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472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8.png)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解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运算技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简便方法。
2.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的总和与找零,引出小数加减法运算。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简便方法讲解(10分钟)讲解小数加减法的简便方法,如:凑整法、交叉相减法等。
5. 应用练习(15分钟)将小数加减法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2. 内容:a.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b. 简便运算方法:凑整法、交叉相减法等c.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15题。
b. 应用题:根据购物场景,编写两个小数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a. 课后练习答案略。
题目1:小明购买一支笔1.2元,一支橡皮0.8元,给售货员阿姨5元,问阿姨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答案:1.2 + 0.8 = 2(元)5 2 = 3(元)阿姨应找给小明3元。
题目2:小华去超市购买水果,苹果每斤3.5元,香蕉每斤2.8元,小华购买了2斤苹果和1斤香蕉,共花费多少钱?答案:3.5 × 2 + 2.8 = 7 + 2.8 = 9.8(元)小华共花费9.8元。
教育部参赛_加减法简便计算_王军芳
![教育部参赛_加减法简便计算_王军芳](https://img.taocdn.com/s3/m/ac73e13ff111f18583d05ad6.png)
由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话题引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说说什tm
在教学时,要充分借鉴其他老师的劳动成果——网上搜索到的优秀教案,从其他老师的教案中可以预料到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学习他们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策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善用互联网,教学更轻松!
【注意: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算理。】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是接近整整百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学生接受比较快,但对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再加上”、“少减了,再减去”的道理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充交流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指出“399接近400,所以把它看做400来计算,多加了1,所以还要减去1。。在随后451减去198中,把198看作200,371-200多减了2,所以要加上2。要特别强调运算算理,重点要使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少加了,再加上”、“少减了,再减去”的道理。接着再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学生通过练习真正理解了算理,从而使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问题解决: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能简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试题。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百科】青蛙/view/7917.htm
【百科】蛇/view/6134.htm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9f4f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7.png)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第二节: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对齐、位数不够的补位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加减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位数不够的补位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根据价格标签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小数点对齐方法:以0.25+0.3为例,讲解小数点对齐的方法。
(2)位数不够的补位方法:以0.2+0.05为例,讲解补位方法。
3. 随堂练习(1)0.6+0.25(2)1.20.35(3)3.45+2.6(4)5.71.25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快速进行小数加减计算,分享简便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2. 小数点对齐方法3. 位数不够的补位方法4. 简便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0.8+0.15(2)2.30.4(3)4.56+3.2(4)6.751.6(5)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
2. 答案(1)0.95(2)1.9(3)7.76(4)5.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小数与整数的加减计算?(2)布置一道拓展题目:计算某人一个月的工资(含税前和税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1. 小数点对齐方法2. 位数不够的补位方法3.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小数点对齐方法在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99e3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5.png)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1)凑整法(2)交换律(3)结合律(4)分配律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意义及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提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加减法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二年级适用
![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二年级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4c03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0.png)
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二年级适用。
一、教学目标(1)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掌握加减法运算规则。
(2)能够使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加法简便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运算方法和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思维方法。
(2)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1)加减法简便运算思路: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采用简便运算的方法。
对于两个数中的一位数相加或者相减,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单数相加或相减的方式。
在进行数位运算前,要判断两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位是否相同,如果某位数相同,就可以用加减法规则来进行计算。
(2)加减法简便运算应用方法:A.加减法的相同法则:当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也相同或其中一个数的十位数比另一个数的十位数大1时,可采取“数不变,添个位”的运算法则。
例:34 + 24解:4 + 4 = 8 (个位数相同)3 + 2 = 5 (十位数相同)答:58B.加法的凑数法则:当两个数相差较大,而留下的个位数为1或2时,可采用“凑十法”来加。
将个位数补成0,然后将较小的数凑成10的倍数,再加上相差的数进行运算。
例:63 + 16解:将63补成60,将16凑成2060 + 20 = 80 (十位数为7)3 + 6 = 9 (个位数为9)答:79C.减法的借位法则:当一个数的个位数小于另一个数的个位数,为了进行减法运算,需要借位。
借位的方法是从十位数开始,找到第一个非零数字,将这个数字借一位,变成10,借出这个1,使该数的个位加上10,其他位数不变。
例:76 - 28解:从十位数开始,找到非零数字7,将其借1位,变为6+10,然后3-8减不了,需向较高位借1,结果为13-8=5答:48D.减法的凑数法则:当两个数相差较大,而留下的个位数为8或9时,需要借位,若再借位不方便,便采取“凑十法”减。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1653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07.png)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常见的加减法运算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过程。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加减法运算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必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举例说明。
3. 实例分析:分析常见的加减法运算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应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2. 收集生活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实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课程回顾与反思: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九、拓展学习建议:1. 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或数学趣味文章,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 推荐学生使用数学学习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十、课程资源:1. 教学PPT和教学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册和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611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5.png)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章《小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小数简便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数简便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超市购物小票,让学生观察小票上的价格信息,引出小数加、减法运算。
