生物节律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人类的昼夜节律,即由自然光照引导的生物钟调控,对睡眠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种昼夜节律是由体内产生的褪黑素激素所控制的。

夜间,褪黑素分泌量增加,使得人体产生疲劳感并引起想睡觉的感觉;而白天,褪黑素分泌则相对较低,使人保持清醒状态。

此外,人体的生物节律还对睡眠质量的控制和调节有着其他的影响。

比如,体温调节系统与睡眠密切相关。

身体温度每天存在周期性变化,最高点出现在晚间,最低点在清晨。

睡眠时间开始,身体温度开始下降,这使得人体处于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环境。

激素分泌也会影响人的睡眠。

比如,人体在晚上分泌的增长激素,会引起身体代谢的降低,促进深度睡眠的产生。

另外,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则会加速心跳和呼吸,提高中枢神经兴奋度并加深浅睡期。

因此,生物节律还与睡眠质量的其它因素所产生的密切关系。

睡眠质量与身体健康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证明,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高品质的睡眠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还可以改善心理和精神健康。

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生物节律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是光照。

光照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还可以影响糖和游离脂肪酸代谢以及其他人体内的激素。

睡眠不足与过多的睡眠对身体都有负面影响。

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包括免疫力的降低,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和应激反应的增加等。

过多的睡眠则会引起头痛、体重增加以及心理抑郁等问题。

长期以来,与睡眠质量相关的生物节律已经成为了许多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比如,睡眠不良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都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工作压力等问题息息相关。

重塑睡眠生态课程设计案例

重塑睡眠生态课程设计案例

重塑睡眠生态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睡眠的重要性,掌握睡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学生能掌握重塑睡眠生态的基本原则,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年龄段推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并提出改善建议。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睡眠改善计划,提高睡眠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睡眠的意识,重视睡眠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提升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3. 学生能够关爱他人睡眠健康,传播科学睡眠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科普教育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课程内容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睡眠生态基础知识:介绍睡眠的定义、睡眠周期及其阶段,分析睡眠对大脑功能、身体发育及情绪调节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睡眠与生理节律2. 睡眠质量评估:讲解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如环境、作息、饮食等,并介绍评估睡眠质量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睡眠质量评估3. 重塑睡眠生态原则:阐述重塑睡眠生态的基本原则,包括规律作息、舒适环境、合理饮食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睡眠生态重塑4. 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介绍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的推荐睡眠时间和质量标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年龄与睡眠需求5. 睡眠改善策略:分析各种睡眠改善方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

人类睡眠生理学机制和规律分析睡眠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恢复身体和大脑功能的关键环节。

正常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促进大脑发育以及提高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睡眠的生理学机制和规律,许多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是睡眠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睡眠通常被分为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两个阶段。

整个睡眠周期由这两个阶段交替组成,持续时间约为90到110分钟。

进入睡眠时,人体首先进入NREM阶段,包括多个不同睡眠阶段:1到4阶段。

这些阶段被认为是睡眠过程中逐渐加深的阶段。

当进入第4阶段时,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在这个阶段体内的生理修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恢复达到最佳状态。

然后,人体会从第4阶段逐渐回到第1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进入REM睡眠阶段。

REM睡眠是梦境发生的主要阶段,也是大脑认知活动最为活跃的阶段。

人类的睡眠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生物钟是人体内部调节睡眠和醒来时间的基础机制。

生物钟受到光线和暗示的影响,确定了人体的日常节律。

其次,环境因素对睡眠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安静、舒适和黑暗的环境有助于促进睡眠;而嘈杂、不舒适和明亮的环境则会干扰睡眠。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睡眠规律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睡眠需求、入睡和醒来时间、睡眠深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睡眠对身体和大脑具有重要的保健和恢复作用。

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认知能力下降、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和代谢紊乱等。

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还与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呢?首先,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是保持良好睡眠的关键。

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物钟。

其次,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保持房间安静、温度适宜和光线不过亮是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的基本要素。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5621 第六章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考核要求及课后习题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5621 第六章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考核要求及课后习题

