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公选课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公选课历代名瓷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1ec5e00975f46527d3e19d.png)
北宋官窑小论提要: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n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
关键词:北宋官窑五大名窑特点造型釉色烧制支钉位置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
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
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以这张图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
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
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c9d10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b.png)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篇⼀《商代陶瓷:沉睡千年的古⼀珍宝》商代陶瓷可是历史的宝啊。
这商代陶瓷吧,就像个隐居在岁月深处的老神仙,神秘得很。
我记得有次去博物馆,那展厅⼀就有⼀件商代陶瓷展览。
刚⼀近,就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
那些陶瓷的颜⼀啊,灰扑扑的⼀部分,但就在那看似平常的颜色中有⼀种说不出的古⼀⼀息。
造型也是有特⼀着呢,有个像⼀罐⼀的东西,圆滚滚的肚⼀,⼀⼀⼀⼀的,罐⼀上⼀刻着⼀些花纹,可这些花纹不似后来那些精致华丽的,都是粗粗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像⼀孩⼀画的画,不过这种简单反⼀有⼀种原始的美感呢。
它的质地摸起来可不怎么光滑,有点糙⼀,那是因为当时烧制技术有限吧,但是就这么糙糙的手感还让⼀觉得踏实,就好像真的能通过⼀感摸到那个古⼀的商代。
看那陶器的底座,也是厚实得很,感觉稳稳当当的站在那⼀⼀千年都不带倒的。
站在那⼀看这些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想到当时的⼀们⼀着这些陶瓷⼀活,啥事都离不开它们,煮饭⼀它,装东西⼀它,看着这些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看到了那些古代祖先忙碌的场景⼀样。
商代陶瓷可能没有后来唐代陶瓷的那种精美艳丽,但就是这么粗糙⼀简单的东西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真⼀觉得特别了不起哟。
商代陶瓷就像⼀本厚厚的史书,在博物馆的展柜⼀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篇⼀《趣赏商代陶瓷》商代陶瓷啊,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我⼀直觉得这商代陶瓷像是从远古⼀森林⼀跑出来的⼀精灵。
记得那次博物馆之旅,就给我留下来深深的印象。
那商代陶瓷,有的⼀⼀的,有的⼀⼀的,⼀的呢,估计当时能装不少东西,⼀的估计就是⼀饰盒之类的吧。
我凑近⼀个⼀的陶瓷器物看的时候,发现它⼀⼀还有些痕迹,不知道是以前盛过啥留下来的,也许是⼀些古⼀的⼀物的痕迹也说不定呢。
它外⼀的图案真是让⼀琢磨不透啊,看起来像是绳⼀的纹路,那纹路弯弯曲曲的,⼀像是⼀树的树根缠绕在⼀起,我就在想啊,当时的⼀为啥要刻这些图案呢,是⼀来标记东西吗?还是单纯觉得好看?这些商代陶瓷的外表有的还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我琢磨这是不是烧制的时候出了啥⼀差错呢,不过这反⼀让它看起来更加真实和可亲。
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历代名瓷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f9ed73f7ec4afe04a1df78.png)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论文宋代汝瓷赏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11-6班段文娅(311101010201)2014年10月24日汝瓷赏析摘要:在选定进行汝瓷赏析之前曾在网络上查了很多关于各个朝代瓷器的资料,直到一首酷我里一曲随机播放的《青花瓷》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在搜索里输入了“青花瓷”三字,相信歌曲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动人心魄的歌词一定会令听过的人赞不绝口,然而旋律听来觉得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歌词后深切的含义,在了解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美轮美奂的歌词背后的瓷器——宋代汝窑天青花色瓷器。
关键词:汝瓷鉴赏、青花瓷、烧制工艺、特点、汝瓷鉴定前言: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
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而在之前提的青花瓷就是汝瓷中的极品。
当时方文山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
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的词句,触发其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
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4b272e2551810a6f52486c1.png)
宋代钧瓷赏析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宋代钧瓷鉴赏摘要: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瓷器类的鉴赏栏目,当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中由衷的为我国古人创造并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对于中国来说瓷器出现的意义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瓷器的知识,对它的所吸引。
正好学校开了《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这门课程,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让我对中国的历代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欢瓷器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釉彩品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宋代的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字:钧瓷、烧制工艺、特点。
瓷器是指以黏土配适量长石,石英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度到1300度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它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者不吸水,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独特审美意趣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驾齐驱,然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0304f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2.png)
02
古代陶瓷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陶瓷
早期陶瓷
01
最早的陶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中国,当时人们
