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
谈美读书笔记(共15篇)
![谈美读书笔记(共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7195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7.png)
谈美读书笔记(共15篇)篇1:谈美读书笔记精选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
原版的《谈美》我从图书馆借回来,已经读过两次了,也都相应做了笔记。
这次,我是自己买了一本回来,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收藏,值得常读。
内容提要:卷一,无言之美。
主要论述了美的“来源”。
卷二,美学妙语。
从多角度对比分析美的本质。
其中提到很多美学大师的一些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卷三,美的境界。
这一卷主要着重于诗歌的欣赏。
这是《谈美》里所没有的。
卷四,美学散步。
这一卷的内容很散,应该是朱光潜先生的一些短文的集合。
我的感悟:“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的目标。
在第一次阅读时我就想到,艺术化的人生是一个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人生了,与神很近。
我读这本书,主要是想陶冶一下情操,也开拓一下视野。
我觉得,人生除了热血、奋斗、亲情爱情友情、成就等的这些目的性比较强的活动,应该还有另外一些。
例如消遣。
当下社会,人们都吃饱穿暖了,所以娱乐行业很发达。
那是一种消遣。
艺术欣赏也算是一种吧,可能这么说有点不太负责任。
起码艺术创作不是为了消遣,它要有深意得多。
Anyway,我们都是想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所以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也教会了我怎样在平常生活中体验更多的愉悦。
就这样。
艺术化的人生,还是算了吧,对我来说太遥远。
篇2:谈美读书笔记精选A、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
B、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C、我们的学说否认创造和欣赏有根本上的差异。
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
D、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
E、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F、“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谈美》读后感12篇
![《谈美》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eff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7.png)
《谈美》读后感12篇《谈美》读后感篇1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讲“美”。
“美”,我们常常用到的形容词,但到底什么才是美,我想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一关乎哲学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此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写到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
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想着如何把它做成精美的家具;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想着它是一棵叶为针状的植物,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如画师,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以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朱先生说:“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所以生活中其实从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总是会有坎坷和挫折,当我们感到挫败抑郁时,和不把自己从这种落寞的情境中隔离开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视界,让你豁然开朗,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学会试着用一种新的思维去看周围的一切。
《谈美》读后感篇2这几天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大体回顾一下,有不少收获。
这些收获,不是在自己的认识领域开疆拓土,更像是考前老师拿着一幅思维导图,把自己之前接触过、学习过的一些东西梳理一下,升华一下。
甚至让人有一种“嗨,这不都是一个题嘛!"的那种感觉。
《谈美书简》这本书应该是初中、高中阶段的“必读”书目中的一员,现在才读,有种补课的感觉。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1c9b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3.png)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大概快有十天的样子没有读《谈美书简》,我认为读这样的书是要有一种心境的,至少要能感受到其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
朱光潜先生用了好多篇文字来说明他所说的“美”到底是什么“美”,实用的、科学的不是美,快感不是美感,联想也不是美感,考证、批评都不是美感的态度,自然也需和情趣结合起来才谈的上美。
朱光潜先生在《依样画葫芦》这篇文章里,又谈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一般人大半以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和成因虽不同,而其为美则一。
自然丑和艺术丑也是如此。
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两种主义看起来相反,实则主张类似,“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它们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在“依样画葫芦”,只不过写实主义以为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模仿;而理想主义认为“美在类型”,应该选一个富有代表性的葫芦来模仿。
他把理想主义称为“精炼的写实主义”。
我们说“艺术美”时,“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
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
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
朱光潜先生再次强调了他认为的美是“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并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的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有“度娘”,但是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来,还是要“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谈美和写作还是有区别,写作之初,“依样画葫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2这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
谈美读书笔记
![谈美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79b53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6.png)
谈美读书笔记谈美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5篇)谈美读书笔记1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
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纵观全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第五章谈得是美感与联想,提出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是散漫飘忽、偶然的。
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唤起甜美的联想,但是联想所伴的快感不是美感。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
而第十三章则阐述了因袭格律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
关于媒介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在《谈美》中,朱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
”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摘抄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c8dec1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0.png)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摘抄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美学著作,书中的观点独到且深刻,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触动,也做了不少读书笔记摘抄。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在利害关系方面,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事务中保持清醒和创造力,就需要有一种超脱的精神。
