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教育就是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于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授,东北师大附小校长

[摘要]

在吸纳我国古典教育智慧,反思当下教育现实的基础上,东北师大附小确立了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率性教育就是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其办学理念倡导保护天性:让教育复归童年;尊重个性: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社会性: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中国风分割线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庸》在开篇就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天赋予人的禀赋是性;遵循天性而行动称为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节,就是教化。这句话不仅提出了教从何而来,更道出了教的依据。教育要遵循儿童本然所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倡导顺其自然、因其固有,否则便是对儿童的戕害。

在互联网

时代的今天,《中庸》所倡导的教育要循性修道的思想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反思当前教育现象中诸多功利主义、完美主义倾向,过分注重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效率主义,忽视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消耗掉的是儿童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育意味着启蒙心性,意味着善,意味着使人学会在。

在的内涵在于要让中小学生有尊严地生活,是个性化的存在,是灵性的存在!现在教育中的一刀切一锅煮忽视了儿童是未完成的个体的特殊性。教育要考虑到人是有个性、有尊严的存在,要在尊重儿童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童年有其特殊性和独特的价值,不能为了一个尚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儿童的童年生活。

教育中弥漫的完美主义最直接的表现为:学校教育对任何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步调进行培养。用一条完美的标准去框定所有的学生,这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

以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所定义好的完美主义标准去要求所有富有个性、经验和自然禀赋等特点的学生,是一种以实现完美之名而展开的教育暴力。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只有打破完美主义,才有可能顺应儿童天性、保护儿童的个性,为儿童按照自己的轨道发展提供可能,最终才有可能使其实现人丰富的、个性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2014年东北师大附小确立了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让教育真正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

一、保护天性:

让教育复归童年

保护天性是率性教育的核心要义。保护天性突出强调的是要保护儿童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的天性。

保护天性在小学阶段尤显重要,忽视对天性的保护,就会影响儿童的率真与创造。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更加与学校教育相关性较大的内容领域。因此,保护天性特指保护人的天性中积极的、具有正向价值的方面,而尽量抑制或克服天性中消极的、具有负向价值的方面。

好奇心、学习、爱玩等是公认的儿童天性,是我们所倡导的保护天性的核心内容。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一些传统做法与孩子的天性相违背。例如,要求儿童在上课、行走、站队的时候坐齐、站齐等,齐步走整齐划一虽然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但是如果带入小学低年级的

学校教育中就变成了对天性的摧残,是小学教育中应该摒弃的做法。

儿童天性好问,这源于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好问与探究是启迪儿童的智慧之源。儿童经常会提出一些成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如什么是政治?为什么有男和女?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等等。

东北师大附小的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利用问题树的方式收集了170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与儿童自身生活相关的事物、自然现象、动植物、天文、生理、科学、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常识的诸多领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儿童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划分为现实性问题、想象性问题、哲学类问题以及前沿性问题等几大类。

儿童提出的问题不仅千奇百怪,而且有些问题是非常根本性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问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上班?我为什么要去上学呢?好问、好探究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创造的起点,也为持续学习、持久思考提供了路内在动力。这让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想问题、提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回应了儿童提出的问题?是否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的教学能否以儿童的问题作为起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并尝试的。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东北师大附小首任校长王祝辰先生早在1936年就提出了顺应儿童天性的观点:儿童有动的本能,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辈从事教育者,便应当顺应或利用儿童这种自动力。正视儿童这种动的本能,释放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才能让教育真正走近儿童,复归童年!

东北师大附小的教学楼,最窄的走廊都达到了6米,宽的甚至达到8米,每个教室面积至少都达到了90平方米,大的可以达到140平方米。每一个教室都不设门,教室的墙带有滚轮,可以推开。这些宽大、灵活的设计都遵循了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他们喜欢时不时在地上躺一会儿,或者四处跑动。

学校一年一度的校节成了儿童最为快乐的节日,玩成了校节的主题,如何玩得好如何玩出花样则成了校节中每个班级的创意焦点。校园迪士尼、水枪大战、户外CS、保龄球比赛、金钩钓鱼等游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小小美容师、发型师、育婴师、考古专家的微体验为儿童开启了探索世界、了解社会、与人交往的独特而又充满趣味的旅程;欢乐购物街跳蚤市场等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跨年级、跨班级的异龄交往,让校园灵动而鲜活!

儿童学习的过程并非成人想象一般简单,然而成人却降低了儿童学习的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被代替、修正、缩短,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儿童天性的。

东北师大附小在依循儿童天性的基础上,更注重开展基于儿童是如何展开学习的过程性研究,倡导实施有根源、有过程的教学。

所谓有根源是指要挖掘本源,让教学有据可依。教学活动要注重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追溯知识的本源,依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的规律。深谙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让教师的教学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意味着要从真善美的境界来理解教育教学,意味着要用世界的眼光、本土的情怀来理解教学。

有过程的教学是指教学应体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首先,要对知识产生的环境、原初状态进行还原,经历人类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努力还原知识产生、发展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概念、原理产生的过程,让这种先验的知识化为学生可经验的、可发现的、可探究的知识。

其次,要重视归纳。教学从个别出发,从经验出发。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归纳的过程与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天然的相似性。重视归纳,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想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