开始制造原始陶器。
陶器制作技术
02
石器时代的陶瓷制作技术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手捏、泥条盘筑
等方法。
原始陶器的应用
03
早期的陶瓷主要用于煮食、储存和运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
,而元代青花瓷则多以人物故事为主题。
06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收集样本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陶瓷器物样本,进 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考古研究
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深入研究古代陶瓷器 的历史文化背景。
对比分析
将所研究的陶瓷器物与已知的古代陶瓷器 物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特征异同点。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古代陶瓷器 的技术发展历程。
3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陶瓷的鉴赏与研究,探讨 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历史背景等。
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问题
如何通过鉴赏古代陶瓷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研究目标
通过对古代陶瓷的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艺 术价值、历史背景等。
研究限制
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古代陶瓷 。
研究受到时间、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可能 无法涵盖所有古代陶瓷。
活中的重要用具。
唐宋陶瓷发展
唐宋瓷器
唐宋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青瓷 、白瓷、黑瓷等品种逐渐出现。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时期,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 和钧窑)逐渐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瓷器外销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e08be9910ef12d2af9e77f.png)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5cf7214693daef5ff73dcd.png)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陶瓷鉴赏课程论文陶瓷收藏知识概要姓名:崔田丰学院: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班级:地理121学号:指导教师:李晓生完成日期:2014-03-26陶瓷收藏知识概要崔田丰(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161006)摘要: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所以,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必须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才能收藏到好的瓷器。
陶瓷艺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门源自中国的艺术,由先古迄今,传承不断。
关键词:陶瓷;收藏;知识前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不少同好经常探讨:如何鉴定和判断陶艺作品的价值?谁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但看得多、玩得久之后,就能摸到一些门径。
看一件陶瓷作品,一般要考虑五个方面:造型、纹饰、胎釉彩、烧造工艺、款识。
这五个方面不能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一定会犯错。
五方面因素要综合起来看,才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说,判断真仿不能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不能说根据一个方面,就来断定这个东西的真伪,或者是它的年代。
一、古代陶瓷作品的特点1.造型各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这个时代有,别的时代没有。
比如明嘉靖皇帝信道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道君。
这个时候,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出现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题材,还出现了大量的葫芦瓶,而葫芦的造型与道教是有关系的。
2.纹饰还以明嘉靖年间为例,出现过不少与道教有关的纹饰,比如八卦、云鹤。
这一时期还出现一些把松树树干盘成一个“福”字的。
像这种东西,其他朝代就几乎见不着,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bbd14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8.png)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商代陶瓷:穿越时光的土与火之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商代陶瓷,是在一次偶然的博物馆之行。
那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普普通通的展柜,要是没有认真看旁边的说明牌,我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神奇的商代陶瓷。
我凑近一看,哇,那些商代陶瓷虽然看起来没有现在的瓷器那么精致,但它们却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
就拿那只小小的陶尊来说吧,它的颜色可不怎么鲜艳,就是那种土里土气的褐色。
可这褐色吧,在展柜灯光的映照下,却好像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我仔细端详着这陶尊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磨砺。
上面的纹饰呢,就像是小孩子信手涂鸦似的,歪歪扭扭的线条。
不过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笨拙美。
再看那造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圆嘟嘟的肚子,微微张开的口子,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可是却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我心里就在想啊,几千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个巧手匠人大费周章地把这泥巴捏成这样。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精密的工具,做这个陶器肯定全靠一双手和一股子耐心。
也许这个陶匠和我一样,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就面对着一堆陶土,想着怎么能把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捏出来。
商代陶瓷的烧制更是个谜。
没有现代的电炉啥的,完全就是靠着简陋的窑炉和一堆柴火。
可能火候控制得也不是很好,烧出来的陶器颜色不够均匀,有的地方深一点,有的地方浅一点。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之处,才让商代陶瓷有了那种真实、淳朴的魅力。