我们常常被现实的利害关系所束缚,难以真正地去追求内心的美好和纯粹。
而艺术和美感,正是让我们暂时摆脱这些束缚,进入一个纯净、理想的境界,从而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提升。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朱光潜先生对于情趣和艺术的关系的阐述,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们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变得情趣干枯,只是机械地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对于美好和趣味的渴望?真正的艺术家能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到趣味,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情趣,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满。
“慢慢走,欣赏啊!”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匆匆忙忙,急于达成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朱光潜先生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
无论是大自然的美景,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谈美朱光潜第一章读后感
![谈美朱光潜第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fcb12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2.png)
谈美朱光潜第一章读后感
刚读这第一章的时候,就感觉朱先生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坐在对面,用最平实的话语开始和我唠嗑美学这件事儿。
他可没一上来就给我整那些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的概念,而是从我们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现象入手。
就好比我们平常觉得一朵花好看,或者一幅画美,这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就是一种很本能的感觉呗,但朱先生却能从这里面挖掘出好多学问。
他说我们对美的感受不是孤立的,是和我们的心境、经历啥的都有关系。
这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有时候看东西的感觉。
比如说,我心情超好的时候,看路边那棵歪脖子树都觉得特有艺术感,像是一个在风中跳舞的精灵;但要是我刚被老妈唠叨完,或者被老板批评了,再看那棵树,就觉得它怎么那么碍眼,好像在那嘲笑我似的。
这就像朱先生说的,美这东西啊,不是那个东西本身就一成不变地美,而是我们看待它的眼光和角度在变。
而且,这第一章还让我意识到,我们平常说的美丑啊,并不是像1+1 = 2那么绝对。
朱先生把美这件事说得特别灵活,就好像美在他笔下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人来变换模样。
这可打破了我以前那种很刻板的想法,以前我就觉得美就是那些长得好看的人或者漂亮的风景。
现在我明白了,美可以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哪怕是一块破石头,要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看,说不定也能发现它的美呢。
总的来说,这第一章读完,我就像在美学的大花园门口探了个头,看到里面繁花似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喜。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跟着朱先生继续往这个花园深处走去,看看后面还有哪些关于美的奇妙发现在等着我呢。
《谈美》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5篇
![《谈美》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4cc2d5866fb84ae45c8dfe.png)
《谈美》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5篇《谈美》这本书是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见解的选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谈美》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谈美》读书笔记1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来,人们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断的追求美,无论是外表的美,还是心灵的美,只要能被认可为美的东西,就是值得追逐的。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加深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解读也在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美的核心却是始终如一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就有一本叫做《谈美》的书,以自己的认识来谈对美的理解。
而这里的美,当然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了。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作者朱光潜为人的准则也是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我认为本书谈美>的一个落脚点就在于如何来“出世”。
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在谈论美学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美”推及到人生万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便是“独立之美”。
在作者第一封信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
庭院中的一颗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种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
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中,实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这颗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科学家所想的则是这颗孤松的年龄,属类等,这两者都在无意间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业,学识等联系起来,都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联系的各种事物上去,但是美学家则是把古松独立于自我之外,从第三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
独立性体现在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只有用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世间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否则就如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一般,多么的可悲。
但在如今的社会里,能真正“独立”却又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在学校,有一整套的教学计划,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必须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计划来,每一个题老师都会教给你好几种解答方法,每做一件事老师都会告诉你哪些可以想,哪些不能想。
谈美读书笔记摘抄
![谈美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c7f4de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b.png)
谈美读书笔记摘抄谈美读书笔记摘抄篇1《谈美》是朱光潜先生的一本美学入门书籍,旨在引导读者思考美的本质和美感的价值。
这本书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结合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美学思想独特而深刻。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源于人类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感知。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美学观念有所不同,传统美学往往强调美的客观性,而朱光潜先生则强调了人的主观性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提到,美感是一种超越功利、摆脱道德束缚的愉悦体验。
这种观点让我反思了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是否过于功利,过于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
在摘抄部分,我选择了几个对我有所启发的句子:1.“美是客观的,但美感的获得却需要主观的参与。
”2.“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所描绘的对象,而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
”3.“美感是一种超脱的境界,它让我们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享受心灵的愉悦。
”这些句子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美的本质和美感的作用,也提醒我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心境的调整。