2.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小数简便运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2. 小数简便运算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附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数简便运算方法的讲解与掌握。
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
5.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的准确性。
一、小数简便运算方法的讲解与掌握二、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实践情景的引入应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起学生兴趣。
在本节课中,教师选择了超市购物小票作为实践情景,应确保情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edbf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8.png)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第一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与意义1.1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1.2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性1.3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应用范围第二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原则2.1 加法交换律2.2 加法结合律2.3 减法的性质第三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技巧与方法3.1 拆分与合并法3.2 交换位置法3.3 相邻数相加减法3.4 和或差相同法第四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实战练习4.1 拆分与合并法的练习4.2 交换位置法的练习4.3 相邻数相加减法的练习4.4 和或差相同法的练习第五章: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5.2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时间计算中的应用5.3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长度计算中的应用第六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进阶技巧6.1 借位法的运用6.2 补数法的运用6.3 分配律的应用第七章:复杂情境下的加减法简便运算7.1 含有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7.2 含有分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7.3 含有括号的加减法简便运算第八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错误分析与避免8.1 常见错误类型8.2 错误原因分析8.3 避免错误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拓展与提高9.1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中的应用9.2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创新应用9.3 提高加减法简便运算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章:总结与评价10.1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10.2 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与收获10.3 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第六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进阶技巧6.1 借位法的运用借位法是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通过调整数字的位置,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例如,计算345+67时,可以借助45借1给34,变成335+67,再相加。
6.2 补数法的运用补数法是在减法运算中,找到一个数与减数的和为10的倍数,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78-47时,可以找到补数3,使得78-3=75,再减去47,得到28。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d66a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b.png)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及意义。
2.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3.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练习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2. 难点: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意义及基本方法。
3. 练习:布置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简便运算。
4. 应用: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熟练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简便运算。
2. 练习题库:准备丰富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视频:搜集一些有关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自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及意义。
2. 第2周: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
3. 第3周:进行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练习。
4. 第4周: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第5周: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测试。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138dc16fc700aba68fcaf.png)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小学数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算48+52=237+63=74+26=85+15=128+175+25=64+78+36=439+302=2、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f97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2.png)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以及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小数加减法运算示例,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例题1:计算0.35 + 0.42例题2:计算1.25 0.683. 简便方法介绍(10分钟)介绍小数加减法的简便方法,如“借位法”、“补位法”,并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2. 内容:(1)小数加减法基本规则(2)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3)简便方法介绍(4)随堂练习典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0.25 + 0.48(2)计算1.36 0.572. 答案:(1)0.73(2)0.7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入小数乘除法运算,让学生了解小数运算的更多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2. 简便方法介绍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1. 对齐小数点,确保相同数位对齐。
中小学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3913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f.png)
中小学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第一章:加减法简便运算概念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及作用。
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
1.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定义和作用。
演示技巧:展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技巧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技巧与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
加减法简便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一章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讲解技巧:详细讲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技巧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减法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与巩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2 教学内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练习题。