从那以后,我再看商代陶瓷,就像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我都会想起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展柜前,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把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看的情景。
商代陶瓷就像是一本古老的故事书,尽管书页已经有些破旧磨损,但是上面的每个字每个画,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呢。
《商代陶瓷: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家有个亲戚,是个古玩爱好者。
有一次去他家做客,他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块碎掉的商代陶瓷片给我看。
我当时还想呢,这破瓷片有啥好看的啊,可他那一脸骄傲的样子,好像这瓷片是稀世珍宝似的。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996a15c850ad02de804192.png)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7f9da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1.png)
中国陶瓷艺术鉴赏作文你知道吗?中国陶瓷那可真是一个超级神奇又超级有魅力的艺术世界。
咱先说这陶瓷的长相,那叫一个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就像人一样,每个陶瓷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
拿青花瓷来说吧,那白瓷上的蓝色花纹就像在瓷面上跳舞的精灵。
那些花纹有粗有细,细的呢,就像头发丝儿一样精致,蜿蜒曲折,勾勒出各种美妙的图案,可能是一朵娇艳的牡丹,也可能是一片飘逸的云朵。
粗的线条呢,则像是给整个画面打了个坚实的框架,让整个图案既有细腻的美又有大气的范儿。
还有那色彩,简直绝了。
除了青花瓷这种蓝白相间的经典搭配,还有色彩斑斓的唐三彩。
唐三彩就像是陶瓷世界里的时尚潮儿,黄、绿、白三种颜色相互交织,融合得恰到好处。
你看那唐三彩的马,就像是从古代飞奔而来的骏马,身上的色彩就像是披了一件华丽的锦缎。
那黄色明亮得像太阳,绿色鲜活得像春天的草地,白色纯净得像天上的云朵。
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让唐三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能把你一下子拉回到大唐盛世的热闹街头。
再讲讲陶瓷的形状,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小巧玲珑的瓷碗,这瓷碗拿在手里,感觉特别温润。
它的弧线就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从碗口到碗底,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小溪流。
还有那高大的瓷瓶,瓷瓶的形状也是各有千秋。
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细长的瓶颈就像是少女纤细的脖子;有的则像一个威武的将军,瓶身厚实,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
这些瓷瓶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光是摆在那儿,就像是一件精美的雕塑。
陶瓷的制作工艺那更是复杂得让人咋舌。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的。
从选土开始就特别讲究,得找那种细腻、纯净的土,就像选食材一样,材料不好,做出来的陶瓷肯定不行。
然后就是拉坯,工匠们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在那旋转的轮盘上,一块泥巴就慢慢变成了想要的形状。
这可需要多年的练习,就像练武功一样,得下苦功夫。
拉坯之后还有绘画、上釉、烧制等等工序。
烧制的火候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火候小了,陶瓷不够坚硬,火候大了,那就可能会烧出个“歪瓜裂枣”来。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80aa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3.png)
陶瓷艺术鉴赏论文导言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从古代至今,人类通过陶瓷艺术表达着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以及欣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陶器通常用于生活用具,如盘、碗、罐等。
随着文明的进步,陶瓷逐渐从实用品演变为艺术品。
中国、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中国的陶瓷艺术尤为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汉唐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巅峰,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向世界传播,对世界陶瓷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陶瓷艺术的艺术风格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1.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陶瓷注重形式的优美和线条的流畅,追求简约而高雅的美感。
著名的汝窑、青瓷、粉彩瓷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的装饰、釉色以及形态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2.日本陶瓷艺术的风格日本陶瓷艺术秉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日本的陶瓷作品注重自然、朴素和质朴的美感,常常以简约而富有禅意的形式展现出来。
著名的日本瓷器有黑釉陶瓷、琉璃釉陶瓷等,它们的特点是色彩素雅、线条流畅。
3.西方陶瓷艺术的风格西方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变革。
从古代希腊的陶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画,再到现代派的陶瓷艺术,西方陶瓷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不同的西方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如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法国的塞維斯陶瓷等。
三、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欣赏陶瓷艺术作品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1.视觉欣赏首先,我们需要从外观上进行视觉欣赏。
陶瓷鉴赏论文
![陶瓷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97bb4169eae009581beca7.png)
内容概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经济、文化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陶瓷艺术欣赏课,学了这门课程我对中国陶瓷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文化。
陶器的制作,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陶器的制作,其起源甚至还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
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是和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联系的,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此外,没有陶器,肉类和谷物就不易成为熟食。
与此同时,陶器的出现促进人类进入金属时代,因为陶器除作烹煮食物的用具之外,还因它的耐火性能而被用来作为冶炼金属之用具。
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历史阶段,手工业不仅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而且各种手工业之间又有了分工。