总的来说,《谈美》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美学书籍,它不仅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喜欢艺术和美学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谈美读书笔记摘抄篇2《谈美》是著名作家朱光潜先生的一部美学经典,它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美的本质、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的欣赏等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是一次难忘的美学之旅。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了“美感”的概念,认为美感是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的一种愉悦体验。
这种愉悦体验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朱光潜先生进一步阐述了美的本质,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统一。
这种主观感受源于人类的感知、情感和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
同时,朱光潜先生还探讨了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
《谈美》读书笔记通用十篇
![《谈美》读书笔记通用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ad45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1.png)
《谈美》读书笔记通用十篇《谈美》读书笔记 1美是什么?朱先生认为我们对待事物都有三种态度:实用者的,科学家的和美学家的。
例如看到一棵古松,如果用实用者的眼光看,就是怎样切割成最多的木材,做出最有价值的家具;用科学家的眼光看,就是这棵树是属于什么科的植物,生长期限多少等;用美学家的眼光看,就是看到古松的苍翠遒劲。
生活中需要美感吗?很多艺术都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欣赏电视,小说,却很少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美。
原因是我们多是生活中的实用者,很少用美学家的态度去欣赏自己的生活。
这也正常,生活本身就被*淡无奇的柴米油盐所充满,人们久居其中,欣赏美的神经早已麻木。
但如果偶尔能用欣赏美的态度旁观生活,就多了一种享受生活的途径,增加了人生的宽度。
那怎样培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呢?1,美感需要跳出生活外,以旁观者的眼光看生活。
书中还讨论了血色鲜明的姑娘和希腊女神雕像那个更美。
姑娘带给人更多的是快感,说她的美往往是和健康,更好地繁衍后代所分不开的,这也是和生活中的实用主义相连;希腊女神雕像带给人更多的是非实用的美感。
所以尽量不被实用主义所干扰,剥离事物的实用性,就要脱离自己的'生活,以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2,美感需要美的理念和善于联想;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解释之,就是感官所感受到的与脑子中理念的契合。
而这种理念是怎么产生的呢,黑格尔认为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等社会文化背景的总和构成了一般世界理念。
当然,连接感官和理念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桥梁,就是联想。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称之为美:女性的柔美曲线,鲜花的绚丽色彩,古董的质朴悠远。
有人为其中一种如痴如醉,有人却对之视若无睹。
原因在于各人理念和联想方式不同,发现美的能力也不同。
《谈美》读书笔记 2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__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及感悟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及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1dcfc7471fe910ef02df8ae.png)
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第三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这一章,朱老先生讲得很明白。
我想那些终日跟美打交道的工作者、以及对美有着格外重视和追求的普通人,都会对这句话产生共鸣:“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
”人会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也就是人会受到日常所接触的人、事、物、整个环境的影响。
我想起了《诚品时光》这本书里,谈到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的一个发心:“从小他就对空间氛围很敏感,心情与心境常产生共振效应。
在他的想象中,人会被空间的灵魂、空间的气质、空间的表情所触动。
他体会到,人的心境,竟然与空间存在着神秘的对应关系。
”这是他创办诚品书店灵感的来源,他希望打造一个能够让人从容与书相遇的阅读场域,除了书店之外,还要包括咖啡馆、花店、艺术、设计名品、音乐等多元的空间。
我觉得他的这个初衷,就充分地证明了美感经验会由物及人的一面,以及打造一个美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的人的生活,总是很讲究、很美好,而且似乎做什么事都有一定品质与品相的保证?我想这就是ta在处处发挥着自己的美感经验。
物的形相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一个人做出来的任何事情,都包含了他的审美经验。
一个有情趣、对美有自我理解的人,做出来的事都能反映出他的情趣。
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一个人的微博、拍出的照片、发出的文章、一个人的穿衣打扮、家的装扮布置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培养情趣?我想可以先从美感经验中的“由物及我”开始。
看艺术类的书籍、看艺术展览、学习一门涉及审美的手艺(可以是书法、绘画、插花、茶道、舞蹈等等)或者给你的家里、办公室增添一些美的物件、色彩……第四章希腊女神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第五章“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看完这两章,不知有没有朋友和我最初的想法类似:“为什么一定要把美感与快感、联想分的这么清楚?不管是基于快感、还是联想,只要这个人自己认为获得美的享受不是就可以了么?一定要分清楚我的这种感受究竟是快感还是联想吗?美的享受一定要门槛这么高吗?难如果没有艺术修养积累的人,就不能获得美感享受了吗?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基于联想、甚至是快感呢?还有您说审美不是一种直觉体验吗?那直觉也不是凭空而生的啊,它跟这个人的联想肯定是分不开的啊。
谈美 朱光潜 读书笔记
![谈美 朱光潜 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e94c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9.png)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第一篇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可真是收获满满,忍不住来跟你们唠唠。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朱先生那生动有趣的文字吸引住啦。
他就像一个亲切的长辈,坐在我面前,慢慢跟我讲着关于美的那些事儿。
书里说呀,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得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让我想到了平时看到的那些美丽风景,有时候我们匆匆走过,都没好好欣赏,其实只要稍微停下脚步,就能发现好多美。
就像春天里的一朵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姿态多美呀!还有哦,朱先生提到审美要有距离。
可不是嘛,有时候我们对太熟悉的东西反而觉得平淡无奇,可要是换个角度,保持一点距离去看,说不定就能发现新的美。
比如说,每天走过的那条老街,当我们以游客的心态去重新打量,也许就能看到那些古老建筑的独特韵味。
读了《谈美》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后我可得更加留心生活中的美啦!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读朱光潜《谈美》的笔记哟!一翻开这本书,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妙的美学世界。
朱光潜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对美的理解。
他说美是一种创造,可不是嘛,咱们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比如说,给自己的房间布置一个温馨的角落,或者画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这都是在创造美呀。
还有呢,朱先生讲美是有实用性和超脱性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东西美,可能是因为它有用,但真正的美又能让我们暂时忘掉它的实用价值,纯粹地去欣赏。
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不会只想着它能卖多少钱,而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另外呀,他提到美和人生的关系。
