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中国史书的新体例的名称
![中国史书的新体例的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19ba06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png)
中国史书的新体例的名称一、纪传体: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一种史书。
具体写史时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用“表”排列历史大事的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
部分纪传体史书没有“书”(或“志”)这一部分。
这类史书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此后历代官方正史编撰都以此为典范,如“二十四史”都是这类史书。
二、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来记载历史的一种史书,它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来编写。
这样编写历史,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记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能连贯,人物一生或典章制度也无从详其原委。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编写。
《左传》(左丘明编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另外如《资治通鉴》等也属于这一类。
三、国别体:国别体史书是分国记载历史的一种史书,分国记载能够对我国古代各诸侯国及部分没有统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分别进行记载,是我们了解历史上同一时期不同统治集团不同表现的重要文献。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编写。
另外如《战国策》等也属于这一类。
《三国志》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载历史,同时又是分国编写,所以它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
四、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
这样编写方便后人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本末原委。
纪事本末体是为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的缺陷、同时又综合其优点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书体例。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史书体例及代表作
![史书体例及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dcc2163543323968011c923c.png)
编年体
• 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 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 • 我国现存最早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我国现存最早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春秋》(春秋时期 孔子) 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 孔子) • 《左传》(春秋时期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时期·左丘明 左丘明)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纪传体
1.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 2.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纪传体国别史: 纪传体《史记》(西汉 司马迁) 《苏武传》 史记》 西汉·司马迁 司马迁) 苏武传》 2. 《汉书》(东汉·班固) 汉书》 东汉 班固 班固)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国别体
•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纪传体国别史: 纪传体国别史:
• 《国语》(春秋时期 左丘明 晋·史官) 国语》 春秋时期·左丘明 左丘明/晋 史官 史官) • 《三国志》(西晋 陈寿 ) 三国志》 西晋·陈寿 • 《战国策》(西汉 刘向 ) 战国策》 西汉·刘向
范晔)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
《张衡传》 张衡传》
3. 《三国志》(西晋 陈寿 ) 三国志》 西晋·陈寿
古代史书体例
![古代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1e0cd22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9.png)
古代史书体例
古代史书在体例上有着一定的规范和固定的格式,一般分为前言、正文和后记三部分。
首先是前言,也叫序言或引言,主要是对本书的写作宗旨和内容
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认识书籍的特点和价值。
在前言中,作者还可以对历史事件或人物作简要的评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其次是正文,正文部分是古代史书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编年纪、传记、志等多种形式。
编年纪按时间顺序编写,记载历史事件的发生
和转折;传记则主要记述名人、英雄等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绩;志则
是按照地域、部门等划分记述某个领域的事实或事物。
最后是后记,后记主要是对本书的写作方法、材料、深度与广度
以及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以便读者了解本书的编写过
程及其特点。
一些古代史书还会配有附录、注释、索引等注释性附属
性材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
总之,古代史书的写作体例是基于一定的规范和固定的格式进行的,这既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540536453610661ed9f48a.png)
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记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3000年,共计130篇.。
典志体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通典》和《文献通考》同《通志》合称“三通”。
编辑本段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3b0c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8.png)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1、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序,按年记载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
如《 左传》、 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纪传体是史书中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一种体例。
如司马迁的 史记》。
3、通史。
通史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一种体例。
如 史记》。
4、断代史。
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一种体例。
如 汉书》。
5、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一种体例。
如 通鉴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史书的三大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的三大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4efeabfc4ffe473368abdc.png)
《国语》《战国策》
其
东林书院
2.典制体:
他
《通典》《通志》
体 《文献通考》《唐会要》家!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史书的体例
张荣靖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 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 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 最发达。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目 录
叁
贰
壹
编 年 体
《 春 秋 》 拓 片
一、编年体的概念及特点
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基本体例之一,它是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 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 叙事重复。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 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也不易于写出 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 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往往详 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这些都影响 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二、纪事本末体代表作
《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南宋史学 家袁枢很喜欢《资治通鉴》,但却 “苦其浩博”,于是别出心裁,以 事为纲以类排纂,将《资治通鉴》 中千余年的历史事迹,按时间顺序, 分编为239个题目,“每事各详起迄, 自我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 尾”,撰成《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1.国别体:
二、纪传体史书的代表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 《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 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 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共一百 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历时14年而 成。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959320f2ba0d4a7302763a84.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2de12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c.png)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体例有着多种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书的体例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二十四史体例、概况、价值
