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方——解读史家小学和谐教育“密码”
参观北京史家小学体会
参观北京史家小学心得体会科区建新学校李薇2012年4月14日,我有幸代表科区建新学校从内蒙通辽市来到北京东城区参观学习. 4月16日我们通辽的带队领导带着我们来到了北京史家这所特殊的学校.何谓“特殊”?我个人的感觉有3点:1.这是一所在首都中心位置的小学,它的地理位置很特殊;2.这是一所具有特殊背景的小学,国家领导人与这里学生、教师的合照不计其数,国际友人也是这所学校的常客,西藏的十一世班禅更是这所学校的名誉学生。
3.这所小学是中国科协在教育部门兴建的第一个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因此它的科技教育力量是非常大的强大。
时间过的真快短暂的五天学习时间结束了,在这期间我们聆听了好几位数学专家的汇报课,仔细参观了这所学校,既有理论的深入阐述,又有名校的办学实践模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赫长平老师的课生动鲜活,理论深入浅出.以及她骨子里透着北京人的温柔和质朴.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最让我难忘的是北京史家小学---一所国际一流的小学和王欢校长的精彩讲演。
第一部分听王欢校长报告有感。
4月17下午,在史小演播厅王欢校长为清华附小的教师以及我们以---和谐是奠基生命的绿色为主题的报告.通过听王欢校长的介绍和讲解,史家小学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全方位发展理念及和谐统一的教育模式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如果建新学校是这样一所小学,那该多好啊!但是我们和人家的差距是那样的大,那样的长,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和努力的工作,建新学校才会实现发展和腾飞。
在史家小学这几天的参观让我流连忘返,思绪万千。
流连的是史家小学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块场地,每一个设施,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好像用先进而统一的教育思想浸染过,是那么的精雕细琢,匠心独创,而富有教育意义;又像春风拂柳,细波拍岸,是那样的教育无痕,而润物细无声。
正所谓“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新意”啊!王欢校长的报告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史家小学这样一所著名的品牌学校?首先我想到的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学校的品牌建设。
以“史家品质”高质量打造雄安史家教育
以“史家品质”高质量打造雄安史家教育作者:洪伟王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第04期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征程中,史家胡同小学担当起了助力雄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联合创办了雄安史家胡同小学。
以“和谐+未来”为发展方向,史家胡同小学明确了雄安史家教育的定位——以高质量协同育人为改革牵引线和发展聚力点,以标杆姿态示范推动“未来之城”老百姓的教育幸福,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拔节生长,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担当作为中不断开拓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未来。
1.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建设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是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交钥匙”项目之一,对雄安新区教育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和实践探索意义。
建设雄安史家小学是将史家教育集团的优质均衡效应拓展到雄安、将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和谐育人标准体系辐射到雄安的重要举措。
深刻认识,明确重大历史使命。
我们深知办好雄安史家教育的责任之重、使命之坚。
在顶层设计阶段,史家胡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洪伟在集团内多次带头宣讲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历史性工程”的深刻内涵,对雄安学校援建工作进行全体动员。
在实质性建设阶段,史家胡同小学与雄安史家胡同小学的干部教师心连心、肩并肩、力聚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以高度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投身工程建设。
深入调研,建设优质品牌学校。
洪伟校长多次带领干部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雄安史家胡同小学的责任与使命,带领集团党委委员赴雄安调研,就学校建设和发展规划进行专题研讨,对发展困難和办学需求进行逐项梳理。
广纳英才,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职工,点、线、面三维度开展教师培训,并确立“3+1”干部调配模式,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全程、全员、全力支持保障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建设,京雄史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教育质量引力场正在多向生发。
北京全国小学创新发展论坛之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学习体会
引领教师队伍走上幸福教育之路——北京全国小学创新发展论坛学习体会朱洪斌4月17日—4月23日我们一行四人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创新发展论坛,这次学习听取了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北京一师附小张忠萍校长、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王欢校长、北京崇文小学白淑兰校长、北京润丰学校卓立校长、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校长的报告并参观了他们的校园,这些学校可以说都国内的名校,名气之大,如雷贯耳。
这次能够走进去亲身地感受这些名校的教育,好像享用了一次精美的大餐,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绵长。
这些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都有其过人之处,下面我只从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方面来谈一谈学习体会。
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师德状况、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关系到人才培育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