第六章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考核要求(一)睡眠类型及睡眠周期领会:(1)睡眠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脑电和行为特征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成为慢波睡眠(SWS);脑电波呈现同步化的快波时相,称为快波睡眠(FWS),又称异相睡眠。

(填空题,选择题)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分为1、2、3、4期,分别对应入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

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等。

脑电波的四个阶段共持续30-45分钟以上,然后脑电图又按照相反的顺序经过同样长的时间由第四阶段返回第一阶段,行为上由安静困倦开始进入睡眠状态。

入睡期:个体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而且有不少新奇体验,如躯体麻木,震颤和沉浮感等,头脑中还有片断的思维活动,醒后仍可回忆。

脑电图上α波消失,有各种频率的低辐脑波而无纺锤波。

浅睡期:个体对外界已无反应,亦无可回忆的精神活动,脑电图表现为纺锤波和k复合波。

中睡期:脑电图上有中等程度高幅δ波,偶有纺锤波的余迹。

深睡期:脑电图上出现大量高幅δ波。

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活状态,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由于这种类型的睡眠常伴有眼球的快速运动,也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肌张力几乎完全松弛,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脑桥-膝状体-枕叶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殊变化。

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密切。

(2)睡眠周期:一夜中睡眠与觉醒的周期变化基本规律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4-6个周期所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分钟,包括20-30分钟的异相睡眠和约60分钟的慢波睡眠。

成人入睡后必须先经过慢波睡眠1-4期和4-2期的顺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

8生理心理学 睡眠和节律

8生理心理学  睡眠和节律
2015/5/2 28
前扣带回
壳核
杏仁核
腹后侧丘脑 海马旁回
2015/5/2
桥脑被盖
29
为什么不能将梦付诸行动?
脊髓运动神经元受到睡眠调 控机制的抑制; 与这种抑制功能有关的脑区 是脑桥背盖,损伤猫的这一 区域,猫在REM睡眠期间出 现行动异常,如追逐一只并 不存在的老鼠;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注意与梦游的区别)
梦境中杂乱的、难以理解的视觉表象:
REM睡眠期间,初级视觉皮层安静,但纹状皮层活跃; 前额叶活动较低;
梦的情绪体验:
杏仁核激活;
梦里出现曾经的生活事件:
海马回的激活
REM由深部脑结构调控:
蓝斑和中缝的NA和5-HT神经元活动停止; 脑桥背盖胆碱能神经元发放增加;
2015/5/2
46
季节节律与繁殖行为
2015/5/2
47
关于褪黑素
的确参与日夜节律调节;
分泌不正常会影响日常工作;
临床上有用于治疗节律异常,但 副作用很多,具体功效和机制还 有待研究; 由于商业原因受到关注。 慎用!
2015/5/2 48
扩展阅读
达芬奇睡眠法可行吗?/article/142786/ 控制睡眠的神经递质系统 /individual:neurotransmittersystem-and-neural-circuits-gover 发作性嗜睡 /ADAM/doc/InDepth%20Reports/10/000098.htm 生理节律/content/90/3/1063 洞穴隔离实验/issues/30/foer.php
2015/5/2
45