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立职位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
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
在这一阶段,对我国制陶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已开始把陶器的应用扩大到建筑方面,如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等等,砖瓦从此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烧制砖瓦成了陶业中的重点业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烧制和使用的数量,约占同期陶瓷器总数的一半左右。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1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701b3306bed5b9f3f90f1c02.png)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浅读汝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早在万年以前,中国淳朴的先民们就用智慧的大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温润至雅,馥郁多彩的瓷器。
与此同时,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
然而真正的瓷器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从新石器时期到今日,中国瓷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从遥远的龙山文化走到了当代文明,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历史在不断地撰写,瓷器也在不断地历练然后达到顶峰。
然而,惊现于千年之前,作为青瓷之最,五大名窑之首,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的汝瓷,自然被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称颂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宋朝,在中国历史长卷中,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一段又一段精彩华章,中国的文化艺术也在这时有了空前飞跃发展,宋词理学,建筑绘画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形体样式,此时的中国陶瓷工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
这个时期,以“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汝窑,“纵有家产万件,不抵钧窑一件”的钧窑,“紫口铁足众窑变,玫瑰花开映盆艳”的官窑,“金丝铁线显尊贵,大片小片套不凡”的哥窑,“竹丝刷痕泪浅现,高贵象牙白玉暖”的定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以及众多制瓷流派的推动下,陶瓷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
而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窑,也被推到了五大名窑之首。
北宋汝窑瓷器,被誉为是中国最完美的青瓷。
汝窑瓷器以其温润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
因烧制时间短,传世品极少,历代视为稀世珍宝。
目前全世界仅存不足70件汝窑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21件的典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二十几件。
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收藏都堪称世界之冠。
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考验,世人的评判,称得上“之最”,那就自有她在工艺,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惊世之妙。
商代陶瓷鉴赏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a2ba6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e.png)
商代陶瓷鉴赏小作文今天咱们来聊聊商代的陶瓷,那可真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呢!商代的陶瓷就像是从历史长河中驶来的一艘艘神秘小船,每一件都带着那个古老时代的独特气息。
首先得说说它的造型,那可真是千奇百怪又充满创意。
有的陶瓷长得像个小酒壶,肚子圆鼓鼓的,好像喝饱了酒在那打盹儿。
还有的像个小怪兽,张牙舞爪的模样,仿佛在诉说着商代人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
这和咱们现在那些规规矩矩的瓶瓶罐罐可太不一样了,商代的陶瓷造型就像是一群自由生长的精灵,没有太多的束缚。
再看看它的颜色,商代陶瓷的颜色主打质朴风。
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颜色,但就是这种简单的色彩搭配,让人越看越有味道。
常见的是那种灰扑扑的颜色,就像古老大地的颜色一样,沉稳又踏实。
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带着淡淡的褐色或者黑色纹路的陶瓷,这些纹路像是陶瓷自己长出来的神秘花纹,有的像云彩,飘啊飘的;有的像小虫子在地上爬过的痕迹,特别有趣。
说到质地,商代陶瓷的质地感觉很实在。
虽然没有现在陶瓷那么精致细腻,但是摸着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它不是那种脆弱的小娇娃,感觉还是比较结实的,能在岁月的磨砺下保存到现在,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在纹饰方面,商代陶瓷上的纹饰那可都是故事。
那些刻上去或者印上去的图案,有几何形状的,像是三角形、菱形组成的神秘图案,感觉像是一种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商代人的小心思。
还有的纹饰像鱼啊、鸟啊之类的动物,不过这些动物都被描绘得很有古意,不像咱们现在画的那么写实,倒像是商代人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讲述他们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也许是他们打猎的场景,或者是对这些动物充满敬畏的一种表达。
商代的陶瓷就像是一位位默默无言的历史老人,虽然不会说话,但是通过它们的造型、颜色、质地和纹饰,向我们讲述着商代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
每一件商代陶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让我们能一窥古人的生活和他们那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当你真正站在一件商代陶瓷面前的时候,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古人来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呢!。
如何鉴赏商代陶瓷作文
![如何鉴赏商代陶瓷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33fe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如何鉴赏商代陶瓷作文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鉴赏商代陶瓷,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
首先呢,咱们得看看这陶瓷的造型。
商代陶瓷的造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像个胖嘟嘟的罐子,有的像个细长的瓶子。
要是造型独特、比例协调,那
可就是个不错的宝贝。
比如说,有个陶鬲,它的三条腿稳稳当当,肚子鼓鼓的,就像个大力士叉着腰站在那,这种造型充满了力量感,那就是好造型!