纵观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要想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而内涵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我们东升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好、务求抓出实效。
那么,上面几所名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是怎样做的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
一、校长高尚的人格引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校长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个人综合素质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的总和。
”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凝聚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激励教职员工努力拼搏;更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友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因此,校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
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她的豁达、她的理解、她的信任、她的体贴入微的关怀,时时感染着你、启发着你,激励着你,使你沿着她指引的幸福教育的大道上去探索、去创新。
凤凰网对话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老师
凤凰网教育频道对话润丰学校校长、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老师卓立校长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小学优秀党支部书记、北京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校长和优秀书记等,获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工作奖。
他还被评为东城区首批十佳模范校长、十佳党务工作者标兵、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等。
他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协会理事。
担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基础道德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教师职称高评委委员等。
卓立校长有明确的办学思路。
他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
在东城区的名师工程中成立了“卓立校长工作室”。
卓立校长多次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及在各种媒体中介绍他的办学思想。
也曾到台湾、马来西亚及全国各地讲学。
著作有北京教育丛书《探索和谐教育》。
编者按:他偶然走上教育岗位,从不懂、不爱到刻苦钻研。
他进校没多久赶上“四清运动”,被选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从此走上管理岗位。
他是幸运的,也不幸。
文革中他的名字被写在大字报上,倒过来打上“叉”,但那时他仍坚信孩子们就应该受教育、不能乱打乱闹。
他桃李天下,濮存昕、卢勤都是他的学生。
他默默耕耘,离开史家后本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过上清闲日子,他却满怀热忱来到一个完全没有名气的学校从“零”开始。
谈到自己50年的教育感悟,这位年近古稀的老教育人说,“小学校长看起来不起眼,但很伟大。
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是奠基工程。
”凤凰网教育独家对话现任润丰小学校长、史家终身名誉校长卓立,谈谈他对“和谐”教育的理解和对基础教育的感悟。
卓立:现任润丰学校校长、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凤凰网教育:您17岁的时候,很年轻的时候就从事于教育事业了,当时有什么机缘吗,让您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卓立:实际上我当老师之前根本就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只是在我二十五中高中毕业的时候,作为教育再现,需要一批这样的老师。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佚名
【期刊名称】《亚太教育》
【年(卷),期】2022()20
【摘要】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建于2003年,于2014年9月被纳入东城区集团化办学。
在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和区域“双升”计划的背景下,学校为史家教育集团的紧密协同发展共同体。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600余名师生,其中市区级骨干教师近20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
学校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有计算机、科学、音乐、美术、烘焙、书法、形体、京剧等13个专业教室。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北京市东城区"落实一小时学校体育工作"r展示现场会在史家小学分校举行
2.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3.首都名校——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4.学习与生命同行——“教育家办学”之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课程改革探索
5.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谐是品牌学校的共同愿景
和谐是品牌学校的共同愿景作者:杨志成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年第03期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留美教育学硕士。
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
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和谐,指色彩、音乐等配合适当,或和睦、融洽。
因此,和谐引申的含义是事物发展各要素相互协调的美好境界。
据此,“和谐教育”可理解为教育各相关要素相互协调、融洽发展的良好教育状态。
这种教育状态必定是教育者共同的愿景。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在二十年前提出了追求“和谐教育”的愿景,形成了学校对“和谐教育”校本化理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行为,成为一所以“和谐教育”为品牌的优质学校。
他们用自己的办学行为解读了对“和谐教育”的理解。
“和谐教育”是对教育本真的追求有时候,我们的事业正如行路,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当前的教育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这种状况,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的根本是什么?这样一些问题经常被我们自己问起。