睡眠与生理节律

睡眠与生理节律
➢ 1974年美国斯坦佛大学 Jerome Holland第一次 提出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术 语。
➢ 第一个系统研究睡眠的科学家。 ➢ 1953年与其学生共同证实REM睡眠及其与梦境
的关系。 ➢ 1955年, Kleitman 的学生William Dement 使
、2014修订出第2版、第3版。 ➢ 1996 睡眠医学成为美国医学协会承认的专科。 ➢ 2005 美国研究生协会和继续教育学会年将睡眠医学定为
医学二级学科。 ➢ 2007 AASM出版了《AASM睡眠及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规
则、术语和技术规范》
中国睡眠医学发展
➢ 1982年协和医院成立第一个睡眠呼吸障碍研究室。 ➢ 1994年成立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科协)。 ➢ 2012年成立中医睡眠分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 2014年中国睡眠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 ➢ 2014年卫计委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席会确立医学独立学科。 ➢ 2014年认证第一家临床睡眠医学培训基地(医师协会)。 ➢ 2015年中国睡眠科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
第三部分 睡眠神经生理发生机制
睡眠是一种神经静止的状态吗?
在慢波睡眠阶段,脑内很多神经元 的活动水平都低于清醒放松状态时, 但其放电频率的减少仅仅超过10%
在REM睡眠阶段,很多神经元甚至 会比清醒放松状态下更加活跃。
觉醒状态—感觉传入
脑干网状结构 上行激动系统
觉醒的神经控制
觉醒神经回路分泌5种神经递质
睡眠的主要生理功能
睡眠与学习记忆
睡眠作为一种特殊的脑功能状态,其记忆编码 和巩固过程与清醒脑截然不同。
正常的睡眠有助于信息的巩固和维持,经过整 夜的睡眠后,记忆可以得到巩固并储存。

第六章 睡眠与生理节律

第六章 睡眠与生理节律

-睡眠觉醒周期的节律是独立于外界,并与其 他生理节律无依从关系的内部节律 -脑内内在的节律-生物钟,在正常情况下接受 自然界的明暗变化信息,并将内在节律与自然 界昼夜节律同步起来

生物钟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 神经节细胞中的黑视素光感受器:对光线 敏感 季节节律的调节:视交叉上核、松果腺和 褪黑素
2-20 20-100
Alpha 7.5-13
Beta 14-30
清醒、放松
思维活动 儿童的支配频率,在成 人随困倦和注意而增加 深睡,婴儿支配频率
Theta 3.5-7.5
Delta
0.4-3
20-200
EEG的参数:波幅
EEG的参数:波形

正常波形
EEG的参数:波形
• 正常变异
EEG的参数:波形
第六章 睡眠与生理节律
脑电图 睡眠与觉醒

Before we start…
我们一生中1/3的时间将在睡眠中度过 吃饭和娱乐也会占据另外的1/3时间 在剩余1/3的生命中



童年和各种教育占据1/3 老年时期占据另外1/3 因此,只有大约1/9的生命,大约不足10年时 间,可以用于有效的工作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ERP的定量化与参数提取
波幅(Amplitude) 潜伏期(Latency) 波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 波幅比值和峰间期比值 (Ratio) 波面积 (Area under Curve)

ERP的临床解释
首先建立正常值数据库 理解各种参数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睡眠与觉醒
睡眠-觉醒周期是一种昼夜节律 人的睡眠可按EEG特征分期 睡眠过程呈现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 周期性交替 睡眠的生物学意义 睡眠-觉醒节律的机制-中枢的主动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电极直接放在暴露的动物脑表面,发现存在 电信号,发表于1875年 1887年, Caton通过干扰落在动物眼中的光线, 检测到脑电的负向波动
Dr. Hans Berger
History of EEG

Dr. Hans Berger,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首次记录人体脑电 十八世纪20年代早期,利用移动感光纸和闪动 光点记录脑电,发现每秒10次的常规波动 由于这是他第一个从人类EEG中分离出来的波, 他将此波动命名为波 1929年,Berger发表了该结果,这是有关人类 脑电的第一篇论文
期间唤醒,0%-51%做梦。上述现象可能 与梦境有关 觉醒状态只能进入SWS;SWS或REM均可 直接觉醒,但REM自动觉醒可能性更大 (似乎是最浅的睡眠);但REM期环境刺 激唤醒阈显著提高(此角度又是最深的 睡眠)。哪一种睡眠更深?
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IV

快速眼动睡眠期位相性运动由脑区神经元 活动触发
绘制意识之图
数字化的EEG

模/数转换(A/D converter) 采样间隔(sampling time interval): 0.005 - 0.01 s 实时(real time)记录 定量EEG: 可用于显示、滤 波、频率及波幅分析、以及 彩色地形图
EEG脑地形图
功率谱分析
脑电图 脑的状态:睡眠与觉醒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EEG简介 EEG的记录 EEG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EEG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