再瞧瞧它的纹饰。
商代陶瓷的纹饰那可都是古人的小心思。
有的刻着神秘
的图案,有的画着简单的线条。
要是这纹饰清晰、精美,还能讲出点故事来,
那就厉害了。
比如说,有个陶罐上刻着像云一样的纹路,仿佛在告诉你,这罐
子曾经装着神仙才能享用的宝贝。
然后呢,得看看这陶瓷的质地。
摸摸它,感受一下是不是光滑细腻。
要是
表面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一样,那可就不太妙啦。
好的质地应该是坚固耐用,没有裂缝和瑕疵,就像一个强壮的战士,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还有颜色也很重要哦!商代陶瓷的颜色一般比较古朴,没有那种花花绿绿的。
要是颜色均匀、自然,不像是被人乱涂乱画上去的,那就很棒。
比如说,
那种土黄色,看起来就很有历史的韵味。
咱们得了解了解它的背景。
知道这陶瓷是从哪儿来的,在当时是用来干啥的。
要是它曾经在某位大王的餐桌上出现过,那身价可就不一样啦!
鉴赏商代陶瓷就像是和古人对话,要用心去感受它们的美,去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朋友们,下次看到商代陶瓷,可别只是走马观花,试试用这些方法去欣赏欣赏,说不定会有惊喜哦!。
古瓷鉴赏论文-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
![古瓷鉴赏论文-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5df8ef2a87c24028915fc388.png)
粉彩的基本工艺、发展与鉴别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粉彩从康熙晚期第一次出现到乾隆的盛行,再到清末的发展状况及每个时期粉彩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鉴别出清末仿雍正和光绪朝的粉彩瓷。
关键词:粉彩釉上彩康熙雍正乾隆鹿头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仿瓷1.基本工艺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
2.粉彩的发展1.1康熙、雍正粉彩瓷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康熙黄地粉彩葫芦蒜头瓶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
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
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
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
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风格,粉彩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eddf0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2.png)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国古代陶瓷是历史上最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它孕育了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眼前,它们被分解成流淌的古老文明,那些古老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古代的陶瓷工艺被持续使用了几千年,它的发展,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古代陶瓷鉴赏应该从素瓷、彩瓷、窑烧技艺、烧制过程等特点入手,了解材料、技艺、形态等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古瓷学、鉴赏学研究。
在古瓷学认识上,古代陶瓷从历史、瓷器种类、形状、制作技术、装饰、烧制精度等各方面对古代陶瓷以及当代陶瓷做出了深入的阐述;在古瓷鉴赏上,则需要熟练掌握分类、标准、定位、售价等鉴赏要素,以确立陶瓷鉴赏价值,从而更加细致、仔细地观察古代陶瓷的魅力。
古代陶瓷鉴赏活动具有多样的维度,从呈现出的装饰方式,制作工艺到烧制程序,都是一种完整的体验,可以让我们深入的体会到古代陶瓷的魅力。
而在技术上,也需要多方位的能力去掌握,比如色彩的运用、釉料的种类、烧制技术等,因此,了解古代陶瓷艺术及其鉴赏,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拓展自身理论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术水平,最终实现对文物文化及其传承的更深层的认识。
商代陶瓷的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的鉴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e9f3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0.png)
商代陶瓷的鉴赏作文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商代陶瓷,一起探索一下这些古老宝贝的魅力。
说起商代陶瓷,那可真是历史的见证者。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把一堆泥土变成了精美的陶瓷,这得多厉害啊!