3.3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前两章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布置练习:布置针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练习题。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答案讲解:讲解练习题的答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讲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技巧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3.3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一)课程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3.3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5c81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3.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3.3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一)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算数水平,还能够帮助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基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简便计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教学内容一、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关于加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二、讲解1.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在计算加法时,我们可以利用友好数进行计算,例如:15+6,我们可以将6拆分成4和2,然后计算15+4=19,再加上剩下的2,得到21。
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程度,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进位法进行加法的计算,例如:44+38,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数拆分成单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然后逐位相加,进位。
具体方法见下表:加数单位数位十位数位百位数位44 4 4 -38 8 3 -合计12(进1) 7 -计算结果 4 7 12.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在计算减法时,我们可以利用友好数进行计算,例如:38-16,我们可以利用友好数10进行计算,将16加上4变成20,然后计算38-20=18。
这样的计算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友好数。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连减法进行减法的计算,例如:178-87,我们可以利用连减法进行计算,具体方法见下表: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计算过程计算结果178-80 9898-7 91三、实践1.加法的口算练习•练习1:13+7=?•练习2:21+8=?•练习3:39+6=?•练习4:47+33=?•练习5:159+27=?2.减法的口算练习•练习1:34-8=?•练习2:49-23=?•练习3:85-16=?•练习4:231-78=?•练习5:840-149=?四、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提高算数水平。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范例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de54d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5.png)
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章《小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小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其简便运算。
难点: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购物找零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90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小数的加减法运算?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教材第91页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简便方法:3.45 + 6.78,7.894.32(2)运用运算定律,简化下面各题:4.35 + 2.65,8.91 3.462. 答案:(1)3.45 + 6.78 = 10.23,7.89 4.32 = 3.57(2)4.35 + 2.65 = 7,8.91 3.46 = 5.4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数的加减法简便运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四年级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318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6.png)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下面的数各接近几百、几十?比接近的几百、几十多还是少?多多少或少多少?79581983974012.在□里填合适的数。
80=78+□100=89+□300=297+□90=87+□200=198+□100=101-□3.口算下面各题。
574+200476-300247+20352-200615+300113+60(二)学习新课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
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113+59的得数呢?今天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2.教学例1:113+59=?提问:你能用简便算法很快地口算出这道题吗?(相邻的两位同学讨论一下,全班交流。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3+59=113+60-1=172提问:(1)为什么加60,你是怎样想的?(2)为什么减去1?根据同学的发言,教师小结: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可以先按整十算,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去几。
这样直接用口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教学例2:276+98=?提问:(1)哪个数接近整百数?(2)把98看作多少?(3)加100多加了几,怎么办?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76+98=276+100-2=374练一练(1)156+87=156+90○□=□(2)86+97=86+100○□=□(3)127+59=127+□○□=□(4)99+46=100+□○□=□(5)74+198=□+□○□=□全体学生在本上做,指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29b560be87101f69e3195ee.png)
C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答:还剩134页没有看。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628-53-47 370-154-46
= =
628-(53+47) 370-(154+46)
1、每组算式存在什么关系? 左边: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右边: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2、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哪边简便?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 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结果不变。这 叫做减法的性质。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1650-375-625 =( B )
A: 1650-(375-625 ) B: 1650-(375+625)
×
√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课堂检测 A
1、你会填吗?
276+98=276+
用字母表示: a-b-c = a-(b+c)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计算下面每组算式。
628-53-47 =575-47 =528
370-154-46 =216-46 =170
628-(53+47) 370-(154+46) =628-100 =370-200 =528 =170
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简 便 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算
小学2班23号朱宁芬
简 便 计 算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 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 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5e4a3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前准备1.复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知识。
2.提前准备好练习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3.确定学生的学习小组。
2. 课堂教学(1)引入通过搜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计算类问题,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2)学习1.小数加减法的可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如变形法、逐位计算法、公式法。
3.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和应用。
(4)探究分组让同学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超市买东西找零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老师帮助同学们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作业以及家庭作业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方法评价本课采用了引导、讲解、练习、探究和总结等教学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教学效果评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并能够借助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
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
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
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
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
5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
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
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
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
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
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
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
3+305=873+300-5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
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