![二十四史体例、概况、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5a6c7c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8.png)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一、《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书的编写有多种体裁,二十四史采用的是纪传体。
这种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不过历朝正史的撰修在此基础上均有所创新,具有各自的特点。
《史记》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组织而成,共130篇。
本纪是全书大纲,以事系年,取法于《春秋》的编年;世家是分国的,分国也按时代排下,但不同于《国语》和《战国策》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史记》世家仍以记事为主;列传是司马迁独创的一个体例,是《史记》最主要部分;表,是全书中最重要的筋节,《史记》中的十张表,按事情不同而分作,其稽牒作谱,则以《世本》为范;八书,详记政制,专为一件事而特作一篇书,形制出于《尚书》。
因此,可以说《史记》实际上是以前史学上各种体裁之集大成。
其最异于前史者,是以人物为本位,故称为纪传体。
《史记》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时约3000年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纪传体通史著作。
《汉书》也称《前汉书》,班固著。
它基本沿用《史记》体例而略作变更,“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改“书”为“志”,“世家”并入列传,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共百篇,后人析为120卷,共80余万言。
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计230年的历史。
《汉书》断代为史的方法,虽然容易割裂历史的联系,但可以使一朝一代的历史史料保存得更加完备, 便于总结一个王朝的兴衰,为后代治国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史书体例常识
![史书体例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8f1bd0d14791711cc7917fb.png)
四、史书举例
3.国别体: ①《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②《战国策》—西汉的刘向整理
Hale Waihona Puke 五、备注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 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 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史 书体例。
史书体例常识
四、史书举例
1.编年体:
①《春秋》——我国第一部(现存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孔子) ②《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 书(左丘明) ③《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
四、史书举例
2.纪传体: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司马迁 班固 范晔 陈寿 西汉 东汉 南朝 宋 西晋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2e899b6b2cc58bd63086bd8a.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得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得也就是最简便得方法.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得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得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得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得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得《国语》;较好得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得《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得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得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得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得《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得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得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得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得史书,以朝代为断限得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得《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得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得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得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得《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a4da137cd184254b3535d5.png)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也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影响最大的一部。
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后四史: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
古籍分类史书体例
![古籍分类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3fda588e9951e79b89277e.png)
古籍分类纪传体(正史)“正史”一名,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
是历朝历代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的立场出发,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
包括24种纪传体史书,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
〈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
《史记》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https://img.taocdn.com/s3/m/6e9137c3b84ae45c3a358c36.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就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教资笔试】古代史书体例之别及“第一”
![【教资笔试】古代史书体例之别及“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2a992b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7.png)
【教资笔试】古代史书体例之别及“第一”1编年体史书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或体例。
按照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相关历史事件(即按时间顺序排列)。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更容易反映同一时期各种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孔子,第一)、《左传》(左丘明,,原名《左氏春秋》,第一完备)、《资治通鉴》(司马光,现存影响最大)、《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2国别体史书:共两部以国家(诸侯国)为主体记录历史事件,是记录不同国家事件的历史散文。
例如:《国语》(左丘明,最早,春秋时期);《战国策》(汉代初期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代表作/名著,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较完整的断代史)。
《国语》全书共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
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3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是指将完整的历史打断,单独记述某个朝代或某个时期的历史,例如:《汉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
《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都属于断代史,《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了解)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即:《史记》(汉·司马迁,二十四史之首);《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前四史”);《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d61d66804d2b160a4ec03d.png)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
![史书体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53c438e2bd960590c677d0.png)
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 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
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
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
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袁枢的《通鉴纪事
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
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记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