因此,回归教育的本源,追求教育的本真,成为今天有理想、有良知的教育人的共同追求,也成为众多品牌学校的共同愿景。
史家小学提出并实践的“和谐教育”也是基于这样的理想和追求。
回答教育本真的问题,还是要回到教育的基础性问题,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培养人?回到教育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因为学习和发展是人的生理本能和社会本性的需要,因此教育只是基于人的这种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服务,这种服务具有阶段性特征,其结果是使人能够不依赖于教育实现自我发展。
而人应实现怎样的发展,也是要基于人的生理本能和社会本性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应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实现人与人类群体的融合发展。
“和谐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习与生命同行——“ 教育家办学”之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
学习与生命同行——“ 教育家办学”之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课程改革探索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5期
坐落于海运仓小区的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在建校伊始就秉承着建设一所“图书馆式学校”的教育梦想,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课程建设宗旨,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以学生需求为依据,构建起“ 灵动、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内选修、东城区课程中心、走进初中、校外基地四大阵营。
美育浸童心,国粹传薪火。
学校“以京剧文化为主题,以学科教学为阵地、以实践活动为切入口,以课程改革实验为突破口”,着力探索学科实践课程与“ 京剧文化”特色融合的“水到渠成”。
史分的孩子们在书香浸润中自带书卷气,在传统文化陶染中心存美善。
前者谓之“ 腹有诗书气自华”,后者谓之“心存美善乾坤大”。
在史分的“书香”中,孩子们浸润心性、塑造灵魂,奠基生命底色。
十五个春夏秋冬,伴随着“学习与生命同行”的校训,史分人对学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始终不曾止步。
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 卓 立)
★ 和谐校园
☆“和谐”主题的雕塑
☆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
▲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蓝天工程”
教育部门
拥有了丰富的 社会活动资源
避免了不必要 的重复建设
结合点
学生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源单位
▲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蓝天工程”
△学区化管理
▲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蓝天工程”
多元智能的培养
语言智能 音乐智能 空间智能 内省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⑤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情绪是不是愉快, 情感是不是丰富, 性格是不是活泼开朗, 与人交往是不是正常, 意志是不是坚强, 有没有耐挫折能力, 有没有应变能力……
播种思想就收获行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
“七星好少年”
文明之星、学习之星、 体育之星、艺术之星、 劳动之星、科技之星、 助人之星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 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 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 和人文素养。
景观一:十二个功能展厅
四层 三层
12国际厅 9科技厅
11书画艺术厅 10校史厅 8科技厅 5工艺厅 7科技厅 4工艺厅
二层 6音乐舞蹈艺 术厅 一层 3爱国主义教 育厅
2民族厅
1办学理念 厅
(三)创设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景观二:各种专用教室
景观三:校训墙,校训园
8
浮雕壁整体形式大方庄重,细节丰富,将校训醒目突出的置于壁画中间,校训的诠释置于 其下,便于观者理解校训的精髓。为了使得校训墙饱满,内容丰富,背景设计成浅浮雕卷 轴形式,根据校训的内容而刻画与之相关的艺术元素。 “勤勉,文雅”的钥匙开启智慧 之门,“活泼、奋进”的翅膀飞向美好明天。
立足三级管理,创新育德课程
立足三级管理,创新育德课程作者:郭志滨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17期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秉承“和谐教育”的育人理念,将“和谐”作为育人追求,将“协调”视为育人路径和方法。
在和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深入开展德育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坚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三级管理,打造出独树一帜的育德课程,育人效果显著。
一、深化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我校注重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做实和创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二是构建全学科同构式德育模式,软化学科边界,让德育工作在所有学科中落地生根。
1.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面,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原则。
比如,教师需要观察、记录生活有效事件,寻找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并将这些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相互融合。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展开对某一道德或法治问题的探讨。
这种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促进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践行道德行为。
法治是德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法治教育方面,我校探索出“案例分析法”这一教学方法。
我们将小学阶段涉及的近40部法律作为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工具书,让案例分析聚焦在问题解决的依据上,促使学生从原先的主观臆断逐步学会运用法治思维。
案例分析法的具体路径为:聚焦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发现问题焦点;根据问题焦点提出自己的判断并阐述理由;根据法律工具书寻找法律依据,依据法律条款进行再判断;对比分析两次判断之间的差异,得出评判结论;出示司法判决结果并分析原因。