美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比如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那里面就充满了美。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54584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7.png)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1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专心谈了美感态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朱光潜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
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文章层层递进,从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不同态度到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究竟什么是美感,明白了什么是美感之后进而讨论美本身,在“美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中让我们明白美和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的道理,朱先生于是换一个方向从讨论创造入手,让我们明白创造本身以及与情感、格律、模仿的关系,进而明白美的特点。
该书渗透了朱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正如书中文字:“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在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学习都应该自美的体会开始,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美感的敏锐度,真正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判断力。
正如朱光潜的人生观: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西方的美术作品——《向日葵》。
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灼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画中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画家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朱光潜谈美第四章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第四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52fee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7.png)
朱光潜谈美第四章读后感
朱光潜先生谈美第四章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美感与快感”新的认知大门。
刚读这一章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和一个特别睿智又亲切的朋友聊天。
朱先生指出快感和美感是不同的,这可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以前那些模糊的想法。
以前啊,我看个喜剧哈哈大笑觉得特别爽,就以为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呢。
但朱先生告诉我,快感更多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就像吃了一块美味的蛋糕,那种味蕾被刺激后的满足感。
而美感可不一样,它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触动。
这一章还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
到处都是能迅速给人带来快感的东西,像短视频里的搞笑段子,玩游戏时的即时胜利。
这些东西就像快餐一样,吃的时候香得很,但是吃完就完了,不会在灵魂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
而真正美的东西,就像一顿精心烹制的大餐,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细细咀嚼,它的味道会在心里留存很久很久。
朱光潜先生这一章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后再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可得好好区分一下快感和美感了,不能再把那些简单的生理愉悦当成是对美的体验啦。
我要努力去寻找和感受那些真正能打动心灵的美,做一个能发现深层之美的有心人。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695d7b5901020206409c06.png)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整理的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常常想的是如何在教授一些美学知识、规律等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敞开心胸地感受美、灵动地创造美。
其实,作为教师,在认识学生方面何尝不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对于园里那一棵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在木材商看来,它不过是一棵做某事价值多少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眼里,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然而画家却认为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
接下来三个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木材商在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马上就会想到要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而画家却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我赞同三者眼中对古松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定位,我更推崇把三者的视角进行综合,更多方位、更多角度地去审视、去构思、去塑造眼前的事物。
就如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如植物学家一般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现状等去判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其成因;如画家般去感受学生的个性、体味学生的品格和趣味、挖掘学生不被他人察觉的闪光点;如木材商那样规划学生的前途、思忖学生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
那样,不同的学生才真正地在教师的眼中鲜活起来、立体起来。
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才能真正地本着”关爱学生”的原则开展与实施。
就如,有的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或特长,安排相对应的工作,使得学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转而在其他方面也有座提高。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9b72e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1.png)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篇1《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3年撰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籍。
这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现实应用等问题。
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为我打开了美学的大门,也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出了“慢慢走,欣赏啊!”这一著名观点,告诫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品味。
这也使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过于匆忙,忽视了身边的美好。
我们应该学会放慢生活节奏,去发现、去欣赏身边的美。
书中还提到了“自然美”和“人造美”的概念。
朱光潜先生认为,自然美是超越功利性的,而人造美则是基于功利目的的。
这个观点让我反思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态度。
在欣赏自然风景时,我常常被其美貌所吸引,而忽视了自然的本质和价值。
在面对人造景观时,我则更关注其功能和实用性。
这种以功利为目的的审美方式,往往会使我们忽视掉许多美好的事物。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这个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似乎被边缘化,而实用主义价值观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艺术的价值,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谈美》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美学入门书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学知识,还帮助我们认识到了美的价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美学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美、创造美。
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篇2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深入浅出地探讨美学问题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怎么写”和“说什么”为纲,阐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念,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有关艺术、文学和人生的思考。