EEG简介
EEG的定义
通过放置在头皮表面的多个电极所 记录到的一组场电位
EEG的历史

Richard Caton, 利物浦内科医生
2-20 20-100
Alpha 7.5-13
Beta 14-30
清醒、放松
思维活动 儿童的支配频率,在成 人随困倦和注意而增加 深睡,婴儿支配频率
Theta 3.5-7.5
Delta
0.4-3
20-200
EEG的参数:波幅
EEG的参数:波形

正常波形
EEG的参数:波形
• 正常变异
EEG的参数:波形
睡眠与觉醒
睡眠-觉醒周期是一种昼夜节律 人的睡眠可按EEG特征分期 睡眠过程呈现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 周期性交替 睡眠的生物学意义 睡眠-觉醒节律的机制-中枢的主动活动

概述

睡眠与觉醒:两种不同的功能状态



觉醒状态:与环境有主动感觉运动联系,产生复杂适 应行为 睡眠状态:联系减弱或消失,伴有躯体和植物性功能 变化 睡眠与觉醒是以自然昼夜为周期的生理活动 研究方法:EEG,EOG(眼电图).EMG(肌电图) 两种睡眠时相,特别是快动眼睡眠的发现
History of EEG

Dr. Hans Berger

十八世纪30年代,首先命名了波和波 第一个采用EEG作为脑电图的缩写名称 提出波幅度小于波 指出波与集中注意力和惊跳反应有关
EEG的本质
未知部分
动作电位、兴奋性突触 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 电位等电位活动的总和 (Eccles, 张香桐, Jung 等)
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IIIa
快速眼动睡眠:去同步化脑电 其它特征:控制眼运动、听小骨位移和呼吸 的肌肉保持张力。眼球快速 扫视,叠加在 缓慢眼动的背景上;并呈现位相性中耳肌活 动、呼吸急促而不规则、血压、心率、四 肢肌肉抽动等。

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IIIb
REM期间唤醒,74%-95%正在做梦;SWS
Before we start…
睡眠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浅睡或梦境占据 通常在整个夜晚,只有不足30分钟是真正 的深睡眠 事实上,我们在所谓清醒的日间也很少有 真正清醒、没有做白日梦或注意力分散的 时候

因此:

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述两类过程睡眠和觉醒 梦与非梦What we will learn

人类对睡眠的认识

睡眠/觉醒周期与昼夜节律Ⅰ
约日节律/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 人一生中的睡眠觉醒周期




始于出生时,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新生儿一昼夜多个周期(60~90 min) 儿童两个周期(午睡与夜间睡眠) 成年人一个周期(与昼夜交替大致同步)

睡眠周期
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I

慢波睡眠(SWS):脑电同步化



首次出现的阶段1及阶段2、3、4均属慢波睡眠或同步 化睡眠 脑电特征:在该睡眠时相,脑电以频率逐渐减慢、幅 度逐渐增高、 波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为特征。阶段3, 4合称为睡眠 功能特征:循环、呼吸、交感神经等系统活动随睡眠 加深而降低,且相当稳定;肌张力明显下降但保持一 定肌紧张,平均20min调整睡眠姿势一次
睡 眠 各 期 的 脑 波
睡眠的脑电图特征与分期III

整夜中睡眠EEG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及其转化规律

睡眠开始后,EEG变化为阶段1234,即随着睡眠 加深,EEG频率、振幅、波,约需30 – 45 min , 然后返回,4321,此时的阶段1是首次开始出现 的快速眼动睡眠(REM),该时相持续10 – 20 min,再 顺序进入阶段4。一夜中循环4 – 5次。越近早晨,最 大睡眠深度,不能到阶段4。 入睡时的阶段1及全部2,3,4均为慢波睡眠 除入睡的阶段1外,其余的阶段1均为快速眼动睡眠
EP/ERP的特性
空间特性: 只能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检测到 时间特性: 具有特定的波形和强度分布 相位特性: 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锁时(timelocked)关系