2.多学科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一直是难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于资源整合和学科融合。
我校在保留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对不同学科进行重组,创建了人文利技部、艺术生活部、课程资源部和体育健康部4个部,每个部都拥有2-4个不同的学利教研组。
部内依据不同学科特色,以学科融合的思维开展德育课程、课堂讨论以及教研活动。
感悟“和谐教育”
感悟“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所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所追求的是诸多因素的和谐,它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知识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人与人的和谐又包括师与师,师与生,领导与教师的和谐。
今天我所阐述的或者说感悟深刻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是教师,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史家胡同小学老校长卓立在“探索和谐教育”中提到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
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没有距离,或促膝交谈,或嬉笑玩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饱含着对学生无限的热爱,教师永远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共同学习知识,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
在史小教师们的眼里没有“差生”这个概念。
只有还没被他们发现闪光点的学生,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和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所看到的是学生们灿烂的笑容,我所感受到的是学生们愉悦的心情。
曾有人把学习说成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甚至我曾经在读书时也有过类似的感觉,然而对每位沐浴在“和谐教育”氛围中的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乐园,学习就是他们的快乐。
在史家胡同小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史校孙蒲远老师的朗诵辅导班。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走进了教室。
我看见门口放着的垫子被同学们踩来踩去踩得没形了。
这时,一位小男孩把门口的垫子摆放好了才进来的。
教室里的同学们有的在准备文具,有的在交头接耳,也似乎没人注意到这小男孩的这一举动。
孙蒲远老师用她亲切的语言表扬了几位坐得好的同学,其他同学也都安静了下来,都坐得特别好。
校长外市学习心得体会
校长外市学习心得体会根据武陟县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我们一行33人在参观学习。
首先,我们先聆听了6位知名教育专家的理论讲座。
之后,我们赴全国著名的市史家小学和市宣师一附小参观学习,本次学习共7天。
在此次参观学习过程中我本人收益匪浅,通过参观学习教育领军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
尽管时间短暂,但整个考察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深受鼓舞和启发,确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他们善于思考和积累,经验丰富,各有特色,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善于经营学校的思想等,都非常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尽管他们经验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好校长。
其中史家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和谐教育是史家小学的办学特色。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
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下面我结合我校自身实际,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感悟和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一、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考察期间,我们了解到了市史家小学和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
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
所以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教育思想,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
和谐是品牌学校的共同愿景
作者: 杨志成
作者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页码: 22-2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和谐教育 品牌学校 史家胡同小学 事物发展 相关要素 教育理念 教育行为 教育体系
摘要:和谐,指色彩、音乐等配合适当,或和睦、融洽。
因此,和谐引申的含义是事物发展各要素相互协调的美好境界。
据此,"和谐教育"可理解为教育各相关要素相互协调、融洽发展的良好教育状态。
这种教育状态必定是教育者共同的愿景。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在二十年前提出了追求"和谐教育"的愿景,形成了学校对"和谐教育"校本化理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育行为,成为一所以"和谐教育"为品牌的优质学校。
他们用自己的办学行为解读了对"和谐教育"的理解。
卓立绿色教育,和谐之美尽绽放
卓立绿色教育,和谐之美尽绽放
郑婷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卓立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校长。
1962年来到史家胡同小学任教,1965年成为副校长,1991年担任校长至今。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曾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卓立校长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绿色校园"的办学理念,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系统里堪称楷模。
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卓立获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郑婷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绿色校园"示范样板——对话北京史家小学校长卓立 [J], 肖莉