在阅读《谈美》的过程中,我深感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深刻而独到。
他强调美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和文学的理论,更是关乎人生和道德的实践。
谈美读书笔记2000字
![谈美读书笔记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73d031310661ed9ad51f33c.png)
谈美读书笔记2000字【篇一:《谈美》读书笔记】美学初探——《谈美》读书笔记杜鹃 1090100084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部文艺理论的著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启发,引领我们如何进行“审美”及如何“创造美”,赋予我们另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先是告诉我们“美感是什么”,到最后将“美”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对最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如何欣赏美和”以及“如何创造美”。
前三章主要围绕“美感是什么”进行了回答和探讨;四至六章则针对“一般人将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第七章和第八章则针对“自然美”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九章到第十四章则引导读者“如何创造美”;最后一章则约略地探讨了人生与艺术的关系。
从什么是“美感”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先是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美”,继而“如何创造美”,再到如何“将美与人生意义相结合”,让“零基础”的读者从最浅显的概念开始,一步步深入美学的世界,从对美的“欣赏者”的角度慢慢转变为“创造者”,最后在了解了这最基本的美学知识后开始尝试将所学融入到生活中,上升到“如何做人”这一看似“深奥”的话题。
然而作者轻松的笔触与合理的结构安排,却并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沉重感,将学术与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浑然天成地融合,让刚刚还在沉浸在“美学”的学术熏陶中读者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尽显大师风范。
下面我就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想。
一.美学初探——“美感是什么?”为了使几乎对美学处于“零基础”的读者更好地进入“美学”的世界,朱光潜先生用一棵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一棵古松作例,揭示了人们三种不同的态度,即“实用的态度”之“善”、“科学的态度”之“真”、“美感的态度”之“美”。
可见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个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实用的态度是来自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起源于实用的知觉,强调“环境”对于人的作用及如何利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读书笔记
齐雨
开场话
「提纲」先生写这封信(谈美)的目的并提出回信的期望
「摘录」
1.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2.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3.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
4. 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
这是一条思路,你应该趁着这条路自己去想。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我所说的只是一种看法,你不妨有你自己的看法。
我希望你把你自己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
「注」在这里先生说得很清楚,希望我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把他说的话全部强加于我们脑子,只是指点我们思路。
我们应当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同时我们希望能写一份回信给朱光潜先生。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提纲」我们对同一事物的几种不同看法
实用态度——有用的
科学态度——客观的
美感态度——“无用的”、主观的
「摘录」
1.
2.
3.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4.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
5.「注」因为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可它却是在背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6.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
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7.「注」新颖、从未想过的观点。
8.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提纲」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1.欣赏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
...距离之外去看。
2.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与道德也有差别)
3.艺术表现的不自然正是为了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4.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提纲」“移情作用”
1.“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2.移情作用的特点:①相互的(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②无意的摹仿。
「摘录」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四——六美感与欣赏的误解
「提纲」美感≠快感
美感≠联想
欣赏≠考证、批评
1.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2.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七、八什么是美
「提纲」美的欣赏:把自然加以艺术化。
“艺术美”:“抒情的表现”。
“自然美”:①“常态;②“美”其实就是艺术美。
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九——十四创造艺术
「提纲」 1. 游戏是艺术的雏形。
2. 创造艺术离不开想像、情感、格律和模仿。
3. 创造艺术需要天才和灵感,但天才和灵感也与人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录」
1.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
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
”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注」先生的魅力,不仅在于他谈美学时清晰的观点,更在于他为我们讲解时所列举的恰到好处的例子、打的恰到好处的比方,实在是有趣易懂,丝毫不拖泥带水。
2.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
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了。
3.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
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
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4.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摹仿。
5.旧经验大半得诸摹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提纲」人生本就是一门艺术。
「摘录」
1.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枯渴,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在什么地位,是什样的人,感到什样情趣,便现出什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2.“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3.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
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
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
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
4.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覆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5.「注」其实相比那些美学观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这些美丽令人心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