咱们先瞧瞧商代陶瓷的造型。
有的像个圆滚滚的罐子,肚子大大的,好像藏了不少宝贝;有的像个细长的瓶子,身姿婀娜,仿佛在翩翩起舞。
这些造型虽然没有现代陶瓷那么复杂多样,但却有着一种古朴、纯真的美,就像一个素颜的美女,不施粉黛却依然动人。
再看看那上面的图案和纹饰。
有的是简单的线条,像是随意勾勒出来的,但又透着一种神秘的韵味;有的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让人忍不住猜测它们到底代表着什么。
也许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是对神灵的敬畏,总之充满了故事。
商代陶瓷的色彩也很有特点。
不像现在的陶瓷色彩鲜艳夺目,它们大多是比较素雅的颜色,土黄、褐黑之类的。
但这种朴素反而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安静地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而且啊,你知道吗?这些商代陶瓷可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不像现在机器生产的东西,千篇一律。
当你拿起一件商代陶瓷,感受着它的重量,抚摸着它的表面,仿佛能穿越时空,和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商代陶瓷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吧!。
陶瓷鉴赏论文
![陶瓷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94700408a1284ac9504303.png)
陶瓷鉴赏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青花瓷鉴赏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电气12-09姓名:田福粮学号:3摘要:瓷器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的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瓷器,并赋予它生命,让它高雅而又朴素,全身都焕发着美得光芒。
出于对瓷器的喜爱,我选择了中国历代名瓷识鉴选修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古瓷器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我觉得它是最美的。
我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作,历史发展,艺术价值的了解,对青花瓷进行初步的鉴赏。
关键词:青花瓷寓意、制作及其特点、发展演变、鉴赏1、青花瓷寓意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
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
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
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
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042c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5.png)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古代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华美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品。
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发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政治的动荡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变。
陶瓷品质的不同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因此,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对古代陶瓷的鉴赏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赏陶瓷首先需要从品质入手。
古代陶瓷在工艺上因有纯手工制造或生产工艺的纯化等原因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因而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为了确保收藏的陶瓷品质良好,鉴赏家与博物馆在选购、展示陶瓷时必须拥有严密的考证过程和高水平的人员。
对于陶瓷品质的判断,需要考虑其器型、器形、器身、器底等细节,而这些方面都要经过尽可能的考查,比如年代、产地、制作工艺等方面。
对于纯手工制造的陶瓷尤其要求严谨的考证,因为它们的纯度更高,品质的差异也更容易体现出来。
比如在元青花瓷中,成品的质量能从器底上的釉色、釉面、花纹边界等地方进行辨别。
陶瓷品质的判断也需要结合器型来进行。
古代陶瓷风格多种多样,器型也丰富多彩。
从稀有度的角度来看,献爷窑系列的陶瓷品种特别丰富,字样、图案等很少重复出现;但是从食器类实用瓷上面来看,比如北宋器形和滇南蔡边窑所产生的镇庄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器型—足鉴其生产的规模趋于成熟。
当然这些器型的判断也需要考虑技术的优劣和时代的变化。
在陶瓷鉴赏中,器形和颜色是关键的标志。
梁灵素的骆马、宋式的青花、元青花等,都是具有非常高的陶瓷品质的瓷器。
其制作工艺要求高度的烧制技术,同时,出色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调配技术也很关键。
比如,元青花瓷的青色是采用多种颜色混合的复杂呈现,使得其色调更加饱满和细腻,不失为一种非常完美的釉色。
而在器形方面,多数陶瓷的器形源于实用属性,但是在传承到不同时期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新的创意元素。
例如明代窑口、元青花和唐三彩等瓷器的器形极度繁琐,几乎各个地方都有涉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
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
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二)古陶瓷欣赏
1.红绿彩瓷器
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繁荣,特别是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高峰。
为了满足出口和国内之需,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广为分布。
据统计,宋代设窑烧瓷者达130多个县。
从事陶瓷业者众多,数以万计。
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皇室官府所青睐和垄断;着名的民窑也一个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淄博窑等等各自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可以说是花色品种,不断创新;器型装饰,光彩纷呈,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这些民窑新品中,我以为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河北磁州窑所创烧成功的红绿彩瓷器⑻。