2.诚信之花在绿色教育的浸润中悄然绽放——小学实施诚信教育的培养与策略 [J], 吴卫东;韩晓蓉;
3.播撒绿色希望,绽放生态之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 杨万维;李浩
4.生态之花在绿色校园绽放--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无
5.厚植绿色,静待生命绽放--天津市西青区逸夫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史家小学和谐教育“密码”松山六小张东方带着对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肤浅理解,走进史家;带着对“明星校长”王欢的模糊认识,走进史家。
十多天的学习,我看到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彰显在步步皆是景,景景育真人的校园环境中,彰显在“把史家小学办成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的学校”的共同愿景中;彰显在没有呵斥,只有尊重,没有约束,只有释放的管理中;彰显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中……我在走,在看,在问,在听,在记,更在思考,在总结,在提炼,在内化,在升华。
我一直在想:这和谐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整理完两万余字的学习心得,翻阅完两本学习笔记,我想以我的视角来解读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密码”。
密码之一: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创造育人环境走进史家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和谐”的碑石与师生围绕着一棵大树嬉戏的雕塑群,校园的文化尽在“和谐”二字。
进入主楼大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温家宝总理的亲笔题词:“学思知行”!学校建筑风格独特,现代气息浓烈。
校园文化氛围浓郁,雕塑、喷泉、绿化、装饰都是精心设计,让人有“家”的感觉。
来到校史室,我们边走边听着介绍,随着脚步的移动,历经了史家小学的整个历史。
第一部分介绍了“光荣的历史”,第二部分展现了“辉煌的今天”。
这里的每个角落、每张图片都是史家小学人“厚重”的注解。
这里不仅记载着史家小学的创业史,也记载着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史。
学校的硬件设施引来了学员们的屡屡惊叹。
让人难忘的是学校的科技长廊,如高水平的科技馆一样引人入胜;学校的“青苹果之家”--系列心理活动室,使我们流连忘返,纷纷拍照。
从正在上游泳课的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巨大差距。
乒乓球馆内张贴的蔡振华等国家著名教练来校指导的巨幅照片,再次印证了这所名校的档次。
学校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和谐的文化气息,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个玻璃窗、饮水处、楼梯,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办学的理念,都好像用先进而统一的教育思想浸染过,是那么的精雕细琢,匠心独创,而富有教育意义;又像春风拂柳,细波拍岸,是那样的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
正所谓“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新意”啊!同时,几天的学习,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我国教育发展已极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相差悬殊。
国家现在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必由之路,且迫不及待了。
密码之二:和谐的教育理念,奠基生命的底色和谐教育是史家小学的办学特色,也是实现办学思想的具体途径和实现教育思想的万能钥匙。
和谐教育基于学生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基于教师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的问题;基于教学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问题等等。
新的学生发展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围绕促进学生发展配置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史家小学就是利用和谐教育给我们诠释了成功的教育模式。
初到北京,拿到培训流程表,看到未来的几天我们将要接受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包括品社、科学、体育等多学科、全方位的培训。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当时心里还在犯嘀咕:其他学科的培训我怎么能听得下去?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可几天的学习结束后,我发现虽然好多不是我所任教的学科,可我依然听得津津有味,每一个学科的培训都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史家小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个老师都在确确实实践行者“和谐”的教育理念。
我印象中的体育课就是练练队形、练练操,甚至就是大撒鹰的玩,只求不磕着,不碰着。
可在绝大多数学校普遍追求分数的背景下,史家小学坚持把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他们保证孩子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间活动。
我们的体育课上,跳马这样的体育项目都因为安全原因消失不见了,可史家小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给孩子规范的动作,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器械。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一些肥胖儿进行了体育干预,对他们的运动能力提出了改进意见。
史家小学的体育教室众多,课程资源丰富,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学校组织了游泳、乒乓球、篮球、击剑等20多种课程的培训,并经常请专业运动员来指导。
他们还定期组织各种大型的运动会,运动会的专业水平之高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科学教师张培华向我们介绍了史家小学的科学教育,他带领孩子们种植太空蔬菜,观测神奇的星空,在实践活动中教给孩子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态度。
令人汗颜的是,张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许多科学常识我都不知道,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
正是因为自己在基础教育中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才导致科学知识这么贫乏。
那个时候农村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上科学课就是读读教材,然后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科学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晦涩、难以理解的印象。