EP / ERP的起源
大部分源于大脑皮层, 因为皮层神经元有特 殊的层状排列 部分可能反映了脑干神经元的活动 EP / ERP均反映了脑内神经元群体的活动
已知部分
大群神经元的同步放电
EEG的本质
EEG的记录
EEG的参数:频率
定义:单位时间(秒)内波的个数 单位: 赫兹(Herz, Hz) EEG频率的分类
波: 7.5-13 Hz 波: 14-30 Hz 波: 3.5-7.5 Hz 波: 0.4-3 Hz
频率与波幅
种类 频率(Hz) 波幅(uV) 主导时期 20-60
睡眠/觉醒与昼夜节律Ⅱ

睡眠觉醒周期由身体内部的生物钟决定

曾经的推测-由昼夜节律决定的被动反应 如今的认识
与外界环境‘隔离’(隔绝昼夜,温度,真实的时间 变化)的受试者: 睡眠觉醒周期依然存在,但延长至25小时而非24小 时 与体温变化的相应关系出现分离


睡眠/觉醒与昼夜节律Ⅱ

睡眠觉醒周期由身体内部的生物钟决定

病理波形
EEG解释的困难
每个通道的皮层电位是脑内大量神经元活 动组合的反映 源的贡献随着其与电极距离的缩短而非线 性地增大 在向头皮传递过程中受脑膜、头骨和皮肤 影响可能会衰减或扭曲

计算机辅助下的EEG分析

在计算机协助下,可以

生成脑电地形图 声称三维重构影像 进行功率谱分析 以及其它许多分析
第六章 睡眠与生理节律
脑电图 睡眠与觉醒

Before we start…
我们一生中1/3的时间将在睡眠中度过 吃饭和娱乐也会占据另外的1/3时间 在剩余1/3的生命中



童年和各种教育占据1/3 老年时期占据另外1/3 因此,只有大约1/9的生命,大约不足10年时 间,可以用于有效的工作
从脑干可记录到位相性电发放,脑桥背部面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核动眼神经核、外侧膝状体 视、听皮层,称为桥-膝-枕波(PGO)。REM睡眠期 间眼动首次诱发与PGO峰对应
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IV

两种睡眠状态的周期性交替:
一夜中慢波睡眠与REM睡眠周期性交替4-6次,每一周 期约90-120min 两次REM睡眠间的时间间隔渐短,但每次的REM睡眠持续 时间渐增加 青年人,REM睡眠占总睡眠的20-25% 慢波睡眠的较深时期(阶段3、4)主要在睡眠的前半段, 较浅的睡眠时期和REM睡眠主要在睡眠时间的后半,故清晨 人易醒来.

睡眠的EEG分期:
发现REM睡眠后:睡眠的EEG分为1、2、3、4阶段,成为公认的分 期: 阶段1(入睡期):波明显减少,出现低幅快波,8-12Hz 阶段2(浅睡期):出现睡眠梭形波(变异的波,13 – 15 Hz, 20 – 40 V,0.5 – 1 s),伴有少量波、波,也可有K-复 合波 阶段3(中睡期):在波、波为背景的基础上,有睡眠梭形 波,4-7Hz 阶段4(深睡期): 高幅慢波,波超过50%,1.5~2Hz,高 振幅
睡眠的生物学意义-Ia

不同种属和不同发育阶段动物睡眠需求不 同 SWS存在于所有哺乳类、鸟类和部分爬行 动物,两栖类和鱼类无;REM首先出现在 鸟类,仅见于孵化后很短时间,占总睡眠 时间1%;成年哺乳动物则占20~30%
睡眠的生物学意义-Ib

不同种属和不同发育阶段动物睡眠需求不 同 睡眠时间:婴儿期16h以上,青春期8h, 老年期更短;SWS-REM周期:新生儿45min, 成年人90min;睡眠E期随年龄增长指数递 减,60岁后几乎消失;REM睡眠婴儿占50%, 2岁占30~35%,10岁后25%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与事 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Definition

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 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 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 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 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 相的生物电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