磁州窑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红绿彩瓷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
这种宋和金时代新创烧的瓷中珍品,开创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装饰的
新方法,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为之开创了先河,打下了基础。
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
方法是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进行描绘。
纹饰一般有花卉、鱼藻、鸟雀、诗文等。
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
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新安县城关窑,山西长治东村窑、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浇。
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⑼。
红绿彩瓷在磁州窑首创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发展的必然性。
在技术上,绿彩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低温釉烧制方法,吸取了唐代长沙窑白釉绿斑纹的装饰技巧,磁州窑在北宋时已烧出了低温孔雀绿釉瓷器。
宋金时期,低温绿釉开始用于装饰白釉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红彩虽然是定窑在北宋时创烧,但其技术首先为磁州窑借鉴,获得白釉矾红鲜丽的效果。
然而,将红彩与绿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白釉瓷器进行装饰,低温二次烧成,则成了磁州窑的创新。
红绿彩瓷的装饰风格,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其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缺点是瓷胎粗而不白,修饰不精,彩色易于脱落。
也正因为如此,与皇室、官宦和文人当时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他们所追求的
是润如美玉的汝窑、官窑器,金丝铁线、开片天成的哥釉器,印花、划花装饰,花样精致的定窑白瓷,美如云霞的钧釉窑变器以及适于斗茶之用的兔毫盏之类的黑釉茶具。
这大约也就是在宋墓的发掘中,尚未见到红绿彩瓷的缘故。
然而倒是金人更喜欢这种被红红绿绿色彩描绘的瓷器,故在金人的墓葬中偶尔可见红绿彩瓷陪葬品⑽。
由于宋、金之战连年不断,磁州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的前沿。
女真族奴隶主贵族又嗜大肆抢掠汉人为奴,所以磁州窑工匠纷纷南逃,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
因此,这种本来就难烧的红绿彩瓷器就更加稀少。
元代统一中国后,蒙古人似乎对磁州窑的红绿彩瓷也颇为喜爱。
但依然是战争频发的原因,幸存下来的窑工为生计,断断续续地恢复生产。
烧制的红绿彩瓷除碗、盘外,又出现了瓶、罐、高足杯等器型和瓷塑品。
较之宋金时期写意与图案相结合的绘画手法更熟练,胎釉、纹饰、色彩也更可观,但产品极少,多流失于国外,国内流传下来者弥足珍贵⑾。
磁州窑工的南迁,为景德镇瓷窑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力量。
所以从元代起,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
由于当地原料更为优越,其胎釉更洁白、精致和细腻,画法更生动活泼,面目为之一新。
明以后的红绿彩瓷主要出自景德镇,除白釉红绿彩外,又生产出枢府釉红绿彩瓷器,当然数量更少。
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又创烧出了
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以至新品迭出,五彩缤纷,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三、中国古陶瓷的价值
(一)古陶瓷的艺术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陶瓷是中华文明传承中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丰富多彩、工艺精湛,反映了历代各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古陶瓷在中国手工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标志着人类文明和进步⑿。
由于陶瓷界官窑瓷研究权威的舆论引导,再加上拍卖会上热火的炒作,一批原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民窑陶瓷,被人遗忘了,价格也相对无法攀升。
(当然出土文物目前不能拍卖,这也是部分颇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民窑陶瓷在古玩市场难以与官窑瓷同步快速升值的原因)。
不过在清末民国及此后流散去海外的唐三彩及宋龙泉窑、宋磁州窑、宋建窑等民窑瓷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依然创造过数万至数百万美元一件的骄人纪录再回头看,真正有艺术收藏价值,却目前没有受到古陶瓷拍卖收藏界追逐的部分民窑陶瓷,如以马家窑为代表的彩陶,其深邃的历史文物价值,使其他任何陶瓷器都望而却步。
商朝白陶印纹陶的庄严、汉釉陶的气势、晋瓷青釉的深厚、宋建窑黑釉的深邃、宋龙泉窑的青翠、宋磁州窑的书卷气、明清民窑青花瓷画的自由奔放的艺术性,都独步中国古陶瓷史。
从某种艺术意义上来说,严谨、精美但又呆板的明清官窑瓷是无法与其相媲美的⒆。
也就是说,民窑有民窑的艺术特征,官窑有官窑的艺术风格。
凡文人艺术家出身的陶瓷收藏家,通常都偏爱民窑陶瓷;凡商人出身的富翁陶瓷收藏家,大都喜欢角逐明清官窑瓷。
这里除了经济原因以外,文化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总是高于商人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在中国古陶瓷收藏界,尤其是明清以来,明清官窑瓷的声誉远远胜过着名的民窑瓷及明清民窑青花瓷画,这里除了部分民窑精品外,其他民窑器的确制作工艺粗糙,且大量粗制滥烧
1、工艺美术价值高
2、历史研究价值高
3、品相好质地好以及稀缺度高
4、藏家喜闻乐见趣味性强的。
凡是具备以上特点的古玩艺术品都具备投资价值!当我们遇到此类古玩艺术品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投资机会,可以根据此类相似物品年内的成交行情以及同时期国内经济状况以及小区域(地方)收藏趋向,当然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投资热度和经济状况来做决定。
经济宽裕的投资者不妨放开手脚大胆投资。
依据市场规律及同行业经验,相信回报丰厚。
班级:车辆工程12-5班
学号:
姓名: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