我们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肚子里都有无数个为什么,从小就给孩子心中点燃科学研究的火花,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那是多重要的事啊!活泼开朗、充满激情的王秀鲜主任引用布鲁姆的话说,知识是在良好的情绪、良好的身体状况下完成的。
在史家小学,每个语文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团助孩子早晨有没有吃早饭,是否有什么心事,情绪为什么不好……史家小学的老师们已经形成一致的认识:吃饭比接受知识更重要,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就像哲学大师周国平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提到的:“教育即生长,处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
人们即使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
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
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几天的培训中,我们不光接受了史家小学专家和教师的培训,还聆听了中信产业基金田宇博士,和润一坊曾翼先生和来自家乡的青年歌手呼斯楞等各界人士的讲座,分享了他们的智慧人生。
田宇博士在讲座中提到他小的时候学习一般,曾翼先生坦率的告诉我们他只有高中学历,呼斯楞说他小学三年级了连十个数都数不全。
这些人虽然小时候没有好的成绩,但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魏国军主任在课后总结时把这句话稍作了些改编,让我终生难忘:“别忘了,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田宇,你的冷眼里可能有曾翼,你的讥笑中可能有呼斯楞。
”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一味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教育孩子是爱的教育、忽视了学生成长中人格的塑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学生根本不喜欢我们的课堂,不喜欢学校,如此何谈教育呢?通过此次学习,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认识教育。
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也不会低。
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着孩子长大,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慢”绝对不是“怠慢”。
就像王欢校长说的:“教育是70%的等待加上30%的唤醒。
”密码之三:卓越的教研,成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说:“把爱和会融合在一起,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还有爱的能力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
”史家小学陈凤伟副校长说:“老师的个人素质远比学科本身更能影响学生,希望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拉着他们的手一起欣赏数学的奥妙。
”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
学校要成为一所强校,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们绝大多数老师,一提到“课题”、“科研”,总觉得有些高深莫测,认为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做研究,有些不可想象。
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如何知道该研究什么?有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法吗?把课教好不就行了吗?说实话,在来北京之前我一直这样想:科学研究,还是让那些专业人员来做吧。
几天的学习下来,我发现史家小学的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位老师都在朝着做学者型教师的目标前行。
在以陈校长为领导的数学团队在教学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的作业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例如:500+800=1200,500+800=1400,580+300=610等。
而且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同一阶段都会出现上述状况。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我们的做法可能就是让孩子改过来就算了,可史家小学的老师却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展开了研究。
他们在一次考试结束后,统计了一到五年级学生试卷中的计算错题,并逐一访谈出现错误的学生,并把这些内容整理记录在表格内。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与“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相关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和共性。
特别是“5+8 ”和“5+7”以及相应的减法最为集中。
他们又进一步探索学生为什么错误主要集中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上,进而明确了原因:对十进位值制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到位,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十进位计数法的时候,要留下清晰的认识。
类似这样的课题研究,在史家小学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做法,使教师的研究意识逐渐增强,让科研融于教学活动中,成为自身工作的必需。
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还将理论结合实际,将研究成果自己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验证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职业的需要,而且是灵魂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生的需要。
通过学习,我发现科研离我们并不遥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它是那样充满魅力:发现的魅力,思维的魅力,创造的魅力……正是这种魅力在呼唤着我们一起行动。
借助科研,让我们的课堂一天比一天精彩。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丰富自我文化底蕴,做到边学边思,以学带研,以学改教,以学促教,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真知灼见。
这次赴京学习,日程排得很满,再加上旅途劳累,的确很辛苦,但是谁也没有抱怨,拼命地吸取着各位教育家的思想精髓,解决了很多平时工作中的困惑,激活了思维,拓展了思路,加强了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